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相关基因论文-蔡军,马德英,郁帆,羌松

防御相关基因论文-蔡军,马德英,郁帆,羌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防御相关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鹰嘴豆,壳二孢叶枯病,Ascochyta,rabiei,基因

防御相关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蔡军,马德英,郁帆,羌松[1](2019)在《壳二孢叶枯病病原菌Ascochyta rabiei胁迫下鹰嘴豆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挖掘获得新的抗性基因,培育鹰嘴豆Cicer arietinum抗壳二孢叶枯病(病原菌为Ascochyta rabiei)新品种,以项目组前期获得的102个差异表达的新基因为基础,随机选取29个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以鹰嘴豆Actin(EU529707)和Ef-1α(AJ004960)作为参考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这29个基因在宿主植物鹰嘴豆抗性品种系选03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基于同源性分析结果可将29个基因大致分成4类,涉及信号传导机制、细胞运输、转录和细胞拯救、防御、毒性;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功能未知的基因数目最多,达到了11个,其中多数为鹰嘴豆未定性基因。这29个基因在A. rabiei胁迫下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异表达,表达差异时间点集中在胁迫后72 h,并在96 h恢复至正常表达水平。其中解毒相关基因474在72 h时相对表达水平最高,是对照处理0 h的19.773倍,抗氧化修复相关基因1137的相对表达水平最低,约为对照处理0 h的1/3。筛选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0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6个,其余3个基因的表达差异不明显。上调表达基因可能与鹰嘴豆应对A. rabiei侵染的应答机制有关,其中与免疫应激相关的蛋白基因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咖啡酰辅酶A、泛素蛋白基因等可能直接参与了鹰嘴豆应对A. rabiei的免疫识别和防御。(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邓启亮[2](2019)在《rs3129891和rs77005575位点突变基因型同IBD患者肠粘膜中α-防御素的减少表达相关》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炎症性肠病(IBD)是肠道的一种慢性特发性炎症,根据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主要表现形式。目前越来越认可的一种观点认为,肠道抗菌肽表达减少导致的无效细菌清除是触发并维持IBD患者中观察到的异常免疫应答的重要因素。人肠道抗菌肽主要由人肠道α-防御素,少量的溶菌酶和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组成。基因型-表型相关研究表明,NOD2突变(SNP8,rs2066844;SNP12,rs2066845;SNP13,rs2066847)与回肠CD相关。在携带这些突变的CD患者中,肠粘膜α-防御素的表达的明显减少,在存在SNP13突变时减少的水平更加显着。然而,在结肠CD和UC患者中,哪些基因变异与抗菌肽的粘膜表达有关,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探讨哪些遗传变异可影响结肠CD和UC中粘膜抗菌肽的表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收集结肠CD和UC患者肠粘膜组织,检测它们的抗菌肽表达水平,然后比较这些抗菌肽表达同22个1BD相关SNP的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这些SNP包括rs2066844,rs2066845,rs2066847,rs35261698,rs2172252,rs3197999,rs4151651,rs6930777,rs77005575,rs9268832,rs3129891,rs3115674,rs2066842,rs10885394,rs10885395,rs3814570,rsl 1209026,rsl 1805303,rs 12212067,rs2241880,rs2542151,rs7234029。方法患者16例健康查体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的42例UC和60例CD患者为实验组。常规结肠镜检查时收集这118患者的结肠组织,其中UC和CD患者,分别收集他们的炎症肠粘膜和非炎症肠粘膜组织。收集的肠粘膜组即刻放入液氮中保存。突变分析收集的肠道粘膜组织剪碎后,使用TaKaRa的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提取的DNA使用SEQUENOM的MassARRAY MALDI-TOF方法检测22个IBD相关的SNP的位点核酸信息。实时PCR分析收集的肠道粘膜组织剪碎后,使用TaKaRa的RNAiso Plus Kit试剂盒提取总RNA,使用TaKaRa的PrimeScript RT reagent Kit试剂盒合成cDNA,最后的qPCR使用Roche的LightCycler 480 System系统完成。18SrRNA作为内参。使用2-ACT方法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结果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统计学意义,当方差齐时,用Tukey的多重比较法分析,当方差不齐时,则用Dunnett T3的多重比较法分析。当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SNP突变分析我们总共分析了 118个样品的22个SNP信息,包括16个对照组,42个UC和 60个CD患者,在 118个样品中 SNP rs2066844,rs2066845,rs2066847,rs11209026,rs4151651,rs6930777 没有发现突变基因型,而在 rsl1805303,rs12212067,rs2241880,rs2542151,rs7234029,rs35261698,rs2172252,rs3197999,rs77005575,rs9268832,rs3129891,rs10885394,rs10885395,rs3814570中则发现了突变基因型。此外,在对照中没有发现rs77005575的纯合突变基因型CC,也没有发现rs3129891的纯合突变基因型AA。另外,只在CD患者的样品发现有rs2066842的突变基因型,只在对照组样品中发现有rs3115674的突变基因型。2.携带rs3129891突变基因型的IBD患者的结肠粘膜中HD5和HD6基因表达降低,而溶菌酶和SPLA2基因表达无差异3.携带rs77005575突变基因型的UC患者的结肠粘膜中HD5和HD6基因表达降低,而溶菌酶和SPLA2基因表达无差异4.携带rs77005575突变基因型的CD患者中HD5,HD6,溶菌酶和SPLA2基因表达无差异5.CD患者结肠组织中抗菌肽基因表达不受NOD2rs2066842基因型影响结论rs3129891和rs77005575位点突变基因型同IBD患者肠粘膜中α-防御素的减少表达相关。(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17)

