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艳
(哈尔滨市口腔医院150000)
【摘要】目的:浅谈龋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7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36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痊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龋病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208-02
龋病(dentalcaries)是指牙齿硬组织在综合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它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在人类所患的各种疾病中,患病率排在前几位。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龋病患者37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2岁~43岁。可借助X线摄片检查有无邻面龋或颈部龋,了解龋洞的深度;用光导纤维装置进行透照检查,能直接看到龋损部位、病变深度及范围;牙髓活力测验可了解深龋的牙髓状况,以确定治疗方案。
1.2结果:经过我院的细心护理后患者的康复率高,已经有36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
2护理
2.1护理诊断
2.1.1组织完整性受损由龋蚀造成牙体硬组织缺损所致。
2.1.2潜在并发症牙髓炎、根尖周炎等,与龋病治疗不及时,病变进行性发展,患者抵抗力下降有关。
2.1.3知识缺乏与患者对龋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卫生宣教不够有关。
2.2预期目标①患者龋损牙体组织恢复完整性;②患者能描述龋病的防治知识,社区人群了解有关的保健知识。
2.3护理措施牙齿硬组织是高度钙化的组织,一旦遭到破坏后无自身修复功能,需依靠人工方法进行修复。对龋齿的治疗一般采用充填术恢复缺损。所谓充填术一般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牙体手术,也就是洞型制备,医师需先用牙钻将牙齿上的病变组织去除,并将洞按要求做成一定形状。第二步是充填,就是选用适当充填材料填入洞内,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在进行充填术的过程中,护士进行如下配合[1]。
2.3.1术前准备
(1)器械及用物:检查盘、粘固粉充填器、双头挖器、银汞充填器、各型车针、成形片及成形片夹、咬合纸、橡皮轮、纱团、小棉球。
(2)药品:25%麝香草酚酊、50%酚甘油、75%乙醇、樟脑酚合剂、丁香油。
(3)修复、垫底材料:银汞合金、复合树脂、玻璃离子体粘固粉、磷酸锌粘固粉、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氢氧化钙粘固粉。
2.3.2术中配合
(1)安排患者就位:根据治疗的需要调节椅位及光源,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消除对钻牙的恐惧心理。
(2)制备洞型:医师制备洞型时,协助牵拉口角,用吸唾器及时吸净冷却液,保持术野清晰。如使用电动牙钻机无冷却装置时,用水枪对准钻头缓慢滴水,防止因产热刺激牙髓而引起疼痛。
(3)隔湿、消毒:充填时如洞壁有唾液或冲洗液均可影响充填材料的性能,甚至使充填失败,故在消毒前要协助医生用棉条隔湿,准备窝洞消毒的小棉球,消毒药物根据龋洞情况及医嘱选用。
(4)调拌垫底及充填材料:浅龋不需垫底;中龋用磷酸锌粘固粉或玻璃离子粘固粉单层垫底;深龋则需用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及磷酸锌粘固粉双层垫底。遵医嘱调拌所需垫底材料,再选用永久性充填材料充填。后牙多采用银汞合金,前牙可选用复合树脂或玻璃离子粘固体。
(5)充填完成后,清理用物,将所用车针、器械及手机消毒后备用。
2.3.3术后指导协助医师完成充填术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银汞合金充填的牙齿24小时内不能咀嚼硬食物,以免充填物脱落。深龋充填后如有疼痛及时到医院复诊。
2.3.4卫生宣教向社区居民和患者宣传预防龋病的有关知识,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
(1)保持口腔卫生:龋病的发生与口腔卫生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应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尤其是睡前刷牙更为重要,以减少菌斑及食物残渣的滞留时间。
正确的刷牙方法是防龋的一项重要措施。应使用保健牙刷采用上下竖刷法,即刷牙时将刷毛与牙龈呈45°角,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颌面来回刷,才能达到清除软垢及菌斑、按摩牙龈的目的。拉锯式的横刷法会导致牙龈萎缩及楔状缺损。
(2)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根据需要及客观条件而定时限,一般2~12岁半年1次,12岁以上每年1次,以便早期发现龋病,及时治疗。
(3)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如饮水、饮食中加氟、使用含氟牙膏以及点隙窝沟封闭防龋等,提高牙齿的抗龋能力。
(4)增强营养,限制蔗糖的摄入频率:实验表明,龋病的发病率随进甜食频率的增多而增长,因此要教育儿童和青少年养成少吃零食、建立合理饮食的习惯,尤其在临睡前不能进食甜食。可使用蔗糖代用品,如木糖醇、甘露醇等,防止和降低龋病的发生[2]。
3讨论
龋病再向纵深发展,则可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脓肿等,影响全身健康。因此,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预防和保健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灏来;赵晓曦;陈文;李晓英;龋病的护理[J];现代养生;2011年02期
[2]杨淼;黄茂华;肖利;陈媛;儿童龋病治疗中的护理指导[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