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友新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检验科545300
前列腺增生症也称前列腺肥大症,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国人寿命的延长,发病率也逐渐上升。有资料报道[1],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增生发病率达50%,80岁以上可达90%。前列腺增生可使患者下尿路梗阻,排尿困难和膀胱不能排空;梗阻加重时,可使膀胱膨胀,甚至形成尿潴留,产生输尿管返流,梗阻与返流可以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出现尿毒症[2]。血清肌酐(Cr)、尿素(Urea)和肌酐清除率(Ccr)是临床上评价肾功能变化常用的生化指标,而这三项指标由于易受肾外因素影响,敏感度欠佳,不能及时反映肾功能的变化。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近年发现胱抑素C(CysC)是能够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一个比较敏感的指标,且倍受临床重视[3~4]。因此,本研究就胱抑素C(CysC)检测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肾功能特别是早期肾功能的影响进行展开阐述。
1.胱抑素C的生物学特性
1.1胱抑素C的结构与基因:胱抑素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包含120个氨基酸残基和2个二硫键的非糖化多肽链,是分子量为13,359Da的小分子蛋白。胱抑素C本身的等电点(PI)是9.3,但从尿中分离的胱抑素CPI低于7.8。胱抑素C可替代肌酐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生成率稳定持续,至少比肌酐变异少。主要原因是其位于20号染色体上长7.3kb的基因是看家基因,但是与含有CAAT盒的经典看家基因有所不同,它的启动子在转录区域没有CAAT盒存在GGGCGG区带和富含AT序列,所含GATAAA位点与转录因子结合位点2D相似,同时也是转录因子AP-2(activatorprotein-2,激活蛋白)和MEP-1(metalelementprotei-1金属组成蛋白-1)的结合位点[5]。
1.2胱抑素C的生成、分布和分泌:由机体所有有核细胞产生,产生速率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人体内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如:脑脊液、血液、精液、唾液、尿液、胸水、羊水、关节液、泪液等,在细胞内主要分布于神经细胞、甲状腺细胞、胰岛细胞等。在脑脊液中浓度最高,尿液中最低,提示其合成部位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6]。
1.3胱抑素C在体内清除方式:Tenstad等[7]报道大鼠94%胱抑素C从肾脏清除,肾外清除部分<0.34ml/min,表明血液循环中胱抑素C基本上都能经过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因此胱抑素C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最为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8]。此外,胱抑素C不被胆红素、溶血、甘油三酯、炎症等所干扰,也与性别、年龄、肌肉量无关[9]。这说明胱抑素C是评价肾小球率过滤(GFR)的可靠指标。
1.4胱抑素C的生理功能:由于胱抑素C是一种分泌性蛋白质,故广泛地存在于各种体液中,至于胱抑素C的确切生物学功能目前还了解不多,研究发现胱抑素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目前发现的对组织蛋白酶B抑制作用最强的抑制物,对木瓜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组织蛋白酶H及L也有抑制作用,故胱抑素C的一个生理学功能可能是调节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10]。
2.胱抑素C在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应用
由于胱抑素C基因属“看家基因”,能在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表达,无组织学特异性,故机体胱抑素C产生率相当恒定。因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并降解,肾脏是清除循环中胱抑素C的惟一器官,所以血清胱抑素C浓度主要由GFR决定,由此可见胱抑素C是一种理想的反映GFR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
血中低分子量蛋白质(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浓度与GFR(51Cr-EDTA
清除率)的相关性,发现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的倒数与GFR的相关系数γ分别为0.75、0.70及0.39,血清肌酐浓度倒数与GFR的相关系数γ为0.73。可见胱抑素C是低分子量蛋白质中与GFR最相关的内源性标志物,甚至优于血清肌酐。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由于在炎症、肿瘤及免疫疾病时也可升高,故不是理想的GFR内源性标志物,视黄醇结合蛋白的代谢十分复杂,且部分与前白蛋白结合,不能自由经肾小球滤过,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的倒数与GFR相关性最差,不能作为GFR的内源性标志物。胱抑素C即使在炎症状态下,其产生率也不会改变,血清浓度受年龄、性别、疾病的病情变化的影响较小。用99mTc-DTPA清除率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金标准”(<1.36ml/s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分析了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及肌酐的血清浓度的诊断敏感性,结果发现它们诊断肾功能异常的敏感性分别为88.2%、64.7%及52.9%。随后用血清胱抑素C、肌酐浓度诊断异常GFR的敏感性分别为78.1%及57.1%,各自浓度倒数与GFR(51Cr-EDTA清除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50。Kyhseandersen及Filley的最近临床应用也表明血清胱抑素C浓度与GFR的相关性优于血清肌酐浓度。ROC(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作图分析发现,通过改变“分割限”(cutofflimit)使胱抑素C的诊断敏感性下降至70%时,其诊断特异性仍可达75%;而通过改变血清肌酐浓度的“分割限”,使其诊断敏感性下降至50%时,才能获得100%的特异性,使敏感性增加至100%时,其特异性接近于零。各自ROC曲线下面积相差显著(P<0.001),说明胱抑素C的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血清肌酐。而胱抑素C测定不受性别、饮食、炎症、感染、血脂、类风湿因子、溶血、血糖、酮体和肝脏疾病等的影响,更是反映GFR变化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因此胱抑素C还在与GFR有关的领域如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灵敏指标,评估不同种类透析膜清除底分子量蛋白质的功能,作为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早期标志物和筛查指标等有广泛应用[11]。