王让剑,李慧玲,高香凤[3](2018)在《茶丽纹象甲危害诱导的茶树防御机制相关酶基因发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茶树被茶丽纹象甲取食诱导的分子防御机制,以取食诱导叶片为处理组,以未取食叶片为对照组,利用转录组测序法获得茶树新梢叶片被茶丽纹象甲危害前后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从中筛选茶丽纹象甲危害诱导的茶树防御机制相关的酶基因。结果表明,COG功能比对共获得39 037个注释,包括25个功能类别,其中防御机制功能类别包含的单基因数为316个;KEGG功能比对共获得27 075个注释,包括363个生物代谢通路;从COG比对结果的防御机制功能类别中筛选出差异表达酶单基因簇8个,均上调表达,涉及的代谢通路包括MAPK信号路径、类黄酮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萜类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基于KEGG代谢通路分析,初步归纳了8个防御机制相关酶之间的关系。RT-qPCR分析结果表明,8个酶单基因在茶丽纹象甲取食茶树新梢叶片后72 h内均上调表达,其中双特异性磷酸酶3、双特异性MAP激酶磷酸酶、花色素还原酶、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NADPH依赖的丙酮醛还原酶基因表达差异主要由机械损伤作用导致。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茶丽纹象甲危害诱导的茶树分子防御机制研究及其抗性茶树种质鉴定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刁鹏飞,哈达[4](2018)在《本氏烟草RNAi途径中与病毒防御相关的基因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由双链RNA(dsRNA)诱发的一种基因沉默现象。在拟南芥中,RNAi诱导的与病毒防御相关的基因沉默通路的核心元件主要由4GO、DGL、DRB、RDR、SGS等家族基因编码,并且相关研究已阐述的比较清楚,而在本氏烟草中,这种防御通路的固有元件未有详细报道。本研究参考了拟南芥中RNAi病毒防御通路中的相关元件,通过构建过表达载体瞬时表达、amiR干扰载体抑制表达、RT-PCR、Northern Blot等方法拟验证这些元件在本氏烟草中的相关功能。研究表明本氏烟草AGO2基因的表达量与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增殖量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同时在此过程中也会诱发内源水杨酸(SA)含量的积累。(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王贵花,曾凡云,谢艺贤,王宇光,张欣[5](2018)在《枯萎病菌胁迫下10个香蕉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香蕉枯萎病抗感品种受枯萎病菌浸染后不同时间内的10个防卫或潜在防御相关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接种Foc4后,10个基因在抗病品种宝岛蕉和感病品种巴西蕉中均有表达,但相对表达量有差异。接菌后1~192h,漆酶4B、谷胱甘肽硫转移酶(9h和120h除外)、ClassⅢ型过氧化物酶、类几丁质酶(putative chitinase)和纤维素合成酶催化亚基等5个基因在抗病品种宝岛蕉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感病品种巴西蕉。此外,接菌后除个别时间点外,漆酶4A、周质空间β-葡萄糖苷酶前体合成酶、过氧化物酶、类似烟草叶片表面抗性蛋白和抗菌肽等5个基因在宝岛蕉中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巴西蕉。(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8年01期)

