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生产潜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地,潜力,耕地,系数,粮食生产,皋兰县,承载力。
土地生产潜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立新,张中强,赵高伟[1](2019)在《建好良田丰粮仓》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记者来到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只见蔚蓝天空下的麦浪随风起伏,沉甸甸的麦穗迎风摇曳,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安区分局立足打造许昌市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严格履行监管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9-05-18)
王继人,钟昌标,王玲玲,莫宏伟[2](2019)在《2000—2017年湖南省土地耕作适宜性、气候生产潜力与LUCC过程动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定量分析土地耕作适宜性、气候生产潜力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动态特征是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有效保护耕地资源的基础。本文基于湖南省气候、土地覆被、地形等数据,采用气候生产潜力估算和趋势分析方法,以300 m×300 m栅格为计算单元,获得湖南省2000—2017年耕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并分析湖南省土地耕作适宜性、气候生产潜力与LUCC过程的关系。结果显示:湖南省最适宜耕作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中部和南部盆地、丘陵区,气候生产潜力为19 530~40 375 kg/ha,整体呈现东南部高西北部低。北纬28°以南的中部、中东部丘陵盆地区,是土地耕作适宜性和气候生产潜力组合最好的区域。86.5%的新增人造地表为最适宜耕作的耕地,说明新增人造地表主要以牺牲优良的耕地为代价。气候变化、气候生产潜力变化与LUCC过程密切相关,LUCC过程中流向耕地多为气候生产潜力增加区,而耕地转为林地等土地类型则属于气候生产潜力下降区,指示气候变化在驱动不同类型土地相互转变中的作用。上述结果可望为湖南省土地规划整治及山地资源开发等提供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朝军[3](2018)在《加快撂荒土地整治 挖掘耕地生产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皋兰县撂荒土地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扭转被动局面;狠抓基础建设,增强耕地抗风险能力;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各种惠农政策;促进土地有效流转,提高撂荒耕地利用率等对策建议,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8年10期)
常敏,王芳[4](2018)在《边际土地麻疯树柴油生产与碳减排潜力测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广东省为例,运用生命周期研究法,在麻疯树柴油生产边际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利用能量比率及碳减排比例,对麻疯树柴油的生产和碳减排潜力进行定量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利用边际土地种植麻疯树可生产生物柴油的总净能量潜力值为2.56×10~(13)MJ,相当于5.48×10~8 t传统柴油,同时碳减排潜力值可达1.92×10~9t;粤北地区的总净能量潜力值最高,占到全省的36.38%;按行政单元统计,21个市的净能量潜力值差别较大,梅州和清远分居第1,2位,分别占全省的11.00%,10.37%,中山市最少;各种边际土地类型中,疏林地、灌木林地的净能量潜力值和碳减排潜力较大,其中疏林地的碳减排潜力最大,是灌木林地碳减排潜力值的两倍,可达1.25×10~9t;按边际土地单位面积统计,裸土地、疏林地裸岩和石砾地的单位面积碳减排潜力较高,彼此相差不大,其中裸土地的单位面积碳减排潜力最大,为2 740.90 t/hm~2。(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8年03期)
王烨[5](2017)在《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克山县土地生产潜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耕地是保证粮食增产和稳产的基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替代物质资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的稀缺性、数量有限性、不可替代性越来越突出,因此通过挖掘耕地生产潜力、提升耕地质量来提高粮食产能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分别从规划、政策与资金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本研究以克山县为研究区,根据耕地质量评价情况核算耕地生产潜力,划分潜力分级区,分析影响耕地生产潜力的主导因素,针对主导因素提出克山县土地整治工作建议措施,为提高克山县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推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本研究在文献阅读基础上,依据人地关系理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等理论,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耕地综合质量状况,根据质量情况核算耕地生产能力及其提升潜力,划分耕地提升潜力区,通过分析不同潜力区影响耕地质量的主导因素,提出土地整治的建议措施。全文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耕地自然质量评价。以地块为评价单元,从耕地的立地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生态条件、田块条件4方面选取13个指标,运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耕地质量分值,全县耕地质量分值最高为91.17,最低为61.07,利用ArcGIS自然断点法将耕地质量划分为高、中、低叁个等级。其中高等地面积74787.92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1.57%,主要分布在克山农场、西建乡、西城镇;中等地面积115034.71hm2,占48.56%,主要分布在北兴镇、发展乡、河北乡、向华乡、古北镇;低等地面积47075hm2,占19.87%,主要分布在双河乡、河南乡、克山镇等,全县耕地质量呈西高东低的态势。(2)耕地生产潜力测算及分区。以乡镇为评价单元,依据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模型将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转化为农用地等指数,利用回归分析建立可实现生产能力关系式,求得各乡镇耕地单产提升潜力,测算其生产潜力指数,全县耕地单产提升潜力最大是西联乡,提升潜力为3293.21kg/hm2,最小是克山镇,提升潜力为1795.76kg/hm2。全县潜力分为两个区,高潜力区包含克山农场、西联乡、西城镇、西建乡、河北乡、古北乡、河南乡7个乡镇,耕地生产潜力指数为31.07%-34.09%,低潜力区包含曙光乡、北联镇、向华乡、西河镇、发展乡、双河乡、北兴镇、古城镇、克山镇9个乡镇,耕地生产潜力指数为22.65%-28.77%。