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范行为论文-徐艳红

失范行为论文-徐艳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失范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言论,粉丝文化,网络暴力,失范行为,名誉权,娱乐文化,传播渠道,网络素养,网络侵权,文艺工作者

失范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徐艳红[1](2019)在《理性追星 理性发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娱乐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粉丝文化迅速兴起,公众媒介渠道不断拓宽,相应地,网络空间中侵害名誉权行为也时有发生。12月1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以“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共筑清朗网络空间”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姜颖发布了《“粉丝文(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12-24)

谢晖[2](2019)在《我国网络社会失范行为的法律规制——以网络舆情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网络空间是一个融网络、数字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人类活动的新领域,互联网网络空间已成为舆情交流的集散地。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丰富,控制困难等特点,一旦管理不当,将不可避免地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失范行为的特征、表现形式和成因,提出相应的法律规制机制。(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31期)

戴雅倩[3](2019)在《老年人广场舞失范行为的法律规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年人广场舞的失范行为包括显性的噪音扰民、争抢场地和隐性的保健品销售陷阱和非法性行为。加强老年人广场舞失范行为的法律规制,立法层面需要细化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和解释,教育层面需要加强老年人广场舞参与群体的法律安全知识宣传,执法层面需要建立相应的广场舞纠纷法律解决机制。(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31期)