3.胱抑素C与前列腺增生症的关系
前列腺增生的真正病因目前尚未十分明确,但老龄和有功能的睾丸是其发病的基础,两者缺一不可。前列腺增生开始于围绕尿道精阜部位的腺体,腺体增生后慢慢形成外科包膜。腺体增生多为结节状、不规则,以尿道两侧增生最常见。前列腺增生使前列腺部尿道拉长、受压、变形,膀胱颈口抬高,引起排尿困难,严重者可以引起尿潴留。排尿困难的程度不与增生的程度相一致,只与增生的形状和位置有关。由于尿液排出受阻,造成肾内压增高,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缩,导致肾功能受到损害,严重者可以出现肾功能衰竭[12]。而当前列腺增生使患者肾功能受到损害时,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血液中胱抑素C的浓度首先比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先出现升高,表明胱抑素C是一项更敏感地反映肾小球功能的指标,可以作为衡量肾功能早期损害的理想参数[13~15]。因此胱抑素C是一项监测肾功能状况较为敏感的指标,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明显优于血清肌酐及尿素[16],对肾功能早期受到损害的判断及肾功能状况的监测与评估都得到临床的肯定。
4.展望
判断肾功能损害的肌酐、尿素及肌酐清除率三项指标的检测经济、连续、可重复,并且几乎每所医院的实验室都可以进行,十分方便,因而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是由于这三个指标在判断肾功能损害,其敏感性欠佳,特别是在肾功能早期损害的判断。近年来由于胱抑素C具有高敏感性,在肾功能损害的疾病应用上逐渐受到重视。因此,通过检测血液中胱抑素C浓度在临床评价肾脏功能、肾脏损害领域得以应用,并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不少学者[17~19]研究和探讨胱抑素C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疼痛等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凋亡如何影响,如何促进神经元的凋亡,与肿瘤的关系,其基因表达的含量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等,虽然还需要大量的研究来进一步阐明,但是胱抑素C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程度的判断必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军鹏,陈专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治疗研究[J].临床医学,2010,30(2):120-122.
[2]朱明德,石应康.临床医学概要[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2-278.
[3]王宇,丁旭,关宝杰,等.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3):24-241.
[4]董剑.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1):96-97.
[5]刘荣静,梁新荣,习浩,等.胱抑素C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价值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3):429-431.
[6]DavidJneuman.CystatinC[J].AnnClinbioehem,2002,39(1):89-90.
[7]Tenstad0,RoaldAB,GrubbA,eta1.Renalhandingofrediolabelledhuman.cystatinCintherat[J].StandJClinLabInvest,l996,56(1):409-410.
[8]ChewJS,SaleemM,FlorkowskiCM,etal.CystatinC-aparadigmofevidencebasedLaboratorymedicine[J].ClinBiochemRev,2008,29(2):47-62.
[9]BrahamsonM,OlafssonI,PalsdottirA,etal.StructureandexpressionofthehumancystatinCgene[J].BiochemJ,1990,268(1):287-288.
[10]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65-468.
[11]赵莹,李萍.CystatinC的代谢特征、实验室测定与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4,5(1):1-3.
[12]吴在德主编,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3-225.
[13]莫其农,周小梅,李春花,等.胱抑素C、白细胞介素6及急性时相蛋白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8):803-805.
[14]刘丽琴,王捷,袁仕善,等.胱抑素C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0,31(24):3256-3258.
[15]邢延芳,张艳,李慧.胱抑素C与其他内源性标志物在肾功能损害中的相关性分析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85-1986.
[16]王晓艳.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7):1007-1008.
[17]SatoH,KurodaT,TanabeN,etal.CystatinCisasensitivemarkerfordete-Ctingareduc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whenassessingchronickidneydis-Eaesinpatientwithrheumatoidandsecondaryamloidosis[J].ScandJRheunatol,2010,39(1):33-37.
[18]刘荣静,梁新荣,习浩,等.胱抑素C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价值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3):429-431.
[19]王琳,王笔金.胱抑素C在不同疾病中的表达[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2):983-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