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产卵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鳝,斑点,水花生,磷虾,密度,水蚤,纺锤。
产卵率论文文献综述
何学佳,杨华明,吕柏东,尹健强[1](2018)在《核酸指标对桡足类安氏伪镖水蚤摄食率、生长率及产卵率的指示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核酸指标可表征桡足类营养及生长状态,然而多物种和多指标比较研究的相对缺乏却限制了现场海区调查中对核酸标志物的广泛应用。本研究测定了系列饵料浓度(0.2~2.0μg C·m L–1)喂食的安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annandalei的桡足幼体Ⅱ期个体的摄食率、生长率及成体产卵率,并就生化组成,包括RNA含量、DNA含量、蛋白含量(以下简写为PRO)、RNA∶DNA、RNA∶PRO、DNA∶PRO及元素组成(N含量、P含量、C∶N和C∶P比值)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摄食率、生长率、产卵率及桡足幼体的RNA相关的核酸指标随饵料浓度的变化趋势均符合双曲线模型,而雌性成体中仅RNA∶DNA比值符合此模型。对RNA相关指标与各生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桡足幼体的RNA相关指标均与摄食率及生长率呈显着线性相关性,显着程度的顺序为RNA∶DNA>RNA∶PRO>RNA含量;雌性成体中RNA∶DNA及RNA∶PRO比值与产卵率显着相关,前者的相关性远较后者显着。此结果表明,在常用的现场浮游桡足类调查的标志比值(RNA∶DNA比值或RNA含量)之外,RNA∶PRO比值亦可作为指示桡足类生长状态的标志比值,但是当指示体生长时,桡足类必须处于同一生长阶段。RNA相关指标与饵料浓度之间稳固的双曲线相关性提示我们,RNA相关指标可帮助评估桡足类的饵料环境。(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郭婧,曾庆祥,曾泽国[2](2018)在《南方山区提高草鱼亲鱼怀卵量和产卵率的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规范建设草鱼亲鱼培育池、挑选和放养优质草鱼亲鱼、合理投喂配合饲料、实行细致化的日常管理和科学的人工繁殖方法等方面总结了提高草鱼亲鱼怀卵量和产卵率的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江西水产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段国庆,江河,胡王,凌俊,胡玉婷[3](2014)在《不同生态因子对黄鳝产卵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5~8月及2013年5~8月,在稻田网箱中设置不同的生态因子,研究了不同密度、雌雄配比、水位、泥土深度、光照时间和栖息物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产卵的影响。试验表明:安徽地区黄鳝产卵大约在6~8月,历时约80 d,并在6月下旬和8月上旬出现两次产卵高峰;网箱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产卵数增加,当密度大于6尾/m2时,产卵率下降,从性比结构来看,随着性比结构中雌鳝比例的增加产卵数呈现增加的趋势。水位、泥土深度和光照时间均显着影响黄鳝产卵率(P<0.05),栖息物对产卵率无显着影响(P>0.05);在泥土深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水位加深产卵率逐渐降低;在水位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泥土深度的增加,产卵率逐渐升高,且水位和泥土深度对黄鳝产卵率有着明显的交互作用;随着光照时间增加,产卵率逐渐升高,不遮光组的产卵率最高。(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4年05期)
余卫忠[4](2012)在《提高斑点叉尾亲鱼产卵量和产卵率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斑点叉尾亲鱼产卵量和产卵率决定了孵化鱼苗数量和养殖规模,但在斑点叉尾实际养殖过程中,亲鱼产卵量和产卵率往往不稳定,时高时低,严重影响斑点叉尾鱼苗生产计划。因此培育好亲鱼,如何提高斑点叉尾亲鱼产卵量和产卵率在斑点叉尾养殖生产过程中致关重要。笔者通过多年斑点叉尾养殖实(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期刊2012年05期)
杜秀宁[5](2011)在《俄勒冈上升流区浮游植物及其与桡足类产卵率和太平洋磷虾摄食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北加利福尼亚流系上升流生态系统,季节性的上升流驱使水文地理、化学及生物特征发生季节性变化。据对此近海上升流系统的已有研究,3、4月开始盛行的北风引起近岸表层水的Ekman离岸输送,而底层富含营养盐的冷水则起补偿作用上升至表层。上升流持续地输送营养盐到表层,加上适宜的光照条件,能刺激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显着增长并有浮游动物和鱼类等的高生物量产出。