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肠内菌代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色谱,质谱,人参,皂苷,乌头,代谢物,液相。
肠内菌代谢论文文献综述
宋凤瑞,李雪,皮子凤,刘舒,刘志强[1](2015)在《微透析—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在线联用分析方法应用于中药肠内菌代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的肠内菌代谢研究通常采用厌氧培养箱体外培养的方法进行~([1,2]),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①取样过程可能对其微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且由于不能连续取样,无法监测药物的动态变化过程;②肠内菌培养体系成分非常复杂,往往需要繁琐的样品前处理。本研究采用微透析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MD-UPLC-MS)方法研究黄芪皂苷Ⅱ在肠内菌中的代谢,实现了在线培养、取样、样品前处理及检测连续自(本文来源于《第一届《药学学报》药学前沿论坛暨2015年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3)
辛杨,刘志强,刘淑莹[2](2015)在《ESI-MS研究反药配伍对乌头汤肠内菌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ESI-MS技术对乌头汤及其分别与半夏、浙贝母、川贝母配伍的煎煮液经肠内菌代谢前后的样品进行检测。方法:根据各药液中生物碱成分经肠内菌代谢前后相对丰度比的变化,分析反药配伍对乌头汤中生物碱成分肠内菌代谢的影响。结果:半夏、浙贝母、川贝母均抑制了乌头汤中双酯型生物碱的肠内菌生物转化,说明以上3种中药与乌头汤配伍均有增毒作用。结论:从肠内菌代谢的角度揭示中药"十八反"的科学内涵。(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5年08期)
李雪,皮子凤,邢俊鹏,林娜,刘志强[3](2014)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制川乌配伍前后的肠内菌代谢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制川乌单煎液、制川乌与白芍、制川乌与防己共煎液在大鼠肠内菌中的代谢差异。采用SIMCA-P软件,以肠内菌代谢后乌头类生物碱的相对含量为变量进行主成分(PCA)分析。在主成分得分图中,制川乌单煎液与制川乌-白芍、制川乌-防己共煎液均可以明显区分,说明制川乌单煎液与制川乌-白芍、制川乌-防己共煎液的肠内菌生物转化存在显着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载荷图及独立样本t检验,从制川乌-白芍组得到7种差异显着的标志物,从制川乌-防己组得到6种标志物,其中制川乌-白芍组有4种标志物经肠内菌代谢后含量高于制川乌组,而制川乌-防己组有1种化合物含量高于制川乌组,两组中其它标志物含量低于制川乌组。这些标志物可能是制川乌配伍前后药效差异的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4年11期)
李雪,宋凤瑞,刘志强[4](2013)在《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法(DART-MS)对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肠内菌代谢产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生物转化前后的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检测方法。首次利用实时直接分析.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DART-IT/MS~n)研究乌头碱(AC)、中乌头碱(MA)和次乌头碱(HA)在大鼠肠内菌中的代谢。代谢样品无需前处理,直接利用实时直接分析质谱离子源进行分析。在本实验中,对实时直接分析质谱离子源的重要实验参数进行优化,并以优化的DART-MS"方法对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在大鼠肠内菌作用下的代谢产物进行结构确认及含量分析。每个样品分析时间少于1分钟。该方法检测结果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为实现药物代谢的高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生物医药专题)论文集(中册,墙报P1-P24)》期刊2013-10-18)
