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跨膜递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羧基,反式,线虫,多肽,腹腔,探针。
跨膜递送论文文献综述
盛晓丹,黄迪海,郭卉,刘霞,秦卓明[1](2019)在《融合蛋白TAT-RIG-I-GFP的原核表达及其跨膜递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融合蛋白TAT-RIG-I-GFP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并验证TAT在跨膜递送中的作用。首先设计了4对特异性引物,克隆了绿头鸭AnasplatyrhynchosRIG-I基因,构建了pET-TAT-RIG-I-GFP和pET-RIG-I-GFP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感受态DE3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利用His60镍亲和层析柱纯化,进行SDS-PAGE;然后,将纯化后的上述两种表达蛋白分别孵育DF-1细胞;最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是否在DF-1细胞产生相应的荧光。结果证实,携带有TAT的pET-TAT-RIG-I-GFP融合蛋白在DF-1细胞中显示出明显的绿色荧光;而不具有TAT的pET-RIG-I-GFP蛋白却不能显示绿色荧光。这表明携带TAT的融合蛋白已成功进入DF-1细胞,并在跨膜递送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上述为进一步研制家禽的抗病毒药物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涛,赵一兵,吴川六[2](2016)在《基于细胞表面二硫键交换反应实现多肽分子探针的高效跨膜递送》一文中研究指出巯基-二硫键交换反应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可逆化学反应,与许多生理功能的实现及疾病的产生息息相关。含有不同数目的半胱氨酸的多肽分子可以发生复杂的巯基-二硫键交换反应,并且这些交换反应会因半胱氨酸的数目及位置不同而体现出一定的选择性。CX_nC(n=0,1,2…)基序会因两个半胱氨酸间距离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空间位阻效应,其所形成的二硫键在与巯基发生交换反应时也体现出独特的选择性。我们的工作以此为基础,在多肽中引入半胱氨酸(巯基),通过调控半胱氨酸的数目和位置,巧妙地利用位阻效应实现巯基-二硫键交换反应的选择性,设计出系列多肽分子探针。通过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比,研究了这些多肽分子的进细胞效率及进细胞途径。研究发现:含CGC基序的多肽分子无论是还原态还是氧化态均表现出超强的跨膜能力。而且,我们还设计了活化细胞膜表面的巯基及二硫键等控制实验,证实了这种差异确实源于细胞膜表面的巯基-二硫键交换反应(Fig.1)。(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分会:生物分析和生物传感》期刊2016-07-01)
刘树滔,何火聪,陈菁,傅蓉,潘剑茹[3](2010)在《TAT蛋白转导结构域介导融合蛋白在小鼠活体的跨膜递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跨膜递送短肽——TAT蛋白转导结构域(简称TAT)介导的与其融合的活性蛋白在活体的跨膜递送作用。方法以融合蛋白GST-TAT-GFP,GST-GFP-TAT和GST-GFP为研究模型蛋白,不经过蛋白质的变性处理、直接通过向小鼠腹腔注射和皮肤涂抹这两种含TAT的融合蛋白及作为对照的融合蛋白GST-GFP,一定时间作用后取体内器官和皮肤做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检测这些融合蛋白的跨膜递送情况;并对分别融合在C端或者N端的TAT介导GFP在活体动物体内和皮肤的跨膜递送作用进行对比。结果腹腔注射实验结果表明,TAT可以介导不经过蛋白质的变性处理的融合蛋白GST-TAT-GFP和GST-GFP-TAT跨膜递送进入到小鼠的心脏、肝、肾、脾和肺,甚至脑组织;其中GST-GFP-TAT跨膜递送效率比GST-TAT-GFP更高。结构模拟分析提示GST-GFP-TAT与GST-TAT-GFP中的TAT的暴露情况不同可能是造成两种蛋白跨膜递送活性差异的重要因素。皮肤实验的结果则表明TAT不仅介导融合蛋白GST-TAT-GFP和GST-GFP-TAT进入小鼠表皮,而且使其进入小鼠皮肤的真皮层。结论 TAT可以跨膜递送不经过变性处理的融合蛋白进入小鼠皮肤和体内,递送效率可能与TAT的暴露程度相关;这些结果为在蛋白质疗法方面应用TAT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何火聪,刘树滔,潘剑茹,傅蓉,陈菁[4](2006)在《TAT-PTD融合蛋白可能存在的跨膜递送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TATPTD融合蛋白的跨膜递送作用机制,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pGEXTATGFP表达质粒.