然而至今未见在一年尺度上关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季节变化的报道;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物种组成对桡足类太平洋哲水蚤(Calanus pacificus)和马歇尔哲水蚤(Calanusmarshallae)产卵活动的影响仍需探究;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在加利福尼亚流系统的现场摄食研究尚未开展;上升流过程影响低营养级间的相互作用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针对上述生物海洋学领域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在2009-2010年期间对北加利福尼亚流系统的典型海区—俄勒冈中部近海上升流区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浮游生物调查及现场实验。研究内容包括: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物种组成对桡足类产卵率的影响;成体太平洋磷虾对小型浮游生物群集的摄食。主要结果如下:(1)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俄勒冈上升流区的浮游植物可分为冬季低温、强势上升流低温、上升流季节后期和秋季高温4个组群。硅藻主导强势上升流低温组群,对应4-7月上升流季节及10月上升流的再次兴起;甲藻主导秋季高温组群,对应秋季下降流;冬季低温组群和上升流季节后期组群是硅藻、甲藻等的混合群集,分别对应上升流季节之前及其松弛期。温度、盐度及铵盐组合影响群落结构较为显着。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着,这可能是上升流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过程与生物过程复杂关系的体现。(2)与2009年浮游植物同步调查期间,桡足类C. marshallae在下降流季节(1~3月)和在上升流季节(4~10月)均出现产卵,而C. pacificus的产卵则在下降流季节(1~3月,12月)和上升流季节后期(9,10月)。C. marshallae产卵率与总Chl a浓度、粒径>5μm的Chl a浓度和浮游植物及其主要类群硅藻、甲藻、优势种属的碳生物量相关性不显着,但两种桡足类都在冬末藻华期间有最高产卵率,C. marshallae在上升流硅藻藻华期间有较高而稳定的产卵率,说明食物条件对产卵的积极效应。C. marshallae产卵率变异可能受到上升流/下降流交替和饵料种更替的影响,当浮游植物群集由硅藻型转变为甲藻型后,其产卵停止或产卵率降低。(3)在2010年2~8月,首次对研究海域的E. pacifica开展了9次摄食小型浮游生物群集的现场实验。食物条件—小型浮游生物碳生物量和总Chl a浓度,季节变动幅度大:上升流季节之前,碳生物量和总Chl a浓度分别是16.2~49.8μgC L~(-1)和0.41~0.87μg L~(-1);上升流季节期间,受事件尺度的强势上升流及其松弛期交替发生的影响,8月末有最高碳生物量698.5μg C L~(-1)及总Chl a浓度21.75μgL~(-1),而6月末及8月初的碳生物量和总Chl a浓度分别是69.4和93.3μg C L~(-1),0.79和2.91μg L~(-1)。碳生物量依赖的滤水率介于6.9~202.8ml euphausiid~(-1)h~(-1),而Chl a浓度依赖的介于8.0~167.9ml euphausiid~(-1)h~(-1)。摄食率的变化幅度大(0.1~46.3μg Ceuphausiid~(-1)h~(-1)),高值正相关于上升流季节较高的食物浓度,而负值和低值对应上升流季节之前的低食物浓度(<50μg C L~(-1))。日粮高值(2.4%~23.3%)是在上升流季节期间,而低值(0.04%~1.8%)是在上升流季节之前,按每日2~4%的低限能量需求,上升流季节的藻华期间(>5%)和非藻华期间(>2%,低限水平),摄食满足需求,而上升流季节之前,则不能满足(<2%),推测磷虾有其它食物来源或降低了自身代谢需求。Ivlev曲线较好地拟合滤水率与碳生物量、纤毛虫及总Chl a的变化关系。摄食率与碳生物量之间显着适配linear或sigmoidal模型,对自养浮游植物(Chl a)与异养纤毛虫则分别显着适配Holling type II和sigmoidal模型,隐含了物种特异性、机会主义及适应性摄食等行为。本文拟合的摄食功能曲线与已报道的不完全一致,这归因于以小型浮游生物群集和以有限培养饵料作为摄食对象的差异。根据选择性指数Ei*,在上升流季节早期(6月),E. pacifica对硅藻(Pseudo-nitzschia spp., Leptocylindrus spp., Chaetoceros spp., Astererionellopsisglacialis, Thalassiosira spp.)有积极选择,即使甲藻和纤毛虫也很丰富。强势上升流期间(7、8月),对部分优势硅藻,如Chaetoceros spp.,并不积极选择,对次优势硅藻(Eucampia zodiacus和Lauderia annulata)也有积极摄食。纤毛虫在硅藻等其它食物缺乏且其生物量贡献显着时成为重要摄食对象,但低生物量时仍被摄食,据已有研究,这可能与它们能提供特殊营养有关。数量上通常不占优势的甲藻被偏好选择的程度弱。本研究支持假设:E. pacifica随自然饵料组成变化而选择性地摄食,对摄食对象的数量、形态特征、营养价值、适应性等表现相应策略,摄食在植食性和杂食性之间转换并与上升流发生的时间及强度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1-10-01)
[6](2011)在《提高黄鳝产卵率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养黄鳝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自己养种鳝。黄鳝繁殖技术难度较大,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提高黄鳝产卵量,养殖户不妨试试。1.营造自然环境:在黄鳝池中种植水草,如水稻、水浮莲、水花生等,并在池底放些石块、砖头,模拟自然生态环境以利于亲黄鳝产卵。(本文来源于《农村.农业.农民(B版)》期刊2011年03期)
