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冠状血管造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冠心病,冠状,螺旋,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论文文献综述
曹宝卿[1](2019)在《CT冠脉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CT冠脉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狭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A和DSA检查,CTA检查结果作为观察组,DSA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管腔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结果:观察组闭塞发生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斑块性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冠脉血管造影可诊断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诊断效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似。(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吴柯薇,白玫[2](2019)在《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斑块的识别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探讨基于深度残差网络(ResNet)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斑块的识别算法。方法:结合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中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深度ResNet的冠状动脉斑块识别算法。选择叁种不同深度的ResNet,卷积层数分别为18层、50层和152层,对来自100例患者的6000幅曲面重建(CPR)图像进行识别,最终选择出最适合冠状动脉斑块分析的ResNet深度,并用最佳网络深度辅助两名放射科诊断医师进行诊断,分析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对斑块识别带来的影响。结果:不同网络深度的ResNet神经网络均能对冠状动脉斑块进行识别,其中ResNet-50的灵敏度最高为50.70%,ResNet-152的准确率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86.28%和96.71%。选择ResNet-50网络辅助两名放射科诊断医师诊断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0.91%和12.35%。结论:经过训练的ResNet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对冠状动脉斑块进行识别,在适宜网络深度的ResNet的辅助下可以有效缩短放射科诊断医师的诊断时间,并且在保证特异性的同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11期)
刘秀梅[3](2019)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SCTA)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20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SCTA和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SCT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SCTA与DSA在检查斑块钙化、非钙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SCTA诊断的准确率为96.63%,特异度为98.89%,敏感度为82.14%,阴性预测值为97.27%,阳性预测值为92.00%。结论:SCTA检查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于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赵良桥,卢佳佳,黄汉钦,宋旷蓉,冷永群[4](2019)在《心电图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诊断及罪犯血管定位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心电图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诊断及罪犯血管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8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心电图检查,以CAG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估CTA、心电图单独检查及其联合检查对冠心病诊断及罪犯血管定位的价值。结果 85例疑似患者经CAG检查后有77例患者确诊为冠心病。心电图联合CTA对冠心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0%、87.50%、97.65%、98.70%和87.50%,均高于心电图、CTA单独检查。心电图联合CTA检查定位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罪犯血管的总准确性(96.55%)均高于心电图(74.14%)、CTA(88.79%)单独检查总准确性(P<0.05)。结论心电图联合冠状动脉CTA检查对冠心病诊断及罪犯血管定位效果优于心电图、CTA单独检查。(本文来源于《中国CT和MRI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李建宜,许琰,王俊鹏,刘振国[5](2019)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患者斑块定量评估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冠心病患者斑块定量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接诊的60例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AG结果为参照,评价CTA管腔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性;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评价CTA的诊断效能。结果冠状动脉CTA检测所得的轻中重度患者的病理参数与CGA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TA在诊断轻中重度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73. 69%、80. 42%、87. 77%,特异性为95. 63%、96. 82%、97. 14%。心肌缺血组钙化积分、斑块负荷、狭窄程度以及重建指数均显着优于无心肌缺血组(P <0. 05)。心肌缺血组钙斑块体积与无心肌缺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患者斑块定量评估及预后评估中的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李锦萍[6](2019)在《PDCA循环对CT室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质量及成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CT室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质量及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我院CT室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检查质量及检查指标。结果观察组检查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一次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检查耗时短于对照组(P <0. 05),检查时心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CT室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促进检查质量改进,提高检查效果。(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徐玫[7](2019)在《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实施诊治的8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视为调查对象,结合患者入院的顺序纳入研究组和参照组(n=40)。参照组实施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组实施CT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及不同分支的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符合率。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检出率为100%,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为95%,差距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在左主干、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狭窄诊断检出率比较方面无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其临床诊断检出率与符合率均相对较高,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方式,建议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医学食疗与健康》期刊2019年11期)
