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二氧化碳论文-傅健,袁汝华,李大全,王军,郑松贤

脱二氧化碳论文-傅健,袁汝华,李大全,王军,郑松贤

导读:本文包含了脱二氧化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然气,二氧化碳,喷管,超声速

脱二氧化碳论文文献综述

傅健,袁汝华,李大全,王军,郑松贤[1](2019)在《天然气超声速脱二氧化碳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了Laval喷管的结构设计。基于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和湍流方程,结合凝结成核与液滴生长理论,建立了描述喷管内超声速气体凝结流动的数学模型,进行了CO_2-CH_4气体凝结流动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入口温度与压力条件下可以实现CO_2气体的凝结与脱除,当气体发生凝结后,喷管内形成气、液两相流动,产生的亚微米级微小液滴可随气流运动至喷管出口;CO_2气体成核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急剧性,凝结核心形成后,液滴生长过程可维持较长时间和距离,直至液滴到达喷管出口;由于凝结的发生和液滴生长过程释放了大量潜热,喷管内表现出明显的凝结冲波现象,压力下降减缓,温度出现回升。(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杨运财,苏倡,张苏锋,张爱显,沈小虎[2](2018)在《氯甲烷脱二氧化碳连续精馏过程模拟及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Aspen Plus软件对氯甲烷脱二氧化碳连续精馏过程进行模拟,分别考察了理论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和塔顶采出率对塔釜二氧化碳含量和氯甲烷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理论板数为40,第10块塔板位置进料,回流比24(mol/mol),塔顶采出率0.013(mol/mol)时,塔釜氯甲烷产品中二氧化碳摩尔分数为4×10~(-6),氯甲烷收率为99.86%。根据模拟结果,进行填料塔、塔顶冷凝器、塔釜再沸器工程设计,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制得高纯度氯甲烷,氯甲烷质量分数大于99.9%,二氧化碳质量分数小于0.0015%。(本文来源于《化工设备与管道》期刊2018年05期)

白亮[3](2016)在《大庆油田首套天然气脱二氧化碳净化装置优化运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装置自投产运行以来,一直未达到装置设计最大处理能力,我厂根据一年来装置运行中暴漏出的问题,认真组织分析论证,制定了严密的系统改造和优化验证方案。通过上游提压、胺液净化、加装聚结过滤器等改造项目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优化运行验证的方式对是否能够达到设计指标,以及最佳运行工况进行了全面的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6年06期)

黄毅雄[4](2016)在《天然气脱二氧化碳高效吸附剂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能源,其需求量与日俱增,除陆地天然气资源外,海上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也成为重点。而由于海上环境复杂、空间有限,使得天然气脱碳的难度大大增加。本文选择吸附法作为研究对象,选用对CO_2有较好吸附效果的13X分子筛作为基础,采用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子筛进行改性和微观结构表征,考察改性前后样品的气体分离效果,评估其性能。利用GCMC模拟方法,模拟了K~+、Ca~(2+)、Li~+、Ag~+、Pd~(2+)五种离子改性的13X分子筛气体吸附过程。分析模拟结果后,本文尝试采用叁种离子同时改性分子筛,主要以Li~+离子为主,加入少量Pd~(2+)、Ag~+离子,所得LiPdAgX分子筛对CO_2有较高的吸附量并且具有良好的混合气分离能力,因此将其作为改性实验的研究对象,LiX与原始13X分子筛作为对照组。在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水溶液离子交换法制备了LiX与LiPdAgX分子筛,并对样品进行表征,发现改性过程没有破坏分子筛的骨架结构,只是不同的金属离子改变了分子筛的内部静电场,改善了分子筛的相对结晶度、比表面积、孔容积、孔径分布等微观参数。对分子筛进行气体吸附实验,静态实验中,1.4MPa压力下,13X对CO_2吸附量为7.11 mg/g,LiX为8.84 mg/g,而LiPdAgX提高到9.82mg/g。采用扩展的Freudlich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分子筛的吸附等温线,相关系数均达到0.994以上。由于N_2与CH_4物性与吸附性质的相似性,综合考虑安全等因素,混合气中使用N_2来代替CH_4。混合气体静态吸附时,1.4MPa压力下13X选择系数为71.34,LiX为102.56,LiPdAgX最高为128,改性后分子筛气体分离性能增强。动态吸附实验中改性样品的穿透时间都得到了延长,LiPdAgX的混合气体分离因子是叁种样品中最高的,平均为7.2,而13X原始样品平均为3.96。并且改性后分子筛再生能耗更少,循环使用时仍能保持较高分离因子。综上所述,从微观结构到气体吸附实验都说明LiPdAgX分子筛更加适用于脱除天然气中的CO_2。(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6-05-01)