李捷,张乐,梁彦娟,刘泽浩,李永强[7](2010)在《赤潮藻不同生长期脂肪酸含量对桡足类产卵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赤潮藻对中华哲水蚤产卵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两种微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对数期,衰亡期藻类脂肪酸总量和关键脂肪酸含量都显着下降;并导致中华哲水蚤产卵率降低。而在不同的生长期,海洋原甲藻无论在脂肪酸总量、关键脂肪酸和维持产卵率等指标上,都要高于中肋骨条藻。这意味着作为桡足类主要食物的硅藻可能并非其最适宜的食物来源。(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期刊2010-09-10)
曾庆祥,朱恩华,简少卿,黄林海,虞鹏程[8](2009)在《影响斑点叉尾亲鱼自然产卵率的关键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斑点叉尾是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本文从斑点叉尾亲鱼年龄、放养密度、产卵槽类型、饲料类型、池塘局部气候条件、池塘底质类型等方面对影响斑点叉尾自然产卵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挑选4~5龄的亲鱼,在冬季气温、水温适当偏低的山区风口处建培育池,培育池底质为黏土硬底质或鹅卵石带沙底质,每667 m2放亲鱼10~30组,全部投喂动物性饲料,用特制的土瓦罐作产卵槽,获得较高的自然产卵率。(本文来源于《水产养殖》期刊2009年10期)
孙晓红,孙松,李超伦,王世伟[9](2009)在《温度和饵料对双刺纺锤水蚤产卵率和孵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桡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其种群变动影响着初级生产及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的变动。同时,由于部分桡足类的卵及无节幼体是多种经济鱼类仔稚鱼的开口饵料,因此其作为养殖饵料的开发在国内外也引起了关注。纺锤水蚤(Acartia sp.)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近岸海域,适应力强,很多种都有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产休眠卵的机制。纺锤水蚤作为仔鱼饵料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区进行了应用性研究(Ikeda,1973;Schipp et al.,1999;McKinnon et al.,2003)。(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集刊》期刊2009年00期)
钱勇,杨卫军,顾才弟[10](2008)在《提高鳜鱼产卵率、孵化率和苗种培育成活率的几条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鳜亲鱼产卵不同步、集卵不及时导致胚胎发育不良的情况,提出了要建造适合鳜鱼产卵、集卵的专用产卵池,这是提高鳜鱼产卵率、孵化率和苗种培育成活率的关键所在。培育鳜鱼夏花鱼种应分阶段进行,并提供足够的适口饲料鱼(苗),保持良好水质,及时防治病害。(本文来源于《水产科技情报》期刊2008年02期)
产卵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规范建设草鱼亲鱼培育池、挑选和放养优质草鱼亲鱼、合理投喂配合饲料、实行细致化的日常管理和科学的人工繁殖方法等方面总结了提高草鱼亲鱼怀卵量和产卵率的关键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卵率论文参考文献
[1].何学佳,杨华明,吕柏东,尹健强.核酸指标对桡足类安氏伪镖水蚤摄食率、生长率及产卵率的指示作用[J].热带海洋学报.2018
[2].郭婧,曾庆祥,曾泽国.南方山区提高草鱼亲鱼怀卵量和产卵率的关键技术[J].江西水产科技.2018
[3].段国庆,江河,胡王,凌俊,胡玉婷.不同生态因子对黄鳝产卵率的影响[J].四川动物.2014
[4].余卫忠.提高斑点叉尾亲鱼产卵量和产卵率关键技术[J].中国水产.2012
[5].杜秀宁.俄勒冈上升流区浮游植物及其与桡足类产卵率和太平洋磷虾摄食关系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6]..提高黄鳝产卵率的方法[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1
[7].李捷,张乐,梁彦娟,刘泽浩,李永强.赤潮藻不同生长期脂肪酸含量对桡足类产卵率的影响[C].ProceedingsofConferenceon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PublicHealth.2010
[8].曾庆祥,朱恩华,简少卿,黄林海,虞鹏程.影响斑点叉尾亲鱼自然产卵率的关键因素研究[J].水产养殖.2009
[9].孙晓红,孙松,李超伦,王世伟.温度和饵料对双刺纺锤水蚤产卵率和孵化率的影响[J].海洋科学集刊.2009
[10].钱勇,杨卫军,顾才弟.提高鳜鱼产卵率、孵化率和苗种培育成活率的几条措施[J].水产科技情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