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平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重力,动态,重力场,静态,水准,复测,异常。
动态平差论文文献综述
赵新华,孙江涛,曹继如[1](2019)在《基于动态平差与静态平差的水准监测网精度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采用动态平差与静态平差的方法对某水准监测网进行数据处理,解算两种不同平差方法下水准点高程的变化量及变化速率,认为在一些长期周期性的水准监测网中采用动态平差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表达监测点的变形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期刊2019年05期)
聂建亮,郭春喜,田婕,刘瑞春,刘晓云[2](2019)在《基于异常误差补偿的多期水准网动态平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准网中的异常误差,采用函数模型异常误差补偿方法抑制其影响,提高水准网平差精度。首先采用最小二乘方法获得各观测值残差,通过假设检验确定异常误差位置;将异常误差作为待估参数进行解算;最后扣除异常误差,利用"干净"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获取水准网点的高程与垂直运动速度。采用山东省两期二等水准网观测数据进行试验,该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水准网平差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地理信息世界》期刊2019年02期)
隗寿春,徐建桥,周江存[3](2016)在《重力网的分段线性动态平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重力场的时变特性,考虑到我国全国重力网布设和观测的现状,引入一种分段线性动态平差模型,用于流动重力网的平差处理。与传统静态平差模型相比,该模型可以得到更可靠的重力场变化特征。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对我国全国重力网数据和模拟数据分别进行了动态平差和静态平差处理。结果显示,对于全国重力网数据,两种平差方法得到的重力变化率的平均差值为13.4×10~(-8)m·s~(-2)/a,最大差值达50×10~(-8) m·s~(-2)/a,且动态平差精度明显优于传统静态平差。对于模拟数据,动态平差结果中80%以上的平差值与理论值差值在1×10~(-8) m·s~(-2)/a以内,只有两个差值超过2×10~(-8)m·s~(-2)/a,而静态平差结果中只有44.4%的平差值与理论值差值在1×10~(-8) m·s~(-2)/a以内,差值超过2×10~(-8) m·s~(-2)/a的占21%。因此,本文提出的分段线性动态平差模型与传统静态平差模型相比能更有效地反映真实重力场的变化信息。(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隗寿春,徐建桥[4](2015)在《重力网的分段线性动态平差》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常用的重力网平差方法主要采用静态平差理论(李辉等,1991;Cheinway Huang,et al.,2002),即假设测网观测期间内各测点重力值为固定常数,未考虑观测过程中测点重力值随时间的变化。在大区域重力网平差时,由于单期观测时间跨度大,各期观测时间间隔长,静态平差理论存在严重的缺陷。随着我国重力全国网("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布设完成,该网覆盖整个中国大陆,(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六)——专题44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专题45不同尺度微地震监测研究进展和展望》期刊2015-10-10)
康开轩,郝洪涛[5](2015)在《基于动态平差方法的滇西地区长期重力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滇西重力测网1986—2014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及下关、丽江、昆明3个绝对重力基准点多年复测资料做基准控制,采用线性速率模型模拟观测过程中重力场的时变信息,建立了绝对重力基准点约束下的动态平差模型,获得了滇西地区统一时间基准和空间基准的长期重力变化空间分布,并结合地壳形变观测结果和全球陆地水模型,估算了测区内由地壳几何形变及水负荷引起的重力效应,分析了滇西地区长期重力变化空间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5年09期)
康开轩,李辉,申重阳,孙少安,郝洪涛[6](2015)在《基于绝对重力基准控制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动态平差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滇西重力测网1986~2009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及下关、丽江、昆明3个绝对重力基准点多年复测资料作基准控制,采用线性速率模型拟合观测过程中重力场的时变信息,建立绝对重力基准点约束下的动态平差模型,讨论段差观测值及绝对重力基准观测值协方差矩阵的构建、平差模型初值选取及迭代计算等细节问题。经分析,测区内测点的重力年变率范围为(-0.039 5~0.024 1)×10-5 ms-2/a,精度范围为(0.001~0.029 8)×10-5 ms-2/a,与分期静态平差拟合结果的差异约为(0.003~0.020)×10-5 ms-2/a。在处理全国网和较大面积的区域网多年重复观测的重力资料时,尤其是多网多期重力资料联合处理时,应采用动态平差模型来获得统一时间基准和空间基准的重力变化。(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5年03期)
