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A就B”超前夸张句式研究

“还A就B”超前夸张句式研究

张望发[1]2017年在《现代汉语超前夸张句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运用叁维语法理论对汉语超前夸张句式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重构了夸张的次范畴,首次界定了超前夸张句式的范围和特征,并从句法、语义、语用叁个平面对其基本类型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八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现状、选题的价值和意义、选题的范围、使用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全文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夸张的次范畴、语义基础及其基本语用功能首先,介绍了夸张辞格研究的历史沿革。其次,研究了夸张的次范畴,并在借鉴分析、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重构了夸张的叁级次范畴。在研究夸张次范畴的基础上,进而对夸张的语义基础进行了研究。最后研究了夸张的基本语用功能:增强感情;加深印象;启发联想;创造美感。第叁章:超前夸张句式的特征及其基本类型。超前夸张句式是指表示本应该后实现的事件或状态等提前实现了的句式。超前夸张句式具有四种基本类型和四个基本特征:标记性;参照性;超前性;评价性。第四章:“还A就B”超前夸张句式研究“还A就B”超前夸张句式是汉语最常见的超前夸张句式之一。从句法形式上看,它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标记词“还”、“就”相互搭配,形成句标“还……就……”;二是A、B处于同一句法平面,相互间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从语义上看,“还A就B”超前夸张句式具有[+超前]的语义特征;从语用功能上看,可以传递多种极端信息和情感信息。第五章:“才A就B”超前夸张句式研究“才A就B”超前句式也是汉语里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特殊句式。A有两种语表结构:一是名词性结构,一是动词性结构。名词性结构具有“小量”义。动词性结构具有“实现”义,VP的体貌类型为实现体、经历体、起始体、短时体。B只能是具有“实现”义的动词性结构,体貌类型为实现体、经历体、起始体、继续体。A、B的逻辑主语无标记形式倾向于同指,有标记形式倾向于异指。全句的信息焦点为A,具有传递极端附加信息和主观评价信息的功能。第六章:“一A就B”超前夸张句式研究从句法成分的有无及组合情况来看,“一A就B”超前夸张句式具有五个句法特征。从语义上看,“一A就B”超前夸张句式的意义可以概括为:易成性;规律性;超常性;夸张性。从语用上看,A、B之间预设着至少一个中间项的存在,而交际双方将该中间项缺省了,导致产生会话含义。第七章:“刚A就B”超前夸张句式研究A的语表形式不能太长,具有简洁性,而B的语表形式不受简洁性的制约。A可以是谓词性语类,也可以是名词性语类,但B只能是谓词性语类。“刚A”具有[+及于]的语义特征。“刚A”与B的语义关系可以概括为:毗连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刚A就B”超前夸张句式的信息焦点为A,它具有两种特殊的信息功能:一是传递极端信息;二是传递主观情感信息。第八章:结语总结全文的主要贡献和存在的不足。本文重构了夸张的次范畴;重新界定了超前夸张句式的概念,概括了超前夸张句式的基本类型和特征,系统地研究了超前夸张句式的四种基本类型。最后,明确了本文存在的四个不足。

张望发[2]2003年在《“还A就B”超前夸张句式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句法形式,语义特征,语用信息叁方面讨论“还A就B”超前夸张句式。因此,本文除引言外,大致可以分成叁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句法形式。首先分析的是该句式的句法标记,包括标记词“还、就”,准标记“已、已经、过、了、到”。其次,根据超前夸张肢A、B的形式特征,把该句式分成六个小类:1.“还VP_1就VP_2”句式;2.“还VP_1就AP_2”句式;3.“还AP_1就AP_2”句式;4.“还AP_1就VP_2”句式;5.“还PP就VP_2”句式;6.“还PP就AP_2”句式。然后,分别讨论各种句式对超前夸张肢A、B的选择。 第二部分语法意义。首先分析的是关系词“还、就”在该句式中的语义特征。“还”的语义特征可以概括为:[+不及]。“就”的语义特征可以概括为:1.强调在很久以前已经发生或很短时间内即将发生;2.承接前文,语义指向超前夸张肢A,即语义前指。其次,根据该句式的六个小类,分别对超前夸张肢A、B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超前夸张肢A的语义特征可以概括为:1.[—实现];2.如果是由PP结构充当,则为[+已然]。超前夸张肢B的语义特征可以概括为:[+实现]。再次,分析超前夸张肢A、B的语义关系,可以概括为:1.A是B实现时的性状;2.A是B实现时的数量;3.A是B实现时的地点;4.A是B实现时的时间;5.A是B实现时的程度;6.若A为VP结构,A的对立面是B的必经阶段。最后,根据A、B间的语义关系,分析“还A就B”句式的语义特征,即[+超前]。 第叁部分是信息语用分析。首先分析的是该句式的信息焦点,即该句式的焦点为超前夸张肢A。其次,分析该句式传递的“极端”信息,可以概括为:1.表时间早;2.表距离短;3.表程度浅;4.表数量多;5.表时间间隔短等。最后,分析该句式传递的情感信息,即积极情感信息和消极情感信息。

