线外啮合论文_符双学,周长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线外啮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齿轮,线外,载荷,误差,刚度,半径,建模。

线外啮合论文文献综述

符双学,周长江[1](2016)在《基于精确建模的齿轮传动线外啮合冲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准确求解出复杂的齿廓曲线;采用MATLAB-APDL混合建模方法,创建精确的齿轮有限元模型,对齿轮传动线外啮合冲击问题进行了研究,推导出齿轮啮合冲击碰撞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计算,求出了冲击速度与冲击力、齿宽与冲击力的数量关系,获得了比较精确的冲击时间.线外啮合冲击的深入研究,对改善齿轮传动性能和提高齿轮设计制造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机械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韩振华,石万凯,肖洋轶,徐浪[2](2016)在《新型复合摆线外啮合圆柱齿轮副的传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传统摆线成形原理,提出了摆线成形的二连杆等效机构转化方法,得到了n+1连杆机构生成广义n阶摆线轨迹的运动规律,推导并建立了可用于齿轮传动的新型四阶复合摆线齿廓方程;基于微分几何及共轭啮合理论,推导了复合摆线齿廓的共轭齿廓方程,分析了该新型齿轮副的压力角、曲率、重合度、滑动率等啮合特性;进行了齿轮副叁维实体模型的精确构建,并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该齿轮副的强度特性。研究表明:当齿高确定时,分度圆压力角由齿形调控系数f1控制;齿廓曲线是由凹凸弧组成的光滑曲线,且传动过程始终为凹凸齿面线接触啮合传动,理论上具有较高的接触疲劳强度;相对于渐开线齿轮,复合摆线齿轮副具有较高的重合度、极小的滑动率以及较高的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最后,加工了齿轮副试验样件,并在FZG齿轮试验机上测试了不同工况下的传动效率,结果表明:复合摆线齿轮副的传动效率随加载扭矩在97.30%~99.00%范围内呈正相关变化,且高于同工况下的渐开线齿轮副,具有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佟操,孙志礼,冯真,贾宁[3](2014)在《基于Pro/E和LS-DYNA的齿轮线外啮合冲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基于Pro/E二次开发建立带有基节偏差的齿轮参数化模型,给出生成误差模型的方法和思路,从而保障了连续体齿轮动力学仿真顺利进行;采用ANSYS前处理功能,基于APDL命令流语言,对齿轮进行划分网格,给出划分网格的控制方法和划分思路,以保证求解计算精度高且计算时间快;采用显式动力学软件LS-DYNA对其进行动力学计算,从而实现精确求解齿轮连续体在啮合冲击过程中齿轮的动态弯曲应力和接触应力。(本文来源于《机械与电子》期刊2014年06期)

唐前鹏,陈艳[4](2009)在《齿轮线外啮合啮入冲击速度的计算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齿轮整个线外啮合过程,从确定线外啮合起点在啮合线上的等效点位置、线外啮合点到齿轮中心的半径、线外啮合点处两齿轮的载荷角等3个方面入手,解决了齿轮线外啮合冲击速度的计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唐前鹏,陈艳[5](2008)在《齿轮线外啮合啮入冲击速度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考虑摩擦、误差的齿轮副扭转振动模型,从确定线外啮合起点在啮合线上的等效点位置、线外啮合点到齿轮圆心的半径、计算线外啮合点处两齿轮的载荷角等3个方面入手,提出了线外啮合冲击速度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周长江,唐进元,钟志华[6](2008)在《齿轮传动的线外啮合与冲击摩擦》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齿轮传动线外啮合机理分析,提出沿啮合作用线方向构建"系统等效误差-轮齿综合变形"计算模型的方法。按统计规律将齿轮主要误差项沿啮合线一次合成为系统等效误差;根据啮合原理和"轮齿综合变形-载荷历程"曲线,反推出线外啮入冲击点的轮齿变形。将系统误差与轮齿变形沿啮合线二次合成,推导出线外啮入冲击点几何位置判据。获得啮入点的几何位置和冲击力这一关键数据,并求解出线外啮合段各点的几何位置和冲击力。进而建立线外啮入冲击摩擦模型,推导出各接触点的冲击摩擦力与摩擦因数。与相关研究比较,以上模型和计算方法及其分析结果比较可靠。上述研究对于深入探索齿面摩擦性态和齿轮传动减振降噪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唐进元,刘欣,戴进[7](2007)在《基于ANSYS/LS-DYNA的齿轮传动线外啮合冲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ANSYS/LS-DYNA求解齿轮啮合冲击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齿轮啮合冲击碰撞数学模型及数值解求解步骤与方法,进行了实例计算,基于ANSYS/LS-DYNA对齿轮啮入冲击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出了冲击速度与冲击力、齿宽与冲击力的数量关系,得到了较精确的冲击时间。研究表明ANSYS/LS-DYNA是研究齿轮啮合冲击问题的十分有用的工具,为齿轮啮合冲击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与途径。(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07年09期)

