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在理论实务界的推动下,中央越来越重视法学实践教学。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并实施,我国的法学实践教学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贵州警察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的应用型公安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是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法学实践教学中心是提升法学实践教学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院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道重要课题。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龚周杰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法学教育,法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来源: 法制与社会 2019年3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
专业: 法理,法史,高等教育
单位: 贵州警察学院法律系
基金: 贵州警察学院2018年校级课题“应用型公安本科院校法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课题主持人:龚周杰,课题编号:18YBSK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 D90-4;G642
DOI: 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325
页码: 190-191
总页数: 2
文件大小: 35K
下载量: 45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涉外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J]. 中国市场 2019(34)
- [2].论从卓越法律人才到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转变[J]. 社会科学家 2019(10)
- [3].法律人才需求与课程设置平衡机制的建立[J]. 韶关学院学报 2019(11)
- [4].涉海法律人才岗位胜任力构成要素探析[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04)
- [5].普通高校培养基层卓越法律人才的难题与解题[J]. 法制博览 2020(11)
- [6].浅析“一带一路”倡议下新疆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J]. 法制与社会 2020(12)
- [7].从战略高度推进高素质涉外法律人才队伍建设[J]. 国际法研究 2020(03)
- [8].“一带一路”视域下卓越涉外法律人才之培养策略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18)
- [9].协同培养模式下卓越法律人才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10].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融合卓越法律人才与应用法律人才培养[J]. 法制与社会 2020(21)
- [11].“一带一路”倡议视野下涉外卓越法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8(34)
- [12].论海洋法律人才专业素质及其构成[J]. 法制与社会 2019(12)
- [13].“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48)
- [14].独立学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为例[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7(12)
- [15].论卓越法律人才本科培养计划的延伸--以地方高校法学院为主的分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6)
- [16].“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西南民族地区高校为视角[J]. 法制与经济 2017(05)
- [17].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培养涉外法律人才的现状及其改革——以长吉图先导区开发开放为背景[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8].涉外工程承包企业法律人才的培养[J]. 法制博览 2017(22)
- [19].浅议辅修双学位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07)
- [20].论地方民族院校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1].“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 2017(30)
- [22].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探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09)
- [23].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探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4].论“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下的卓越涉外法律人才之培养[J]. 知与行 2015(02)
- [25].依法治国背景下复合型法律人才之培养[J]. 知与行 2016(04)
- [26].论卓越法律人才的应有素质及其培养路径[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06)
- [27].安徽省总工会制定工会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规划[J]. 工会信息 2014(31)
- [28].安徽省总工会制定工会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规划[J]. 工会信息 2014(33)
- [29].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沧桑 2014(06)
- [30].论卓越法律人才的类型选择与体系构建——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J]. 皖西学院学报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