陈善平,刘丽萍,张中江,潘秀刚,包静[4](2019)在《大学生体育失范行为心理机制的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教导学生遵守体育行为规范,不仅有利于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养成良好体育行为习惯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还有利于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德育教育,对人才培养有重大意义。文献检索还没有发现对大学生体育失范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的理论文献,对其心理机制缺乏了解不利于学校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本文旨在对大学生体育失范行为的心理机制进行探讨,为学生体育失范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Google学术期刊网为搜索引擎,以"失范"、"校园失范"、"违纪"、"违规"、"作弊"等为关键词查阅关于体育活动失范行为的研究资料。2)开放式问卷调查:调查究对象包括高校体育教师31份和学生63份。与本文内容相关的调查题目是:你们学校的学生都有哪些体育失范行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体育失范行为?3)资料分析方法:采用NVivo 8.0中文版分析和管理资料。研究结果:1)体育规范行为意向:遵守规范VS违反规范学生对体育行为规范的行为意向指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违反体育行为规范和遵守体育行为规范。在体育活动中当学生面对一些外部诱因,可能产生违反体育道德和体育规章制度的想法,也可能不为外因所动,想着要遵守体育行为规范,而且很多时候是这两种想法并存的,处于一种矛盾和纠结之中,就看那种想法占上风了。这样的想法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起着导向作用,直接决定着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行为是否遵守体育行为规范,如果学生的行为意向指向违反行为规范,则较大可能性会导致实际的失范行为的发生,带来不良后果;如果学生遵守体育行为规范的意愿比较强烈,则基本上不会出现主动的失范行为。2)体育行为动机:内部动机VS外部动机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参与一项活动是为了行为本身带来的满足,外部动机是指因为外部的压力、奖励和回报而参加活动。内部动机包括:乐趣、能力、外貌、健康和社交)。除了内部动机外,我们主要识别出导致学生体育失范行为的4种外部动机,包括(1)制度动机:是指迫于体育活动相关制度的压力,如学生为了体育活动考勤、体育考试、通过体育活动可以获得学分等而参加相关体育活动。(2)服从动机:是指迫于周围同学、教师、家庭等压力而参与体育活动。(3)经济动机:是指想通过在体育活动中的一些行为来获取经济或财物方面的好处。(4)荣誉动机:参与体育活动是为了获得个人、集体的荣誉或为了获得评优、保研等奖励和资格为目的。3)体育规范行为态度:失范行为评价VS遵守行为评价行为态度是计划行为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是由关于行为的信念和行为后果的评价和价值决定的。学生对行为后果提到了失范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遵守行为规范所带来的好处,但也有学生从反面提到通过失范行为得到利益,遵守行为规范反而不利的内容。因此,针对体育失范行为的研究,体育规范行为态度是指大学生对是否遵守体育行为规范带来的后果的价值评价,包含了失范行为和遵守规范行为两种行为内容的后果评价,评价的价值取向也应该包含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的内容。失范行为效果评价是指学生认识到的在体育活动中失范行为带来的不利影响或可能带来的有利后果。遵守规范行为效果评价是指学生认识到的在体育活动中遵守体育行为规范带来的好处或可能带来的坏处。对相应行为带来好处和坏处的比较和利弊权衡决定着学生的行为选择。4)遵守体育规范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概念也是计划理论和跨理论模型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指个人对自己在各种情境下能否完成行为的预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遵守体育规范的自我效能划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规则性自我效能、自觉性自我效能、利益性自我效能、便利性自我效能。研究结论:大学生体育失范行为的心理机制理论模型体育失范行为的心理机制模型继承了体育行为认知决策的基本观点:行为意向是通过动机定向、效果评价和行为可行性预测叁个认知决策过程的决策结果,这个决策结果直接决定着个体行为的产生。具体到体育失范行为中可以表述为:体育行为动机、体育规范行为态度和遵守规范自我效能决定个体的体育失范行为意向,体育失范行为意向产生体育失范行为。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体育失范行为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在认知决策心理活动中的心理对抗和行为选择,即:在动机定向决定体育失范行为意向的心理过程存在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对抗,内部动机有利于产生遵守规范意向,外部动机容易产生违反规范意向;在效果评价决定体育失范行为意向的心理过程中,存在遵守体育规范有利和不利、违反体育规范有利和不利两种体育规范行为态度的对抗,遵守有利和失范不利的态度有利于产生遵守规范意向,遵守不利和失范有利的态度容易产生违反规范意向。这叁种对抗产生了个体对违反规范或遵守规范的意向选择,最后决定了个体选择体育失范行为还是符合行为规范的积极体育行为。(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刘丽萍,陈善平,张中江,潘秀刚,宋绍鹏[5](2019)在《我国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现象及后果的研究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目前,青少年体育活动日益增多,体育锻炼意识也日益加强,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现象,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青少年的体育失范行为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但目前的研究集中在一些失范行为的现象描述和经验总结,缺乏定量研究和理论深度。本文通过对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研究文献的梳理,旨在界定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的理论概念,分析失范行为现象及后果,为深入研究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研究结果:1)相关概念界定失范作为社会学概念是法国社会学家最早引入的。社会学研究中的失范是指社会所倡导的文化目标与现实目标之间存在偏差,是实现目标过程中合法的制度化的断裂或紧张状态。行为学研究中的失范是指个体行为不符合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其实质是行为主体违背社会或群体的既有规范和准则(一般是指道德和法律),行为偏离既定的"正常运行轨迹"的状态。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内容,目的是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包括风俗习惯、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社团章程、法律规范等。体育行为规范是指在体育活动中所遵守的规则、准则的总称,包括体育道德、体育竞赛规则、体育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等。因此,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是指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违反体育道德、体育规章制度、体育竞赛规则和法律法规等社会规范的行为。2)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现象根据对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的概念界定,我们从青少年违反体育道德、体育规章制度、体育竞赛规则和法律法规4个方面对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现象进行梳理。首先,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现象。体育道德是指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体育相关部门管理者等从业人员在体育活动中的基本行为准则和制度规范。针对体育道德的研究多集中在运动员方面,关于非运动员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体育课堂,包括4个方面:(1)行为态度;(2)影响他人;(3)缺乏礼貌;⑷蓄意犯规。其次,违反体育规章制度的行为现象。违反体育规章制度定义为青少年违反学校和学校体育组织制定并实施的各种规章、条例、制度和办法的总称。包括以下几方面:(1)违反体育课堂纪律(2)违反体育考试纪律(3)违反体育竞赛纪律(4)违反体育社团规章制度。再次,违反体育竞赛规则的行为现象。体育竞赛规则是保证公平的前提,是社会大众、规则制定者和运动员公认的一种规范性文化道德,是遵从社会文明,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价值认知的标准。当前对违反体育竞赛规则的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竞技体育比赛和学校体育竞赛中运动员和裁判员中。针对运动员在体育竞赛中的越轨行为分为情绪宣泄型、利益驱动型、精神满足型和偏激盲动型4种。最后,违反体育法律法规的行为现象。我国大学生体育竞赛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体现在参赛资格上弄虚作假,包括虚报专业、冒名顶替、篡改学历、以大打小、以高水平打低水平,服用兴奋剂,裁判执法不严与执法不公等叁个方面。3)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的影响后果首先,对青少年自身的影响。不利于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利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其次,对周围同学和学校的影响。违规者自己得到了某种利益,但往往是建立在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之上的,损害了大多数同学的利益,削弱了同学们体育学习的热情,使同学们对于体育规则产生怀疑甚至不信任。对学校来讲,由于一小部分人的不良体育行为,扰乱了体育活动秩序。最后,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这种体育失范现象的盛行,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影响国家对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不利于国家的强大,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体育行为失范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会向身边的人传递负能量,加重了社会失范行为,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文明、和谐和国家长治久安。研究结论:1)青少年的体育失范行为研究多集中在竞技体育领域,而学校体育领域的失范行为研究关注较少;在学校体育领域中,也是重视运动员的体育失范行为研究,对非运动员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关注较少,恰恰在学校体育教育中,非运动员青少年比运动员的人数占比高,失范行为的影响面要比运动员大,他们的体育失范行为必将是我们今后关注的重点。2)体育失范行为的研究主体不明确。由于主体不同,失范行为和后果也有所差异,建议从不同的研究主体深入研究,有利于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3)体育道德规范是对青少年体育精神层面的约束,它贯穿于学校的体育规章制度和体育竞赛中,因此,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要加强青少年体育道德教育。4)违反体育道德、违反体育规章制度、违反体育竞赛规则造成的严重后果都可能触及到法律法规。所以要健全体育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震慑力,有利于从源头削弱体育失范行为。(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林婧[6](2019)在《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现状,本文分析原因,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提供建议。本文采用《道德失范现象量表》对2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整体较稳定且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女生学习道德失范行为比男生低(p<0.05);独生子女恋爱道德失范行为比非独生子女多(p<0.05);大一和大叁恋爱道德水平较高,大二和大四恋爱道德失范行为较多(p<0.05)。研究表明,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较好,道德失范行为较少,不同人口学变量下道德失范行为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穆童,王云飞[7](2019)在《网络消费中道德失范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消费发展越来越迅速。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不佳、信息不对称,越来越多的网络消费道德失范问题出现。为此,要注重网络消费文化导向、完善网络信用监督体系、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加强对网络消费的监管,以规范网络交易市场,促进网络消费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夏小红[8](2019)在《教师失范行为的自我检视与问题规避》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行为失范在现实教学环境中并不罕见。解决教师的失范行为的目的是净化校园教育的环境,保障学生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设立教师自评量表、提供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的框架体系,教师之间匿名互评,积极搭建校内流动的举报或投诉机制,适当提高部分教师的薪资福利待遇等手段,可以改变教师失范行为频发的现状。(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26期)

