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南段地区构造特征及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前景研究

川西南段地区构造特征及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前景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野外踏勘、多口钻井资料、多条二维地震剖面对川西坳陷南段地区的地表-地腹构造、基础油气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其构造演化阶段以及各演化阶段对基础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同时利用构造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对该区晚期构造进行模拟,探讨晚期构造变形特征对油气条件的改造,并对该区油气地质前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川西南段地表出露三叠系-第四系的地层,钻井-地震剖面揭示该区域古生界-新生界地层较为完整,缺失中上寒武统-石炭系地层。现今平面上该区域可以划分为四个构造带,分别为Ⅰ区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Ⅱ区名山向斜隐伏构造带、Ⅲ区熊坡-龙泉山断褶带和Ⅳ区峨眉-瓦山断褶带。(2)川西南段的构造演化阶段分为四个阶段:(1)前震旦基底形成阶段(AnZ)古地台的形成与裂解过程;(2)被动大陆边缘稳定克拉通阶段(Z-T2)整体隆升-沉降背景下稳定沉积-弱挤压-弱拉张的旋回;(3)陆相盆地发育阶段(T3-E)持续接受陆相碎屑沉积,构造活动较弱;(4)喜马拉雅晚期隆升阶段(N-Q)研究区受各向应力的影响开始褶皱变形,为现今构造的主要定型期。(3)研究区海相油气生储盖组合主要有三套,即:(1)九老洞组(烃源岩)+灯影组(储集层)+九老洞组(盖层)上生下储顶盖型;(2)九老洞组(烃源岩)+二叠系栖霞-茅口-峨眉山玄武岩组(储集层)+中下三叠统(盖层)下生上储顶盖型;(3)九老洞组(烃源岩)+雷口坡组(储集层)+上三叠统(盖层)下生上储顶盖型。其中前两类烃源与储层基本上直接接触,而后一类则为跨层组合。(4)研究区该区域深层油气成藏系统明显受构造演化控制具有改储、提运、厚盖、利生储盖组合等特征。改储指:(1)桐湾运动对灯影组储层初次岩溶改造;(2)加里东运动使得研究区中上寒武统-石炭系地层被剥蚀,对灯影组储层二次岩溶改造;(3)东吴运动对二叠系茅口组储层初次岩溶改造;峨眉地裂运动对二叠系栖霞组热液改造、玄武岩组顶部风化壳对玄武岩储层的改造。提运指:(1)桐湾运动、加里东运动和东吴运动形成了三套不整合面,不整合面是油气运移重要的通道,桐湾期不整合面和加里东不整合面的重合提高油气运移的效率;(2)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活动形成三类断层,其中一类具有建设性作用,使得深层震旦系、二叠系古气藏能沿着断裂运移至浅层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中形成次生气藏。厚盖指:川西南段发育厚层的中下三叠统膏盐岩,同时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该区沉积了巨厚的上三叠统-第四系的陆相碎屑岩,因此该区盖层条件较好。利生储盖组合指:川西南段的构造活动对该区的生储盖组合的建设性作用,(1)加里东运动的剥蚀作用,出现了九老洞组(源)+二叠系栖霞-茅口-峨眉山玄武岩组(储)+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的下生上储高效的组合;(2)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活动在Ⅱ区名山向斜隐伏构造带西缘出现了深大隐伏断裂,使得深部震旦系、二叠系古气藏能沿着断裂运移至浅层,形成九老洞组(源)+雷口坡组(储)+上三叠统(盖)下生上储顶盖型的跨层组合。(5)研究区油气成藏活动受构造控制明显,主要分为古油藏阶段(晚三叠世-中白垩世)-古气藏阶段(晚白垩世-古近纪末)-现今气藏调整、破坏阶段(新近纪以来),早期构造控制了油气的基础地质条件,但后期改造变形则对油气最终成藏起了重要作用。中下三叠统的膏盐岩在构造变形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膏盐岩之上的构造变形强烈,断裂发育,保存条件被破坏严重,但膏盐岩之下构造变形小,古构造保存好,油气聚集条件好,有利于古油气藏的保藏。因此,川西南段膏盐岩之下的海相地层中,烃源岩和储集层发育且具有优秀的生储盖条件,因此其勘探前景较好。综合现在的资料研究结果认为。川西南段主要的成藏有利区为Ⅲ区熊坡-龙泉山断褶带(古气藏保存区)、Ⅱ区名山向斜隐伏构造带(古气藏+次生气藏保存区),而Ⅰ区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Ⅳ区峨眉-瓦山断褶带因新近纪以来的构造破坏,油气保存条件较差,油气成藏前景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川西南段地区构造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2 川西地区深层海相油气勘探现状
  •     1.2.3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3.2 研究内容
  •   1.4 完成工作量
  •   1.5 主要成果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构造背景简述
  •   2.2 区域地层概况
  • 第3章 川西南段构造特征及演化
  •   3.1 川西南段现今地貌-地质特征
  •   3.2 二维地震-地质主干构造剖面特征
  •     3.2.1 地震剖面2010CNXB003
  •     3.2.2 地震剖面2010CNXB004
  •   3.3 其他地区二维地震-地质构造剖面特征
  •     3.3.1 地震剖面2006HW01
  •     3.3.2 地震剖面01GSZ020
  •     3.3.3 地震剖面02LH12
  •     3.3.4 地震剖面86DX-D3342
  •   3.4 川西南段构造演化阶段研究
  •     3.4.1 前震旦基底形成阶段(Z前)
  •     3.4.2 被动大陆边缘稳定克拉通阶段Ⅰ(Z-C)
  • 2)'>    3.4.3 被动大陆边缘稳定克拉通阶段Ⅱ(P-T2
  • 3-E)'>    3.4.4 陆相盆地发育阶段(T3-E)
  •     3.4.5 喜马拉雅晚期隆升阶段(N-Q)
  •     3.4.6 小结
  • 第4章 川西南段地区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
  •   4.1 川西南段地区海相油气基础油气地质条件
  •     4.1.1 烃源条件
  •     4.1.2 储集条件
  •     4.1.3 盖层及保存条件
  •     4.1.4 输导系统
  •     4.1.5 生储盖组合特征
  •   4.2 川西南段地区构造演化对深层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
  •     4.2.1 构造演化阶段对源、储、盖、运、生储盖组合的影响
  •     4.2.3 构造变形对油气保存条件的影响
  •     4.2.4 油气成藏过程分析及有利区评价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袁月

    导师: 孙玮

    关键词: 川西南段地区,碳酸盐岩层系,深层,构造控藏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基金: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成藏机理及富集规律》(编号2017ZX05005003-007),中石化前导性项目《川西海相大型气田形成的构造条件及区带评价研究》(编号 P16109)

    分类号: P618.13

    DOI: 10.26986/d.cnki.gcdlc.2019.000899

    总页数: 89

    文件大小: 13803K

    下载量: 118

    相关论文文献

    • [1].应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方法研究四川九老洞组页岩微观孔隙特征[J]. 岩矿测试 2015(03)
    • [2].四川盆地下寒武统九老洞组页岩气勘探[J]. 中国石油勘探 2012(05)
    • [3].四川威远地区九老洞组页岩微观非均质性[J]. 断块油气田 2017(01)
    • [4].四川盆地蜀南地区寒武系地层划分及对比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01)

    标签:;  ;  ;  ;  

    川西南段地区构造特征及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前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