龚玉萍[5](2011)在《蒺藜果总皂苷肠内菌代谢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蒺藜果总皂苷体外人肠内菌代谢和大鼠体内代谢,分析蒺藜果原形皂苷及代谢后产物的变化情况,分离鉴定蒺藜果总皂苷的体外肠内菌代谢产物。探索蒺藜果甾体皂苷结构与代谢产物的相关性,为阐明蒺藜果总皂苷在体内代谢过程和真正起药效作用的成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采用离体培养和血液分析的方法研究健康人肠道菌群和大鼠肠道对蒺藜果总皂苷的代谢情况,通过TLC和HPLC-ELSD、HPLC-APCI-MS分析手段,检测了蒺藜果总皂苷经离体人肠内菌代谢和大鼠体内代谢产物。通过富集培养、硅胶柱分离、TLC、HPLC-ELSD等色谱技术,从蒺藜果总皂苷肠内菌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代谢产物,并进一步通过化学方法和现代波谱技术(1~H NMR,(13)~C NMR,APCI-MS,HPLC-MS等)鉴定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在蒺藜果总皂苷人肠内菌代谢产物检测到海柯皂苷元、曼诺皂苷元、海柯酮皂苷元、25R-螺甾-3,5二烯-12酮苷元、鲁斯可皂苷元、吉托皂苷元、薯蓣皂苷元、25R-螺甾-3,5二烯苷元、绿莲皂苷元9种皂苷元。在蒺藜果总皂苷大鼠体内血清中检测到25R-螺甾-3,5二烯-12酮苷元、海柯酮、海柯皂苷元、25R-螺甾-4烯-2,3-二羟-12酮苷元4个皂苷元。从蒺藜果总皂苷人肠内菌体外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鉴定为:十九烷酸(Ⅰ)、替告皂苷元(Ⅱ)、海柯皂苷元(Ⅲ)、吉托皂苷元(Ⅳ)、曼诺皂苷元(Ⅴ)。结论:通过对蒺藜果总皂苷肠内菌体外代谢产物及大鼠血中代谢产物的分析鉴定,表明蒺藜果总皂苷经过人肠内菌体外培养及大鼠体内代谢,主要代谢成极性较小的苷元等成分。此外,我们发现HPLC-ELSD图谱中显示血清中含有极性小的苷元成分,随着代谢时间的增加,在代谢1小时时出现一个色谱峰,6小时该色谱峰减弱,该色谱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动态变化过程。该成分有待进一步分析鉴定。(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4-01)
陈怀侠,杜鹏,韩凤梅,陈勇[6](2006)在《东莨菪碱大鼠肠内菌代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LC-ESIITMSn)联用法进行了东莨菪碱大鼠肠内菌中的代谢研究.以东莨菪碱优化色谱及质谱条件,总结其色谱及质谱行为规律.将东莨菪碱与大鼠肠内菌体外厌氧温孵培养,和空白样品及东莨菪碱标准品相比较,依据被测物的多级质谱数据,鉴定代谢物并阐述其结构.结果在温孵液中发现了东莨菪碱的水解代谢产物莨菪品.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适合于药物代谢分析.(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陈怀侠,陈勇,张华山[7](2006)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樟柳碱及其大鼠肠内菌代谢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LC-ESIITMSn)联用技术研究樟柳碱在大鼠肠内菌中的代谢。以樟柳碱优化色谱及质谱条件,探讨其色谱及质谱行为规律。将樟柳碱与大鼠肠内菌体外厌氧温孵培养,并和空白样品及樟柳碱标准品进行比较,依据被测物的多级质谱数据鉴定代谢物并阐述其结构。结果在温孵液中发现了樟柳碱的2种水解代谢产物,即莨菪品和樟柳酸。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适合于药物代谢分析。(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赵锐,程克棣,李向高[8](2004)在《人参皂苷-Re肠内菌代谢物结晶MC-V化学结构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从人参皂苷-Re与人体肠内细菌在厌氧下恒温共孵后的培养物中分离得到的次生代谢产物结晶MC-V的化学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1HNMR、13CNMR、1H-1HCOSY、1H-1HTOCSY、13C-1HHETCOR、DEPT、FAB-MS和El-MS、FT-1R等现代分析技术进行了化学结构分析,通过对以上科学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确定人参皂苷Re的次生代谢产物结晶MC-V的化学结构为6α-氧-[2-氧-(α-L-吡喃鼠李糖)-β-D-吡喃葡萄糖]达玛3β,12β,20(R),25四醇{[6α-O-2-O-(α-L-rhamm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dammar 3β,12β,20(R),25-tetraol},即20(R),25-羟基人参皂苷-Rg2。(本文来源于《药用植物研究与中药现代化——第四届全国药用植物学与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4-10-01)