刘潮,王慧,刘林,杨静,李成云[6](2017)在《水稻防御反应相关基因对稻瘟病菌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与稻瘟病菌的互作已成为研究植物与病原真菌互作的模式系统。利用RT-PCR技术检测了6个水稻品种(分别含有抗病基因Pik-s、Pita、Pit、Pi1、Pi9的近等系及回交亲本丽江新团黑谷LTH)与稻瘟病菌互作过程中多个信号相关及PR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带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k-s、Pita、Pit的水稻品种和LTH对稻瘟病菌#626侵染表现为亲和互作,带Pi1和Pi9的水稻品种表现为非亲和互作;稻瘟病菌接种后,亲和互作中MAPK6和MAPK12表现为上调表达,带有抗性基因Pi9的水稻品种IRBL22中BIMK2表现为上调表达。总体来看,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水稻近等系中的PR基因对稻瘟病菌的响应较为多样,非亲和互作中在早期或早中期表现为PR基因上调表达,而亲和互作中主要在晚期上调表达,说明这些PR基因表达的时间在植物与病原互作的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吕丁丁[7](2017)在《家蚕防御球孢白僵菌感染相关免疫基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家蚕(Bombyx mori)的重要病原真菌,其所引起的白僵病是全球范围内较为常见的一类真菌病,常对蚕业生产造成重大危害。但是目前包括白僵病在内的家蚕疾病都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疾病的预防显得至关重要。但是人们对家蚕响应球孢白僵菌侵染的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家蚕体表接种球孢白僵菌,检测了家蚕感染球孢白僵菌后BmcecA、Bmgloverin2和BmLeb5叁个免疫基因的表达模式,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克隆叁个免疫基因并分析其序列特征和生物学功能,实验验证它们在球孢白僵菌感染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并且在蛋白水平上检测了家蚕感染球孢白僵菌后表达差异的蛋白。以家蚕p50为实验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出BmCec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该ORF编码63个氨基酸,包含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37个氨基酸的成熟肽,通过蛋白结构分析该成熟肽形成经典的双亲α螺旋。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BmCecA在5龄家蚕的体壁、马氏管、中肠、丝腺、血淋巴和脂肪体中均有表达,在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血淋巴。在被球孢白僵菌诱导后,3龄蚕中该基因上调表达显着,在36 hpi上调最高;在5龄家蚕中,BmCecA在脂肪体和血细胞中被显着诱导上调表达。本研究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a(+)-CecA,通过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成功表达了BmCecA蛋白,该重组蛋白在体外对球孢白僵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在证明了表达的BmCecA对球孢白僵菌抑菌作用的基础上,为获得足够量的BmCecA蛋白进行家蚕体内抑菌试验,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了BmCecA成熟肽,用质谱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其分子量约为4.07 kDa,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为93.7%。体内和体外抑菌实验均表明家蚕BmCecA对球孢白僵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qRT-PCR结果表明,在3龄蚕感染球孢白僵菌的不同时间点Bmgloverin2均有上调表达,尤其是在接种白僵菌42 h后,Bmgloverin2 mRNA的差异表达倍数最大;同时Bmgloverin2 mRNA在家蚕幼虫的脂肪体中被诱导表达差异显着,从12 hpi开始,感染组的Bmgloverin2 mRNA相对于对照组,一直是持续上调表达的。采用RT-PCR技术克隆出Bmgloverin2基因,将去掉信号肽的Bmgloverin2连接到pCzn1表达载体进行重组表达。SDS-PAGE检测了其表达的正确性,用纯化的Bmgloverin2蛋白制备了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在诱导的家蚕脂肪体里能显着检测到Bmgloverin2蛋白。在BmCecA蛋白溶液中添加Bmgloverin2蛋白,在家蚕体外试验中能显着的降低BmCecA的最小抑菌浓度,在体内试验中能显着的延长家蚕的致死中时间,证明了Bmgloverin2具有协同BmCecA抑菌的作用。通过RACE方法获得了家蚕BmLeb5的cDNA的全长,该cDNA全长为808 bp,包含一个39 bp的5’-UTR、540 bp的开放阅读框和一个229 bp 3’的UTR,该ORF编码179个氨基酸,包含一个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含有4个RXXR基元。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其成熟肽的15位氨基酸残基被O-糖基化。同源性比对显示BmLeb5与家蚕BmLeb3同源性最高,进化树分析说明lebocins在家蚕中是一个多基因家族。首次成功体外表达和纯化了BmLeb5的重组蛋白,并且用液质联用和肽指纹图谱证实了表达的蛋白。对BmLeb5的mRNA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和对感染球孢白僵菌的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五龄叁天的家蚕中,BmLeb5在脂肪体中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体壁和丝腺,虽然在血淋巴、马氏管、中肠中也能检测得到,但是相对表达量很少;qRT-PCR结果也显示,在家蚕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BmLeb5在叁龄整蚕、五龄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均被显着诱导上调表达;说明BmLeb5可能在家蚕抵御球孢白僵菌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被球孢白僵菌感染36 h后,取家蚕血淋巴和未感染幼虫血淋巴做Label free非标记蛋白定量分析,共鉴定到671个蛋白,筛选出87个差异蛋白,其中相对于未感染球孢白僵菌的对照组,感染组上调的蛋白质有36个,感染组下调的蛋白质有40个,只在感染组检测到的蛋白质有6个,只在对照组中检测到的蛋白质有5个,在显着上调表达的36个蛋白质中,包括丝氨酸蛋白酶、热激蛋白70、溶菌酶、抗细菌肽、天蚕素B、贮存蛋白、攻击素等可能与免疫反应相关的蛋白质。通过KEGG数据库比对注释,这些差异蛋白质在抵御球孢白僵菌侵染中主要参与了阿米巴病、MAPK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Toll和Imd信号通路、溶菌体、细胞骨架调节、病毒性的肿瘤发生、PI3K-Akt信号等信号传导和代谢通路。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有利于从分子水平上深入理解家蚕乃至其它昆虫抵御真菌侵染的防御机理,也为家蚕的抗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7-04-20)

