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化床包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化床,包衣,多糖,尿素,银耳,贝拉,层积。
流化床包衣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姚研,乔蓓,徐庆[1](2019)在《热熔融流化床包衣过程中聚合速率常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熔融流化床包衣过程中,颗粒的生长由颗粒团聚产生,颗粒团聚导致了颗粒粒径的非均一性。本研究采用群体平衡模型(Population Balance Model,PBM)对系统中各尺寸粒子建立守恒关系。为了求解PBM,对其进行离散化。颗粒的团聚核由基于气体动力学理论的动能的等分(EKE)内核来描述。将EKE内核引入到离散的群体平衡(Discretized Population Balance,DPB)模型中,通过与基于质量的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聚合速率常数β0=0.15×10~((-3)) kg m~(-1/2) s~(-1),为热熔融流化床包衣过程中颗粒的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包装与食品机械》期刊2019年04期)
周建军[2](2019)在《流化床制备包衣尿素微球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长期使用的传统速溶肥料可能会因土壤中盈余营养物质的流失而导致水体污染、土壤恶化以及对生物群落的潜在危害。其中大部分传统肥料颗粒在灌溉过程中由于溶解性差而致使养分不能被作物完全吸收。为了避免传统肥料的弊端,实现可持续高效利用,本文于拟研发一种新型缓释性包衣尿素肥料,提升尿素中N元素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本文采用流化床喷雾干燥包衣技术,分别以明胶、醇酸树脂、聚乙烯醇为包衣材料,以颗粒尿素为芯材制备包衣型缓释肥料。以产品的初溶率以及包膜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并得出了最优工艺条件,并考察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所制备样品的养分释放速率变化趋势。借助于红外(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TGA)等表征手段对包衣微球的结构、形貌及膜层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讨论。主要内容如下所示。(1)以天然高分子明胶为包衣材料,甘油为塑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硬脂酸镁为抗粘剂制备缓释肥。分别考察了明胶浓度、甘油用量、戊二醛浓度以及硬脂酸镁用量对产品初溶率和包膜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明胶溶液浓度为5 wt%,塑化剂甘油用量为15 mL,交联剂戊二醛浓度为4 wt%,抗粘剂硬脂酸镁的用量为10 g,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的包膜量为6.43%,初溶率为9.71%,达到国家缓释肥料标准要求。FTIR结果表明,明胶与戊二醛交联反应,产生了席夫碱结构;SEM结果显示,明胶膜层疏松多孔,膜层厚度为46.11μm。(2)以热固性树脂醇酸树脂为包衣材料,加入二氧化硅和甘油制备缓释肥。考察醇酸树脂浓度、二氧化硅用量、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对产品初溶率和包膜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试验,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醇酸树脂浓度为12 wt%,二氧化硅用量为6 g,包埋温度为70℃,包埋时间为120 min,所得产品的包膜量为8.75%,初溶率为7.80%,达到国家缓释肥料标准要求。FTIR结果表明,产品的特征峰与醇酸树脂的特征峰近乎相同,包衣过程为物理包埋法;SEM结果显示,微球表面光滑,结构致密,膜层较均匀,膜层厚度为85.99μm。(3)以聚乙烯醇为包衣材料,加入羧甲基纤维素,并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缓释肥。考察聚乙烯醇浓度、羧甲基纤维素用量、戊二醛用量对产品初溶率和包膜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聚乙烯醇浓度为6.13 wt%,羧甲基纤维素用量为3.06 g,戊二醛用量为4.27 mL,预测初溶率为6.46%。实际初溶率为6.23%,接近预测值。聚乙烯醇浓度为6.23 wt%,羧甲基纤维素用量为3.08 g,戊二醛用量为3.97 mL,预测包膜量为9.91%,实际包膜量为9.73%,接近预测值。FTIR结果表明,膜层通过亲核加成等交联反应,形成了以缩醛结构为主的较稳定结构;SEM结果表明,微球表面结构致密,成膜均匀,膜层厚度为65.88μm。对比上述包衣材料,明胶成本最为低廉,生物降解性最好;醇酸树脂热稳定性最好,产品缓释周期最长,能达到6 d;聚乙烯醇包膜量最大,能达到9.73%,且流化床包衣效率最高。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的养分释放速率可以通过优化实验工艺条件进行适当调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周建军,汤建伟,化全县,王保明,刘丽[3](2019)在《流化床制备包衣尿素微球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尿素作为常用肥料之一,由于其高水溶性和过量使用易导致土壤板结和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利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缓释包膜尿素可以有效缓解上述问题。实验以明胶溶液为壁材,微粉硅胶为抗粘剂,甘油为塑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使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包膜尿素。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壁材浓度、抗粘剂用量、塑化剂用量和交联剂浓度对包膜效果的影响,并对所得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和缓释性分析。最优工艺条件为:壁材质量浓度为0.05 g/m L、抗粘剂用量为10 g、塑化剂用量(质量分数)为50%、交联剂质量浓度为0.05 g/m L。(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王新,姚研,徐庆,李占勇[4](2019)在《热熔融流化床液固接触包衣特性的CFD-DEM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热熔融流化床包衣的影响因素,优化包衣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与离散单元法(DEM)耦合的方法,在4种流化速度下(u_(mf),1. 5 u_(mf),2. 5 u_(mf),3. 5 u_(mf))模拟熔融液滴与流化粉体的接触过程;研究热熔融流化床包衣过程中的参数变化对包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滴与粉体接触成粒时,产生聚并和破碎现象;顶喷流化床比中喷流化床的液滴与粉体的接触次数更多更充分;较理想的流化速度为1. 5 u_(mf)。(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何艳萍,陈丽婷,王莹涛[5](2018)在《挤出滚圆-流化床工艺制备小儿化斑消疹包衣微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挤出滚圆-流化床技术制备小儿化斑消疹包衣微丸。方法:以空白微晶纤维素(MCC)微丸为丸芯,液体层积载药,形成载药素丸;再以载药微丸为丸芯,包一层薄膜衣,形成小儿化斑消疹包衣微丸,并对其外观性状、粉体学性质及吸湿性等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对基础滚圆空白微丸的处方和工艺进行了优化,载药增重119. 3%,薄膜包衣增重3%和5%,吸湿率分别降低了12. 90%和15. 47%,同时起到了掩盖苦味的作用。结论:本文制备的小儿化斑消疹微丸外形美观、质量稳定,可有效减小药物吸湿性并掩盖其苦味。(本文来源于《天津药学》期刊2018年06期)