王毅,蒋艳,王本祥,邱全瑛[9](2002)在《人参皂苷Rg_1及其肠内菌代谢产物Rh_1对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初探人参皂苷Rg1 及其肠内菌代谢产物Rh1 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Rh1 与Rg1 分别处理脾T细胞 ,B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 (Mφ) ;MTT比色法测T和B细胞增殖能力 ;中性红比色法测Mφ的吞噬功能 ;Griess法测Mφ释放NO的水平。 结果 Rh1 能促进脾细胞增殖、下调ConA诱导的T细胞增殖 ;Rh1 与Rg1 对LPS诱导的B细胞增殖均无明显作用 ;Rg1 和Rh1 能提高Mφ的吞噬能力和促进NO的释放。 结论 Rg1 及其代谢产物Rh1 可共同作用于T细胞和Mφ而产生免疫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02年12期)
马海英,周秋丽,王本祥[10](2002)在《黄山药总皂苷肠内菌代谢及代谢产物吸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本文离体和整体观察人和大鼠肠内菌对黄山药总皂苷(DX)的代谢作用及整体给予DX后吸收入血的有效成分。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及电喷雾质谱(ESI -MS)法检测粪中DX及其代谢产物。整体给予大鼠灌服DX900mg/kg ,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尿及血清样品 ,用ESI -MS检测吸收入血成分。结果 :DX容易被人和大鼠消化道菌群代谢 ,随着代谢时间的延长 ,出现了各种甾体皂苷的降解产物及终产物薯蓣皂苷元 (Dio)。整体实验表明 ,在大鼠血及尿中均发现分子量为415 3的代谢产物 ,经ESI -MS二级质谱分析 ,上述分子量的化合物为Dio。结论 :DX可被人和大鼠肠内菌代谢 ,DX经口服后Dio被吸收入血。(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02年04期)
肠内菌代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利用ESI-MS技术对乌头汤及其分别与半夏、浙贝母、川贝母配伍的煎煮液经肠内菌代谢前后的样品进行检测。方法:根据各药液中生物碱成分经肠内菌代谢前后相对丰度比的变化,分析反药配伍对乌头汤中生物碱成分肠内菌代谢的影响。结果:半夏、浙贝母、川贝母均抑制了乌头汤中双酯型生物碱的肠内菌生物转化,说明以上3种中药与乌头汤配伍均有增毒作用。结论:从肠内菌代谢的角度揭示中药"十八反"的科学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肠内菌代谢论文参考文献
[1].宋凤瑞,李雪,皮子凤,刘舒,刘志强.微透析—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在线联用分析方法应用于中药肠内菌代谢研究[C].第一届《药学学报》药学前沿论坛暨2015年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5
[2].辛杨,刘志强,刘淑莹.ESI-MS研究反药配伍对乌头汤肠内菌代谢的影响[J].中药材.2015
[3].李雪,皮子凤,邢俊鹏,林娜,刘志强.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制川乌配伍前后的肠内菌代谢差异[J].分析化学.2014
[4].李雪,宋凤瑞,刘志强.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法(DART-MS)对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肠内菌代谢产物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生物医药专题)论文集(中册,墙报P1-P24).2013
[5].龚玉萍.蒺藜果总皂苷肠内菌代谢产物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
[6].陈怀侠,杜鹏,韩凤梅,陈勇.东莨菪碱大鼠肠内菌代谢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7].陈怀侠,陈勇,张华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樟柳碱及其大鼠肠内菌代谢物[J].分析科学学报.2006
[8].赵锐,程克棣,李向高.人参皂苷-Re肠内菌代谢物结晶MC-V化学结构的鉴定[C].药用植物研究与中药现代化——第四届全国药用植物学与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9].王毅,蒋艳,王本祥,邱全瑛.人参皂苷Rg_1及其肠内菌代谢产物Rh_1对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J].药学学报.2002
[10].马海英,周秋丽,王本祥.黄山药总皂苷肠内菌代谢及代谢产物吸收的研究[J].中国药房.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