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活动规律论文_赵奇,高丽君,安建荣,温爱民,刘吉起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活动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规律,成虫,食心虫,粘虫,南美,蜜柑,挥发性。

日活动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赵奇,高丽君,安建荣,温爱民,刘吉起[1](2018)在《禹州市和南阳宛城区白纹伊蚊成蚊日活动规律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河南省禹州市和南阳宛城区白纹伊蚊成蚊的日活动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白纹伊蚊成蚊日活动规律调查采用双层迭帐法,于2016年的7—9月在禹州市和宛城区的城乡居民区进行。结果调查合计捕获白纹伊蚊814只。禹州市共捕获成蚊620只,其中7:00—9:00间共捕获118只,10:00—15:00间共捕获136只,16:00—19:00间共捕获366只;宛城区共捕获成蚊194只,其中7:00—9:00间共捕获39只,10:00—15:00间共捕获27只,16:00—19:00间共捕获128只。结论白纹伊蚊成蚊日活动高峰出现在7:00前后和16:00—19:00之间,尤以下午的活动高峰最为明显,建议针对白纹伊蚊的化学防治应在这一时间段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期刊2018年04期)

杨杰[2](2018)在《拉萨市西花蓟马成虫日活动规律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黄色粘虫色板对拉萨市温室番茄上西花蓟马的日活动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西花蓟马成虫日活动规律基本是从8:00开始到16:00一直升高,在14:00—16:00有1个活动高峰,而16:00—18:00西花蓟马的活动量逐渐减少,8:00与18:00黄色粘虫色板诱集到西花蓟马成虫数量最少。(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赵龙龙,周旭凌,胡增丽,李庆亮,张未仲[3](2017)在《基于物联网监测系统对梨小食心虫日活动规律及影响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水果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害虫,研究梨小食心虫在田间的活动规律,有助于防控其危害。本研究通过物联网自动监测系统对梨小食心虫田间活动规律及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日活动有2个峰期,第1个峰期发生在6∶00左右,第2个峰期发生在19∶00左右。梨小食心虫在田间最适活动温度范围为22℃-23℃、相对湿度为3%-31%、光照强度为300-4000 Lx,其中光照是影响梨小食心虫的主要环境因子,光照强度与梨小食心虫日活动呈负相关,300 Lx左右的弱光条件为刺激梨小食心虫活动的主要环境信号。本研究丰富了梨小食心虫的基础理论研究并可用于指导梨小食心虫防控。(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刘美见,程立龙,张晓娟,唐明风,黄峰[4](2013)在《云南永善橘园中蜜柑大实蝇的日活动规律及空间分布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云南省永善县对橘园蜜柑大实蝇[Bactrocera(Tetradacus)tsuneonis]的日活动规律及空间分布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蜜柑大实蝇的日活动规律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其日活动高峰期在晴天为16:00左右,阴天为15:00左右,雨天为11:00左右和14:00左右;在株高2.8 m的橘树上,2.0~2.8 m高度处诱捕到的虫量最大;蜜柑大实蝇雌虫在橘园中总体上呈聚集分布,雌虫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分布主要是由自身聚集行为和环境异质性共同引起的;雄虫的空间分布主要为均匀分布,小部分为聚集分布。(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叶文丰,李林,孙来亮,肖春,董文霞[5](2012)在《云南元江芒果园桔小实蝇成虫日活动规律及空间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甲基丁香酚引诱剂和黄板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成虫日活动规律及飞行高度进行了研究,同时根据多种聚集度指标对桔小实蝇成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元江县挂果期芒果园内桔小实蝇日活动量高峰出现在10:00、16:00左右,活动量低谷出现在8:00、14:00和19:00左右,日间温湿度与其日活动量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成虫飞行高度随时间变化,受降雨影响,雌雄成虫飞行高度存在差异。上午、中午成虫多近地飞行,午后多在1.5 m以上高度飞行,降雨导致成虫飞行活动量大幅减退,多分布于1.5 m以上枝叶附近。株高8 m的3a芒果树4 m高度处黄板捕获虫量最大,其次是2 m高处,6m以上虫量较少。雄性成虫在芒果园中呈聚集分布,原因之一是其自身的聚集行为;雌虫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呈聚集分布,少数部分为均匀分布,其聚集由环境因素造成。(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2年16期)

