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程度论文-许长新,杨李华

信息不对称程度论文-许长新,杨李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息不对称程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权交易市场,水权交易价格,信息不对称,双边随机前沿模型

信息不对称程度论文文献综述

许长新,杨李华[1](2019)在《中国水权交易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双边随机前沿思想,本文对水权价格进行了分解,并利用水权市场的交易数据对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及其对交易双方议价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水权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水权实际成交价偏离基准价格,交易中拥有信息较多的一方议价能力越强,能够掠夺更多剩余。具体来看,水权买方的议价能力会促成实际成交价低于基准价36. 42%,而卖方的议价能力导致实际成交价高于基准价57. 12%,即使在两者相互作用下,成交价仍高于基准价20. 70%。由于样本异质性,东部地区水权交易净剩余最小,中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买方议价能力显着强于中、西部地区。不同交易类型间的净剩余差异较小,两者相差仅2. 4个单位。但不同交易平台间的净剩余则存在较大差异,国家级交易中心产生的样本对应平均净剩余要高出区域级交易中心4. 16个单位。中国水权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促成了水权实际定价高于基准价格,抑制了水权市场的交易活跃性,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改善水权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调动交易的活跃性需政府有效参与其中,强化市场监管、交易补贴等外部矫正机制,充分拓宽当前的信息公布和获取渠道,向市场参与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交易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9期)

王耀君,高扬[2](2019)在《网络关注度对我国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3-2016年391支股票的360搜索指数中的投资者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的指数作为网络关注度度量指标,同时基于股票市场交易数据采用多种信息不对称计算方法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性度量指标,并进一步构造了信息不对称主成分综合指标。通过建立横截面回归模型,探究投资者和媒体关注度对我国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作用。实证分析及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度的增加会减少知情交易及信息不透明程度,从而减少了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媒体关注度对不同的信息不对称性度量指标的影响存在着不一致性。本研究通过探索投资者关注度及媒体关注度在新兴市场中的应用,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层制定政策以及对于普通投资者优化投资策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财经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1期)

王舒瑶[3](2018)在《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企业再融资时间》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公司倾向于在盈余报告日前后进行股票增发,相反的是,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的公司倾向于在盈余报告日后较久进行新股发行。本文为分析我国证券市场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会计师》期刊2018年12期)