耿旭,孙静华,刘海霞[8](2019)在《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TA)检查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加入更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1级成像高于对照组(P<0.05),3级成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检查用时、一次成功、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项失败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的总失败率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患者的心律、心律、屏气呼吸等因素直接关系到最终成像的质量,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屏气呼吸的训练、心率的控制、心理的护理、健康宣教等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成像质量,降低检查失败率,极大的缩短检查用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护士进修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项飞宇,黄顺星,周安,吕志彬,白艳[9](2019)在《个体化碘海醇注射方案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强化程度及成像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个体化碘海醇注射方案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强化程度及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及B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固定对比剂注射速度,A组患者基于体表面积调节对比剂注射速度,B组患者基于体重调节对比剂注射速度。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分析叁组患者冠状动脉强化程度、成像质量、对比剂剂量、对比剂流速、有效辐射剂量及剂量长度乘积。结果叁组患者冠状动脉强化值、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质量、对比剂剂量和流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891、6.344、96.901、177.773,均P <0.05);A组患者冠状动脉强化值显着高于对照组和B组(均P <0.05);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质量评分显着低于A组和B组(均P <0.05);A组患者对比剂剂量显着低于对照组和B组(均P <0.05);对照组患者对比剂流速显着高于A组和B组(均P <0.05);叁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003、0.022,P=0.138、0.983)。结论基于体表面积制订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强化程度及成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7期)
刘帅,林闽江,许亚飞[10](2019)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定量指标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宁波市李惠利东部医院2016年9月—2017年11月诊断及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51例并进行1年随访,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诊断时冠状动脉CTA指标,包括:斑块总体积(TPV)、钙化/非钙化斑块体积(CPV/NCPV)、病变长度、斑块负荷及餐巾环标志,应用Cox回归分析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CTA定量指标对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中共有47例(19.67%)患者发生MACE;2组TPV、CPV、NCPV、病变长度、斑块负荷及餐巾环标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V及斑块负荷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7,P<0.001;OR=1.075,P=0.002);单独应用TPV及斑块负荷预测MACE发生的AUC面积为0.764、0.796,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60,显着优于单独预测(Z=3.376,P=0.001;Z=2.707,P=0.007),且两者联合的敏感性显着优于单独预测(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中TPV与斑块负荷对冠心病患者MACE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冠状血管造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探讨基于深度残差网络(ResNet)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斑块的识别算法。方法:结合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中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深度ResNet的冠状动脉斑块识别算法。选择叁种不同深度的ResNet,卷积层数分别为18层、50层和152层,对来自100例患者的6000幅曲面重建(CPR)图像进行识别,最终选择出最适合冠状动脉斑块分析的ResNet深度,并用最佳网络深度辅助两名放射科诊断医师进行诊断,分析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对斑块识别带来的影响。结果:不同网络深度的ResNet神经网络均能对冠状动脉斑块进行识别,其中ResNet-50的灵敏度最高为50.70%,ResNet-152的准确率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86.28%和96.71%。选择ResNet-50网络辅助两名放射科诊断医师诊断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0.91%和12.35%。结论:经过训练的ResNet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对冠状动脉斑块进行识别,在适宜网络深度的ResNet的辅助下可以有效缩短放射科诊断医师的诊断时间,并且在保证特异性的同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冠状血管造影论文参考文献
[1].曹宝卿.CT冠脉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2].吴柯薇,白玫.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斑块的识别算法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9
[3].刘秀梅.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9
[4].赵良桥,卢佳佳,黄汉钦,宋旷蓉,冷永群.心电图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诊断及罪犯血管定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
[5].李建宜,许琰,王俊鹏,刘振国.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患者斑块定量评估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6].李锦萍.PDCA循环对CT室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质量及成功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7].徐玫.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应用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
[8].耿旭,孙静华,刘海霞.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9
[9].项飞宇,黄顺星,周安,吕志彬,白艳.个体化碘海醇注射方案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强化程度及成像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10].刘帅,林闽江,许亚飞.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定量分析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