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论文-杨丹,刘东方,杜丽琼,黄文力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论文-杨丹,刘东方,杜丽琼,黄文力

导读:本文包含了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好氧颗粒污泥,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邻苯二甲酸二酯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论文文献综述

杨丹,刘东方,杜丽琼,黄文力[1](2018)在《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特征及主要组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BR反应器以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培养好氧颗粒污泥,主要考察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的产生、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主要组成物质.结果表明SMP是出水COD的主要组分,浓度为71~85 mg·L-1,SMP的产生与微生物对基质的利用、微生物衰亡和胞外聚合物(EPS)的水解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表明大部分SMP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103,所占比例为54.8%~71.7%,而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103的组分只占总SMP的一小部分,所占比例为9.3%~14.5%.叁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出水SMP具有4个峰,分别属于类芳香蛋白质、类色氨酸蛋白质、类腐殖酸物质和类富里酸物质.气质联用(GC-MS)分析表明SMP主要成分为酯类、短链烷烃、烯烃和醇类,所占质量分数分别为39.0%、14.9%、11.7%和7.6%.其中邻苯二甲酸二酯是出水SMP中主要组成物质,所占质量分数为32.0%.(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金鹏康,陈飞,章佳昕,王晓昌[2](2015)在《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分层组分及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取了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并按EPS的紧密程度对松散EPS、紧密EPS的分层组分以及SMP属性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基质时,松散EPS的主要组成是多糖,紧密EPS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而SMP主要由腐殖质类物质构成.SMP、松散EPS、紧密EPS和总样EPS的叁维荧光图谱显示其只有类色氨酸峰和类腐殖酸峰,其类腐殖酸峰主要是由生物代谢产生的腐殖质组成.大分子量腐殖质类物质在几种组分中均出现,但是具有腐殖质特性的分子量为8500 Da的组分会在SMP中大量生成,而具有腐殖质特性的分子量为400 Da的组分只存在于EPS的紧密层中,这与微生物对这3种物质的生物可利用性有关.(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5年07期)

李姗,段亮,周北海,宋永会,田园[3](2015)在《不同泥龄MBR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对膜污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4套平行运行的小试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研究了不同泥龄下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对膜污染的影响。以多糖、蛋白质表征SMP的含量,并通过叁维荧光光谱(EEM)、分子量分布(MW)、红外光谱(FTIR)及扫面电镜-能谱分析(SEM-EDX)技术分析了不同泥龄下SMP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泥龄MBR对氨氮和COD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SMP的含量以及膜污染程度均随着泥龄的升高而降低。泥龄越低,膜阻力越大,小分子量物质(<1 000)积累程度越大,低泥龄MBR中蛋白质以及腐殖酸类物质含量较高;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DEX)结果表明,金属元素更容易在低泥龄MBR中的膜表面堆积。(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高秀红,刘子明[4](2013)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对膜污染的影响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起膜污染的因素主要有污泥特性、运行参数、膜材料和进水特性。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膜污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其影响因素仍然感到非常困惑,主要是因为膜污染物和活性污泥特性异常复杂。膜污染现象增加污水处理运行和维修费用,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MBR)在污水治理方面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其中微生物代谢产物(EPS、SMP)是引起膜污染的主要物质。在论述了溶解性代谢产物(SMP)对膜污染影响的基础上,着重从减少SMP的角度介绍了缓解膜污染的控制措施。(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3年07期)

张海丰,孙宝盛,赵新华,齐庚申[5](2007)在《膜生物反应器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产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正丁醇为碳源,通过测定膜生物反应器(MBR)内混合液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来表征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的浓度.利用死端过滤试验来测定SMP的产出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内源代谢产物(BAP)所含大分子有机物浓度大于微生物利用基质代谢产物(UAP),BAP分子量大于100k的有机大分子所占比例超过18%;BAP浓度是影响膜污染的关键因素.阻力分布试验表明,BAP是凝胶层阻力的主要来源,BAP产出量和过滤总阻力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为R=1.76×1012TOC0.1914.(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07年04期)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取了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并按EPS的紧密程度对松散EPS、紧密EPS的分层组分以及SMP属性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基质时,松散EPS的主要组成是多糖,紧密EPS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而SMP主要由腐殖质类物质构成.SMP、松散EPS、紧密EPS和总样EPS的叁维荧光图谱显示其只有类色氨酸峰和类腐殖酸峰,其类腐殖酸峰主要是由生物代谢产生的腐殖质组成.大分子量腐殖质类物质在几种组分中均出现,但是具有腐殖质特性的分子量为8500 Da的组分会在SMP中大量生成,而具有腐殖质特性的分子量为400 Da的组分只存在于EPS的紧密层中,这与微生物对这3种物质的生物可利用性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丹,刘东方,杜丽琼,黄文力.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特征及主要组分[J].环境科学.2018

[2].金鹏康,陈飞,章佳昕,王晓昌.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分层组分及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特性[J].环境化学.2015

[3].李姗,段亮,周北海,宋永会,田园.不同泥龄MBR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对膜污染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5

[4].高秀红,刘子明.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对膜污染的影响与控制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

[5].张海丰,孙宝盛,赵新华,齐庚申.膜生物反应器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产出[J].中国环境科学.2007

标签:;  ;  ;  ;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论文-杨丹,刘东方,杜丽琼,黄文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