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人民医院老年科江苏苏州215300)
【摘要】目的:探究长春西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予以长春西汀+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14d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HI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受损功能明显轻于对照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长春西汀+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长春西汀;阿司匹林;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240-02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主要是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进一步形成梗死灶。长春西汀属于吲哚类生物碱药物,常用于治疗脑梗死,具有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扩张脑血管、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但是单独用药效果不够理想,阿司匹林可增加脑部血流量,本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考察长春西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8例,年龄44~68岁,平均(56.24±1.5)岁;观察组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2~70岁,平均(47.34±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满足分组研究的基本要求。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吸氧、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静脉输入脑细胞营养剂、降血脂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血压、血糖高的患者予以降血压、降血糖治疗,伴有脑水肿患者予以甘露醇等脱水降颅压处理。
观察组给予长春西汀2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连续用药14d。
对照组单独采用长春西汀治疗,用药方法为:长春西汀2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4d。
1.3观察指标
采用NHISS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分数与神经功能缺损成正比。
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定疗效,NHISS评分降低超过90%,0级病残为痊愈;NHISS评分降低在45%~90%,1~3级病残为显效;NHISS评分降低18%~45%为有效;NHISS评分降低未超过18%或评分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应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作为神经功能康复评价标准,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20.0,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检验,组间数据比较用t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经14d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患者常在发生动脉粥硬化后,引发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内膜受损、基底动泳变狭窄,纤维蛋白的激活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临床研究证实,及时疏通闭塞的血管,尽可能拯救功能已受损但尚存活的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使其恢复功能,是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的方向。长春西汀是从小蔓长春花中提取的药理成分,具有选性择扩张脑血管、增加脑部供血及供氧、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抗氧化、促进神经修复、改善神经损伤的作用;阿司匹林是常规抗血小板类药物,作用于血小板环氧化酶,可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预防血栓形成。
本文研究将4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长春西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观察组)与长春西汀治疗组(对照组),治疗14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61%,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长春西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恒敏,王永,王绪虎.奥扎格雷钠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7):76-78.
[2]易继龙,卢志刚.长春西汀注射液对脑梗死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4,33(2):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