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类肝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凝血性能研究

壳聚糖类肝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凝血性能研究

蒋珍菊[1]2003年在《壳聚糖类肝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凝血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甲壳素/(壳聚糖)是地球上年再生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聚合物(和改性产物),由于资源丰厚,并且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良好的成膜性等优良性质,在在水处理、食品、农业、日用化工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类物质取之于动植物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由之制备的多种衍生物,具有优良的药效性能,已成为医学界的热点课题之一。 壳聚糖类肝素物质的研究在壳聚糖的化学修饰中占有特殊地位。它的制备、结构和应用性能研究涉及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多个领域,属于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同时,它又与生物化工、化学工艺、临床医学等应用技术密切相关。因此壳聚糖类肝素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性能特征,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和可能应用的领域,指出了其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它们用于各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总结了不同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医药中的作用。以类肝素物质——硫酸酯化壳聚糖作为研究的突破点,回顾了其研究历史及现状,指出了硫酸酯化壳聚糖现有研究方法的可取及不足之处。根据硫酸酯化壳聚糖与具有良好的抗凝血作用的肝素具有相似结构这一特点归纳了本文所改性的衍生物的性能要求。根据这些要求,重点考察了制备该衍生物的反应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各种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本文在考察了壳聚糖脱乙酰化反应、H_2O_2法降解反应对壳聚糖分子参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壳聚糖类肝素物质目标物结构参数对反应物分子参数和反应条件的依赖性。通过目标物有机硫含量测定,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的分析,确定了不同反应体系制备产物的结构。我们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硫含量的实验方法,以元素分析法、重量法对该方法准确性加以验证,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硫含量,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的优点。为揭示壳聚糖类肝素物质构效关系,对不同结构、不同分子参数的壳聚糖类肝素衍生物进行了系列性能评价,经过实验研究,提出了其抗凝血活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分为叁大部分:第一部分制备出不同分子量、脱乙酰度摘要的壳聚糖,并对其分子参数进行表征;在第二部分工作中,利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试剂体系制备出相应的壳聚糖类肝素衍生物,并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质测定;第叁部分对本文所制备的壳聚糖类肝素衍生物进行性能检测,建立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采用氢氧化钠对壳聚糖进行脱乙酞化非均相反应,氢氧化钠的浓度在40~50%之间、反应温度为70℃时,在24卜内,壳聚糖的脱乙酞度能达到90%以上,并提出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n(1一00)二一kt,即脱乙酞化反应对于壳聚糖链上剩余氨基百分含量和氢氧化钠浓度为准一级反应;而通过壳聚糖与乙酸配反应可得到低脱乙酞度的壳聚糖(甲壳素),其脱乙酞度大小可通过调节乙配与壳聚糖的比例来实现。 2.采用日20:法降解壳聚糖,对壳聚糖的脱乙酞度无影响,且不产生副产物,可有效制备粘均分子量不同的壳聚糖。在日202浓度2%,反应温度60℃下,经过不同反应时间下就可得到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 3.以硫酸为磺化试剂壳聚糖类肝素衍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2位氨基上,在一5一0℃下,硫酸浓度为90%时,时间控制在3小时左右,产物的硫含量最高,但有机硫含量基本上不超过10%。 4二硫酸/氯磺酸混酸与壳聚糖的反应主要发生在6位轻基得到硫酸酷化衍生物,该体系的最佳实验条件为硫酸/氯磺酸二1:2,反应最佳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0℃,有机硫含量可达17.67%。 5.脱乙酞度越高,类肝素衍生化反应的取代度越大,分子量在一定低的范围有利于提高取代度,但分子量太低,则并不利于取代。 6.以上两种方法得到的类肝素衍生物与甲苯胺蓝反应呈紫色,并有沉淀物生成,检验肝素的简便方法是它与甲苯胺蓝显示紫色的特征反应,由此认定本文所得的硫酸酷化衍生物的确有类肝素的结构。 7.壳聚糖类肝素衍生物有较好的抗凝血作用。通过实验可知不但壳聚糖单元上6一C的磺酸基团是抗凝血性的主要活点,而且N位上的磺酸基也使衍生物具有抗凝血性,所以硫是否引入壳聚糖单元上是其衍生物抗凝血性的先决条件,磺化Z硫酸酷化产物的分子量与其生理活性也有关系。 8.实验研究证实,壳聚糖类肝素含硫量越高,抗凝血性能越好;当其分子 ll奋‘椒石泌净洲匕博士学位论文量与肝素相近时(5万左右),其抗凝血活性最强(表现为C丁延长得最多);在其他分子参数相近的条件下不同脱乙酞度壳聚糖衍生物抗凝作用的顺序是:90%>95%>80%>70%;以硫酸/氯磺酸混酸体系制备目标物,当其硫含量为,6.34%,脱乙酞度为90%,分子量为4.41万时,其抗凝血性能优于肝素。 本论文工作工作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的内容,得到西南石油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资助。关键词:壳聚糖、硫酸酷化/磺化、衍生物、类肝素、抗凝血