梁兴慧[6](2010)在《两种蓟马的日活动规律及其对植物挥发物的趋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我国新近发现的外来有害生物,是全世界已知的4500种蓟马中最为凶险的农林害虫之一。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为葱蒜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各省均有为害。它们为害嫩芽、叶片、花器,同时还传播危险的番茄斑萎病毒(TSWV),受害产品不能销售,严重时完全不能生长。近年来对保护地蔬菜、花卉、水果等造成的为害更大。作者以植物挥发性物质与蓟马两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物挥发性物质对蓟马的行为影响,在室内测定了蓟马对多种植物挥发性物质包括植物叶片、植物叶片粗提液及一些挥发性化合物的趋性,并利用增效和缓释技术,成功的将引诱化合物与色卡结合,通过大量的室内和田间试验,并与企业结合,研制出了一种对多种蓟马具有高效诱捕作用的诱虫板;同时还系统的研究了西花蓟马和烟蓟马在温室的日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在温室中利用色板观察了两种蓟马的日活动规律。结果显示:西花蓟马成虫在叁种不同天气下(晴天、阴天、雨天)活动规律基本一致,通常在上午8:00-10:00飞行最活跃,以后活动逐渐减少,14:00-16:00飞行成虫数稍有增加,18:00活动虫数降至最低水平;用黄色灯光观察西花蓟马夜晚飞行活动试验证明成虫在夜晚无飞行活动;阴雨天蓟马飞行活动比晴天高。烟蓟马成虫的活动规律与西花蓟马的活动规律曲线较为相似。在晴天,蓟马的日活动曲线也在上午8:00-10:00和下午14:00-16:00出现两个波峰,但第二个波峰时蓟马飞行虫数最多,阴天和雨天则为上午8:00-10:00飞行虫数最多;比较烟蓟马成虫在叁种天气下的飞行总虫数发现雨天和阴天蓟马飞行成虫数量显着高于晴天。在室内利用一种特制的飞行活动测试器观察了两种蓟马的飞行情况,发现在光照强度为4000-6000lux时,蓟马飞行虫数最多;气温26-28℃,相对湿度70%最有利于成虫飞行;对成虫进行不同饥饿处理,发现饥饿的成虫比饱食的更容易受色卡和气味引诱而飞行。应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植物叶片、叶片提取液、化合物对西花蓟马的趋性,发现不同植物挥发物对蓟马成虫的引诱力不同。选择的8种植物中白萝卜和甘蓝对蓟马成虫存在明显引诱力,其效果显着高于对照(p<0.05),其中白萝卜的效果最好,芹菜、辣椒、茄子、番茄、胡萝卜的叶片挥发物对蓟马成虫的作用不明显,樱桃西红柿叶片挥发物对蓟马成虫有一些驱避作用,但与对照差异不显着(p>0.05);植物叶片粗提液对蓟马成虫有一定的引诱作用,其选择顺序为茄子≥樱桃西红柿≥番茄≥胡萝卜≥甘蓝≥地豆≥辣椒,白萝卜对蓟马存在极显着的驱避性,黄瓜叶片粗提液无明显作用。不同挥发物对西花蓟马成虫的影响不同,即使是同一种化合物,在配制为不同浓度时对蓟马成虫的行为影响也不一样。测试的8种植物挥发物中,挥发物B与混合物B+G在浓度为10%和1%时对西花蓟马的引诱力效果较佳。田间试验中,筛选出最佳诱虫板颜色为黄色、最佳结合方式为涂抹、最佳缓释增效剂为缓释增效剂1、最佳引诱挥发物为B,最佳诱剂的浓度为10%。制备的最佳蓟马诱虫板在田间诱集的西花蓟马虫数可达到对照色板的7.6倍,诱集的烟蓟马成虫数量为对照色板的10.5倍。本研究技术克服了单一使用颜色板诱杀效果差的缺点,同时通过缓释技术还克服了引诱剂易于挥发的缺点,延长了粘虫板的使用时间;通过增效技术研究和应用,减少了诱虫剂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引诱型诱虫板的成本,使其更适合于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0-06-01)