张望发, 张莹[3]2002年在《超前夸张句式的特征与基本类型》文中指出超前夸张句式是一个由多个具体句式聚合而成的句式群。超前夸张句式具有四个一般特征:参照性;超前性;主观评价性;标记性。参照性是前提,超前性是核心,评价性是功能,标记性是形式。

张望发[4]2003年在《“还A就B”超前夸张句式浅析》文中研究说明从形式上看 ,“还 A就 B”超前夸张句式具有两个特征 :1、关系词“还”“就”相互作用 ,组成“还 A就 B”结构 ;2、A、B处于同一语法平面 ,相互之间无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从语义上看 ,“还 A就B”超前夸张句式具有一个语义特征 :[+超前 ]。从功能上看 ,“还 A就 B”超前夸张句式可以传递多种极端信息和附加情感信息

王勇[5]2012年在《“还X就Y”超前夸张格式研究》文中认为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还X就Y”格式,而这其中又以“还X就Y”超前夸张格式最为特殊。本文选择“还X就Y”超前夸张格式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进行叁个平面的分析。在对超前夸张的定义和特征阐述的基础上,本文先对“还X就Y”超前夸张格式的特征做了一个概述,然后分别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对此格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句法上,本文着重探讨了此格式的构成成分“还”和“就”的句法性质、“还”和“就”的隐现情况、变项X和变项Y的句法功能,以及变项X和变项Y的形式关系。“还”和“就”均为时间副词,修饰变项X和变项Y。X通常可以由VP1或“在”+时间词语”亦或AP1等语类充当,Y常由VP2或者AP2两种语类充当。语义上,常项“还”具有[+持续]的语义特征,常项“就”强调Y实现得早或快,承接X。变项X和变项Y具有时间、地点和性状等叁个方面的关系,且这叁种关系都属于非现实关系。此格式具有[+超前]的语义特征。语用上,此格式是一种主观性极强的格式,体现了说话人的积极情感态度和消极情感态度。由于此格式传递的信息是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相反的,因此,此格式是一种反预期格式。另外,此格式还能传递出“时间极早”和“时间间隔极短”等极短附加信息。而且此格式具有强大的情感抒发功能,其重情感的畅发,不重事实的记录,在情感宣泄的同时能凸显事物的本质特征,给人以深刻印象。文章最后分析了如何正确使用此格式,并联系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习得此格式的策略。

李金莲[6]2007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就”的研究》文中提出副词“就”看似简单,是一个初级语法点,但义项繁多且每个义项使用频率和语用环境都有不同。在教学中,初级、中级甚至高级水平的学生均会出现某些用法的偏误。因此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教材考察和学生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就”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来研究:首先参考各词典以及学术界的研究,对副词“就”及其相关句式进行分类。然后对以往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在此基础上,以《汉语教程》和《博雅汉语》两部教材为代表,考察对外汉语教材中副词“就”的教学情况,最后以教材考察的结果为依据,对汉语学院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教学和教材进行反馈。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所考察的教材总体上涵盖了所有副词“就”的常用义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忽略重要义项、讲练失调、语法点安排过于集中、义项讲解间接、讲解举例不典型等等。并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禹向丽[7]2008年在《现代汉语“不A就B”复句句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汉语“不A就B”复句句式,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逻辑分析方法、预设理论来分析这一句式。除了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句法方面对“不A就B”复句句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分析了句式中“不”和“就”的性质,“不”是否定副词,主要起否定的作用,“就”也是副词,主要起限定和关联的作用。这一部分还对“A”和“B”在“不A就B”句式中的句法选择及两者的相互选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以充当“A”、“B”成分的有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代词等等。第二部分在语义方面对“不A就B”复句句式进行了分析。认为“不A就B”句式可以构成多种复句关系,有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选择关系、连贯关系等等,还可以构成紧缩句,并对各个关系进行了分析。还对句式可以形成多种复句关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有叁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事理关系的多样性,二是关联词“就”的多义性,叁是人们认识关系的不同。这一部分还从逻辑判断上对“不A就B”句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句式主要是一个复合判断,当表假设关系和条件关系时,表达的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当表示连贯关系和对比关系时,表达的是联言判断,当表示因果关系时,是前提和结论的关系。另外,还对“不A就B”和“一A就B”在语义上进行了一定的比较。第叁部分从预设方面对“不A就B”复句句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句式能形成多种关系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句子有不同的预设。

