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负荷量论文-胡智强,张慧

运动负荷量论文-胡智强,张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负荷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穿戴设备,体育课,运动负荷量,运动监控

运动负荷量论文文献综述

胡智强,张慧[1](2018)在《高科技可穿戴设备促进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合理化监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课是我国国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以及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加强,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加深。而体育课负荷量是体育课的基础,制定合理的运动量是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如果运动量过小,无法有效地满足学生机体新陈代谢,也不能有效地动员内脏器官的潜力,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反之,如果运动量过大,则容易产生运动性疲劳,使得机体产生代谢紊乱,严重者可致运动损伤或运动性猝死等情况发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合理的运动量才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研究首先对体育课运动量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得出我国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体育课运动量设计与安排方面研究和不同运动量对学生机体反应机制研究这两大方面。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可穿戴设备逐渐投入到大众健身行业中,尤其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应用更加普遍,在运动监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制约体育锻炼过程中的一些不利因素也随之得到了改善。本研究旨在如何促进体育课运动量合理化监控,改善制约体育课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利因素,提高体育课对学生的锻炼效果。研究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高科技可穿戴设备能否有效的促进体育课运动量合理化监控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1)高科技可穿戴设备在体育课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学生各项生理基础机能(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体温、卡路里和出汗程度等)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还可以对运动时速、学生动作、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记录等进行实时监控,可尽可能的避免学生在体育课锻炼过程中发生教学事故(如学生过度疲劳、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猝死等)。(2)运用高科技可穿戴设备对体育课进行监控,可以改变学生运动量不足以及安排不合理等情况发生,在监控下,不同的运动项目采用不同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同时还可以避免因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运动量安排上的不足。(3)高科技可穿戴设备的一些娱乐功能可以改善学生运动过程中的枯燥现象,提高学生锻炼积极性。(4)不足之处在于高科技可穿戴设备价格昂贵,尤其是越高精尖的设备价格就越贵,对学生和学校来说负担较大。研究展望:(1)国家和学校应加大力度投入和重视,逐渐普及高科技可穿戴设备对体育课监控,改善体育课锻炼过程中的不足。(2)加大对高科技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力度,完善和精细设备功能及降低设备价格。(3)教师和学生也应充分利用高科技可穿戴设备的优势,提高锻炼效果和学生对运动的积极性。(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科技创新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2)

李红,刘燕,唐健滨,张换春,张伟[2](2017)在《不同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50例,根据运动负荷量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予以低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B组患者予以高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连续训练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6MWD)、Borg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6MWD长于A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o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低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在稳定型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相当,但与低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相比,高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可更有效地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何伟[3](2016)在《不同运动负荷量对Th1/Th2偏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研究证明运动可影响免疫系统的自稳状态,不同强度、不同负荷量的运动,可能对Th1/Th2的偏移程度和方向有不同影响,而目前尚未见有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针对不同运动负荷量对Th1/Th2偏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作初步探索。研究方法:非体育专业健康男大学生20人间隔1周,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先后完成:120W 60r/min蹬车运动30min(简称A);200W 50r/min持续蹬车2min,间歇5min,重复运动至连续10s不能保持规定的速度为止(简称B);于运动前、运动后立即和运动后3 h采血检测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Th1/Th2偏移指标IFN-γ/IL-4比值、细胞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转化指数(T-LTI)、体液免疫功能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Ig)以及评定运动负荷量的心率和股四头肌最大等长收缩力量(PIMCS)。研究结果:两次实验受试者运动后立即的心率分别为136±8和177±6,而A的PIMCS在运动稍有下降;B的PIMCS在运动后则显着下降,3h仍未恢复(P<0.05)。A:运动后的IFN-γ呈升高趋势。IL-4未检出。T-LTI从运动前的3.29±0.77增至运动后立即的4.39±1.20和运动后3h的4.20±1.29(P<0.05)。B:IFN-γ(pg/m1)和T-LTI分别从运动前的703.07±194.88和3.32±0.85降至运动后立即的462.93±151.33和2.32±0.70、运动后3h的484.80±192.92和2.39±0.54(P<0.05);而IL-4呈上升趋势。IFN-γ/IL-4比值在运动后立即和运动后3h均低于运动前(P<0.05)。两次实验运动前后的Ig无明显变化。研究结论:提示运动负荷量可能是调节Th1/Th2偏移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T-LTI的重要因素,但对体液免疫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四届(2016)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运动·体质·健康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6-10-21)