裴昌莹,张艳萍,郑长英[7](2010)在《西花蓟马成虫在日光温室内的分布和日活动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蓝色粘虫板在山东省青州市高柳镇日光温室内研究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成虫在2009年3月下旬茄子植株上的分布和日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西花蓟马成虫数量在日光温室内由北向南依次减少,北边平均每日诱集量为65.3头·组-1,中间为40.0头·组-1,南边为20.4头·组-1,南北蓝板每日平均诱集量间存在显着差异。日光温室内东西方向上西花蓟马成虫分布表现为由中间向东西两边逐渐增多。在垂直方向上,西花蓟马成虫在茄子所有叶片上均有分布。蓝板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诱集量从7:00开始逐渐增多到15:00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减少,每天有1个活动高峰。另外,蓝板南面(330.6头·d-1)诱集量显着高于北面(242.2头·d-1),东面(343.8头·d-1)显着高于西面(208.0头·d-1)。(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贝永建,李汉华,吴龙敦[8](2010)在《再引入黑颈长尾雉日活动规律及时间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2003年1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引入黑颈长尾雉放归自然初期的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引入黑颈长尾雉放归自然初期的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为:雄性:觅食40%,游走28%,追逐25%,警戒3%,静栖和其他的时间各2%;雌性:觅食65%,游走25%,静栖和其他各3%,警戒和追逐各2%。早晨下树后和傍晚上树前各出现1次游走和觅食高峰。(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期刊2010年02期)

曲亮,林毅,谢金钰,杨勤民,张忠[9](2008)在《南美斑潜蝇和潜蝇茧蜂成虫的日活动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美斑潜蝇成虫羽化主要集中于12时前。南美斑潜蝇成虫活动,在晴天有两个高峰:一个在11时左右,另一个在16时左右。潜蝇茧蜂成虫的活动规律与南美斑潜蝇成虫相似,但其峰值出现比南美斑潜蝇成虫稍晚;阴天时,南美斑潜蝇成虫和潜蝇茧蜂都只有1个活动高峰,在12~13时;南美斑潜蝇成虫的最适活动温度为27℃左右。(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08年12期)

郑长英,郑伯平[10](2007)在《烟粉虱、温室白粉虱日活动规律及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调查对烟粉虱、温室白粉虱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的成虫在上午9:30~11:30之间有一个活动高峰,而11:30之后,成虫活动急剧减少,在18:30之后,成虫活动又有一个小幅度的增加。黄板诱集两种粉虱,向阳面诱集到的粉虱成虫数量比背阴面诱集到的数量均较多。(本文来源于《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2-07)

日活动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黄色粘虫色板对拉萨市温室番茄上西花蓟马的日活动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西花蓟马成虫日活动规律基本是从8:00开始到16:00一直升高,在14:00—16:00有1个活动高峰,而16:00—18:00西花蓟马的活动量逐渐减少,8:00与18:00黄色粘虫色板诱集到西花蓟马成虫数量最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活动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赵奇,高丽君,安建荣,温爱民,刘吉起.禹州市和南阳宛城区白纹伊蚊成蚊日活动规律调查[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

[2].杨杰.拉萨市西花蓟马成虫日活动规律调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

[3].赵龙龙,周旭凌,胡增丽,李庆亮,张未仲.基于物联网监测系统对梨小食心虫日活动规律及影响因子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7

[4].刘美见,程立龙,张晓娟,唐明风,黄峰.云南永善橘园中蜜柑大实蝇的日活动规律及空间分布型[J].江西农业学报.2013

[5].叶文丰,李林,孙来亮,肖春,董文霞.云南元江芒果园桔小实蝇成虫日活动规律及空间分布格局[J].生态学报.2012

[6].梁兴慧.两种蓟马的日活动规律及其对植物挥发物的趋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7].裴昌莹,张艳萍,郑长英.西花蓟马成虫在日光温室内的分布和日活动规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

[8].贝永建,李汉华,吴龙敦.再引入黑颈长尾雉日活动规律及时间分配[J].野生动物.2010

[9].曲亮,林毅,谢金钰,杨勤民,张忠.南美斑潜蝇和潜蝇茧蜂成虫的日活动规律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8

[10].郑长英,郑伯平.烟粉虱、温室白粉虱日活动规律及生物学特性[C].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7

论文知识图

散养条件下蓝角马的日活动规律中华蜜蜂大头金蝇日活动规律巨型褶翅小蜂的日活动规律食蚜蝇类日活动规律膜荚黄芪主要传粉者日活动规律蜂类日活动规律

标签:;  ;  ;  ;  ;  ;  ;  

日活动规律论文_赵奇,高丽君,安建荣,温爱民,刘吉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