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的分类研究杨超

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的分类研究杨超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56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步,对于机械化建筑工程建设水平在稳步的上升之中,面对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体现在人为因素,人为因素的优化需要政府、企业以及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大大降低,基于此,本文针对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的分类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类研究

全国建筑施工事故在各行业中仅次于交通、矿山、化工等行业,建筑安全愈来愈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和分析建筑施工多发性安全事故的成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建筑企业施工中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建筑施工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在现如今的建筑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是最关心的问题,产生建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项:

1.1工程建设环境恶劣,建筑工程多是在户外进行,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工人的做工环境较为恶劣,大多数施工工地的工人都是在工地中临时的居住,居住环境也比较恶劣,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1.2在建筑工地中有很多的机械设备,为了节约成本,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不够及时,陈旧的设计容易出现各种的问题,以及对机械的安全没有严格把控,安全保护不到位,现如今,我国的设备保养多数是达不到国家要求标准的,几乎是没有进行完善的保养工作,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管理模式,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1.3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因素是人为因素,主要是因为建筑工人安全意识不强、对设备操作不当、职业素质不高、没有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等因素,造成各种的安全事故发生,下文针对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人为因素的可控性原因进行分类分析和优化,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2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的分类研究

首先,在社会环境层与企业安全管理层间的因果关系中,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对安全文化缺失的影响最为显著,影响次之的是其对企业资源管理不到位的影响,即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会使得企业安全文化缺失的可能性增大3-4倍,使企业资源管理不到位出现的概率增大2-3倍。经过案例整理发现,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监管人员配置不足、现场视察次数少、对违规违法主体处罚轻等方面。

其次,在企业安全管理与现场安全监管层间的因果关系中,安全文化缺失对违规监管行为的影响最大,即安全文化缺失使得违规监管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4倍,资源管理不到位对管理工作有漏洞的影响次之。企业的安全文化缺失体现在企业安全组织机构不健全、安全政策制度不完善两方面,资源管理不到位体现在安全管理员配备不足、安全投入不够两方面。

最后,在现场安全监管与不安全行为前提条件层问的因果关系中,设计工作不合理对生理状态的影响程度最大,现场管理者给工人安排超负荷的任务量、班组人员搭配混乱、留给工人的休息时间和不同作业间调整反映时间不足时,工人的生理机能、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就会明显下降。管理工作有漏洞使得精神状态差和物理环境差发生的概率分别增加2-3倍。监管者忽视对工人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培训、纵容工人的错误操作、轻视现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等行为都会埋下安全隐患。

3建筑安全事故预防与控制对策建议

3.1调整员工的心理状态

具体方法有如下三点:第一,加强心理辅导。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在工作和生活中为有需要的员工提供关心帮助,进而减轻员工的心理压力,尽量避免简单粗暴的惩罚。第二,建立安全班组。给每一个班组设立安全目标,实行组内人员联动,即一人违章牵连全体人员,主要目的是使大家互相提醒、互相监督,进而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第三,事故演习。在施工现场,模拟事故状态,对操作人员进行训练,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以提高操作人员在事故中的心理素质和操作技能,尽可能地减少正常状态的操作失误。

3.2加强施工机具的维护管理

要实现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可靠性需从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保护性能以及防护性能等方面着手,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机械设备应根据不同的生产要求和生产作业条件进行设计,采购的机械设备必须是具有产品合格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因此,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的招投标体系、供应商准入、质量监管以及售后服务等必须安全可靠。第二,操作人员在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的使用过程中必须依照安全使用说明进行,操作过程和步骤等应科学合理,尽可能地避免误操作,并严格推行使用责任制度。第三,建筑企业所在施工现场的机器具和配件必须设专人管理、专人保养、专人检修,根据不同类型建立资料档案,到规定使用年限及时报废。

3.3优化作业环境设计

规范整洁的环境则可以增强员工自觉保持和维护作业环境的意识,因此创建良好的作业环境将有利于员工选择利于自己、身边人和作业环境的行为,有效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也是降低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由日本企业5S法扩展而来的6S作业环境管理法是一种利于作业环境管理、提高作业效率以及保证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整理、理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等6部分内容。将6S作业环境管理法借鉴到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管理中,对施工现场的物品进行合理的布置,定期的进行清理和整顿,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素养,测定安全标准,最终创建一个让员工感到舒适的作业环境,不会因环境的不适而产生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进而有效的降低建筑安全事故率。

3.4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

施工现场的违章行为屡见不鲜,这种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而安全行为纠正的管理方法是针对这种状况预防事故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帮助员工养成安全行为习惯,这种方法已经在很多行业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可以尝试在建筑行业利用这种方法去纠正工人的违章行为,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作业行为习惯。首先,监管者需要根据过去案例、自身经验或者安全法规及技术标准识别出施工现场的违章行为,然后及时为员工指出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同时做好备案记录,严重的可以提出警告,最后定期对过去观察到的现象在安全例会中拿出来分享,好的行为给予奖励和肯定,不好的行为提出批评或者给予相应的惩罚,如此循环下去。另外,可以针对员工的违章行为及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与员工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增强员工对安全隐患的警惕性,必要时借助其家庭成员的力量来干预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从而起到预防事故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诉,人为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触发点。建设工程领域,在设计、施工、使用全过程,都是人为操作的过程,包括制度的制定及不断的完善,都是人为在控制。无论是机械事故还是责任事故,无论诱发事故的是直接原因还是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只要及时发现和整改,人为中断事故连锁的过程,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基于行为分类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胡世广.重庆大学2017

[2]建筑施工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研究[D].王斯琦.华中科技大学2014

[3]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子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J].居婕,杨高升,杨鹏.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

[4]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认知原因和管理措施[J].张孟春,方东平.土木工程学报,2012,45(增刊2)

标签:;  ;  ;  

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的分类研究杨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