刘欣[8](2007)在《弹性碰撞理论在齿轮线外啮合冲击力及冲击动应力计算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轮齿的受载变形和加工误差,在轮齿啮合起始位置,齿轮在理论啮合线外发生啮合,产生啮入与啮出冲击,也称为线外啮合冲击,研究表明线外啮合冲击是导致齿轮传动振动、噪声和点蚀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直齿圆柱齿轮的轮齿为对象,利用弹性碰撞理论基于显式动力学软件ANSYS/LS-DYNA对齿轮线外啮合冲击问题进行了仿真计算,其主要包括啮合冲击力和冲击动应力两方面。在啮合冲击力方面,给出了齿轮啮合冲击碰撞数学模型及数值解求解步骤与方法,进行了实例计算,利用ANSYS/LS-DYNA对齿轮啮入冲击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首次利用有限元软件得出了准确的冲击力数值解,与理论解析解对比,结果基本吻合。并且得出了较精确的冲击时间、冲击速度与啮合冲击力以及齿宽与啮合冲击力的数量关系。在冲击动应力方面,首次将波动理论应用到啮合冲击动应力的研究中,利用ANSYS/LS-DYNA软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应力波在齿轮中的传播图像,通过分析冲击速度对线外啮合冲击动应力的影响,发现在较低的转速下,利用波动理论计算的动应力比较小,不会引起齿轮的破坏,可以不予考虑,但是用此种方法计算的应力值时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增大的;而在较高转速下,利用波动理论计算的动应力会很大,甚至远远超过极限应力,而在经验公式中对角速度的变化反映不敏感,这表明在高速转动下按常规设计方法设计齿轮是不可靠的。本文的研究表明弹性碰撞理论在齿轮线外啮合冲击问题的研究中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文章为齿轮啮合冲击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与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7-05-01)

唐进元,颜海燕[9](2002)在《线外啮合齿轮传动啮合刚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变形和误差引起的线外啮合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提出了一种基于线外啮合的齿轮传动刚度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02年04期)

张家福[10](1994)在《齿轮线外啮合动载荷分析及其改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由于齿距误差引起渐开线齿轮传动的线外啮合,使瞬时传动比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动载荷的产生并论述了降低动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1994年04期)

线外啮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传统摆线成形原理,提出了摆线成形的二连杆等效机构转化方法,得到了n+1连杆机构生成广义n阶摆线轨迹的运动规律,推导并建立了可用于齿轮传动的新型四阶复合摆线齿廓方程;基于微分几何及共轭啮合理论,推导了复合摆线齿廓的共轭齿廓方程,分析了该新型齿轮副的压力角、曲率、重合度、滑动率等啮合特性;进行了齿轮副叁维实体模型的精确构建,并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该齿轮副的强度特性。研究表明:当齿高确定时,分度圆压力角由齿形调控系数f1控制;齿廓曲线是由凹凸弧组成的光滑曲线,且传动过程始终为凹凸齿面线接触啮合传动,理论上具有较高的接触疲劳强度;相对于渐开线齿轮,复合摆线齿轮副具有较高的重合度、极小的滑动率以及较高的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最后,加工了齿轮副试验样件,并在FZG齿轮试验机上测试了不同工况下的传动效率,结果表明:复合摆线齿轮副的传动效率随加载扭矩在97.30%~99.00%范围内呈正相关变化,且高于同工况下的渐开线齿轮副,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外啮合论文参考文献

[1].符双学,周长江.基于精确建模的齿轮传动线外啮合冲击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6

[2].韩振华,石万凯,肖洋轶,徐浪.新型复合摆线外啮合圆柱齿轮副的传动特性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

[3].佟操,孙志礼,冯真,贾宁.基于Pro/E和LS-DYNA的齿轮线外啮合冲击研究[J].机械与电子.2014

[4].唐前鹏,陈艳.齿轮线外啮合啮入冲击速度的计算问题[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5].唐前鹏,陈艳.齿轮线外啮合啮入冲击速度的计算[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6].周长江,唐进元,钟志华.齿轮传动的线外啮合与冲击摩擦[J].机械工程学报.2008

[7].唐进元,刘欣,戴进.基于ANSYS/LS-DYNA的齿轮传动线外啮合冲击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7

[8].刘欣.弹性碰撞理论在齿轮线外啮合冲击力及冲击动应力计算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

[9].唐进元,颜海燕.线外啮合齿轮传动啮合刚度计算[J].机械传动.2002

[10].张家福.齿轮线外啮合动载荷分析及其改善方法[J].机械设计与研究.1994

论文知识图

最多两链板在接触相对运动阶段张克仁...线外啮合点到齿轮中心的半径计...线外啮合位置啮出终点线外啮合变形计算示意[1...啮入线外啮合单对齿沿啮合线的刚...齿轮线外啮合冲击模型图图5.4齿...

标签:;  ;  ;  ;  ;  ;  ;  

线外啮合论文_符双学,周长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