张世才[2]2014年在《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肝素是目前临床上抗凝血效果最好的抗凝血药物之一,它能与很多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Ⅸ、凝血酶原、凝血酶等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该复合物能够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具有良好的抗凝血功能。但由于长链肝素分子特异识别性低,能与凝血因子以外的蛋白质相结合,长期服用,可能诱发高血钾或出血症等副作用;而且肝素不能人工合成,价格非常昂贵。研究发现,壳聚糖具有类肝素的结构,氨基酸分子中的羧基是抗凝血作用的重要基团,且它们都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利用壳聚糖和氨基酸开发抗凝血新药,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和生产简便等特点。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血液保存、尿毒症人工透析或体外循环时血液中的抗凝剂,病人检查或治疗时与血液接触的医用材料表面的抗凝处理以及人工器官植入手术等,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本文利用高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在水相介质中分别与甘氨酸-环氧氯丙烷、天冬氨酸-环氧氯丙烷和精氨酸-环氧氯丙烷中间体进行化学反应,合成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壳聚糖天冬氨酸衍生物和壳聚糖精氨酸衍生物。并以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NaOH溶液浓度为探讨因素,以羧基的取代度作为衡量标准,设计四因素叁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叁种氨基酸衍生物合成的各自最佳条件,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不同因素对取代度的影响情况;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初步确定了产物的分子结构;通过对产物的取代度、螯合性能、全血凝固时间(C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测定,定性以及定量分析了产物的抗凝血性能,并对其产生抗凝血的原因和抗凝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对产物体外溶血率进行测定,初步探讨产物的血液相容性,得出以下结果:1.采用分段洗涤法,在60℃下,用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处理壳聚糖6h,制得脱乙酰度是94.25%,分子量为10.03万的高脱乙酰度壳聚糖。2.以产物中羧基的取代度为衡量标准,利用四因素叁水平正交实验,得到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合成的最佳条件是:壳聚糖与甘氨酸-环氧氯丙烷中间体的投料比(摩尔比)是1:4,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h,NaOH溶液的浓度为5mol/L.其中壳聚糖与甘氨酸-环氧氯丙烷中间体的投料比对产物的取代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反应时间和NaOH溶液的浓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得到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最佳反应条件为:投料比(摩尔比)是1:4,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6h,NaOH溶液的浓度为10mOl/L:壳聚糖精氨酸衍生物最佳反应条件为:投料比(摩尔比)是1:4,反应温度40。C,反应时间4h,NaOH溶液的浓度为10mol/L:壳聚糖天冬氨酸衍生物最佳反应条件为:投料比(摩尔比)是1:6,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8h,NaOH溶液的浓度为10mo1/L:3.经产物对钙离子的螯合性能测试,得出壳聚糖本身几乎不具有对钙离子的螯合性,而随着取代度的增加,其螯合性能逐渐增强。相同的取代度下,产物螯合性能依次为:壳聚糖天冬氨酸衍生物>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壳聚糖精氨酸衍生物。4.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产物的结构,发现产物为氨基酸在壳聚糖的羟基上发生醚化反应而制得。并且产物分子中羧基含量依次为:壳聚糖天冬氨酸衍生物>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壳聚糖精氨酸衍生物,这与其螯合性能排序相同。5.通过全血凝固时间(C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表明,壳聚糖本身不具有抗凝血的性能,经过氨基酸接枝改性后,大部分产物均具有抗凝血活性,并且随着取代度增加,其抗凝血效果显着增强。其中壳聚糖精氨酸衍生物的抗凝血活性最高,达到35U/mag,相当于一般肝素抗凝血活性的1/3。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抗凝血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羧基对钙离子的螯合作用,;二是产物本身特殊的分子结构;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能够同时影响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达到抗凝血的效果。6.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均无体外溶血反应,具有优良的血液相容性。

张虹[3]2014年在《壳聚糖的改性及其抗凝血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唯一的碱性多糖,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生物活性优越,并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农业和化工等方面。当前,肝素是临床应用中最常用的抗凝血药物之一,虽然其具有很高的抗凝血活性,但会引起内出血症状等副作用。因此,本论文通过对壳聚糖进行改性,以望获得与肝素构效关系相似的类肝素物质,为医学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分子量壳聚糖的理化性质测定采用H202氧化法制备低分子壳聚糖,测定其理化性质,结果显示:低分子壳聚糖与壳聚糖的具有相同的脱乙酰度,均为85.2%;而粘均分子量由6.3×105下降到1.3×104;颜色也由白色变为黄色。2.低分子磺化壳聚糖的研制考察反应温度、氯磺酸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低分子磺化壳聚糖含硫量的影响,正交优化结果显示,反应温度对磺化产物含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氯磺酸用量,反应时间影响最小;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70℃,氯磺酸用量3mL和反应时间4h,最大含硫量8.94%。3.低分子磺化壳聚糖体外抗凝血活性研究用医学上经典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来考察低分子磺化壳聚糖的抗凝血活性,以生理盐水和肝素钠作对照;低分子磺化壳聚糖可延长APTT,对PT和TT影响不明显,表明其是通过内源性系统来影响凝血过程的;在浓度100μg/mL-200μg/mL内,低分子磺化壳聚糖溶液和APTT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在含硫量(S%)4.61%-8.94%范围内,低分子磺化壳聚糖抗凝血活性与含硫量成正相关。4.低分子磺化壳聚糖抑菌活性研究采用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磺化壳聚糖的抑菌活性。以无菌生理盐水为对照,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低分子磺化壳聚糖的抑菌效果最好。分别研究不同含硫量的低分子磺化壳聚糖的抑菌活性,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其抑菌效果就越好;样品2#(S%=7.96%)对抑制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最好,而样品1#(S%=8.94%)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佳。5.磺化羧化壳聚糖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活性研究首先,制备O-羧甲基壳聚糖,考察碱化时间、反应温度、氯乙酸用量和反应时间对羧化产物取代度(DS)的影响。以羧化壳聚糖为原料,研究磺化羧化壳聚糖的制备;磺化羧化壳聚糖体外抗凝血实验结果表明:磺化羧化壳聚糖的抗凝血活性受到其含硫量和羧甲基取代度两者的影响;其中样品(DS=0.668,S%=8.316%)表现出最好的抗凝血活性。磺化羧化壳聚糖可显着延长APTT,对PT和TT影响不明显,表明其是由内源性系统来影响凝血过程的。

