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胸腺切除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胸腺,切除术,胸腔镜,机器人,肿瘤,手术,气胸。
胸腺切除术论文文献综述
黄志刚[1](2019)在《胸腔镜胸腺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较大直径胸腺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对切除直径50 mm以上胸腺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进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或开放手术的100例胸腺瘤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或胸腺瘤直径对患者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差异。结果共有47例患者胸腺瘤直径超过50 mm、53例患者胸腺瘤直径<50 mm,直径>50 mm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高[(185±50)m L与(100±20)mL,P<0.01]、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较长[(7.0±2.0)d与(5.0±1.0)d,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8%与8%,P=0.008)。在47例直径>50 mm的胸腺瘤患者中,胸腔镜手术27例、开放手术20例,胸腔镜组的出血量较少(125±20)m L与(300±100)m 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5%与45%,P=0.022)、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缩短[(5±3)d与(14±6)d,P<0.01]。在55例胸腔镜手术患者中,27例胸腺瘤直径>50 mm,28例直径<50 mm,但不同直径患者的胸腔镜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证实,MasaokaⅢ~Ⅳa级是影响胸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385,95%CI(3.824,25.323),P<0.001],而胸腔镜手术或直径≥50 mm的胸腺瘤并不增加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结论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对直径≥50 mm的大胸腺瘤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王亨强,黄壮士,李荣耀,张文强[2](2019)在《胸腔镜与开放胸腺切除术治疗较大胸腺瘤围手术期的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胸腔镜治疗直径≥50 mm胸腺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行胸腔镜下和开放胸腺切除术治疗MasaokaⅠ~Ⅲ期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直径≥50 mm胸腺瘤围手术期的效果。结果 121例胸腺瘤患者中大瘤体组术中出血量多,中转开胸例数多,术后引流管留存时间长、引流量较多,大瘤体组与小瘤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大瘤体患者中有26例行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相比其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引流管留存时间短、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腔镜手术的早期患者中,大瘤体组和小瘤体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aokaⅢ期患者中腔镜组耗时长,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引流量多,腔镜组和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治疗MasaokaⅠ~Ⅱ期直径≥50 mm的胸腺瘤具有微创性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对于MasaokaⅢ期患者,腔镜手术难度大,围手术期效果较差。(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冯为[3](2019)在《人工气胸辅助单孔或多孔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工气胸辅助单孔或多孔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接受胸腔镜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与研究组(n=50)。其中研究组实施人工气胸辅助VATS胸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则实施常规胸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胸管引流时间及胸管引流量等指标,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胸管引流量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00%vs 14.00%),差异显着(P<0.05)。结论人工气胸辅助单孔或多孔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的可行性较高,应用效果显着,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9年29期)
王海龙,车中玉,韩振红,周伟光[4](2019)在《剑突下入路电视胸腔镜技术在胸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剑突下入路电视胸腔镜技术在胸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取的40例接受胸腺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按照诊断的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患者,前者患者应用侧胸入路胸腺切除术,而后者采取剑突下入路电视胸腔镜技术。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和治疗中的指标变化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低于观察组,数据分析存在差异性;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也是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结论面对临床的患者需要接受胸腺切除术来治疗,可以应用剑突下入路电视胸腔镜技术,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让患者尽快的得到恢复。因此,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9期)
周文娟,王乐乐,高娟,杨少梅,梁智星[5](2019)在《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采取胸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病例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44例,对患者随机分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22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2例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55%;对照组出现3例肺部感染,1例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为18.18%。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着,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7期)
朱勇,施舜缤,张林,王海龙,钱涛涛[6](2019)在《2种径路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经右胸与左胸2种入路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2月33例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其中经右胸入路18例(右胸组),经左胸入路15例(左胸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围术期死亡。右胸组和左胸组手术时间[(109.7±32.5) min vs.(105.3±20.5) min,t=0.472,P=0.641]、中位术中出血量[10.0 ml(10~100ml) vs.10.0 ml(5~50 ml),Z=-0.505,P=0.656]、术后胸管留置时间[(4.7±1.7) d vs.(5.9±2.3) d,t=-1.742,P=0.091]、术后住院时间[(7.4±2.1) d vs.(7.5±2.3) d,t=-0.118,P=0.907]和并发症(2例vs.1例,Fisher精确概率法,P=1.000)均无显着差异。结论经右胸和左胸入路行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安全可行,手术效果相当,术者可以依据个人的操作习惯及病灶的位置合理选择手术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金大成,韩松辰,马继龙,陈猛,王兵[7](2019)在《机器人辅助与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疗效对比: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下(RATS)与胸腔镜辅助下(VATS)的胸腺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搜集关于RATS对比VATS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668名行胸腺切除术的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ATS住院天数少于VATS组[MD=-1.42, 95%CI(-2.32;-0.52),P=0.002]。