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甘蔗糖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糖蜜,甘蔗,乳酸,丙酸,废液,乙酰,杆菌。
甘蔗糖蜜论文文献综述
赵常红[1](2019)在《甘蔗糖蜜酒精废液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蔗糖蜜酒精废液是一种工业废水,同时也是一种成分复杂多样、富含营养物质的混合物。近些年,广大科研人员、工程师、生产人员围绕其处理技术进行了多次研究、实验和生产实践,形成了诸多技术成果。文章在汲取这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在工程设计、生产的经验,对甘蔗糖蜜酒精废液的主要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17期)
李慧敏,王新南,王家林,张晓冬,刘全兰[2](2019)在《乳酸细菌转化甘蔗糖蜜为乳酸等有机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乳酸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乳酸、乙酸等C_2~C_5短链脂肪酸是污水高效除磷脱氮所需的碳源。已有研究表明乳酸菌可把甘蔗糖蜜的发酵糖转化成乳酸或乳酸、乙酸等的混合物。为此,试验选用6株产酸优势乳酸细菌对5种不同配比的甘蔗糖蜜进行发酵,测定了发酵过程中的产酸量,乳酸、乙酸、甲酸的含量及糖分利用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糖分配比发酵液中的酸产量达100 g/L;菌株MX4和SN2可高效转化甘蔗糖蜜与葡萄糖配比为3︰1培养基中的糖分; SN2菌株更适合于用甘蔗糖蜜生产乳酸, MX4菌株的甘蔗糖蜜发酵液更适于做污水处理的碳源补给,这两株菌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7期)
高何凤,蔡献泉,徐钢,罗栋源,陈何潇[3](2019)在《甘蔗糖蜜酒精废液对赤红壤改良及大豆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甘蔗糖蜜酒精废液对土壤改良及农作物生长的可能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其施入量对土壤酶、微生物、养分以及大豆生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施用甘蔗糖蜜酒精废液有效增加了土壤养分,其中以酒精废液输入量338 t·hm~(-2)(T6处理)对土壤肥力改善效果最好;施入之前p H为4. 73,种植大豆后各处理土壤的p H在5. 65~5. 98,种植大豆可提高土壤p H,有利于改良酸性土壤;施用酒精废液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数量,但是与其施入量无明显规律;适量施用酒精废液能提高大豆的百粒重、荚重和促进植株的生长。综合分析,以酒精废液输入量225 t·hm~(-2)(T4处理)对提高大豆产量效果最好。施用甘蔗糖蜜酒精废液对改良赤红壤、促进大豆生长的影响通过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促进有机质、氮、磷和钾的分解和转化实现。(本文来源于《土壤与作物》期刊2019年02期)
何双,黄轲,蒋琼,卢福芝,申佩弘[4](2019)在《厌氧发酵甘蔗糖蜜生产沼气中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糖蜜是甘蔗制糖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主要用作动物饲料添加剂与生物制品的发酵原料。利用糖蜜生产沼气不仅拓宽了糖蜜的利用范围,还可以延长蔗糖生产链,发展生物质能源。本研究利用内循环(IC)反应器,并在试验后期加入外循环泵,探究糖蜜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为5 d,进水COD_(cr)为5 000~10 000 mg/L,单日COD去除率最高达到了88.00%,沼气日产量最高可达2.4 m~3,沼气中的甲烷含量最高达49.8%。结果表明,厌氧发酵糖蜜生产沼气可行,并具有产业化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杜刚,刘赟,詹梦涛,胡秋月,张振宇[5](2018)在《乳酸菌发酵甘蔗糖蜜产乳酸的培养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乳酸是有广泛应用的有机酸,廉价原料是降低乳酸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以实验室前期筛选的植物乳杆菌sy4为出发菌株研究了利用甘蔗糖蜜生产乳酸的培养条件。在确定发酵温度和初始pH后,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和中心复合实验优化乳酸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sy4乳酸发酵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2℃、60h、初始pH6.5;Plackett-Burman实验表明酵母提取物、糖蜜和碳酸钙是影响乳酸产量的主要因素;中心复合实验得到叁因素的最优组合为:酵母提取物13.19g/L、糖蜜476.63g/L和碳酸钙134.82g/L,确定了最适发酵培养基。在此条件下乳酸产量为(145.53±1.24)g/L,与模型预测值147.23g/L接近。本研究为以甘蔗糖蜜为原料生产乳酸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8年10期)