李静秋[4](2016)在《涨跌幅限制对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全球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的低迷阶段,我国经济也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新常态时期,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需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制度。在我国股票市场现有交易制度中,争议最多的是涨跌幅限制制度。在A股市场成立初期,投机氛围严重,股价波动剧烈,为防止股价暴涨暴跌,维护市场稳定,设立了涨跌幅限制制度。20年过去,资本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作为一种干扰性的交易制度,涨跌幅限制对市场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质疑。因此,研究涨跌幅限制制度对于市场的影响,对于推进股票市场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以往市场中,“内幕交易”等事件频频发生,信息非对称成为阻碍价格发现,加剧股价波动,降低市场效率,破坏市场秩序的关键。因此,要促进股票市场发展,首要问题是降低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有鉴于此,本文围绕涨跌幅限制对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以此为市场制度改革提供政策建议。首先,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从理论上分析了涨跌幅限制对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认为涨跌幅限制既可能增大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也可能降低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一方面,涨跌幅限制中断了价格的连续变动,非知情交易者不能及时从股价和成交量的变化中进行学习,导致信息揭示和传递的效率降低;而知情交易者为保持其信息优势以获取最大利益,会改变交易策略,企图掩盖信息,阻碍了信息的传播和发散,使得信息不对称程度加深。另一方面,股票涨跌停现象本身就是对信息的揭示,它给予投资者一段冷静的时间,引致非知情交易者尽可能挖掘隐藏的信息,使私有信息更快泄露;同时,由于股票在涨跌幅限制之外不能交易,知情交易者获取私有信息的积极性降低,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其次,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法,围绕涨跌幅限制对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了研究:第一,采用分段比较法,研究了A股市场共2373只非ST股票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的涨跌情况和信息不对称状况。首先,在论证了EKOP模型测度A股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适用性的基础上,引入含噪音交易假设的修正的EKOP模型。然后,用修正的EKOP模型分别测算了涨跌停股票数量较少的牛市初期和涨跌停股票数量较多的股灾时期的样本股的知情交易概率,对比得出市场的涨跌停股票数量越多,该时期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第二,通过分组比较法,研究了涨跌停股票与涨跌幅较大股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差异。根据每个交易日的涨跌幅情况,动态地将所有样本股归属于各交易日的涨停股票组、跌停股票组、大涨股票组和大跌股票组,对各组股票的知情交易概率进行参数检验(Z检验),发现在牛市初期和股灾时期,涨跌停股票与涨跌幅较大股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均存在显着差异,证明涨跌幅限制与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第叁,设置时间窗口,研究涨跌幅限制对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影响的时效性。在牛市初期和股灾时期分别选定涨跌停股票数量最多的交易日为事件日,2014年7月16日和2015年6月15日。根据事件日样本股是否达到涨跌幅限制分为涨停组,大涨组,大跌组和跌停组。借助非参数检验方法(K-W检验),比较了四组股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在事件日前后各十日是否存在显着的差异,发现:(1)在事件日,涨停组和跌停组股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在1%的显着性水平下高于大涨组和大跌组,证明股票达到涨跌幅限制当日,股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高;(2)在事件日以前,四组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不存在显着差异,否定了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股票更容易达到涨跌幅限制这一假设,证明股票达到涨跌幅限制才是事件日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升高的原因;(3)在事件日后第一个交易日,涨停组和跌停组股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高于大涨组和大跌组,随后的交易日,这种显着差异消失,说明涨跌幅限制对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有短暂的持续性。第四,通过构建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影响因素的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了涨跌幅限制对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与其影响因素间关系的改变,进一步探索了涨跌幅限制对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影响的内部传导机制。在对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涨跌停虚拟变量和涨跌停虚拟变量与各影响因素的交互项,构建了以知情交易概率为被解释变量,以虚拟变量、交互项及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模型中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得出:当股票达到涨跌幅限制时,公司规模增长对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的负向影响减弱,股价的绝对变化、成交量和振幅对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正向影响增强,股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升高。最后,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本文在定量的实证结果基础上,定性地分析了涨跌幅限制导致股票当日和次日信息不对称程度升高的原因和涨跌幅限制导致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与其影响因素间关系变化的原因,并针对股票市场制度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1)理性的交易者会在拥有私有信息且股票当日涨跌停价格接近均衡价格时尽可能多地交易,非理性交易者在获得私有信息后会立即交易,致使在存在私有信息的市场中,股票达到涨跌停首日多数交易为知情交易,知情交易概率较高。股票涨跌停会引发非知情交易者的关注和分析,加快私有信息的泄露。那么,在股票涨跌停次日,若私有信息尚未完全泄露,知情交易者会继续交易以获取信息收益,但交易次数将大幅低于涨跌停首日:若私有信息已完全成为公开信息,股票已达到均衡价格,知情交易者会与非知情交易者进行反向交易,获利离场;因此,在股票涨跌停次日,知情交易概率依然较高,但低于股票涨跌停日。(2)公司规模越小,股价越容易变化,涨跌幅限制的存在使知情交易者担心股价达到涨跌幅限制后不能交易而加大交易量,加快交易频率,使知情交易概率升高。同样的,股价变化越多,成交量越大,振幅越大,不知情交易者转变为知情交易者参与交易,噪音交易者对市场变化进行判断而增大交易。这不仅使股价迅速达到涨跌停而减少了知情交易机会,而且会有更多人分享信息收益,使知情交易者收益减少。因此,知情交易者会在股价变化大,成交量和振幅增大的情况下,增大交易频率和交易量,使市场知情交易概率升高,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剧。政策建议:选定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试点,取消涨跌幅限制。若试点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则进一步在整个A股市场取消涨跌幅限制。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论题的选定:以往的研究大多借助于换手率、价格等指标的变化,间接地从涨跌幅限制引发股票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或涨跌幅限制下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反应出发,推断涨跌幅限制与股票信息不对称的关系。与陈文不同,本文以知情交易概率作为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代理指标,选定“涨跌幅限制对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正面的,直接的研究。(2)模型的论证:本文直面EKOP模型在测度A股市场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上存在的问题,一是指令驱动市场成交规则与做市商市场交易规则存在差异,二是有关市场参与者的假设与实际不符。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充分论证了EKOP模型对A股市场的适用性,然后引入了修正的EKOP模型改进了传统EKOP模型假设中未考虑噪音交易的不足。实践证明,修正的EKOP模型计算结果符合实际,能更准确地衡量股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3)模型的构建: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研究涨跌幅限制对其影响的传导机制时,本文全面考虑了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各类影响因素,引入了涨跌停虚拟变量和涨跌停虚拟变量与各影响因素的交互项,构建了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影响因素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使研究更全面,结论更可靠。(4)结论的延伸:本文不仅深入研究了涨跌幅限制引起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升高的原因,还从定价的角度讨论了本文结论对于其他领域研究的意义。本文研究得出涨跌幅限制会使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升高,而前人研究结论表明信息不对称风险是股票定价不可忽视的风险因子,那么,在不同股票市场中涨跌幅限制设置不同会导致股票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同,而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同会导致基本面指标一致的同一股票的价格不同。因此,本文的结论无疑为研究交叉上市股票价格差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存在的不足:(1)由于数据收集困难,模型计算耗时长,本文只对比分析了涨跌幅限制在牛市时期和市场表现极端的股灾时期对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没有研究涨跌幅限制与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在熊市时期的相关关系;(2)本文分析了涨跌停股票在涨跌停当日和次日信息不对称程度升高的原因和涨跌幅限制改变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与其影响因素间相关关系的原因。但是,限于笔者资历浅薄,知识存在局限性,上述分析尚不能完美地诠释涨跌幅限制对股票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路径,有待进一步拓展和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6-03-01)

