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论文-黄鑫磊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论文-黄鑫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国际储备,经济结构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论文文献综述

黄鑫磊[1](2019)在《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分析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存在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一直保持双顺差。双顺差给我国带来一系列问题: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持有和运用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损失,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我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加剧,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被削弱,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等。推动我国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对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象、具体原因以及影响,并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导向提出具体对策。(本文来源于《市场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陈果静[2](2014)在《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仍面临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重回“双顺差”格局,外汇储备资产大幅增加,说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还不巩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依然任重道远。专家认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因为国内储蓄率较高,没能有效转化为投资;资本项目顺差则反映出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发育滞后、对外资(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4-04-05)

方鑫[3](2013)在《从中日国际收支差异探寻中国贸易双顺差解决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两国都是当今世界国际贸易的大国,自1994年,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处于"双顺差",而相反,日本基本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状态。通过分析两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得到两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差异,从而寻求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本文来源于《中国外资》期刊2013年16期)

丰云[4](2013)在《FDI对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中国FDI发展现状和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双顺差"的结构变化基础上,探讨FDI流入对"双顺差"结构产生的影响,得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最后从贸易政策和利用FDI政策两大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13年09期)

王威[5](2013)在《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根源和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94年至2011年,中国的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同时处于盈余的状态,简称为双顺差。本文首先回顾了双顺差的历史演变和结构特征,认为双顺差的特殊之处在于货物贸易出现了超前发展。其次,通过对货物贸易盈余和外国直接投资的特征的分析,指出双顺差的直接原因在于在国际范围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对产品内分工的参与。然后,论述了双顺差所反映出的经济结构问题,分别为储蓄大于投资、劳动者工资上涨受抑制以及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在最后,对中国的国际收支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3-05-13)

明文[6](2013)在《应重视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的恶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呈现出恶化的趋势,而外国企业的在华投资收益却显着上升。此外,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短期资本流出的压力已经明显放缓,近期可能面临新一轮短期资本流入。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了2012年全年的国际收支表,以及根据最新获得(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报》期刊2013-04-20)

甘宜沅,周倩雯,林硕[7](2012)在《浅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长期存在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双顺差问题亟待解决。文章通过对双顺差现象分析发现:过高的储蓄率、出口鼓励政策、中国贸易中出口加工贸易的支配地位是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对于引资的不合理利用、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是中国资本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建议降低高储蓄,促进内需、调整出口导向战略、外汇储备"走出去"、健全利用外资和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本文来源于《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8](2012)在《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12日公布2012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正式数据。统计显示,虽然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但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依然呈现"双顺差"格局,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201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772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2.1%;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49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629亿美元。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经常项目顺差537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收支(本文来源于《财经界》期刊2012年10期)

谢亚轩[9](2012)在《揭秘中国季度国际储备减少118亿美元真相》一文中研究指出最大的恐惧在于恐惧本身。如果不深入解读国际收支平衡表,就会被谣言和情绪误导。 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的国际储备资产减少118亿美元,直觉是国际资本外逃。由于是15年来第二次出现季度国际储备减少,有人更解读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噩梦重现。实情如何呢(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2-09-22)

刘兴宇[10](2012)在《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经常账户失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已经持续了10多年,其中的大部分来自于经常项目的顺差。这种双顺差的情况由诸多原因促成,但根本上还是全球经济的失衡。一直以来,由于处在微笑曲线的最底部,我国的劳动密集性产业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加工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经常项目余额。另外,还有一直以来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的导向作用以及陈旧的经济发展观念,都促使我国在经常项目巨额顺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虽然2009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经常项目的继续增长,但这只是再次证明全球经济失衡对我国顺差额的影响。至于未来该如何应对双顺差,特别是经常项目顺差,应该更多地着手于内部的经济调整和政策修改,再适当的加之以外部合作。(本文来源于《科技创业月刊》期刊2012年08期)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重回“双顺差”格局,外汇储备资产大幅增加,说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还不巩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依然任重道远。专家认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因为国内储蓄率较高,没能有效转化为投资;资本项目顺差则反映出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发育滞后、对外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论文参考文献

[1].黄鑫磊.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分析与对策[J].市场研究.2019

[2].陈果静.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仍面临挑战[N].经济日报.2014

[3].方鑫.从中日国际收支差异探寻中国贸易双顺差解决之道[J].中国外资.2013

[4].丰云.FDI对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的影响分析[J].企业导报.2013

[5].王威.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根源和趋势[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

[6].明文.应重视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的恶化[N].中国冶金报.2013

[7].甘宜沅,周倩雯,林硕.浅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

[8]..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J].财经界.2012

[9].谢亚轩.揭秘中国季度国际储备减少118亿美元真相[N].证券时报.2012

[10].刘兴宇.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经常账户失衡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2

标签:;  ;  ;  ;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论文-黄鑫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