林文弢,郭晓征[4](2014)在《血尿素与运动负荷量的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来说,负荷量是指在持续、连贯身体活动时,运动员机体在承受一定外部刺激总量时,所表现出的内部负荷的程度。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是运动负荷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2个方面。在运动训练中,若负荷量大,负荷强度就不可能很大;如果负荷强度大,负荷量也不可能大。通过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调节与变动,便可达到不同的训练目的。如在超过运动负荷阈的前提下,负荷强度小到中等。负荷量较大的运动主要发展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负荷强度大、负荷量小的(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育教练员》期刊2014年04期)

何伟,陈静宁,杨煜琳[5](2014)在《肌肉收缩形式和运动负荷量对免疫稳态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肌肉收缩形式和运动负荷量对免疫稳态的影响。方法:非体育专业健康男大学生20人持续1周,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先后完成:120W60r/min蹬车运动30min(A试验);200W50r/min持续蹬车2min,间歇5min,重复运动至连续10s不能保持规定的速度为止(B试验);在12度的斜坡上,每次在30秒内从上向下跳25个蛙跳,总距离为45M以上,共完成20组蛙跳。组间放松活动2分钟(C试验)。检测叁次试验运动前、运动后立即和运动后3h的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IL-4)、Th1/Th2偏移指标IFN-γ/IL-4比值、细胞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转化指数(T-lymphocytetransformationindexT-LTI)、体液免疫功能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评定运动负荷量的心率和工作肌疲劳程度的股四头肌最大等长收缩力量(peakisometriccontractionstrengthPIMCS)。结果:叁次实验受试者安静时的心率均为65±7,A、B、C试验受试者运动后立即心率分别为136±8、177±6和172±8(P<0.05),运动后3h均恢复正常;A、B、C叁次实验的PIMCS于运动后立即分别下降为运动前的97.8±9.3%(P>0.05)、55.6±6.3%(P<0.05)和46.3±6.7%(P<0.05),经3h恢复后BC实验的PIMCS仍只有运动前的68.5±3.4%和52.6±5.3%,而C实验的PIMCS下降幅度又明显低于B实验(P<0.05)。A试验运动后的IFN-γ无明显变化,IL-4未检出,但T-LTI从运动前的3.29±0.77增至4.39±1.20(P<0.05);B实验和C实验的IFN-γ分别从运动前的703.07±194.88和707.60±194.50降至运动后立即的462.93±151.33和442.27±150.02(P<0.05)以及运动后3h的484.80±192.92和449.80±143.99(P<0.05),但IL-4无明显变化。BC两次实验的IFN-γ/IL-4比值则分别从运动前的18.54±4.22和17.09±12.77降至运动后立即的12.98±3.86和8.92±14.53(P<0.05)以及运动后3h的11.41±3.75和9.28±14.65(P<0.05),并伴随T-LTI的同步下降(P<0.05);叁次实验运动前后的IgG、IgA和IgM无明显变化。BC两次实验运动后的IFN-γ、IFN-γ/IL-4比值和T-LTI均明显低于A实验运动后同一时点的IFN-γ、IFN-γ/IL-4比值和T-LTI,而这些指标在BC实验的各时点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运动负荷量是影响Th1/Th2向Th2偏移、细胞免疫功能下调的主要因素;肌肉工作形式对此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运动生理生化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08-11)