刘丹丹,李萌[5](2014)在《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接收器用于天然气脱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在马来西亚试车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DNL0905组曹义鸣团队与马来西亚石油公司(PETRONAS)共同研发的用于天然气脱二氧化碳中空纤维膜接收器工业现场中试装置(Pilot Scale MBC)在位于马来西亚东海岸的天然气净化厂试车成功.经过72小时现场运行,装置运行平稳,各项指标达到合同考核要求.这是世界上首套用于高压天然气净化的中空纤维膜接收器系统,整套MBC系统按ASME标准设计,仪表控制、采购、制造和验收等流程按PETRONAS技术标准进行管理.装置(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4年06期)

宋世昌,崔凯燕,宋龙杰,周霞[6](2014)在《水洗法沼气脱二氧化碳工艺流程技术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沼气和油气田天然气脱碳工艺中所采用的常规水洗法进行改造,不仅能解决产品不符合标准的问题,还能使流程投产后运行更持久、可靠。通过利用Aspen流程模拟软件,对某沼气脱碳工程水洗法的实际工艺流程进行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在工艺流程实际运行时,由于温度累积效应,水洗塔温度不断升高,而水洗效果随水洗塔温度升高而降低,最终导致水洗塔顶的湿脱碳沼气二氧化碳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计划采用简单直接的方法,在二级解析塔后的循环水泵出口加冷却器,使水洗塔进口循环冷却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0℃,从而使水洗塔水洗效果不受影响。通过软件模拟和实际投产验证,改进脱碳工艺流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沼气》期刊2014年03期)

薛海峰[7](2013)在《醇胺法脱二氧化碳技术在裂解原料预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石化公司2004年为缓解裂解装置碱洗塔的压力,采用醇胺法脱除深冷轻烃中CO2;2012年重新设计1套醇胺脱CO2装置,处理能力37.5t/h。该装置优化了乙烯装置裂解原料的预处理过程,有效缓解了CO2对碱洗塔的冲击,实现了裂解装置的长周期、高负荷运行。(本文来源于《炼油与化工》期刊2013年02期)

姜宁,李春福,王远江,郭庆生[8](2011)在《天然气脱二氧化碳工艺方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工业上常用的5种脱碳方法和基本工艺流程,通过对各种脱碳工艺的对比,总结出了在不同工艺条件和脱碳要求下各工艺方法的优劣并归纳出工艺初选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1年07期)

张振欧,黄洁,张学[9](2004)在《合成气脱二氧化碳的技术进步》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塔内件改造的角度讨论脱碳系统的扩产改造,从填料、分布器的选用和再生塔结构等方面分析了获得最佳改造效果的方法,通过改造实例表明,改造后MDEA法产量提高122%,碳丙法产量提高112%,且净化气中CO2达标。(本文来源于《化肥设计》期刊2004年06期)

朱世勇[10](1995)在《合成气脱二氧化碳的技术经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评述了各种合成气脱CO_2方法,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分析,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能及范围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期刊1995年01期)

脱二氧化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Aspen Plus软件对氯甲烷脱二氧化碳连续精馏过程进行模拟,分别考察了理论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和塔顶采出率对塔釜二氧化碳含量和氯甲烷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理论板数为40,第10块塔板位置进料,回流比24(mol/mol),塔顶采出率0.013(mol/mol)时,塔釜氯甲烷产品中二氧化碳摩尔分数为4×10~(-6),氯甲烷收率为99.86%。根据模拟结果,进行填料塔、塔顶冷凝器、塔釜再沸器工程设计,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制得高纯度氯甲烷,氯甲烷质量分数大于99.9%,二氧化碳质量分数小于0.001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二氧化碳论文参考文献

[1].傅健,袁汝华,李大全,王军,郑松贤.天然气超声速脱二氧化碳技术研究[J].当代化工.2019

[2].杨运财,苏倡,张苏锋,张爱显,沈小虎.氯甲烷脱二氧化碳连续精馏过程模拟及工程应用[J].化工设备与管道.2018

[3].白亮.大庆油田首套天然气脱二氧化碳净化装置优化运行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

[4].黄毅雄.天然气脱二氧化碳高效吸附剂的筛选[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5].刘丹丹,李萌.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接收器用于天然气脱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在马来西亚试车成功[J].膜科学与技术.2014

[6].宋世昌,崔凯燕,宋龙杰,周霞.水洗法沼气脱二氧化碳工艺流程技术改进[J].中国沼气.2014

[7].薛海峰.醇胺法脱二氧化碳技术在裂解原料预处理中的应用[J].炼油与化工.2013

[8].姜宁,李春福,王远江,郭庆生.天然气脱二氧化碳工艺方法综述[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

[9].张振欧,黄洁,张学.合成气脱二氧化碳的技术进步[J].化肥设计.2004

[10].朱世勇.合成气脱二氧化碳的技术经济评价[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1995

标签:;  ;  ;  ;  

脱二氧化碳论文-傅健,袁汝华,李大全,王军,郑松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