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治局论文_王江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设治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瑞丽,景颇族,怒江,贵州省,民国时期,印信,头人。

设治局论文文献综述

王江成[1](2015)在《民国时期设治局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设治局制度萌芽于清末光绪年间,其正式的名称是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才真正出现的。设治局虽是民国政府为统一全国政治、加强县级政府组织体系建设而在尚不具备设县条件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暂设的"准县",但设治局一经建立就好比民国政府嵌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一个"楔子",并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真正成为政府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重要主体,发挥着一定的治理作用。碍于国民党政权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设治局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效能有所削弱。但不能以此而否定设治局在民国时期边疆治理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和对今天中国的边疆治理所具有的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李国明[2](2013)在《民国时期沧源“设治局”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沧源,地处云南西南边陲,历史上被称为"徼外之地"和"无用之地"。1934年,班洪抗英斗争爆发后,引起了全国人民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国民政府于是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管辖与治理。经过10年共7任局长的治理后,沧源设治局终于成立。沧源设治局的设立尽管困难重重,但它在推动国家政治统一、完善县级地方政权、保卫边疆安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当今民族工作及深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历史借鉴。(本文来源于《河西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白京兰[3](2010)在《民国时期新疆“设治局”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的新疆,作为边疆多民族地区,一直置有相当于县级行政建置的"设治局"。文章主要利用丰富的地方志资料就民国时期新疆"设治局"的设置作出比较细致的探讨,同时对民国时期新疆"设治局"的性质、职能以及作用作出简略概括。(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0年08期)

洪崇文[4](2009)在《民国末期瑞丽设治局的禁烟》一文中研究指出瑞丽设治局是民国时期云南省毒品危害时间较长、禁毒难度较大的边疆县局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景颇族群众武装反抗查铲罂粟苗,根源在于种植罂粟已经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禁烟是政府的职责,应该实际出发进行。如果仅仅把这种职责理解为权利,置景颇族群众的生计于不顾,不切实际地强制推行禁烟,结果会适得其反。(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周浩[5](2003)在《民国时期云南省怒江边四区设治局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在新政权成立和共和体制诞生的基础上,国民政府对全国各级行政区划进行大规模的变革,力求做到在共和政体下全国行政区划的统一。对于边疆和少数民族集中地区的行政区划和基层组织建设,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创立了“设治局”这一基层行政区划,作为向县级行政体制过渡的缓冲,并颁行《设治局组织条例》,规定于各省“改土归流”新开辟地方、未便直接地设县者,得暂置设治局,至一定程度,再改设县治。由此,设治局形成正式的一级行政机构,地位与县行政区划相当。国民政府时期,云南、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共设立过65个设治局。 由于设治局的设立,确保了中央政府对特殊地区区划的统一领导和规划,推动了这些地区政治一体化的进程,这是它的统一性。同时,不同地区设立的设治局,由于其内部各势力集团性质的不尽相同,而呈现出设治局组织机构与内地通制及历史存在之组织机构不尽相同,这种不同表现在:设治局既不同于内地的县制,又和历史上的土司制、伯克制、盟旗制有本质区别,但又脱胎于是,它代表了国民政府政治体制转型时期基层组织建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设治局是民国时期政治体制转型在基层行政体制上的表现,是国民政府政治体制转型时期中央政府与地方之间权力分配的产物,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云南省怒江地区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是较早设立设治局的区域之一。怒江地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东经98°39′至99°39′,北纬25°33′之间,西与缅甸接壤,是我国云南西部边疆的重要边防屏障。区内居民主要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辛亥革命后,云南地方政府成立“怒俅殖边总队”进入怒江地区,成立了知子罗、上帕、菖蒲桶叁个殖边公署和泸水行政公署。民国初期,知子罗、上帕、菖蒲桶、泸水统称怒江边四区,至民国5年(1916年),怒江边四区分别将“殖边公署”改为“行政公署”。民国17年至民国22年(1928年至1933年),在怒江沿岸地区由北向南分别设立了贡山(菖蒲桶改)、福贡(上帕改)、碧江(知子罗改)和泸水四个设治局,开始了怒江边四区政治一体化的新局面。 怒江地区设治局地方,既存在代表封建势力的土司,也存在着代表政教合一的寺院统治政体,更存在着原始社会时期的氏族部落组织,具有设立设治局地区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本文试以此地区为例,以唯物史论的研究方法,借助区域行政学的基本理论,着重研究怒江边四区设治局设立、沿革,设治局组织机构,设立设治局的原因及设治局的作用、负面影响,以图剖析怒江地区在设治局设立后,本区由治理的无序性进入全国行政区划的统一性的原因,并藉此揭示民国政体转型时期地方基层组织设置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探究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地区地方行政建制对怒江地方开发建设、边境稳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及其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03-05-01)

杨正保[6](1987)在《雷山设治局改县的时间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雷山设治局改置雷山县的时间,有的认定为一九四八年,有的认定为一九五○年,到底哪种认定为妥呢?在修省、州、县地方志中是应该予以解决的。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置丹江厅驻丹江(今老丹江),属都匀府。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迁丹江厅驻肇庆堡(今县城)。民国二年(1913年),改丹江厅为丹江县,属黔中道(驻贵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驻独山)。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驻独山)。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第二行督察区(驻独山)。民国叁十年(1941年)六月,因丹江县面积仅九百余平方公(本文来源于《贵州文史丛刊》期刊1987年03期)

设治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沧源,地处云南西南边陲,历史上被称为"徼外之地"和"无用之地"。1934年,班洪抗英斗争爆发后,引起了全国人民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国民政府于是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管辖与治理。经过10年共7任局长的治理后,沧源设治局终于成立。沧源设治局的设立尽管困难重重,但它在推动国家政治统一、完善县级地方政权、保卫边疆安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当今民族工作及深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历史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设治局论文参考文献

[1].王江成.民国时期设治局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2].李国明.民国时期沧源“设治局”述略[J].河西学院学报.2013

[3].白京兰.民国时期新疆“设治局”述略[J].兰州学刊.2010

[4].洪崇文.民国末期瑞丽设治局的禁烟[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5].周浩.民国时期云南省怒江边四区设治局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3

[6].杨正保.雷山设治局改县的时间问题[J].贵州文史丛刊.1987

论文知识图

陶乐县-陶乐县曲麻莱县-用牛皮袋打酥油金秀设治局进行编户、建乡设村铁力市-桃山猎人营地盈江县-马鹿场允燕塔海北藏族自治州-青海湖鸟岛

标签:;  ;  ;  ;  ;  ;  ;  

设治局论文_王江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