梁媛媛[4]2005年在《壳聚糖硫酸酯化产物的合成及其抗凝血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甲壳素是自然界生物合成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每年生物合成量约100亿吨,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基产物。二者作为广泛存在的多聚糖资源,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等优异性质,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重要课题。在众多的衍生物当中,甲壳素、壳聚糖硫酸化修饰成为最为诱人的领域,由于甲壳素、壳聚糖具有与肝素相似的骨架结构,比其他多糖更适合制备类肝素物质。肝素系硫酸化的糖胺聚糖,是临床应用重要的抗凝药物之一,不仅能够有效地阻止血液凝固,防止血栓的形成,还能澄清血浆脂质,降低血胆固醇含量,其主要来源于哺乳动物如牛、羊等的肝、心、脾等脏器;存在价格昂贵,提取困难等缺点,并且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抗凝活性,在临床应用上存在用量控制困难等问题,常引起过度溶血和血小板含量减少等副作用。因此我们考虑将壳聚糖硫酸酯化改性,希望获得与肝素结构相似,分子参数可调节因此其抗凝血功能也可能调节的新型类肝素药物,从而有望取代肝素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壳聚糖分子中C_2位上的—NH_2及C_3、C_6位上的—OH均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在酯化试剂的作用下,均可发生反应。本文拟将C_6-OH作为壳聚糖酯化反应的活性点,并选择适当的硫酸酯化试剂,以生成物S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试验条件。同时考察壳聚糖原料的两个重要的分子参数——脱乙酰度和分子量对壳聚糖硫酸酯S含量以及抗凝活性的影响,通过IR确定产物的结构。最后测定壳聚糖硫酸酯的TT(凝血酶原时间),对其抗凝血活性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取得以下进展: (1)设计了分段洗涤法,采用氢氧化钠与壳聚糖进行多次脱乙酰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高脱乙酰度(DD>90%)且分子量变化微小的壳聚糖精样。 (2)提出中性条件滴加H_2O_2短时间反应的方法,通过反应温度控制产物分子量。制备的壳聚糖精样脱乙酰几乎相同,但分子量随反应温度而降低(M_η=328,700~64,000)。 (3)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硫酸/氯磺酸混酸体系高硫含量产物的条件:酯化试剂为硫酸/氯磺酸=1:2(VN),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8h,反应体系中壳聚糖浓度为28.57g/L,产物S含量为11.57%。 (4)红外光谱证明本试验条件下壳聚糖硫酸酯化反应活性位为C_6-O,通过与肝素的红外特征谱带波数比较证明了本试验合成的壳聚糖硫酸酯化产物与肝素分子结构相似。 (5)初步探索了硫酸/氯磺酸混酸酯化壳聚糖的反应机理。 (6)通过TT的测定,证明壳聚糖酯化产物具有抗凝活性,C_6-O是抗凝活性点,最高抗凝活性为24.3U/mg,其抗凝作用是通过与ATⅢ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灭活FⅡa、Ⅹa来实现。 (7)揭示壳聚糖硫酸酯分子参数与其抗凝血功能的关系:揭示类肝素物质——壳聚糖硫酸酯抗凝活性不仅与S含量有关,还与其分子结构有密切关系:a)其他分子参

谢云涛[5]2006年在《低聚壳聚糖衍生物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因其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医药功能,近年来在药物研究及生物材料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氧自由基包括O_2~-·、·OH、·OR等,是人体正常代谢的产物,在正常情况下,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是平衡的。人体内少量氧自由基的存在,还可促进细胞增殖,加速细胞的杀菌、消炎作用,一旦体内氧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抗氧化体系出现故障,氧自由基代谢就会失衡,成为引起衰老和许多疾病的重要因素,对有关清除氧自由基的研究很有意义。低聚壳聚糖被证明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而且其水溶性很强,但是有关低聚壳聚糖衍生物生物活性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本论文试图制备一系列低聚壳聚糖担载小分子络合物,并研究其生物活性。论文首先对活性氧自由基及其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物理化学性能、生物活性新进展进行了综述。第二,首次将硫脲引入BPR-Co~(2+)-H_2O_2体系,建立了BPR-硫脲催化光度法,以研究羟基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作用。对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稳定性好、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可作为一种简便筛选抗氧化剂的方法。并采用BPR-硫脲催化光度法测定水溶性低聚壳聚糖叁种希夫碱钴配合物(即:壳聚糖水杨醛希夫碱钴配合物CS-Sal-Co、壳聚糖香草醛希夫碱钴配合物CS-Val-Co、壳聚糖2,4-二羟基苯甲醛希夫碱钴配合物CS-Dh-Co)的抗羟基自由基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低聚性壳聚糖希夫碱钴配合物对羟基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中,低聚壳聚糖水杨醛希夫碱钴配合物CS-Sal-Co的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达到95.4%。第叁,制备了低聚壳聚糖担载金属卟啉的络合物(MTAPP-CS、MTPPS_4-CS,M=Cu,Zn,Co),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用荧光探针法对MTAPP-CS、MTPPS_4-CS与DNA的相互作用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与DNA有较强的相互作用。采用SRB染色法研究了低聚壳聚糖担载金属卟啉的络合物(MTAPP-CS、MTPPS_4-CS,M=Cu,Zn,Co)对人体肝癌细胞7402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此类复配物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低聚壳聚糖担载金属卟啉络合物的IC_(50)值在10~30μg/mL范围内,可作为抗癌药物前体,做进一步的研究。第四,以低聚壳聚糖为药物载体,与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进行物理吸附得到低聚壳聚糖/5—氟尿嘧啶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SRB染色法研究了其对人体肝癌细胞7402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S/(5-Fu)(5:1)、CS/(5-Fu)(10:1)有较好的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活性,IC_(50)值为:31.6μg/mL、58.8μg/mL,而CS/(5-Fu)(50:1)的IC50值>100μg/mL,已不具备抑制活性。壳聚糖的引入,增强了药物与机体的生物相容性,有望利用高分子载体对小分子的吸附作用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引导药物直接到达病灶。