康开轩,郝洪涛,李辉[7](2014)在《滇西地区重力场长期重力观测资料整体动态平差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意义重力监测网是一种动态监测网,观测值受到观测误差和时间因素的双重影响。同一期观测值之间由于观测误差的存在出现几何不相容,除了观测误差影响外,还由于测量对象随时间的变化,存在物理不相容,因此,重力测量资料是一种时序观测值。在多网多期重力观测资料处理中人为忽略重力场长期时变效应,将不同观测时间的段差观测值做整体平差计算,会在计算结果中引入系统误差,特别在处理全国网和较大面积的区域网,以及多年重复观测的重力资料整体解算时,由于观测时间较长,这种由重力场(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3: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论文集》期刊2014-10-19)
罗叁明,董运洪,韩月萍,袁油新,李陶[8](2012)在《复测水准网动态平差与静态平差结果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动态平差与静态平差方法对复测水准网资料进行处理,获得两种方法下高程点的变化量及其速率,对高程点变化量及其速率的分析表明:动态平差可以获取任意时刻地壳运动的动态变化信息,其结果在描述地壳垂直运动特征及其过程时更为合理;而在静态平差结果中,待定点的变化量及其精度、速率值均会因固定点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其结果中出现了一个强制约束值,该结果淹没或者转移了观测值中可能包含的形变信息。因此认为,在进行地壳垂直运动分析时,宜采用动态平差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2年01期)
朱俊,陈忠贵,廖瑛,文援兰[9](2011)在《基于自适应动态平差的导航星座自主时间同步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近代平差理论系统地讨论导航星座的自主时间同步问题,建立了自主时间同步的空间自由网平差模型,提出基于星间双向测距链路和原子钟模型的自适应动态平差算法。该算法对污染测量值采用抗差M估计,而对各卫星钟差模型采用不同的自适应因子调节。给出了简要的理论分析和关键的仿真技术。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控制观测误差和模型误差的影响,实现星间高精度自主时间同步。(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康开轩,李辉,孙少安,周新[10](2010)在《动态平差在重力网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背景介绍我国流动重力观测自20世纪90年代起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如何将不同尺度的重力网(全国网、区域网)不同观测时间的数据资料整合,得到我国大陆重力空间变化趋势背景场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叁次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0-10-17)
动态平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水准网中的异常误差,采用函数模型异常误差补偿方法抑制其影响,提高水准网平差精度。首先采用最小二乘方法获得各观测值残差,通过假设检验确定异常误差位置;将异常误差作为待估参数进行解算;最后扣除异常误差,利用"干净"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获取水准网点的高程与垂直运动速度。采用山东省两期二等水准网观测数据进行试验,该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水准网平差的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平差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新华,孙江涛,曹继如.基于动态平差与静态平差的水准监测网精度分析与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
[2].聂建亮,郭春喜,田婕,刘瑞春,刘晓云.基于异常误差补偿的多期水准网动态平差[J].地理信息世界.2019
[3].隗寿春,徐建桥,周江存.重力网的分段线性动态平差[J].测绘学报.2016
[4].隗寿春,徐建桥.重力网的分段线性动态平差[C].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六)——专题44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专题45不同尺度微地震监测研究进展和展望.2015
[5].康开轩,郝洪涛.基于动态平差方法的滇西地区长期重力变化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5
[6].康开轩,李辉,申重阳,孙少安,郝洪涛.基于绝对重力基准控制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动态平差方法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5
[7].康开轩,郝洪涛,李辉.滇西地区重力场长期重力观测资料整体动态平差方法研究[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3: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论文集.2014
[8].罗叁明,董运洪,韩月萍,袁油新,李陶.复测水准网动态平差与静态平差结果的比较[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2
[9].朱俊,陈忠贵,廖瑛,文援兰.基于自适应动态平差的导航星座自主时间同步方法[J].宇航学报.2011
[10].康开轩,李辉,孙少安,周新.动态平差在重力网数据处理中的应用[C].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叁次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