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景观空间格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景观,格局,空间,白洋淀,土地利用,乡村,山西省。
景观空间格局论文文献综述
丁志军[1](2019)在《城市园林景观交错带空间格局叁维重建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重建系统可重现城市园林景观交错带空间格局,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供有效的设计方式。城市园林景观交错带空间格局叁维重建系统基于双目立体视觉原理采集园林景观格局的二维图像,根据两幅二维图像特征点得到对象的叁维坐标点,构建叁维点云模型;基于视口转换矩阵和屏幕坐标转换值世界坐标系中,采用叁角网生长算法构建城市园林景观交错带空间格局Delaunay叁角网格模型,经外观渲染与纹理映射后,完成城市园林景观交错带格局叁维重建。系统测试表明,重建的叁维城市园林景观交错带空间格局布局合理、外观逼真,体现了景观交错带的主要特征。(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24期)
王丽梅[2](2019)在《景观生态学理论下的城市空间格局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主要由多种建筑物构建的非开放空间与建筑之外的敞开空间组成的综合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拓展,对城市进行科学规划,以及优化城市布局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首先条件。城市开放空间属于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其弹性相对较大,因而成了城市景观格局规划的重要对象。本文主要分析景观生态学理论下城市空间格局构建对策。(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9年09期)
樊丁[3](2019)在《龙泉驿茶店镇乡村景观要素构成与空间格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乡村风貌呈现的地方特征和审美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乡村景观的地域性和完整性,对界定乡村空间格局和优化聚落形态,完善乡村景观风貌,传承地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龙泉驿茶店镇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村落的地形地貌、植被群落、农田、街巷、民居建筑、民俗文化多方面探究该地区构建乡村风貌的物质要素;其次,文章通过调查分析传统乡村的空间形态,研究影响空间格局的景观要素,找出相似地理环境下人工干预自然的规律和空间格局的特点,以此为依据总结龙泉山区乡村景观空间格局的类型特征。(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21期)
陈文术,王胜男,杨波[4](2019)在《2007—2017年叁亚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2007—2017年期间4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数据,选取典型景观格局指数,对叁亚市的景观空间格局动态特征进行分析,探求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近十年来,叁亚市内同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聚集程度降低,空间分布逐渐趋向于分散,不同类型的土地之间相互融合度较高,形状趋于复杂化,景观类型分布趋势呈均衡化,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加强,景观复杂程度增高,土地利用的丰富程度逐渐加强。通过驱动因素分析,国家政策的导向、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及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影响叁亚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来源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彭雁[5](2019)在《深圳市省立绿道沿线植被景观空间格局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道的规划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正负两面的反馈效应,因而绿道沿线植被景观格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参考价值。首先简要阐述省立绿道规划的重要意义,再以植被景观区概况、景观格局指数、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植被斑块特征及其周边建成环境的变化5个部分为切入点,对深圳市省立绿道沿线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展开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0期)
杨扬[6](2019)在《校园景观空间格局的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校园的综合水平是由师资力量、教学水平、校园景观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校园景观作为校园建设的一部分,对于校园的综合水平也存在着一定影响,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审美性要求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学校不仅应加强自身师资力量的建设,同时也要注意校园景观的建设。本文从校园景观空间格局规划的生态性概念出发,通过对不合理高校校园景观的特点分析,对校园景观的优化设计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11期)
管陈雷[7](2019)在《重庆市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与景观生态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旅游业正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旅游度假区发展势头迅猛。土地是旅游度假区发展的核心载体,旅游度假区空间转换直接体现在土地利用变化上。因此,如何准确识别山地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类型,探讨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厘清其景观生态效应,模拟和预测未来用地变化,对山地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仙女山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分类体系,运用ArcGIS 10.2、Fragstats 4.2和IDRISI 17.0软件,分析了2010—201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与景观生态效应,模拟和预测了研究区未来用地面积和空间格局的变化,探究了土地利用现存问题与对策。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在缓慢发展阶段中,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相对较缓,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较低;在快速发展阶段中,各用地类型之间的面积转换明显增快,土地利用动态度明显提升。其中,主要以高级住宅用地为先导,以休闲健身用地、旅游旅馆用地、风景观赏用地和旅游餐饮用地跟进增长。从用地规模来看,以高级住宅用地为核心,以风景观赏用地、旅游旅馆用地、旅游餐饮用地以及休闲健身用地等旅游配套设施为辅。实现了仙女山旅游度假区以避暑度假、观光游览、康体养生为主的旅游功能与土地利用的相对有效衔接。(2)空间格局演变: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形态呈“核心—边缘”的特征。从静态观察来看,“核心”指仙女山镇行政区域,“边缘”指新开发和开发较为成熟的旅游景区景点以及与旅游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用地;从动态演变来看,“核心—边缘”的空间形态日益凸显并表现出点状、线状和面状的空间扩展方式。土地利用结构从以“林地+耕地”为核心的山地度假小镇与景区依托型土地利用组合模式,逐渐向以“林地+耕地+商服用地”为核心的旅游度假区组合模式转变。土地利用功能逐渐从传统单一的行政、生产和居住功能逐渐转向满足旅游者需求的餐饮、住宿、观光、休闲、购物、康体、健身等“多元复合型”功能。