王璐瑶,蒋盼盼,甘颖,陈志谊,刘永峰[8](2017)在《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诱导番茄防御酶活性提高和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对设施番茄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效。为了探明其是否具备诱导番茄植株抗病性的能力,本文研究了菌株B1619灌根处理后番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同时检测了番茄叶片抗病防卫基因PR-1a、POD酶合成相关基因POD1和SOD酶合成相关基因SOD的转录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1619处理后番茄叶片的POD、SOD、PAL酶活性比未处理的显着提高;MDA含量比未处理的显着降低;菌株B1619灌根处理后叶片中PR-1a、POD1和SOD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上调。由此可见,诱导番茄产生抗病性是菌株B1619防治设施番茄枯萎病的作用机理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周修腾,王雪,陈敏,黄璐琦,肖文娟[9](2017)在《丛枝菌根真菌对丹参木质部结构及防御相关基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初步探讨丛枝菌根真菌GV对丹参木质结构及合成相关基因PAL、C4H,防御相关基因PR1、WRKY的影响。实验设定对照组和菌根组,测定生长90天后菌根对丹参生长情况及木质部结构的影响,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测定相关基因PAL、C4H及30、60、75、90、105、130天不同时期PR1、WRKY的表达情况。接种菌根90天丹参根部侵染率为90%,基本达到最大值;地上部分鲜重和叶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约为对照组的2.7倍和1.96倍;根部横切部分的木质部面积,积分光密度显着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地下部分木质素合成基因PAL、C4H表达显着提高,地上部分显着降低;丹参防御基因PR1(地下部分)和WRKY表达量在75天前显着增加,地下部分WRKY表达量在130天显着增加。丛枝菌根真菌能促进丹参生长,增加丹参根部木质部面积以及密度,促进木质素的合成,对提高丹参抗病性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7年04期)

田亚光,曾跃,林旭,郑鹏,黄贺[10](2016)在《β-防御素相关基因在输卵管和子宫内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目的β-防御素是雌性动物的输卵管和子宫内重要的抗微生物活性肽,是抵抗微生物入侵的天然屏障,对于调节卵子的成熟、受精、胚胎发育、着床和妊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别检测卵泡期和黄体期输卵管、子宫的β-防御素相关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β-防御素调节输卵管、子宫上皮细胞的机制奠定基础,为畜牧生产中提高动物的繁殖效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暨中日韩第四届动物繁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6-08-18)