石凉[6]2010年在《蚕蛹壳聚糖氨基酸类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抗凝血功能研究》文中认为壳聚糖,是地球上第二大可再生的天然资源。蚕蛹为原料提取的壳聚糖,脱乙酰度高,符合医药级壳聚糖的生产要求。壳聚糖容易改性,是适合生产抗凝血物体的多糖基体。本文介绍了壳聚糖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用于血液凝固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它在实现产业化方面还存在的问题。为研发新型抗凝剂找到了突破点。研究工作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蚕蛹为原料,制备壳聚糖,利用蚕蛹壳聚糖制备甘氨酸衍生物,并表征分子结构,测定分子量、取代度、钙螯合力。第二部分,研究了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的抗凝活性,初步揭示了其抗凝机理,并研究了其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蚕蛹可以制得脱乙酰度高达96.38%的壳聚糖,反应时间的长短对脱乙酰度有直接影响,延长反应时间可提高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反应时间分别控制在12、14、16小时,便可得到脱乙酰分别为87.99%,92.51%,96.38%的壳聚糖。2.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成了蚕蛹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的分析了其结构,证实壳聚糖在C6-OH发生醚化反应,衍生物的分子上引入了羧基类活性基团,且取代度都在0.8左右。壳聚糖衍生物具有螯合性能,每克衍生物可以螯合161.5-184.1毫克的碳酸钙。3.蚕蛹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具有抗凝血活性。浓度的差异对抗凝指标(CT、APTT、PT、TT)有较大的影响,随着衍生物浓度的增加其抗凝活性增强。对壳聚糖衍生物性能检测证实对钙离子有螯合作用,可以降低了血液中Ca2+的含量,导致凝血时间延长。壳聚糖衍生物影响血液凝固的多个环节,衍生物的加入使血液的APTT、PT、TT值延长,影响到血液的外源性、内源性凝血途径,同时影响了凝血酶,对凝血酶或纤维蛋白的聚集有抑制作用。4.通过构效关系的研究,发现壳聚糖衍生物C6上的羧基上带的孤对电子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并且与C2上的氨基的相互增效作用对钙离子发生螯合作用,从而起到抗凝血的效果。

石凉, 秦凤, 童晓琪, 黄德辉[7]2013年在《壳聚糖类抗凝血材料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壳聚糖是天然界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因其无毒、无刺激、可降解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壳聚糖类抗凝血材料的研究进展,通过化学法(引入功能性基团等)和物理共混的方式增强其抗凝血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壳聚糖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信息。