(3)驱动机制:以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和居民行为与抉择等内生驱动因素为基础条件,以政府行为、社会投资和旅游业发展转型等外部驱动因素为核心要素,共同形成了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并在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4)景观类型和生态效应:研究区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呈下降趋势,同时景观破碎度、聚合度和人类活动干扰程度逐渐增强,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影响。具体而言,仙女山旅游度假区主要以林地和耕地等自然景观为主,高级住宅用地、旅游旅馆用地、旅游餐饮用地等城镇建设景观为辅。农村宅基地和耕地的景观破碎度最高,林地、交通运输用地和高级住宅用地景观的集聚度最高,而景观聚合度在不断增强,反映出研究区集中连片、多组团式的开发和保护模式。研究区景观人工干扰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以低、较低和中等强度的人工干扰区域占主导,较高和高等强度的人工干扰区域集中分布。(5)CA-Markov模型模拟和预测结果:2017年研究区的空间模拟精度为0.91,模拟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反映出高程、坡度、空间距离等因素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是较为显着的。在未来土地利用变化中,林地将作为主要转出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商服用地仍将持续增多,其中旅游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增长最为明显;交通运输用地、耕地、园地和草地协同增长,与旅游相关用地的多功能性日渐突显。基于上述结论,从政策、技术、效益和生态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期望通过健全土地利用政策、完善用地技术指标、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完善旅游交通设施建设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举措,推动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芦学良,王国梁,胡炜霞[8](2019)在《山西省宗教景观空间格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于宗教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山西省925个"宗教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谷歌地球(Googol Earth)及百度地图定位各个宗教景观的地理坐标。运用ArcGIS10.3空间分析法、水文分析法进行可视化表达,分析山西宗教景观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山西宗教景观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但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形成"大分散、小集聚"式的空间分异模式;市域分布不均衡,呈现集中于以太原、长治、忻州、临汾市为依托的周边地区格局;高程空间格局具有高值集聚特征,且46%的宗教景观海拔高度<1000m;宗教景观格局分布受总体地形、海拔高程影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人口分布状况也影响着宗教景观数量。(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毕明岩[9](2019)在《乡村景观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快速提取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方法提取的乡村景观空间格局分布特征无法有效反映乡村景观与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叁者之间的关系,导致乡村景观布局不尽合理。提出一种基于区域特征融合规则的乡村景观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快速提取方法,以乡村景观空间格局分布的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计算其二维离散小波分析尺度函数和小波基函数,利用计算结果对遥感影像进行小波分解,获得高频和低频系数,并采用小波方差对获得的高频和低频系数进行尺度识别。基于区域特征的融合规则,在尽量保留乡村景观空间格局分布遥感影像光谱特性的同时,对乡村景观空间格局分布特征的低频系数和高频新系数进行融合提取。仿真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乡村景观类型过于单一,受人类生产生活影响以及地形影响较大,乡村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空间异质性较差,景观分布不平衡现象严重,景观多样性程度不高等问题,与实际状况相一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信性建议,有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景观空间布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4期)
孟梦,田海峰,邬明权,王力,牛铮[10](2019)在《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演变分析:以白洋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有助于人们更好的了解事物本质,但传统的长时间序列数据集的获取和处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于大尺度范围的湿地生态系统长时间序列数据的获取更加困难.以Google数据中心数万计CPU为运算基础的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为长时间序列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提供了契机.鉴于此,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作者生产了白洋淀地区1987—2017年的NDVI、NDWI数据集,并以此对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景观类型进行分类,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近30 a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景观演变特征,同时表明了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在监测湿地生态系统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景观空间格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主要由多种建筑物构建的非开放空间与建筑之外的敞开空间组成的综合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拓展,对城市进行科学规划,以及优化城市布局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首先条件。城市开放空间属于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其弹性相对较大,因而成了城市景观格局规划的重要对象。本文主要分析景观生态学理论下城市空间格局构建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景观空间格局论文参考文献
[1].丁志军.城市园林景观交错带空间格局叁维重建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9
[2].王丽梅.景观生态学理论下的城市空间格局构建[J].风景名胜.2019
[3].樊丁.龙泉驿茶店镇乡村景观要素构成与空间格局研究[J].城市建筑.2019
[4].陈文术,王胜男,杨波.2007—2017年叁亚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
[5].彭雁.深圳市省立绿道沿线植被景观空间格局探究[J].现代园艺.2019
[6].杨扬.校园景观空间格局的优化设计研究[J].吉林农业.2019
[7].管陈雷.重庆市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与景观生态效应[D].重庆师范大学.2019
[8].芦学良,王国梁,胡炜霞.山西省宗教景观空间格局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9
[9].毕明岩.乡村景观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快速提取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9
[10].孟梦,田海峰,邬明权,王力,牛铮.基于GoogleEarthEngine平台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演变分析:以白洋淀为例[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