宋道君[6](2018)在《甘蔗糖蜜酸催化水解制备乙酰丙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随着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石化类资源的不断枯竭,能源和化工行业的挑战日益严峻。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能源危机以及温室效应等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寻找新的可替代的绿色清洁可再生资源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生物质资源由于可再生能力强、分布广泛、价格便宜等优点,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将其转化成具有发展潜力的高附加值新能源化学品,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作为新型绿色平台化合物的乙酰丙酸因其独特的结构和反应活性,通过成盐、酯化、加氢、缩合和卤化等化学反应,可以衍生出大量的应用广泛的高附加值功能化学品。本论文以制糖工业副产物甘蔗糖蜜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经5-羟甲基糠醛水解制备乙酰丙酸,通过单变量法考察反应时间、糖蜜浓度、催化剂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初步探讨甘蔗糖蜜一步转化法水解制备乙酰丙酸的工艺条件。为评价各影响因素水平及交互作用、优化最佳工艺参数,本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中常用的中心复合设计对甘蔗糖蜜水解制备乙酰丙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出最佳制备条件:反应时间4.99h、w(甘蔗糖蜜)=40%、w(H_2SO_4)=4%、反应温度151.45℃时,乙酰丙酸产率可达到30.96%。在温度135℃~165℃,w(H_2SO_4)=1%~5%范围内,以甘蔗糖蜜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研究不同实验条件下水解反应的中间产物葡萄糖(或果糖)、5-羟甲基糠醛和乙酰丙酸的水解反应动力学数据,结合动力学模型,推导出甘蔗糖蜜酸催化水解制备乙酰丙酸的一阶拟均相动力学方程。此外,以有机溶剂萃取分离提纯水解液中的乙酰丙酸。根据水解混合液中的主要成分呋喃、乙酰丙酸、甲酸和硫酸的溶解性质,确定先萃取呋喃再分离提纯各酸类物质的分段萃取工艺。考察萃取剂种类、萃取剂与水解液的相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萃取次数对溶质萃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以甲苯为萃取剂,萃取相比3:1,在25℃~30℃温度下萃取10min,萃取3次,呋喃的萃取率最大;以TOPO为萃取剂,MIBK为稀释剂,去离子水反萃取,萃取相比3:1,在30℃~35℃温度下萃取10min,多级错流萃取,乙酰丙酸的萃取效果最优。(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4)
徐海东,伍时华,易弋,黄翠姬,赵东玲[7](2018)在《甘蔗糖蜜预处理对乙醇发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煮沸、磷酸钙、亚铁氰化钾、联合处理等方法对甘蔗糖蜜进行预处理,来研究酿酒酵母GJ2008在甘蔗糖蜜发酵过程中对乙醇浓度的影响,为甘蔗糖蜜乙醇发酵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发酵时间无明显影响,发酵结束时的残糖浓度大小顺序为:无处理>煮沸法>活性炭法>磷酸钙法>亚铁氰化钾法>硫酸法>联合处理法,其中联合处理法对提高乙醇浓度最为有利,发酵结束时的乙醇浓度达到100.99 g/L,相比对照组产率提高了22.48%。(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宋道君,陆小芳,徐勇军,涂伟萍,廖俊旭[8](2018)在《响应面法优化硫酸催化甘蔗糖蜜制备乙酰丙酸》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蔗糖蜜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催化水解制备了乙酰丙酸(levulinic acid,LA),以LA得率(水解液中LA占甘蔗糖蜜中转化糖的质量百分数,下同)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考察了反应时间、甘蔗糖蜜的质量分数(占反应原料质量,下同)、甘蔗糖蜜与硫酸的质量比、反应温度的影响。