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欲望论文_徐怀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个人欲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欲望,郭沫若,历史,现代性,江南,传统节日,学人。

个人欲望论文文献综述

徐怀丰[1](2019)在《个人欲望与命运的冲突——对方方小说的一种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令人炫目的文学世界中,方方的小说始终扎根现实,剖析现实,批判现实,恒定的创作风格流露着其对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坚守。方方在作品中呈现欲望,强调命运,并借小人物的悲惨遭际屡屡搭建起欲望与命运的绝杀场。因欲望而生的"求之不得"、"得而无味"最终都在"接纳命运"中偃旗息鼓。欲望言说与命运桎梏因此成为方方小说的重要主题,凸显着其人道主义关怀,更彰显着其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本文来源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唐小祥[2](2017)在《剧变时期历史理性与个人欲望的辩证——再论格非“江南叁部曲”的乌托邦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格非的"江南叁部曲"从历史的侧面和边缘入手,从独异个体在剧变时期的精神追求史切入,既呈现出清末以降知识分子曲折动荡的心灵史,也折射出20世纪中国的百年乌托邦实践史、现代转型史和现代性展开史,并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展示了中国古典桃花源式乌托邦、民间江湖式乌托邦、现代民主革命乌托邦、共产主义乌托邦、消费和欲望乌托邦五种类型乌托邦的"追求"与"幻灭"过程,寓言般地揭示了剧变时期历史理性与个人欲望的辩证,提示了一条观察和建构个人与历史之间联系的新路径。(本文来源于《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段从学[3](2015)在《《沉沦》里的个人、欲望与民族国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欣赏的角度看,《沉沦》确实很难称得上文学经典。语言上,它毫无必要地夹杂使用汉语、英语、德语,造成了"不纯"的窒闷感。叙事技巧也明显不够成熟,残留着草创期的粗糙和混乱。小说主人公也显然不是值得肯定的正面人物,而是心理问题严重的"有病者"。但问题也就在这里:为什么不是别人,而是这样一个"有病者"喊出了(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5年02期)

桐子岚[4](2015)在《不能因个人欲望破坏生态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夜空中,在花草间飞舞的萤火虫,给很多市民带来了童年的回忆。不过,近日在广东一景区内,人为放飞10万只“人工饲养”萤火虫的消息,却引发了不少争议。专家表示,城市内基本没有萤火虫生存的环境,所以萤火虫会很快死亡。浪漫七夕节真的成了萤火虫的“劫日”。(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5-08-24)

舒超[5](2015)在《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个人欲望在历史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绪论为蓝本,在概括其主要思想的同时,针对"人类理性必然要摒弃个人欲望在历史中的作用"这个问题,试图挖掘黑格尔对人的欲望的扬颂。(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5年09期)

熊有智[6](2015)在《法官应修剪个人欲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人一旦开始放纵内心的贪欲,其思想必然会变得低级庸俗,意志必然会变得十分薄弱,道德底线必然会不攻自破。 近读最高人民法院编辑的《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感触颇深。为什么一个个优秀的法官、一个个口碑不错的各级法院的领导干部,在人们心中本应拥有(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5-02-18)

杨耘[7](2010)在《对共产党员个人欲望与行为的自我约束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孔子对古之君子如何规范、约束自身的欲望、行为提出的准则,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相关论述,论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有效约束个人的欲望与行为,从而成为一个高尚的、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本文来源于《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0年Z1期)

傅红[8](2009)在《个人欲望化写作与非理性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后现代非理性哲学思潮的兴起,后现代非理性文学思潮也应运而生。我国个人欲望化写作包括先锋作家的激进试验、新生代作家的欲望现实主义、女性主义作家、文学新人类等流派。个人欲望化写作在创作实践、作家生活实践、写作立场等方面与非理性思潮呼应与契合。(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09年05期)

马俊杰[9](2009)在《用“民族意识”普度“个人欲望”的迷失——《沉沦》文本的再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郁达夫的代表作《沉沦》真实的展现了"五四"时期一代知识分子特殊的心理状态。本文试图从对《沉沦》主人公自尽而亡的根本性原因着手,分析文本中存在的脱节的部分,并以此为契机,分析《沉沦》这一经典文本中,现代个人欲望如何被转化为民族政治情绪。(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09年03期)

李怡[10](2008)在《个人欲望:创造社作家日本体验的基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近现代学人的留日史与现代思想发展史上,1912年前后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时间点,在此前后的留日学人受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日本体验。此前的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其实就是日本社会文化的现实经验与建立民族国家这一中国目标的一种感性对话,而此后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则更多表现为日本社会的个人生存状态与留日学人自我的生存遭遇之间的感性对话。前期创造社作家群绝大多数是在1913年以后留学日本的。与梁启超、鲁迅兄弟等学人的"日本体验"不同,创造社作家更直接地陷入到了个人欲望的纠缠与挣扎之中。这一方面属于日本大正时期的"成金"刺激的结果,另一方面却也交织着个人生存的种种艰难与屈辱。以个人欲望为基点的日本体验构建了中国新文学作家精神世界中新的个人/国家的关系模式。这一模式,影响着创造社作家们自我实现、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其动力、活力与问题局限都在其中。(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期刊2008年02期)

个人欲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格非的"江南叁部曲"从历史的侧面和边缘入手,从独异个体在剧变时期的精神追求史切入,既呈现出清末以降知识分子曲折动荡的心灵史,也折射出20世纪中国的百年乌托邦实践史、现代转型史和现代性展开史,并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展示了中国古典桃花源式乌托邦、民间江湖式乌托邦、现代民主革命乌托邦、共产主义乌托邦、消费和欲望乌托邦五种类型乌托邦的"追求"与"幻灭"过程,寓言般地揭示了剧变时期历史理性与个人欲望的辩证,提示了一条观察和建构个人与历史之间联系的新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人欲望论文参考文献

[1].徐怀丰.个人欲望与命运的冲突——对方方小说的一种解读[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9

[2].唐小祥.剧变时期历史理性与个人欲望的辩证——再论格非“江南叁部曲”的乌托邦叙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7

[3].段从学.《沉沦》里的个人、欲望与民族国家[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

[4].桐子岚.不能因个人欲望破坏生态平衡[N].南方日报.2015

[5].舒超.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个人欲望在历史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5

[6].熊有智.法官应修剪个人欲望[N].人民法院报.2015

[7].杨耘.对共产党员个人欲望与行为的自我约束的思考[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8].傅红.个人欲望化写作与非理性思潮[J].兰州学刊.2009

[9].马俊杰.用“民族意识”普度“个人欲望”的迷失——《沉沦》文本的再解读[J].青年文学家.2009

[10].李怡.个人欲望:创造社作家日本体验的基点[J].社会科学研究.2008

论文知识图

根据个人欲望形成态度比例图4 道德评价的对象的各个层级黑格尔展厅设计资料来源:学生制作效果图展厅设计资料来源:学生制作效果图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框图

标签:;  ;  ;  ;  ;  ;  ;  

个人欲望论文_徐怀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