李贤智[8]2009年在《“想X就X”格式的多角度考察》文中提出“想X就X”格式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言语表现形式之一。任何格式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征,“想X就X”格式也是这样。“想X就X”格式反映了主观评价,它可以表示假言判断或条件判断。本文结合篇章语境,试图全面分析“想X就X”。本文主要从形式特征、语义属性、表达特征叁个方面对“想X就X”格式展开多角度考察。例句应该包含例句的上下文,例句要有足够的长度。把“想X就X”格式和语言环境联系起来进行叁个平面的分析和解释。在把握较多语料的基础上,对“想X就X”格式进行分类统计、比较分析。“想X就X”格式主要出现在口语表达,这个格式的语义属性和表达特征都与格式的口语表达特点有很大关联。

贾冬梅[9]2005年在《“才X就Y”句式探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共时描写和历时考察相结合,综合运用对比分析、变换分析、层次分析等各种分析方法,对现代汉语中副词“才”、“就”共现的“才X就Y”句式进行了深入的描写和探讨。 本文主要在以下5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1、“才X就Y”句式中的副词“才”、“就”对量级成分具有敏感性特征。一方面,“才”和“就”突出限定句中的“量级成分”,并引入说话者主观期待的对应成分,在对比中表达说话人的主观评价。另一方面,“才”、“就”又常常对其语义上的关联成分具有量级上的限定性。 2、“才X就Y”句式在整体语义上有减值强调和增值强调两种。“才L就L”在整体语义上呈现增值强调,以小言大,以少言多;“才L就D”和“才D就D”在整体语义上呈现减值强调,强调后一动作行为(情况)出现或实现得早或快。 3、在“才D就D”中,“有界”和“无界”概念对“才”的隐现规律有着制约作用。 4、“才X就Y”在传达说话者的主观情感信息过程中,以“出乎意料”为语义基础,既可以传达积极情感信息,又可以传达消极情感信息。同时这种情感信息的表达又具有层次性特征。 5、“才X就Y”句式的形成发展,是伴随着“才”和“就”的语法化、主观化过程而发展的。

高璐璐[10]2013年在《时间副词“就”的多角度研究》文中认为汉语中的“就”不仅词性复杂,而且每个词性下各义项分类也众多,其中最为广泛使用且较复杂的为表时间的副词“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时间副词“就”是较早接触到的,但是学生在使用时却普遍存在着问题。对于“就”的本体研究成果很多,但是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成果还不是很多,尤其是由时间副词“就”构成的相关句式及教学研究,对时间副词“就”偏误分析不是很详尽,能够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的成果还不是很多。基于以上原因,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时间副词“就”的用法,本文通过描述时间副词“就”及其构成句式的句法、语义、语用等,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偏误语料,总结偏误类型,深入分析偏误原因,提出相应的教学原则及以“一…就…”为例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对外汉语时间副词“就”的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意义和选题目的,总结了前人对时间副词“就”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时间副词“就”的本体研究;二是时间副词“就”的偏误及教学研究。此外还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内容、理论基础等。第二章对时间副词“就”及其构成的句式进行句法、语义、语用的多角度分析。第叁章根据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语料,统计出了时间副词“就”的偏误,归纳了偏误类型,并且总结了这些偏误产生的原因。第四章针对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时间副词“就”相应的教学原则。并以常用的“一…就…”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超前夸张句式研究[D]. 张望发. 吉林大学. 2017

[2]. “还A就B”超前夸张句式研究[D]. 张望发. 延边大学. 2003

[3]. 超前夸张句式的特征与基本类型[J]. 张望发, 张莹.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还A就B”超前夸张句式浅析[J]. 张望发. 汉语学习. 2003

[5]. “还X就Y”超前夸张格式研究[D]. 王勇. 南京大学. 2012

[6]. 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就”的研究[D]. 李金莲. 北京语言大学. 2007

[7]. 现代汉语“不A就B”复句句式研究[D]. 禹向丽.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8]. “想X就X”格式的多角度考察[D]. 李贤智. 北京语言大学. 2009

[9]. “才X就Y”句式探究[D]. 贾冬梅. 暨南大学. 2005

[10]. 时间副词“就”的多角度研究[D]. 高璐璐. 沈阳师范大学. 2013

标签:;  ;  ;  ;  

“还A就B”超前夸张句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