(3)基于四象限法建立耕地质量与耕地提升潜力关系,划分不同耕地质量潜力提升类型区,分析各区影响耕地生产潜力的主导因素,进而提出土地整治方向。高质量高潜力区耕地面积44577.58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8.82%,该区耕地最优,是未来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区域,应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同时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高质量低潜力区面积30210.35hm2,占12.75%,该区主要受土层厚度和水土流失限制,未来应加强黑土保护,同时加强水土综合防治;中质量高潜力区面积37186.83hm2,占15.70%,该区耕地主要受基础设施条件影响,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中质量低潜力区面积77847.88hm2,占32.86%,该区主要受地形地貌及水资源影响,未来土地整治过程中在保障耕作能力的同时加强生态建设;低质量高潜力和低质量低潜力区面积分别为17953.94hm2和29121.06hm2,分别占7.58%和12.29%,这两个潜力区无论是立地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都处于较差水平,一方面应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同时加强整个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对耕地各质量等级和各潜力区的综合分析,可有效促进耕地质量保护,同时为保障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保护及土地整治综合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任景全,郭春明,刘玉汐,陈立文,李琪[6](2017)在《吉林省春玉米土地生产潜力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61~2015年气象观测资料、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资料和土壤数据,计算了吉林省不同区域的春玉米土地生产潜力,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的气候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吉林省各区域的太阳辐射均呈显着减小趋势(P<0.05),≥10℃有效积温均呈极显着的增加趋势(P<0.01),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着。太阳辐射和≥10℃有效积温呈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趋势,降水量呈由西向东逐渐增加趋势。春玉米土地生产潜力由西向东呈低-高-低的趋势分布。西部和中部区域土地生产潜力呈减小趋势,东部区域土地生产潜力呈上增加趋势,但变化趋势均不显着。西部、中部和东部区域土地生产潜力平均值分别为7544.5、12346.4和11878.0 kg hm~(-2)。土地生产潜力利用率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西部、中部和东部区域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74.2%、61.1%和47.5%。降水量是西部和中部土地生产潜力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10℃有效积温是东部土地生产潜力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7年02期)
刘晓丹[7](2017)在《河北省粮食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粮食消费的速度远超过了粮食增产的速度。截至2016年,粮食产量实现了十增,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了463.21公斤,已基本步入小康水平。现代化农业水平已达到了较高的程度,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达到92.7%。但由于受城镇化、工业化等影响,全省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33亩,与我国平均水平相差0.67亩。人口与粮食、土地叁者矛盾的问题得到了普遍地关注。加之,农业资源过度开采、农药化肥农膜过度使用、滥用饲料添加剂等粗放农业发展方式造成耕地面积质量的下降等,这都严重影响着粮食增产的能力,人地矛盾问题已成为焦点话题。因此,分析研究河北省粮食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问题,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解决人地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对河北省的现有粮食生产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农业现代化生产条件)、粮食总产量、播种面积、耕地面积等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利用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预测了未来几个阶段的粮食总产量和播种面积。(2)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机制法”估算河北省土地生产潜力。第一,运用与太阳总辐射量相关的公式估算出光合生产潜力;第二,由无霜期确定温度有效系数修正光合生产潜力,估算出光温生产潜力;第叁,运用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式得出水分有效系数,修正光温生产潜力估算出气候生产潜力;第四,对不同坡度的土地加权平均得出土地有效系数,修正气候生产潜力估算出土地生产潜力。(3)研究影响粮食生产潜力的社会经济因素,利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度复合方法实证分析河北省社会经济因素,得出社会有效系数。订正土地生产潜力估算出社会生产潜力,也就是粮食(最终)生产潜力。根据最终结果,得到粮食最高潜在生产量。(4)在运用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对人口规模进行预测的基础上,以粮食消费量为标准对土地人口承载力现状和未来几个阶段进行研究,将所得结果分别与现实人口规模和预测人口规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未来几个阶段的承载状态。然后根据粮食最高潜在生产量得出最大理论人口承载力。(5)在分析河北省粮食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基础上,对我省未来粮食生产和人口方面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运用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度复合模型、土地人口承载力模型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选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期刊2017-03-01)