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RSM)对乙酰丙酸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回归性显着而失拟项不显着,模型拟合性良好。各因素对LA得率均有显着性影响,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甘蔗糖蜜与硫酸的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甘蔗糖蜜的质量分数。实验最终确定乙酰丙酸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时间5 h、w(甘蔗糖蜜)=40%、m(甘蔗糖蜜)/m(硫酸)=23.40、反应温度151℃。在该条件下进行了3次重复实验,LA得率平均值为30.11%,与预测值30.96%相对偏差0.85%,模拟可靠。(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徐振振[9](2018)在《微生物菌群CEE-DL15发酵甘蔗糖蜜和葡萄糖废母液生产乳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在食品、化工、化妆品、医药等领域。近年来,石油资源紧缺和白色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聚乳酸(PLA)为代表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被认为是石油衍生塑料的绿色替代品。PLA的兴起也带动了乳酸市场的稳步增长。然而,高生产成本阻碍了乳酸及聚乳酸的大规模应用。本课题旨在探讨高效利用廉价废弃生物质原料——甘蔗糖蜜和葡萄糖废母液,生物转化生产乳酸,通过微生物菌群的筛选,复杂底物的代谢及乳酸的生产,探讨微生物菌群间相互作用机制,为人工菌群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实现乳酸的低成本高效生产。首先,以牛胃内含物为菌源,筛选得到发酵性能稳定、高产乳酸的微生物菌群CEE-DL15。该菌群既能利用单糖(葡萄糖、果糖和木糖等),也能利用寡糖(蔗糖、麦芽糖等),产酸产气,同时既可利用营养丰富的有机氮源,也能利用速效的无机氮源。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CEE-DL15主要由梭状芽孢杆菌属(57.29%),埃希氏杆菌属(34.22%)和肠球菌属(5.32%)组成。其次,考察了微生物菌群CEE-DL15发酵甘蔗糖蜜生产乳酸的性能。微生物菌群CEE-DL15在不灭菌、糖蜜未处理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同时菌群可利用廉价的玉米浆干粉(CSLP)培养基发酵生产乳酸,乳酸产量和产率与传统昂贵的MRS培养基相接近(83.24 g/L,0.72 g/g),生产强度高于其它两种培养基(2.31 g/L/h),氮源生产成本节约50-150%。另外,微生物菌群CEE-DL15对未处理糖蜜有较强的耐受性,最高耐受500 g/L未处理糖蜜。菌群发酵350 g/L未处理糖蜜,最终乳酸产量为112.34 g/L,产率为0.81g/g,生产强度为4.49 g/L/h,表明菌群有较强转化未处理糖蜜为乳酸的能力。经济性分析发现,叁种成本参数(碳源、氮源和灭菌成本)的总和约为2935元/吨,占乳酸市场价格的25-35%,与葡萄糖发酵相比,原料成本降低约50%。与纯种发酵相比较,微生物菌群CEE-DL15的发酵性能优于大肠杆菌DL-LA1501和粪肠球菌DL-LA1520和产气荚膜梭菌BNCC185933。最后,考察了微生物菌群CEE-DL15发酵葡萄糖废母液生产乳酸的性能。微生物菌群CEE-DL15可利用廉价的重结晶葡萄糖和CSLP培养基发酵生产乳酸,且发酵过程不灭菌。当重结晶葡萄糖初始糖浓度为150 g/L,乳酸产量达到100.18 g/L,产率为0.83 g/g,生产强度为1.67 g/L/h。相同条件下,以结晶葡萄糖废母液为底物,乳酸产率比重结晶葡萄糖时降低了23.4%。采用Salt-CSLP培养基代替CSLP培养基进行发酵,结果CEE-DL15在Salt-CSLP培养基上能够快速生长,乳酸产量达到113.33 g/L,产率为0.91g/g,生产强度为1.42 g/L/h。相比而言,Salt-CSLP培养基下,乳酸产率和生产强度都显着提高。葡萄糖废母液营养成分相对于糖蜜而言简单,适当补充无机盐类,有利于提高菌群发酵性能。综上所述,微生物菌群CEE-DL15具有对粗放生物质原料的高耐受性和高转换效率。实现了无灭菌开放式批式发酵的高效率生产,减少灭菌能耗及复杂操作,大大降低了乳酸生产成本。(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尤倩倩[10](2017)在《利用甘蔗糖蜜高密度培养干酪乳杆菌LT-L614及其制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拓展甘蔗糖蜜的应用范围,同时为干酪乳杆菌LT-L614研发出适合工业生产的培养基,本研究首先对甘蔗糖蜜基础成分进行测定,探究LT-L614利用甘蔗糖蜜增殖培养基的高密度培养技术,进一步对LT-L614合生元制剂的配方进行研究。此研究结果将为甘蔗糖蜜作为发酵底物中的碳源提供依据,也将为干酪乳杆菌高密度培养和菌粉制剂的研制提供理论参考,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对甘蔗糖蜜基础成分进行分析测定。通过试验测得甘蔗糖蜜总糖、蔗糖、还原糖,水分和灰分含量等的含量。将甘蔗糖蜜作为单一碳源进行发酵,结果发现甘蔗糖蜜具有很好的增殖效果。