王莺[8]2009年在《新型肝素-紫杉醇药物输送系统的制备及生物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抗癌药物紫杉醇其抗癌机理独特,对卵巢癌、乳腺癌、肺癌和头颈部癌均有良好的效果,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一线药物之一。但由于其水溶性差,而其助溶剂易产生严重毒副作用,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此开发具有良好水溶性的新型载药系统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生物大分子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在医药领域应用广泛,特别是生物大分子在肿瘤组织中具有提高渗透和滞留作用(EPR)的特点,将生物大分子作为载体与抗癌药物结合,形成新的药物输送系统,可以改善药物水溶性、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延长小分子药物在体内的循环周期,提高药物利用率、增加药物稳定性和降低毒副作用等,这种药物系统成为研究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肝素是一种天然生物大分子,广泛地存在于动物组织和器官中,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并且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由于以上优点,本论文选用肝素作为药物载体与抗癌药物紫杉醇结合,设计新型的药物体系。本论文进行了深入性的研究工作,首先设计、制备一种直接化学键连接的叁元化肝素衍生物模拟应用于抗癌药物输送系统。同时利用该模型反应过程,分别制备出以直接化学键结合的肝素-紫杉醇药物输送系统(HD1),以及用氨基酸为连接臂的肝素-紫杉醇药物系统(HD2),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具有自组装性能的肝素-紫杉醇前药系统(Prodrugs)。在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FT-I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药物系统结构表征的基础上,开展了药物输送系统的水解动力学、药物体系的抗凝活性研究,考察了药物系统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癌抑制活性,通过应用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药物系统的抗肿瘤作用机理,以及进行了体内动物实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抗癌药物模型输送系统在抗癌药物模型药物系统中分别应用乙酰化,苄氧基化和正丁胺化对肝素进行修饰,形成了一元化,二元化和叁元化肝素模型药物系统。利用O-乙酰化反应对肝素进行化学修饰,得到重要活性中间体混酐,药物分子模型苄醇与肝素通过相对较易水解的酯键进行连接,靶因子模型正丁胺与肝素之间以酰胺键进行连接,形成“药物分子模型苄醇-乙酰化肝素-靶因子模型正丁胺”的叁元化模型药物输送系统。研究表明活性中间体混酐对二元化肝素衍生物有较大的影响,且乙酰基取代度(重量百分数)为8.5 %,苄氧基为3.21 %,正丁胺为1.3 %,是一种理想的模型体系。引入基团重量呈下降趋势,符合实际药物体系中,要求药物分子含量大于靶因子的含量特点。抗凝活性表明模型抗癌药物系统的抗凝血活性有不同程度地降低,说明该系统能够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系统,避免临床使用中的出血现象,该模型体系具有应用前景,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了研究基础。2.直接化学键连接的肝素-紫杉醇药物输送系统(HD1)和以氨基酸连接臂连接的肝素-紫杉醇药物输送系统(HD2)应用模型反应过程,制备了两种药物输送系统:以直接化学键酯键连接的肝素-紫杉醇药物输送系统(HD1),和以缬氨酸、亮氨酸和苯丙基酸为连接臂连接的肝素-紫杉醇药物输送系统(HD2a,HD2b,HD2c)。通过测定直接化学键相连的药物体系(HD1)中,载药量为25.4 %,用氨基酸为连接臂的药物系统(HD2a,HD2b,HD2c)中,载药量分别为16.3 %,18.4 %,16.1 %。讨论了两种体系的体外药物释放作用,表明没有连接臂连接的肝素-紫杉醇药物输送系统(HD1)在中性和酸性磷酸盐缓冲液以及酶催化条件下,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很难释放出活性药物,说明该肝素-紫杉醇药物输送系统(HD1)并不适合于进一步的研究。而带有氨基酸连接臂的肝素-紫杉醇药物输送系统(HD2)具有一定的水解释放速度,随着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下降,叁种药物系统水解速度均变缓慢;而在类似体内条件酶催化下,叁种体系水解速度大大增加,以缬氨酸和亮氨酸为连接臂的药物体系HD2a和HD2b能够释放出较多的活性药物,且后者快于前者;总体来说,带有氨基酸连接臂的药物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抗凝活性表明两种药物体系的抗凝活性较肝素均有较大的下降,说明制备的抗癌药物系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具有进一步应用研究的可能性。通过MTT法考察药物系统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癌抑制活性,检测表明,HD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09μg/mL,高于原药紫杉醇,而以氨基酸为连接臂的肝素-紫杉醇药物输送系统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97μg/mL,0.48μg/mL,0.43μg/mL,相比较原药紫杉醇IC50低2~3倍,说明该体系能够释放出活性药物,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综合以上理化性质,以缬氨酸和亮氨酸为连接臂的药物体系HD2a和HD2b,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3.自组装肝素-紫杉醇前药系统(Prodrugs)鉴于纳米尺寸的药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被动靶向性”作用,本章在前面工作基础上,设计制备具有纳米尺寸的肝素-紫杉醇前药系统。应用丁二酸酐对肝素进行化学修饰,引入更多的羧酸根,将药物分子与载体通过叁种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为连接臂进行化学键合,形成前药体系(Prodrug1,Prodrug2,Prodrug3)。定量分析表明,前药体系中引入丁二酰基的重量百分数为8.5 %,连接紫杉醇重量百分数分别为35.4 %,37.8 %,39.1 %。该结果表明由于更多羧酸根的引入增加了连接紫杉醇的含量,较前一章的药物体系有很大的提高。经动态光散射(DLS)和扫描电镜(SEM)检测,这种前药体系能够在水溶性条件下,自组装形成载体在外而药物分子在内的稳定的不规则球形纳米颗粒,平均粒径140~180 nm之间,经测定电位在-20 mV左右。水解动力学表明前药系统在中性和酸性磷酸盐缓冲液以及血浆中均能释放出活性药物分子,并随着pH值的降低,体系释放活性药物的能力下降;而整个前药系统在血浆中具有较快的释放速度,且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低于在人血浆中的稳定性,Prodrug2对酶催化条件更为敏感,总体上来说,在两种水解条件下,Prodrug2是值得期待药物输送系统。抗凝活性表明两种药物体系的抗凝活性较载体肝素均有较大的下降,说明一定的化学修饰能够降低肝素的抗凝活性,避免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出血现象,该抗癌药物系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具有进一步应用研究的可能性。通过MTT法考察药物系统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癌抑制活性,检测表明,自组装功能的肝素-紫杉醇前药系统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10μg/mL,0.058μg/mL,0.06μg/mL,相比较原药紫杉醇IC50更低,制备的前药系统的抑癌活性均表现出高于紫杉醇的抑癌活性。建立人卵巢癌SKOV3裸鼠模型体内试验表明紫杉醇和Prodrugs单独治疗组均能抑制肿瘤生长,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与紫杉醇组相比,模型组与Prodrugs组裸鼠体重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而模型组与Prodrugs组裸鼠体重变化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说明相比较紫杉醇组,Prodrugs组的对裸鼠毒性不大,是一种较好的药物输送系统。综合分析,Prodrug2组对裸鼠毒性不大,能够达到类似于紫杉醇组的治疗效果,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

