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育模式下水稻根际土壤真菌和细菌种群多样性分析

稻鸭共育模式下水稻根际土壤真菌和细菌种群多样性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比较稻鸭共育模式与常规管理模式种植水稻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为利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开展水稻生态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常规管理模式水稻根际土壤样品(记为S2)和稻鸭共育模式水稻根际土壤样品(记为S3),采用电位法测定土壤pH、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针对土壤样品真菌ITS1~ITS2区域和细菌16S rDNA扩增子V3~V4区域进行Illumina MiSeq 2×300 bp双末端测序,分析两种模式土壤真菌和细菌的种类及丰度差异。【结果】S3的p H为5.10,有机质含量为23.91 g/kg;S2的pH为5.34,有机质含量为19.84 g/kg。在真菌门水平上,两种管理模式的根际土壤优势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S3中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为42.36%,S2为93.67%,两者相差2.21倍;在真菌属的水平上,S3的优势属为毛壳菌属(Chaetomium),相对丰度为2.63%,而S2的毛壳菌属相对丰度仅为0.26%,两者相差10.12倍;S3中居第2位的属是嗜热真菌属(Mycothermus),相对丰度为2.21%,而S2的嗜热真菌属相对丰度为0.05%,两者相差44.20倍;S2的优势属是黑盘孢属(Melanconiella),相对丰度为6.66%,而S3的黑盘孢属相对丰度为0.26%,两者相差25.62倍。两种管理模式下相对丰度居前2位的细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S3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为40.90%,S2为29.45%,两者相差1.38倍;S3中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为18.90%,S2为27.84%,两者相差1.47倍;两种管理模式下相对丰度居前10的细菌属相同,其中7个属隶属变形菌门[其中3个属隶属于根瘤菌目(Rhizobiales)、3个属于隶属粘细菌目(Myxococcales)、1个属隶属于δ-变形菌纲未分目(unidentified Deltaproteobacteria)]、3个属隶属于酸杆菌门,10个属中仅有红微菌属(Rhodomicrobium)在两种管理模式土壤中相对丰度相差2.23倍(S3为1.18%,S2为0.53%),其他9个属相差均在1.00倍左右。【结论】与常规管理模式比较,稻鸭共育模式的水稻根际土壤pH略低,有机质稍高,真菌的种群结构丰富,而细菌的优势门和优势属无明显差异。

论文目录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土壤样品采集
  •   1.2 土壤样品pH和有机质含量检测
  •   1.3 土壤样品真菌ITS1~ITS2区域和细菌16S rDNA扩增子V3~V4区域测序及多样性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土壤样品p H和有机质含量测定结果
  •   2.2 土壤样品真菌种群多样性分析结果
  •     2.2.1 测序数据的获得
  •     2.2.2 OTU分析结果
  •     2.2.3 真菌门水平的注释及相对丰度
  •     2.2.4 真菌属水平的注释及相对丰度
  •   2.3 细菌种群多样性分析结果
  •     2.3.1 测序数据的获得
  •     2.3.2 OTU分析
  •     2.3.3 细菌门水平的注释及相对丰度
  •     2.3.4 细菌属水平的注释及相对丰度
  • 3 讨论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廖咏梅,黄元腾吉,韩宁宁,凌展,邹承武,史鼎鼎,蒋代华

    关键词: 稻鸭共育模式,水稻,根际土壤,真菌,细菌,种群多样性

    来源: 南方农业学报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农作物

    单位: 广西大学农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60364)

    分类号: S511;S154.3

    页码: 59-67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2950K

    下载量: 360

    相关论文文献

    • [1].四川地区稻鸭共育生态种养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J]. 四川农业科技 2020(03)
    • [2].江西瑞昌稻鸭共育技术示范效益的调研与思考[J]. 生物灾害科学 2019(03)
    • [3].“稻鸭共育”控草试验示范[J]. 植物医生 2017(01)
    • [4].大面积稻鸭共育种养技术[J]. 中国稻米 2017(03)
    • [5].绵阳地区稻鸭共育经济效益分析及关键技术[J].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7(04)
    • [6].“稻鸭共育”对稻田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分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02)
    • [7].“稻鸭共育”生态模式的技术简述与应用[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9(01)
    • [8].稻鸭共育对稻田培肥及氮磷流失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8(02)
    • [9].稻鸭共育技术实践经验总结与推广[J]. 农业与技术 2018(18)
    • [10].“稻鸭共育”对稻田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16(01)
    • [11].稻鸭共育生产技术[J]. 农村科学实验 2008(09)
    • [12].稻鸭共育获多效[J]. 农村新技术 2011(05)
    • [13].稻鸭共育对超级稻田稻飞虱控制和蜘蛛种群数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09(04)
    • [14].稻鸭共育技术[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8(05)
    • [15].平塘县稻鸭共育对稻田虫害和杂草的防除效果[J]. 农技服务 2018(06)
    • [16].巢湖流域稻鸭共育技术应用[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7)
    • [17].稻鸭共育应用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4(Z1)
    • [18].稻鸭共育生产技术[J]. 吉林农业 2008(05)
    • [19].稻鸭共育技术运用与推广[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5(10)
    • [20].推广稻鸭共育技术 实现农民种养双赢[J]. 农民致富之友 2013(18)
    • [21].稻鸭共育技术——绿色米 有机鸭[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S1)
    • [22].无公害稻鸭共育生产技术[J]. 现代畜牧兽医 2008(02)
    • [23].浙江:稻鸭共育双丰收[J]. 中国畜禽种业 2008(22)
    • [24].江油市稻鸭共育关键技术及效益初探[J]. 中国稻米 2019(02)
    • [25].无公害稻鸭共育生产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4)
    • [26].稻鸭共育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1(04)
    • [27].稻鸭共育稻田水体藻类动态变化[J]. 生态学报 2009(08)
    • [28].无公害稻鸭共育丰产技术[J]. 湖北植保 2008(01)
    • [29].关于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9(05)
    • [30].稻鸭共育对水稻害虫控制初探[J]. 湖北植保 2014(01)

    标签:;  ;  ;  ;  ;  ;  

    稻鸭共育模式下水稻根际土壤真菌和细菌种群多样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