王海鹰,陆军辉[8](2016)在《基于AE的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基础,其使用的数学评价模型计算复杂、过程繁琐、评价结果抽象,因此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基础性的特点。利用GIS所具有的强大空间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的能力,可以弥补现有土地潜力评价模型的不足,更好地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支撑和保障。文章基于Arc GIS Engine(AE)二次开发组件、地理数据库技术、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模型,利用VS2010开发了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信息系统。系统集成了数据加载、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编辑、空间分析和潜力评价以及专题图制作等功能,具备性能运行稳定、评价效率高,数据可视化等特点。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土地生产潜力分析评价,得到可靠、直观的评价结果。研究验证了土地生产潜力评价GIS系统开发的可行性,为土地管理、农业生产规划等提供管理和分析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6年11期)
许艳,濮励杰,于雪,朱明,蔡芳芳[9](2015)在《沿海滩涂围垦区土地生产潜力模型构建与应用——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沿海淤泥质滩涂是中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之一,滩涂围垦新增的大量耕地资源的生产潜力能反映滩涂土壤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小。本文以江苏省如东县滩涂围垦区为例,在现有的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模型的基础上,引进基础地力贡献率和盐分限制因子作为土壤有效性系数,构建沿海地区土地生产潜力模型,并通过水稻和小麦产量对模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滩涂围垦区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5%~59%;小麦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0%~80%。未脱盐的1982年滩涂围垦区水稻和小麦产量受到盐分阻碍的系数分别为0.73和1.00。2007年垦区由于盐分太高不能种植水稻,小麦产量受到盐分阻碍系数为0.35。未脱盐的1982年滩涂垦区土壤基础地力修正后的水稻和小麦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为12235.84和6502.23 kg/hm2;土壤盐分修正后的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为15677.42和10329.39 kg/hm2;土壤基础地力和盐分共同修正后的土地水稻和小麦生产潜力分别为8934.97和6502.23 kg/hm2。与实地调查的水稻产量(9750 kg/hm2)和小麦生产潜力(6000 kg/hm2)相比,目前土地生产力远小于盐分限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与基础地力和盐分双重限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接近,改善土壤施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力。(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5年07期)
马伟龙[10](2015)在《土地生产潜力研究的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生产潜力是土地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总结了土地生产潜力研究的相关理论:生物产量的直接测定阶段、潜力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研究、生理生态理论。系统分析了土地生产潜力的传统研究方法(趋势外推法、经验公式法和潜力递减法)和现代研究方法(GIS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模拟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对以后土地生产潜力的研究和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5年11期)
土地生产潜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定量分析土地耕作适宜性、气候生产潜力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动态特征是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有效保护耕地资源的基础。本文基于湖南省气候、土地覆被、地形等数据,采用气候生产潜力估算和趋势分析方法,以300 m×300 m栅格为计算单元,获得湖南省2000—2017年耕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并分析湖南省土地耕作适宜性、气候生产潜力与LUCC过程的关系。结果显示:湖南省最适宜耕作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中部和南部盆地、丘陵区,气候生产潜力为19 530~40 375 kg/ha,整体呈现东南部高西北部低。北纬28°以南的中部、中东部丘陵盆地区,是土地耕作适宜性和气候生产潜力组合最好的区域。86.5%的新增人造地表为最适宜耕作的耕地,说明新增人造地表主要以牺牲优良的耕地为代价。气候变化、气候生产潜力变化与LUCC过程密切相关,LUCC过程中流向耕地多为气候生产潜力增加区,而耕地转为林地等土地类型则属于气候生产潜力下降区,指示气候变化在驱动不同类型土地相互转变中的作用。上述结果可望为湖南省土地规划整治及山地资源开发等提供决策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生产潜力论文参考文献
[1].刘立新,张中强,赵高伟.建好良田丰粮仓[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2].王继人,钟昌标,王玲玲,莫宏伟.2000—2017年湖南省土地耕作适宜性、气候生产潜力与LUCC过程动态特征[J].山地学报.2019
[3].王朝军.加快撂荒土地整治挖掘耕地生产潜力[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
[4].常敏,王芳.边际土地麻疯树柴油生产与碳减排潜力测算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8
[5].王烨.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克山县土地生产潜力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
[6].任景全,郭春明,刘玉汐,陈立文,李琪.吉林省春玉米土地生产潜力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土壤通报.2017
[7].刘晓丹.河北省粮食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7
[8].王海鹰,陆军辉.基于AE的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
[9].许艳,濮励杰,于雪,朱明,蔡芳芳.沿海滩涂围垦区土地生产潜力模型构建与应用——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5
[10].马伟龙.土地生产潜力研究的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J].知识经济.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