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汪疃小学2642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各个学科之中都在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微课恰好是弥补了传统教学当中的不足之处,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关键词:微课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方法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现主要运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在课前或者是课中的时间进行播放。它的长度一般控制在十分钟以内,题材多是与课本有关的知识内容,形式可以是图片或者视频,教师可以用视频播放器来播放微课,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缩短授课时间等目的。它最大的作用在于可以借助多种学习方式来构筑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于授课内容的认识与记忆。
二、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方面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朗读是其中主要的环节,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体会文章作者的心情,能够在文章当中和作者产生共鸣,而且通过文章的朗读,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词汇量得到扩充,为之后的阅读文章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是在传统的教学当中,语文教学朗读环节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是有些老师发音不标准,因为中国汉字博大精深,音调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这就给学生朗读环节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是合理运用微课教学,可以纠正一些不准确的发音,使朗读的发音比较准确,并且标准的朗读可以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朗读技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学生也因此喜爱上语文的学习。
2.微课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当中的应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新课改的要求是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提倡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思考,而微课教学恰好能够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学生可以运用微课教学在课前将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行浏览和记忆,这样在课堂上面学习的时候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出现老师讲课的时候茫然无措的感觉,通过微课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预习,并且了解到更多的语文知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微课教学的意义所在,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和知识。
三、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所学习的课程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保持学生的好奇心理。微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快速吸引学生目光,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微课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丰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展示更加直观形象的教材内容。
2.拓展学生视野,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所收录的文章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涉及到诸多内容与知识。教师需要优化课程教学的资源,通过微课教学法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带来新鲜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语文教学的内容,体会到作者所创设的情境、其中所包含的情感等。微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等方式实现教材中内容的补充与完善,进而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教师需要构建和谐的课程教学氛围,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课堂教学指导期间鼓励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想法。在为学生播放完成微视频内容后,为学生适当进行知识的讲解,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微课教学模式相互融合,实现课程学习知识的适当补充。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适当进行知识的拓展。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内容,组织学生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适当阅读课外读物。微课可以有效冲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不受时间与地点的影响随时学习,这样便可以更好地开展课前预习与课后学习活动。
我们经常能听到小孩子说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话语来,说起来虽然有趣,但是实际上确是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表现。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授课方式,已经逐步地深入到中小学生的教育领域中。作为一种已经被教育界认可的教学模式,它无疑有着其他教学模式所不具有的优点,我们教师要灵活运用这个模式,以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帮助我们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康桂芳谈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243。
[2]陈为芳探讨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8,(07):38。
[3]白桂芳“精彩课堂不曾预约”——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4):90+96。
[4]刘善玉浅析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微课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106+111。
[5]朱昕昀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6]潘开忠小学语文微课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