陈睿[5](2015)在《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投资者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沪深分笔交易高频数据,采用MRR模型并利用GMM估计方法,从交易的微观视角探究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投资者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投资者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关系。在考虑模型设定的具体问题后,所得结论没有改变。(本文来源于《上海管理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祝涛[6](2014)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财权配置分权度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03-2012年的4 101个样本数据检验了公司内部信息不对称程度与财权授权配置分权度之间的偏离度对公司会计业绩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二者偏离程度与公司业绩呈反比,说明公司董事会根据其与经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来相机授权配置财权对于提升公司业绩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14年09期)

许荣,蒋庆欣,李星汉[7](2013)在《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是否有助于投行声誉功能发挥?——基于中国创业板制度实施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中国创业板制度实施导致创业板和主板IPO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差异,实现对IPO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变化的有效计量识别,利用2009至201 1年同时为创业板及主板市场提供承销服务的投资银行承销的618个IPO样本开展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创业板IPO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显着高于主板,多个变量度量的投行声誉显着降低创业板市场IPO折价率及其波动性,而在主板市场投行声誉功能不显着。创业板市场投行声誉功能为投行自身带来了更高费用收入并且也使发行公司获得更高筹资净额。(本文来源于《金融研究》期刊2013年07期)

梅新育[8](2012)在《QFII审批提速降低投资信息不对称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以来,外管局审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大幅提速:截至2012年9月19日,外汇局累计核准157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308.18亿美元,其中今年以来核准了72家机构91.78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含追加投资额度),远远超过去年全年的19.(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2-09-26)

张梅[9](2011)在《审计质量与审计师地域性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程度与政府干预程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2~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考察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政府干预程度对本地审计师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时,本地审计师的审计质量更高,审计师地域性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更符合信息观;而随着政府干预程度的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将受到损害,本地审计师的审计质量将下降,此时冲突观将占据主导地位。(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1年08期)

李雨茵[10](2011)在《全产链雄心从掌控上游开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稳定主业的前提下,跨界、全产业链发展,已成了不少药企发展壮大的常规路径。在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企业对上游的控制则显得更为关键。    6月11日,康美药业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投资11亿元建设甘肃定西中药材现代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投资10亿(本文来源于《医药经济报》期刊2011-06-29)

信息不对称程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2013-2016年391支股票的360搜索指数中的投资者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的指数作为网络关注度度量指标,同时基于股票市场交易数据采用多种信息不对称计算方法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性度量指标,并进一步构造了信息不对称主成分综合指标。通过建立横截面回归模型,探究投资者和媒体关注度对我国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作用。实证分析及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度的增加会减少知情交易及信息不透明程度,从而减少了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媒体关注度对不同的信息不对称性度量指标的影响存在着不一致性。本研究通过探索投资者关注度及媒体关注度在新兴市场中的应用,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层制定政策以及对于普通投资者优化投资策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息不对称程度论文参考文献

[1].许长新,杨李华.中国水权交易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

[2].王耀君,高扬.网络关注度对我国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

[3].王舒瑶.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企业再融资时间[J].会计师.2018

[4].李静秋.涨跌幅限制对股票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6

[5].陈睿.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投资者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关系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5

[6].祝涛.信息不对称程度、财权配置分权度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14

[7].许荣,蒋庆欣,李星汉.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是否有助于投行声誉功能发挥?——基于中国创业板制度实施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3

[8].梅新育.QFII审批提速降低投资信息不对称程度[N].中国证券报.2012

[9].张梅.审计质量与审计师地域性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程度与政府干预程度的视角[J].经济问题.2011

[10].李雨茵.全产链雄心从掌控上游开始[N].医药经济报.2011

标签:;  ;  ;  ;  

信息不对称程度论文-许长新,杨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