王小梅[9]2011年在《肝素化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凝血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抗凝血材料是生物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与人体血液和组织相接触的医疗器械或组织工程化材料上,例如人工心脏瓣膜、血液透析系统、体外循环系统、血管栓塞剂、心脏起搏器、人工血管、血管支架、介入导管、外科手术线等;这类与血液直接接触的材料不仅要求具有组织相容性,不会对生物体组织引起炎症,而且要求具有血液相容性,能够抗血栓,不会在材料表面发生凝血现象,还要求具有与人体组织相似的弹性、延展性及良好的耐疲劳性等生物力学性能。因此,研制一种无需注射抗凝剂、抗血栓作用强而致凝作用弱、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俱佳的医用抗凝血生物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肝素作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抗凝剂,其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存在全身用药、用量大、易引起出血、血小板减少、过敏等副作用,而肝素化生物材料是减少这些副作用最有效的途径,肝素化材料也是最主要的抗凝血材料。本论文拟以醋酸为主要溶剂体系,以壳聚糖和大豆蛋白质这两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天然高分子为主要原料,制备不同组成和结构的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材料;利用肝素分子与蛋白质、壳聚糖分子间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将肝素结合到材料上,制备肝素化生物材料。通过不同的肝素化工艺来控制肝素在材料上的分布和结合程度。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系统评价肝素化生物材料的血液和组织相容性及其抗凝血功能,揭示影响其性能和功能的规律,以期获得新型肝素化生物材料。本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膜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性能评价:以壳聚糖和大豆蛋白质为原料,以醋酸水溶液为溶剂,通过共混和流延法制备了一系列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水接触角测试、力学性能测试、体外细胞培养及动物体内埋植实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组成的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复合膜中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结晶度降低,亲水性增加。在大豆蛋白质含量为10%时力学性能最高。大豆蛋白质的存在,具有促进细胞增殖,提高细胞相容性、组织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大豆蛋白质的含量来调控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2)表面肝素化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膜的制备及抗凝血功能研究:以EDC为交联剂,将肝素接枝到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膜表面,获得表面肝素化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膜。通过甲苯胺蓝法、红外光谱分析、静态水接触角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评价了表面肝素化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膜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和抗凝血试验评价了表面肝素化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经表面肝素化的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膜的亲水性能明显提高,但力学性能有所降低,表面肝素密度在0.59~1.12μg/cm2之间;体外细胞培养实验结果显示,肝素化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膜能促进细胞粘附和生长,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抗凝血试验结果显示,表面肝素化显着地减少了血小板的粘附,显着延长了复钙时间(表面肝素化组338 s-352s,未肝素化组112s-201 s1,抑制了血栓的形成,而且几乎没有溶血发生,表现出较好的血液相容性。(3)共混法制备肝素化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膜及其抗凝血性能:采用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交联型(EDC为交联剂)和未交联型肝素化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膜。通过甲苯胺蓝法、红外光谱分析、静态水接触角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评价了肝素化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膜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和抗凝血试验评价了肝素化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交联型肝素化复合膜比未交联型以及表面肝素化复合膜的肝素结合量大(交联型组1.24~2.47μg/cm2;未交联型组0.67~1.29μg/cm2;表面肝素化组0.59~1.12μg/cm2),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其亲水性能也较好;体外细胞培养实验结果显示,交联型肝素化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膜能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抗凝血试验结果显示,交联型肝素化有效地减少了血小板的粘附,显着延长了复钙时间((交联型组903s-1179 s;未交联型组292s-306 s;表面肝素化组338 s-352s,未肝素化组112s-201 s),抑制了血栓的形成,而且几乎没有溶血发生,表现出良好的血液相容性。(4)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海绵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性能评价: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一系列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海绵。通过红外光谱分析、X-衍射分析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大豆蛋白质含量对复合海绵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了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海绵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海绵材料具有叁维多孔结构。体外细胞培养实验显示,复合海绵材料中所含的大豆蛋白质能为细胞生长提供营养成分,促进细胞在复合海绵表面及内部粘附和生长,提高细胞的增殖活性。动物体内埋植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海绵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降解性,大豆蛋白质促进其降解,多孔结构有利于组织进入也促进其降解。因此复合海绵的降解速度快于相对应的复合膜。由此,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海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具有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潜力。(5)壳聚糖涂层纤维素/大豆蛋白质复合膜的制备及其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研究:以氢氧化钠/尿素溶液为共溶剂,制备一系列纤维素/大豆蛋白质复合膜,然后将较低分子量壳聚糖(50000 Da)涂层在纤维素/大豆蛋白质复合膜表面。经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水接触角测试以及力学性能检测等评价壳聚糖涂层对于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和抗凝血试验评价了壳聚糖涂层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壳聚糖涂层粘附在多孔的原始纤维素/大豆蛋白质复合膜表面,并且形成了一层光滑平整的表面。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壳聚糖涂层增强了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湿态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细胞培养实验和MTT测试结果显示,壳聚糖涂层改变了纤维素/大豆蛋白质复合膜的组分和微观结构,并且减缓了大豆蛋白质在细胞培养介质中的释放速度,能够促进细胞在复合膜表面粘附,提高了细胞增殖活性。血液相容性评价结果表明,壳聚糖涂层有效地减少了血小板的粘附,延长了复钙时间,降低了溶血率。因此,壳聚糖表面涂层是提高和改善纤维素/大豆蛋白质复合膜力学性能、细胞相容性以及血液相容性的一种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方法。综上所述,本工作制备了不同系列的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膜、肝素化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膜以及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海绵,通过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方法表征了各类复合膜与复合海绵的结构与理化性能,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了复合膜和复合海绵的细胞相容性与组织相容性,通过抗凝血实验评价了其血液相容性,从而获得了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组织相容性和抗凝血功能的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材料,为其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郭振环[10]2010年在《硫酸化香菇多糖的抗病毒和增强免疫活性及其与其他几种硫酸化多糖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糖具有抗病毒、增强免疫、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是具有抗病毒和增强免疫活性,显示了广阔的药用前景。