对糖蜜预处理方法进行试验,发现用亚硫酸-聚丙烯酰胺沉淀法对甘蔗糖蜜进行预处理,更有利于LT-L614的生长。2.对LT-L614的小样高密度培养所需的培养基进行了探索与优化。以MRS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和Central Composite Design(简称CCD)响应面法优化试验,获得LT-L614小样高密度的增殖培养基的最优组合:糖蜜80g/L、大豆蛋白胨10g/L、酵母粉15g/L、玉米汁70mL/L、柠檬酸钠8.5g/L,最高活菌数达到了 9.61×109cfu/mL。通过单因素试验对LT-L614培养条件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初始pH 6.9、温度37 ℃及接种量2%的条件最佳。3.对LT-L614的5 L发酵罐高密度培养技术进行了探索与优化。在最适条件下,探究LT-L614在MRS和增殖培养基的生长规律,发现增殖培养基主要通过提高底物浓度来提高对数期活菌数,以及延长对数期来达到增殖效果。在5L发酵罐中模拟生产,通过对中和剂及培养方式的优化,结果表明20%NaOH作为中和剂最佳,培养方式为分批补料培养。探究底物还原糖与发酵时间的线性关系,通过线性拟合获得相应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分别在6h、8h、10h和12h对LT-L614进行补料分批培养,每次补料700 mL,培养24 h,最高活菌数为9.12× 1011n cfu/mL,生物量为41.18 g/L,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比优化前(1.20×109cfu/mL)提高了两个数量级。4.对LT-L614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合生元制剂的探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保护剂配方为:脱脂乳100 g/L、甘露醇60 g/L、L-酪氨酸15 g/L和吐温80 50 g/L。探究益生元冻干前、后对LT-L614益生作用和冻干过程的保护作用,发现低聚果糖最佳、添加量为20 g/L,结合保护剂配方制备合生元制剂。探究菌液与保护剂的添加比例和样品的预冻时间对存活率的影响,发现最佳比例为1:7.5,预冻时间5 h。探究不同复水剂复水存活率,发现不同复水剂效果区别不大。最后,获得的冻干菌粉活菌数高达9.8×1011cfu/g,活菌水平高,经对比发现,本研究获得的菌粉制剂单位活菌数是同种技术制备成果的2.3倍。5.对合生元制剂的胃肠道环境耐受能力进行了检测。探究合生元制剂和未冻干细胞的胃肠模拟液耐受性,发现0.5 g制剂与未冻干细胞相比存活率只下降了 5.37%,且总活菌数仍有109cfu/mL。说明此合生元制剂对细胞的损伤较小,经对比发现,本研究获得菌粉制剂比有研究显示的两种市面上销售的益生菌制剂的胃肠道耐受能力高。(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12-01)
甘蔗糖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乳酸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乳酸、乙酸等C_2~C_5短链脂肪酸是污水高效除磷脱氮所需的碳源。已有研究表明乳酸菌可把甘蔗糖蜜的发酵糖转化成乳酸或乳酸、乙酸等的混合物。为此,试验选用6株产酸优势乳酸细菌对5种不同配比的甘蔗糖蜜进行发酵,测定了发酵过程中的产酸量,乳酸、乙酸、甲酸的含量及糖分利用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糖分配比发酵液中的酸产量达100 g/L;菌株MX4和SN2可高效转化甘蔗糖蜜与葡萄糖配比为3︰1培养基中的糖分; SN2菌株更适合于用甘蔗糖蜜生产乳酸, MX4菌株的甘蔗糖蜜发酵液更适于做污水处理的碳源补给,这两株菌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甘蔗糖蜜论文参考文献
[1].赵常红.甘蔗糖蜜酒精废液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
[2].李慧敏,王新南,王家林,张晓冬,刘全兰.乳酸细菌转化甘蔗糖蜜为乳酸等有机酸的研究[J].食品工业.2019
[3].高何凤,蔡献泉,徐钢,罗栋源,陈何潇.甘蔗糖蜜酒精废液对赤红壤改良及大豆生长的影响[J].土壤与作物.2019
[4].何双,黄轲,蒋琼,卢福芝,申佩弘.厌氧发酵甘蔗糖蜜生产沼气中试[J].净水技术.2019
[5].杜刚,刘赟,詹梦涛,胡秋月,张振宇.乳酸菌发酵甘蔗糖蜜产乳酸的培养条件优化[J].化工进展.2018
[6].宋道君.甘蔗糖蜜酸催化水解制备乙酰丙酸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7].徐海东,伍时华,易弋,黄翠姬,赵东玲.甘蔗糖蜜预处理对乙醇发酵的影响[J].酿酒科技.2018
[8].宋道君,陆小芳,徐勇军,涂伟萍,廖俊旭.响应面法优化硫酸催化甘蔗糖蜜制备乙酰丙酸[J].精细化工.2018
[9].徐振振.微生物菌群CEE-DL15发酵甘蔗糖蜜和葡萄糖废母液生产乳酸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10].尤倩倩.利用甘蔗糖蜜高密度培养干酪乳杆菌LT-L614及其制剂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