术后引流天数RATS组少于VATS组[MD=-0.70,95%CI(-1.26;-0.14),P=0.01]。手术时间RATS更长[MD=13.24,95%CI(3.82; 22.66),P=0.006]。术中失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9.22,95%CI(-52.66; 14.22),P=0.26]。中转开胸,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2,95%CI(0.07; 2.35),P=0.32]。两组术后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2,95%CI(0.15; 3.42),P=0.67]。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1,95%CI(0.17; 2.15),P=0.45]。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95%CI(0.42; 4.69),P=0.59]。结论现有证据表明RATS是安全有效的,在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胸,术后肺炎并发症,术后重症肌无力发生率,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种手术方式无差异,但在住院天数,术后引流天数上RATS组更有优势,手术时间RATS组更长。(本文来源于《临床荟萃》期刊2019年02期)
孟庆军,孔繁义,宋翔[8](2018)在《改良经剑突下及肋弓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胸腔镜治疗胸腺肿瘤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胸腔镜60例(剑突下切口组)与传统经胸壁切口60例(胸壁切口组)。分别测定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肺功能[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1秒率(FEV1/FVC%)、最大分钟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肺弥散功能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分别于术前与术后3个月使用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剑突下切口组术后1周、1个月的肺功能要优于胸壁切口组(P <0. 05)。剑突下切口组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与胸壁切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剑突下切口组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优于胸壁切口组(P <0. 05)。结论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胸腔镜切除胸腺肿瘤作为改良术式,在保护患者肺功能及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8年22期)
钟迎梅,李群辉[9](2018)在《循证护理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预见性护理中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预见性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68例行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手术治疗患者列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各34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且其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预见性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方法,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升了护理满意度,护理成效显着。(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8年26期)
李荣耀,王亨强,李丰科,盛逢喜,张文强[10](2018)在《胸腔镜、机器人辅助胸腺切除术安全性及短期效果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与胸腔镜两种术式在胸腺切除术中的安全性与短期效果。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7年10月各数据库有关两种术式切除胸腺的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经过筛选,最终9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机器人辅助胸腺切除术366例,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术431例。利用Stata 14.0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术组相比,机器人辅助胸腺切除术组术后带管时间短(SMD=-1.165,95%CI=-1.880~-0.451)、术中失血量少(SMD=-1.255,95%CI=-2.240~-0.271)、术后住院时间短(SMD=-1.008,95%CI=-1.562~-0.455),而手术时间、术后入住ICU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中中转开胸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术相比,机器人辅助胸腺切除术具有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胸腺切除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胸腔镜治疗直径≥50 mm胸腺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行胸腔镜下和开放胸腺切除术治疗MasaokaⅠ~Ⅲ期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直径≥50 mm胸腺瘤围手术期的效果。结果 121例胸腺瘤患者中大瘤体组术中出血量多,中转开胸例数多,术后引流管留存时间长、引流量较多,大瘤体组与小瘤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大瘤体患者中有26例行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相比其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引流管留存时间短、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腔镜手术的早期患者中,大瘤体组和小瘤体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aokaⅢ期患者中腔镜组耗时长,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引流量多,腔镜组和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治疗MasaokaⅠ~Ⅱ期直径≥50 mm的胸腺瘤具有微创性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对于MasaokaⅢ期患者,腔镜手术难度大,围手术期效果较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胸腺切除术论文参考文献
[1].黄志刚.胸腔镜胸腺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较大直径胸腺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9
[2].王亨强,黄壮士,李荣耀,张文强.胸腔镜与开放胸腺切除术治疗较大胸腺瘤围手术期的效果对比[J].肿瘤防治研究.2019
[3].冯为.人工气胸辅助单孔或多孔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
[4].王海龙,车中玉,韩振红,周伟光.剑突下入路电视胸腔镜技术在胸腺切除术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周文娟,王乐乐,高娟,杨少梅,梁智星.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6].朱勇,施舜缤,张林,王海龙,钱涛涛.2种径路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
[7].金大成,韩松辰,马继龙,陈猛,王兵.机器人辅助与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疗效对比: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临床荟萃.2019
[8].孟庆军,孔繁义,宋翔.改良经剑突下及肋弓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
[9].钟迎梅,李群辉.循证护理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预见性护理中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8
[10].李荣耀,王亨强,李丰科,盛逢喜,张文强.胸腔镜、机器人辅助胸腺切除术安全性及短期效果的meta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