硫酸化多糖是一类糖羟基上带有硫酸根的多糖,比天然多糖具有更多、更强的生物活性。为提高中药多糖的生物活性,可通过硫酸化修饰的方法进行结构改造,获取更多的硫酸化多糖。本研究选择香菇多糖(Lentinan, LNT)作为研究对象,提取纯化,用氯磺酸-吡啶法修饰,以3种修饰条件制备了3种硫酸化LNT,以天然LNT为对照,比较它们的抗病毒和增强免疫活性,并与本研究室前期筛选的硫酸化黄芪多糖、硫酸化淫羊藿多糖、硫酸化当归多糖和硫酸化枸杞多糖进行了比较。试验分为以下九个部分:试验I香菇多糖的提取和纯化用超声水煎-醇沉法提取粗香菇多糖,然后用Sevag法去蛋白、H202法去色素、SephadexG-200柱层析纯化香菇多糖。分别用苯酚-硫酸法和考马斯亮兰法测定纯化过程中多糖和蛋白含量。结果表明,粗香菇多糖的提取率为8.4%、多糖含量和蛋白含量分别为30%和65%,随着去蛋白过程的重复,多糖得率和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多糖含量逐渐升高,纯香菇多糖的得率为0.6%,多糖含量高达91.0%,蛋白质含量降低至5.3%。试验Ⅱ香菇多糖的硫酸化修饰用氯磺酸-吡啶法对纯化的香菇多糖进行硫酸化修饰,以产物的得率和硫酸基取代度为指标,对氯磺酸-吡啶比例、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优选。结果显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 h、氯磺酸和吡啶比例在1:6~1:2时为最佳修饰条件。采用最佳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3种氯磺酸-吡啶比例(1:2、1:4和1:6)制备3种硫酸化香菇多糖(Sulfated lentinan, sLNT)sLNT1、sLNT2和sLNT3,产物得率分别为62.5%、60.5%、63.5%,硫酸基取代度分别为1.37、0.98、0.69。试验Ⅲ硫酸化香菇多糖对NDV、IBDV和IBV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为了比较3种硫酸化香菇多糖sLNT1、sLNT2和sLNT3的体外抗病毒作用,首先用MTT法测定3种硫酸化香菇多糖和LNT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安全浓度;然后将4种多糖在安全浓度下稀释5个浓度,分别以3种方式(先加多糖、先加病毒、多糖和病毒感作后加入)加入到CEF的培养体系中,用MTT法比较它们对鸡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化香菇多糖在所选浓度0.4μg·mL-1~5.9μg·mL-1范围内都可以增强CEF抵抗病毒感染,而香菇多糖多数在1.5μg·mL-1~5.9μg·mL-1范围内有效,且在同一多糖浓度下硫酸化香菇多糖组A570值显着高于香菇多糖组,表明香菇多糖经硫酸化修饰可以增强CEF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硫酸化香菇多糖增强CEF抵抗病毒感染的效果与其浓度有关,硫酸化多糖浓度在5.9、3.0、1.5、0.8、0.4μg·mL时作用效果依次降低;叁种加药方式以先加多糖方式作用效果较好,3种硫酸化香菇多糖中以sLNT2抑制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最强。试验Ⅳ硫酸化香菇多糖对鸡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为了比较3种sLNT的体外增强免疫作用。将3种sLNT和LNT分5个浓度,分别单独或与ConA、PHA一起加入到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单独或与ConA、LPS一起加入到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表明,叁种sLNT在所选浓度内基本都有效,而LNT有效浓度多在1.5μg·mL-1~5.9μg·mL-1范围内,且在同一多糖浓度下硫酸化香菇多糖组A570值多显着高于香菇多糖组,表明LNT经硫酸化修饰后可以提高其促进鸡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叁种sLNT浓度在5.9、3.0、1.5、0.8、0.4μg·mL-1时作用效果依次降低;叁种sLNT增强鸡淋巴细胞增殖效果相比,sLNT2组A570值在同一浓度下多显着高于sLNT1和sLNT3组,表明sLNT2的效果最佳。试验V硫酸化香菇多糖对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为了比较3种硫酸化香菇多糖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免疫应答试验取14日龄雏鸡450只随机均分为9组,用新城疫Ⅳ系苗免疫,28日龄二免。在首免同时,6个硫酸化香菇多糖(sLNT)组和2个香菇多糖(LNT)组分别肌肉注射高、低剂量的sLNT1、sLNT2、sLNT3和LNT。分别于首免前和首免后6周内检测血清HI抗体效价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免疫保护试验取350只14日龄雏鸡随机均分为7组,除非免疫(NV)组外用新城疫Ⅳ系苗免疫,同时3个sLNT组和LNT组肌肉注射8.0 mg·mL-1的sLNT1、sLNT2、sLNT3和LNT 0.5mL,其它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免疫后第21 d,除无佐剂组2(NA2)外各组鸡肌肉注射NDV强毒攻毒。分别于攻毒前和攻毒后第3、6、9、12和15 d测定血清HI抗体效价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显示,3种sLNT比LNT更显着提高血清抗体效价,高剂量效果优于低剂量;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低剂量的效果强于高剂量;3种sLNT能显着降低攻毒鸡发病率、死亡率和提高攻毒保护率,加速攻毒后血清抗体生成和T淋巴细胞增殖。综合评价以sLNT2效果最好。试验Ⅵ硫酸化香菇多糖对法氏囊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为了比较3种硫酸化香菇多糖对法氏囊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14日龄雏鸡450只随机均分为9组,6个sLNT组分别肌肉注射高、低剂量的sLNT1、sLNT2、sLNT3,2个LNT对照组注射高、低剂量的LNT,无佐剂对照组(non-adjuvant, NA)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给药后4天用法氏囊疫苗免疫,两周后进行二免。分别于首免前和首免后第7、14、21、28和35d采血,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取脾脏、法氏囊和胸腺测定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3种sLNT均能显着提高血清抗体效价、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和免疫器官发育,作用强于未修饰的LNT,并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高剂量提高血清抗体效价、低剂量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较好,综合评价以sLNT2的效果最好。试验Ⅶ五种硫酸化多糖增强CEF抵抗和清除NDV感染的比较为了筛选抗病毒作用较好的硫酸化多糖,比较了sLNT2和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出的硫酸化黄芪多糖sAPS60、硫酸化淫羊藿多糖sEPS5、硫酸化当归多糖sCAPS11和硫酸化枸杞多糖sLBP14的体外抗病毒作用。首先测定5种硫酸化多糖对CEF的安全浓度,然后用MTT法比较了它们对CEF抵抗鸡新城疫病毒(NDV)感染能力的影响,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CEF培养体系中NDV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5种硫酸化多糖均可增强CEF抵抗和清除NDV感染的能力,其强弱顺序依次为sEPS5>sAPS60>sLMT2>sLBP14、sCAPS11、sEPS5、sAPS60和sLNT2的效果较好。试验Ⅷ五种硫酸化多糖促进鸡淋巴细胞增殖、IL-2和IL-6分泌的比较为了筛选增强免疫作用较好的硫酸化多糖,比较了sLNT2、sAPS60、sEPS5、sCAPS11和sLBP14的体外增强免疫作用。首先测定5种硫酸化多糖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安全浓度,然后将5种硫酸化多糖分别单独或与ConA一起加入到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用ELISA方法测定淋巴细胞上清中IL-2和IL-6含量。结果表明,5种硫酸化多糖均可单独或协同Con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sAPS60>sEPS5>sCAPS11>sLBPM14、sLNT2,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5种硫酸化多糖均可协同ConA刺激淋巴细胞分泌IL-2和IL-6,以sAPS60和sEPS5效果较好。试验Ⅸ叁种硫酸化多糖增强ND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为了进一步筛选增强免疫作用较好的硫酸化多糖,14日雏鸡175羽随机分为5组,除空白对照组外用NDV-Ⅳ系苗免疫,28日龄二免。在首次免疫的同时,3个硫酸化多糖组分别一次皮下注射sAPS60、sEPS5和sLNT2,无佐剂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首次免疫前和首次免疫后第7、14和21d每组随机抽取6羽翼下静脉采血,测定ND抗体效价;在第14和21d每组随机抽取4羽心脏采血,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及其分泌IL-2和IL-6的变化。于首次免疫后第23 d,除空白对照组外用NDV强毒攻毒,每天观察鸡群发病、死亡情况,连续观察14 d统计发病率、死亡率和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3种硫酸化多糖能显着提高新城疫抗体效价,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及其IL-2和IL-6的分泌,明显提高攻毒保护,sAPS60、sEPS5的效果优于sLNT2。