刘丽萍,陈善平,潘秀刚,张中江,宋绍鹏[9](2019)在《我国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现象及后果的研究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界定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的理论概念,分析失范行为现象及其后果,深入研究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提供理论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认为体育失范行为的研究主体不明确;体育失范行为现象划分模糊;缺乏定量研究。建议今后关注非运动员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从非运动员青少年体育失范发生的心理机制、构建理论研究体系和开发测量量表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体育健康行为。(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26期)

滕金杰[10](2019)在《浅谈大学生失范行为的成因及对策——以95后大学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对于绝大多数的95后大学生来说,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思想却与社会道德规范格格不入,大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现如今的大学生都是95后,从2018年开始,00后也步入了大学校门,他们有着明显不同于上一代学长的特性,如:个性比较突出、失范行为等。因此,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增强家庭教育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修养相结合、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须发挥榜样效力等方式,促进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当前,95后大学生身上存在许多失范行为,如:旷课、(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9年17期)

失范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联网网络空间是一个融网络、数字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人类活动的新领域,互联网网络空间已成为舆情交流的集散地。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丰富,控制困难等特点,一旦管理不当,将不可避免地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失范行为的特征、表现形式和成因,提出相应的法律规制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失范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徐艳红.理性追星理性发声[N].人民政协报.2019

[2].谢晖.我国网络社会失范行为的法律规制——以网络舆情为视角[J].法制博览.2019

[3].戴雅倩.老年人广场舞失范行为的法律规制[J].法制与社会.2019

[4].陈善平,刘丽萍,张中江,潘秀刚,包静.大学生体育失范行为心理机制的质性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刘丽萍,陈善平,张中江,潘秀刚,宋绍鹏.我国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现象及后果的研究评述[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林婧.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现状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7].穆童,王云飞.网络消费中道德失范行为的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8].夏小红.教师失范行为的自我检视与问题规避[J].教学与管理.2019

[9].刘丽萍,陈善平,潘秀刚,张中江,宋绍鹏.我国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现象及后果的研究评述[J].当代体育科技.2019

[10].滕金杰.浅谈大学生失范行为的成因及对策——以95后大学生为例[J].知识文库.2019

标签:;  ;  ;  ;  ;  ;  ;  ;  ;  ;  

失范行为论文-徐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