李方晖,杨海平,覃飞[6](2013)在《8周中等强度低负荷量运动对增龄大鼠骨骼肌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8周中等强度低负荷量运动对增龄大鼠腓肠肌蛋白质组表达图谱的影响,初步筛选出体育运动延缓骨骼肌衰老的差异蛋白。方法:将12只18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平行对照组(n=6)。实验组经中等强度(60%~75%VO2max)、低负荷量(每天每次15min,5天/周)跑台运动,与对照组一起提取腓肠肌全蛋白,进行蛋白质固相-pH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E)分离,随后采用PDQuest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和数据采集。选择运动后差异表达量大于2倍的备选目标蛋白点进行胶内原位酶解与质谱鉴定。结果:运动后腓肠肌重量增加30.0%(P<0.05),腓肠肌指数增加37.5%(P<0.01);差异表达量大于1倍的蛋白点共19个,取大于2倍的6个蛋白点经质谱鉴定为热应激同源蛋白70(HSC70)、26S蛋白酶体调节亚基6B分子(S6B)、肌动蛋白结合蛋白(Cofilin)、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α-KG-DHC)、细胞膜修复相关蛋白(TRIM72)。结论:1)8周中等强度低负荷量运动后增龄大鼠腓肠肌蛋白质组发生显着性变化;2)成功筛选出6种目标差异蛋白,其表达量发生的适应性变化表明,8周中等强度低负荷量运动可能通过同时调控3个途径保护Sarcopenia:①调控衰老骨骼肌的线粒体代谢酶、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热休克同源蛋白70的表达来抑制肌细胞凋亡;②下调26S蛋白水解酶表达抑制蛋白质分解,进而拮抗Sarcopenia的骨骼肌蛋白质丢失;③促进细胞膜修复蛋白表达改善Sarcopenia的肌细胞膜修复功能。(本文来源于《体育科学》期刊2013年08期)

曹磊,顾鸿泉,杨颂[7](2013)在《对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刻认识不同性质的运动负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能有效提高训练效果。通过实践经验和相关信息的论证,指出应抓住运动项目、运动员的特点,在不同的训练阶段、训练时期,根据训练任务目标、训练方法、运动员机体适应性,以及训练方法发展创新的需要等,有针对性、创造性地选择采用不同性质的运动负荷。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共性规律和个性特点,值得相互借鉴。(本文来源于《冰雪运动》期刊2013年02期)

章璐璐,黄世伟[8](2012)在《关于大学生体育舞蹈训练课运动负荷量的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实验法对大学体育舞蹈专选班的学生进行训练课负荷量的监测,研究对象30人(男女各15人),对他们体育舞蹈训练课进行心率监测以获得相应的运动心率,同时比较男女生之间心率的特点差异,以此推断出体育舞蹈运动负荷特点分布表,以此来指导大学生舞蹈训练课的安排和指导大学生科学健身。(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2年16期)

王梨[9](2011)在《大学生体育舞蹈训练课运动负荷量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大学体育舞蹈专选班学生在教学课中的准备活动、专项训练和运动恢复阶段的心率进行监测,分析各阶段心率变化特点,同时比较男女生的心率差异,由此了解学生在体育舞蹈课上的运动负荷量特征,为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舞蹈训练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11期)

刘子水[10](2011)在《运动负荷、负荷量、负荷强度概念及内涵的讨论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无论是运动训练学以及各种有关运动训练方面的研究,当提到运动负荷时,无一例外的认为其结构是——负荷量与负荷强度。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运动负荷与运动负荷量在概念上有重复之嫌,且运动负荷量与运动负荷强度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因为强度本身就是量。同时提出运动负荷的构成因素之一是运动量而不是负荷量。(本文来源于《阴山学刊(自然科学)》期刊2011年02期)

运动负荷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不同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50例,根据运动负荷量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予以低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B组患者予以高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连续训练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6MWD)、Borg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6MWD长于A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o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低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在稳定型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相当,但与低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相比,高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可更有效地提高患者运动耐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负荷量论文参考文献

[1].胡智强,张慧.高科技可穿戴设备促进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合理化监控研究[C].2018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科技创新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2].李红,刘燕,唐健滨,张换春,张伟.不同运动负荷量肺康复训练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

[3].何伟.不同运动负荷量对Th1/Th2偏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C].第四届(2016)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运动·体质·健康论文摘要汇编.2016

[4].林文弢,郭晓征.血尿素与运动负荷量的评定[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4

[5].何伟,陈静宁,杨煜琳.肌肉收缩形式和运动负荷量对免疫稳态影响的研究[C].2014年中国运动生理生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6].李方晖,杨海平,覃飞.8周中等强度低负荷量运动对增龄大鼠骨骼肌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3

[7].曹磊,顾鸿泉,杨颂.对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再认识[J].冰雪运动.2013

[8].章璐璐,黄世伟.关于大学生体育舞蹈训练课运动负荷量的特点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

[9].王梨.大学生体育舞蹈训练课运动负荷量特点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10].刘子水.运动负荷、负荷量、负荷强度概念及内涵的讨论与分析[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2011

标签:;  ;  ;  ;  

运动负荷量论文-胡智强,张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