防御相关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和目的炎症性肠病(IBD)是肠道的一种慢性特发性炎症,根据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主要表现形式。目前越来越认可的一种观点认为,肠道抗菌肽表达减少导致的无效细菌清除是触发并维持IBD患者中观察到的异常免疫应答的重要因素。人肠道抗菌肽主要由人肠道α-防御素,少量的溶菌酶和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组成。基因型-表型相关研究表明,NOD2突变(SNP8,rs2066844;SNP12,rs2066845;SNP13,rs2066847)与回肠CD相关。在携带这些突变的CD患者中,肠粘膜α-防御素的表达的明显减少,在存在SNP13突变时减少的水平更加显着。然而,在结肠CD和UC患者中,哪些基因变异与抗菌肽的粘膜表达有关,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探讨哪些遗传变异可影响结肠CD和UC中粘膜抗菌肽的表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收集结肠CD和UC患者肠粘膜组织,检测它们的抗菌肽表达水平,然后比较这些抗菌肽表达同22个1BD相关SNP的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这些SNP包括rs2066844,rs2066845,rs2066847,rs35261698,rs2172252,rs3197999,rs4151651,rs6930777,rs77005575,rs9268832,rs3129891,rs3115674,rs2066842,rs10885394,rs10885395,rs3814570,rsl 1209026,rsl 1805303,rs 12212067,rs2241880,rs2542151,rs7234029。方法患者16例健康查体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的42例UC和60例CD患者为实验组。常规结肠镜检查时收集这118患者的结肠组织,其中UC和CD患者,分别收集他们的炎症肠粘膜和非炎症肠粘膜组织。收集的肠粘膜组即刻放入液氮中保存。突变分析收集的肠道粘膜组织剪碎后,使用TaKaRa的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提取的DNA使用SEQUENOM的MassARRAY MALDI-TOF方法检测22个IBD相关的SNP的位点核酸信息。实时PCR分析收集的肠道粘膜组织剪碎后,使用TaKaRa的RNAiso Plus Kit试剂盒提取总RNA,使用TaKaRa的PrimeScript RT reagent Kit试剂盒合成cDNA,最后的qPCR使用Roche的LightCycler 480 System系统完成。18SrRNA作为内参。使用2-ACT方法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结果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统计学意义,当方差齐时,用Tukey的多重比较法分析,当方差不齐时,则用Dunnett T3的多重比较法分析。当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SNP突变分析我们总共分析了 118个样品的22个SNP信息,包括16个对照组,42个UC和 60个CD患者,在 118个样品中 SNP rs2066844,rs2066845,rs2066847,rs11209026,rs4151651,rs6930777 没有发现突变基因型,而在 rsl1805303,rs12212067,rs2241880,rs2542151,rs7234029,rs35261698,rs2172252,rs3197999,rs77005575,rs9268832,rs3129891,rs10885394,rs10885395,rs3814570中则发现了突变基因型。此外,在对照中没有发现rs77005575的纯合突变基因型CC,也没有发现rs3129891的纯合突变基因型AA。另外,只在CD患者的样品发现有rs2066842的突变基因型,只在对照组样品中发现有rs3115674的突变基因型。2.携带rs3129891突变基因型的IBD患者的结肠粘膜中HD5和HD6基因表达降低,而溶菌酶和SPLA2基因表达无差异3.携带rs77005575突变基因型的UC患者的结肠粘膜中HD5和HD6基因表达降低,而溶菌酶和SPLA2基因表达无差异4.携带rs77005575突变基因型的CD患者中HD5,HD6,溶菌酶和SPLA2基因表达无差异5.CD患者结肠组织中抗菌肽基因表达不受NOD2rs2066842基因型影响结论rs3129891和rs77005575位点突变基因型同IBD患者肠粘膜中α-防御素的减少表达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御相关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蔡军,马德英,郁帆,羌松.壳二孢叶枯病病原菌Ascochytarabiei胁迫下鹰嘴豆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9

[2].邓启亮.rs3129891和rs77005575位点突变基因型同IBD患者肠粘膜中α-防御素的减少表达相关[D].南方医科大学.2019

[3].王让剑,李慧玲,高香凤.茶丽纹象甲危害诱导的茶树防御机制相关酶基因发掘[J].核农学报.2018

[4].刁鹏飞,哈达.本氏烟草RNAi途径中与病毒防御相关的基因功能的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5].王贵花,曾凡云,谢艺贤,王宇光,张欣.枯萎病菌胁迫下10个香蕉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J].中国南方果树.2018

[6].刘潮,王慧,刘林,杨静,李成云.水稻防御反应相关基因对稻瘟病菌的响应[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7

[7].吕丁丁.家蚕防御球孢白僵菌感染相关免疫基因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7

[8].王璐瑶,蒋盼盼,甘颖,陈志谊,刘永峰.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诱导番茄防御酶活性提高和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7

[9].周修腾,王雪,陈敏,黄璐琦,肖文娟.丛枝菌根真菌对丹参木质部结构及防御相关基因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

[10].田亚光,曾跃,林旭,郑鹏,黄贺.β-防御素相关基因在输卵管和子宫内的表达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暨中日韩第四届动物繁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

标签:;  ;  ;  ;  ;  

防御相关基因论文-蔡军,马德英,郁帆,羌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