参考文献:

[1]. 壳聚糖类肝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凝血性能研究[D]. 蒋珍菊. 西南石油学院. 2003

[2]. 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性能研究[D]. 张世才. 西南大学. 2014

[3]. 壳聚糖的改性及其抗凝血活性研究[D]. 张虹. 安徽工程大学. 2014

[4]. 壳聚糖硫酸酯化产物的合成及其抗凝血性能研究[D]. 梁媛媛. 西南石油学院. 2005

[5]. 低聚壳聚糖衍生物生物活性研究[D]. 谢云涛. 西北师范大学. 2006

[6]. 蚕蛹壳聚糖氨基酸类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抗凝血功能研究[D]. 石凉. 西南大学. 2010

[7]. 壳聚糖类抗凝血材料的研究进展[J]. 石凉, 秦凤, 童晓琪, 黄德辉. 中国蚕业. 2013

[8]. 新型肝素-紫杉醇药物输送系统的制备及生物学性能研究[D]. 王莺. 湖南大学. 2009

[9]. 肝素化壳聚糖/大豆蛋白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凝血功能研究[D]. 王小梅. 武汉大学. 2011

[10]. 硫酸化香菇多糖的抗病毒和增强免疫活性及其与其他几种硫酸化多糖的比较[D]. 郭振环. 南京农业大学. 2010

标签:;  ;  ;  ;  ;  ;  

壳聚糖类肝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凝血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