在E.coliBL21表达GST-TAT-GFP,并用谷胱甘肽(glutathione)Sepharose4B亲和柱进行纯化.GST-TAT-GFP在不同条件下与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GST-TAT-GFP能有效进入HeLa、SMMC7721、L02和BEL7402细胞,GST-TAT-GFP在递送时对时间和浓度有依赖关系.同时,温度对GST-TAT-GFP跨膜作用具有明显的影响,GST-TAT-GFP的跨膜作用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很小,肝素的存在能明显抑制GST-TAT-GFP跨膜进入细胞的能力,GST-TAT-GFP对细胞活性没有影响.这些结果说明,TATPTD可能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等受体相结合介导融合蛋白跨膜递送进入细胞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06年09期)
陈菁,刘树滔,饶平凡,邱小文,杨映红[5](2006)在《PTD-Tat之C端融合在活体体内的跨膜递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Tat蛋白转导区域(PTD-Tat)的C端融合蛋白在线虫和小鼠体内的跨膜递送作用.将重组表达质粒pGEX-GFP-Tat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出的融合蛋白GST-GFP-Tat对小鼠腹腔注射(ip)17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心、肝和肾组织,均检测到强烈的绿色荧光,甚至该蛋白跨越了血脑屏障(BBB).此外用融合蛋白喂食线虫发现蛋白分布于线虫消化管道及其原体腔,且表现出的跨膜递送活性与喂食时间和蛋白浓度呈现正相关.该研究结果拓宽了PTD-Tat在蛋白药物递送方面的应用范围,为蛋白质疗法开辟了新的视野,并为其有效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陈菁,傅蓉,刘树滔,何火聪,饶平凡[6](2005)在《Tat蛋白转导区域位于融合蛋白C端时的跨膜递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Tat蛋白转导区域(PTDTat)的C端融合蛋白的跨膜递送作用进行探讨.采用DNA重组技术将PTDTat融合在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羧基(C)端,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GFPTat,IPTG诱导其表达后,采用谷胱甘肽Sepharose4B(GS4B)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的重组蛋白GSTGFPTat.该蛋白与HeLa细胞共培养,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荧光强度随着蛋白浓度的增高而增强.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在4.0μmolL蛋白浓度下,转导效率高达80.0%;而在GFP氨基(N)端含有PTDTat的融合蛋白GSTTatGFP的阳性对照组,转导效率只有32.9%.实验结果表明,C端融合的PTDTat同样具有对外源蛋白的跨膜递送作用.该结果可能为PTDTat在蛋白药物递送方面的有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陈菁[7](2005)在《融合在外源蛋白羧基端的Tat蛋白转导结构域的跨膜递送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at(Trans-activator transcription)蛋白的蛋白转导区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PTD-Tat 能介导其融合的蛋白的转导及细胞内定位。就理论而言,较之 N 端融合,PTD-Tat 的 C 端融合更有利于外源蛋白的表达。因此,对融合在外源蛋白 C 端的跨膜递送作用进行探讨具有研究意义。 本研究用 DNA 重组技术将 PTD-Tat 融合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GFP)的羧基(C)端,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pGEX-GFP-Tat;转化大肠杆菌 BL21(DE3),IPTG 诱导其表达后,采用谷胱甘肽-Sepharose 4B(GS-4B)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谷胱甘肽 S-转移酶(GST)融合的重组蛋白GST-GFP-Tat;用于研究融合在外源蛋白 C 端的 PTD-Tat 的跨膜递送作用。通过融合蛋白 GST-GFP-Tat 与体外培养的 Hela 细胞共培养,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其一,融合蛋白 GST-GFP-Tat 能高效地跨膜进入细胞,且定位于细胞核周围。其二,其跨膜递送与时间、浓度有依赖关系,即 37℃条件下 15min 细胞内可观察到绿色荧光,且荧光强度随着蛋白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其叁,温度对跨膜递送作用影响较大,37℃条件下有高跨膜效率的融合蛋白 4 ℃时跨膜递送作用几乎完全被抑制。其四,细胞膜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Heparin sulfate ,HS)对 GST-GFP-Tat 的跨膜递送具有重大影响,而代谢抑制剂并不影响其跨膜递送。其五,MTT 实验表明该融合蛋白对细胞无毒性。此外,本研究通过融合蛋白 GST-GFP-Tat 与 GFP 氨基(N)端含有 PTD-Tat的融合蛋白 GST-Tat-GFP 的阳性对照组的对比发现:流式细胞仪的分析显示 4.0 μmol/L 的蛋白浓度下 GST-GFP-Tat 的转导效率高达 80.0 %,而 GST-Tat-GFP的转导效率只有 32.9 %;荧光显微镜的观察结果与其一致。最后,动物实验证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跨膜递送的作用:其一,小鼠的皮肤涂抹实验表明 GST-GFP-Tat 能沿着毛囊进到皮肤的真皮层。其二,小鼠的腹腔注射实验则表明 GST-GFP-Tat 能有效递送到小鼠体内各个组织,甚至跨越小鼠的血脑屏障;与阳性对照组的 GST-Tat-GFP 的比对显示其荧光强度较强,尤其两种融合蛋白在跨越血脑屏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叁,融合蛋白喂食线虫发现蛋白进入其整个消化道及其原体腔,且与喂食时间与蛋白浓度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对融合在 GFP 之 C、N 端的 PTD-Tat 跨膜递送的比较分析,表明 C 端融合之 PTD-Tat 同样具有介导外源蛋白的跨膜递送作用,不仅跨膜递送进入细胞,且实现组织水平上的成功应用;而且 C 端融合之 PTD-Tat 甚至表现出更强的跨膜活性;此外,融合蛋白对细胞未造成毒性。这些结论将为 PTD-Tat 在蛋白药物递送方面的有效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05-05-01)
何火聪,傅蓉,刘树滔,陈躬瑞,饶平凡[8](2004)在《Tat短肽跨膜递送作用的研究(I)——模型蛋白Tat-GFP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Tat短肽的跨膜递送作用,利用DNA重组技术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表达融合蛋白Tat-GFP,通过硫酸铵沉淀、SephadexG-75凝胶色谱和POROS-20HQ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该融合蛋白.表达和纯化了分子量约为29kD的融合蛋白Tat-GFP,在经融合蛋白作用的细胞内检测到融合蛋白的存在.这个结果可望为外源性蛋白进行细胞内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工具.(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5期)
何火聪[9](2004)在《TAT蛋白转导结构域跨膜递送机理及其应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AT蛋白的转导结构域PTD(残基47-57)能介导外源蛋白跨膜递送进入细胞,然而迄今为止,有关TAT-PTD的跨膜递送机制仍然不清楚。因此,构筑并应用模型蛋白,探讨TAT-PTD跨膜递送的机理及其应用,对充分发挥TAT-PTD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构筑模型蛋白,本研究先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TAT-GFP,把鉴定正确的目的基因TAT-GFP与质粒pGEX-2T连接,构建了带有GST标记的pGEX-TAT-GFP质粒。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再把在大肠杆菌BL21大量表达的GST-TAT-GFP通过GS-4B亲和色谱纯化,得到了分子量约为54.3kD的融合蛋白GST-TAT-GFP。在此基础上,本文用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来检测纯化后呈活性状态的融合蛋白GST-TAT-GFP在不同条件下与体外培养的细胞作用,以探讨TAT-PTD的跨膜递送机理。实验结果表明:①GST-TAT-GFP能有效跨膜递送进入多种细胞,不仅能进入细胞质,而且可以定位到细胞核周围。②其递送动力学特性如下:对时间和浓度有依赖关系,15min内就可以跨膜递送进入Hela细胞,随着浓度的增加进入Hela细胞的量也呈上升趋势;温度对GST-TAT-GFP跨膜递送作用的影响巨大,37℃下可以顺利跨膜递送进入Hela细胞,而4℃下的跨膜递送作用几乎被完全抑制。③代谢抑制剂实验显示,GST-TAT-GFP的递送作用可能是一种不依赖于能量的途径。④细胞膜表面硫酸乙酰肝素对GST-TAT-GFP的跨膜递送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证明了GST-TAT-GFP在进行跨膜递送时不但对细胞膜没有任何干扰,而且对细胞活性没有影响。最后,本文创新性地将具有活性的融合蛋白GST-TAT-GFP应用于研究活体动物小白鼠体内的TAT-PTD跨膜递送作用。腹腔注射实验表明GST-TAT-GFP能跨膜递送进入到小白鼠的各个组织;皮肤涂抹实验发现GST-TAT-GFP不但能跨膜进入小白鼠皮肤的表皮,而且可以进入其皮肤真皮层。总之,本研究不仅发现TAT-PTD是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等受体以低亲和力相结合后,跨膜递送进入细胞的,并且融合蛋白GST-TAT-GFP对细胞没有毒性,还在组织水平上成功对TAT-PTD的跨膜递送功能进行应用。这些结果为TAT-PTD在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04-05-01)
跨膜递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巯基-二硫键交换反应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可逆化学反应,与许多生理功能的实现及疾病的产生息息相关。含有不同数目的半胱氨酸的多肽分子可以发生复杂的巯基-二硫键交换反应,并且这些交换反应会因半胱氨酸的数目及位置不同而体现出一定的选择性。CX_nC(n=0,1,2…)基序会因两个半胱氨酸间距离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空间位阻效应,其所形成的二硫键在与巯基发生交换反应时也体现出独特的选择性。我们的工作以此为基础,在多肽中引入半胱氨酸(巯基),通过调控半胱氨酸的数目和位置,巧妙地利用位阻效应实现巯基-二硫键交换反应的选择性,设计出系列多肽分子探针。通过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比,研究了这些多肽分子的进细胞效率及进细胞途径。研究发现:含CGC基序的多肽分子无论是还原态还是氧化态均表现出超强的跨膜能力。而且,我们还设计了活化细胞膜表面的巯基及二硫键等控制实验,证实了这种差异确实源于细胞膜表面的巯基-二硫键交换反应(Fig.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膜递送论文参考文献
[1].盛晓丹,黄迪海,郭卉,刘霞,秦卓明.融合蛋白TAT-RIG-I-GFP的原核表达及其跨膜递送[J].生物工程学报.2019
[2].李涛,赵一兵,吴川六.基于细胞表面二硫键交换反应实现多肽分子探针的高效跨膜递送[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分会:生物分析和生物传感.2016
[3].刘树滔,何火聪,陈菁,傅蓉,潘剑茹.TAT蛋白转导结构域介导融合蛋白在小鼠活体的跨膜递送作用[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0
[4].何火聪,刘树滔,潘剑茹,傅蓉,陈菁.TAT-PTD融合蛋白可能存在的跨膜递送作用机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6
[5].陈菁,刘树滔,饶平凡,邱小文,杨映红.PTD-Tat之C端融合在活体体内的跨膜递送作用[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6].陈菁,傅蓉,刘树滔,何火聪,饶平凡.Tat蛋白转导区域位于融合蛋白C端时的跨膜递送作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5
[7].陈菁.融合在外源蛋白羧基端的Tat蛋白转导结构域的跨膜递送作用研究[D].福州大学.2005
[8].何火聪,傅蓉,刘树滔,陈躬瑞,饶平凡.Tat短肽跨膜递送作用的研究(I)——模型蛋白Tat-GFP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纯化[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9].何火聪.TAT蛋白转导结构域跨膜递送机理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福州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