游国叶[6](2018)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氢氯噻嗪缓释微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氢氯噻嗪缓释微丸。[方法]底喷式流化床包衣制备目的制剂,考察包衣工艺及处方各因素;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根据最佳处方考察处方工艺重现性。[结果]所选包衣方法简单易操作,所选最佳处方工艺处方重现性良好,所制备的微丸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性能。[结论]我们摸索的工艺条件以及包衣处方因素简便可控,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极为可靠的实验数据,便于进一步进行工业化大生产。(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李苗苗[7](2018)在《基于PBM的热熔融流化床包衣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熔融流化床包衣是制备微胶囊的一种先进技术。但颗粒包衣过程目前仍然是一个“经验化”的单元操作,有关包衣机理方面的研究尚未完全明确,而且工业化操作缺乏安全可靠的理论指导。本研究以亲脂性微胶囊的制备为研究对象,通过颗粒群平衡模型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热融融流化床包衣过程中熔融液滴与流化固体颗粒的结合机理。影响热熔融流化床包衣效果的因素有流化床内液滴的雾化程度、被包衣颗粒的流化程度以及液滴与颗粒接触时各自的运动状态等。本文为研究影响热熔融流化床包衣效果的因素,进一步优化热熔融流化床包衣过程,以柱锥形流化床为几何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与群体平衡模型耦合研究液滴雾化过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耦合辅助群体平衡模型在四种流化速度下(umf,1.5umf,2.5umf,3.5umf)研究液滴与颗粒的接触过程。结果表明:通过群体平衡模型对流化床内液滴的雾化行为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并与离散相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到群体平衡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可以得出相同的速度场分布,故群体平衡模型可以作为离散相模型的替代模型进一步研究液滴的团聚和破碎行为。而且,群体平衡模型可以得出更为详细的粒径分布。流化床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温度分布,接近壁面处温度很低,且液滴产生回流,液滴在这一区域很容易团聚,而在中心区域液滴速度较大,温度不会陡降,破碎现象比较明显。本文的研究为颗粒的包衣过程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在假设液滴为颗粒的情况下,通过离散单元法与计算流体力学的耦合基本可以实现流化床包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可以用来研究流化床包衣过程中的参数变化。通过群体平衡模型对液滴雾化过程的模拟可知,液滴在雾化的过程中自身也会产生团聚和破碎行为。当液滴与颗粒接触后,由于颗粒自身的速度会与液滴自身的速度相结合,会继续产生团聚和破碎,因此可得顶喷要比中喷条件下液滴与颗粒的接触次数更多更充分,且1.5umf为较理想条件,即顶喷条件要优于中喷条件。(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李红月,肖旭朗,王海洋,张洪贺,徐多多[8](2016)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银耳多糖肠溶微粒》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并优化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银耳多糖肠溶微粒(ETPP)工艺条件。方法以Eudragit L30-D55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柠檬酸叁乙酯为增塑剂,滑石粉为抗黏剂,同时考察包衣后微粒的累计释放度,制备直径小于190μm肠溶微粒。结果载药量为40.62%,包封率为79.29%,酸中累计释放度小于10%,碱液中累计释放度大于75%,制备的微粒其平均粒径在115~190μm之间,圆整度、堆密度、总收率均较理想。结论应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ETPP,其工艺简便,稳定可行,适合小鼠药物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的需要和大工业生产。(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廖恒锋,张翰铭,李梦楚,张恒,李思霖[9](2016)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以微丸休止角、收率及释放度为指标,以微晶纤维素、甘露醇、乳糖加入量和聚乙二醇6000(PEG6000)水溶液的浓度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微丸丸芯的最优处方。以含量和释放度为指标,筛选隔离层包衣增质量;以耐酸力和释放度为指标,筛选肠溶层包衣增质量。对最优处方工艺进行验证,比较其与市售肠溶片和胶囊的耐酸力和释放度。结果:丸芯最优处方为微晶纤维素30%、甘露醇20%、乳糖15%、PEG6000水溶液的浓度15%,雷内拉唑钠10%,隔离层包衣增质量为10%,肠溶层包衣增质量为10%;所制3批样品的丸芯休止角为16.93~17.17°、收率为65.24%~67.36%、样品含量为96.7%~99.9%,耐酸力为99.66%~99.85%、30 min释放度为90.13%~93.62%;与市售肠溶片和肠溶胶囊的耐酸力相当,释放度介于二者间。结论:成功制得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且质量稳定、可控,制备工艺简单。(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6年04期)
李葆林,王娇,方瑜,曹德英[10](2015)在《流化床包衣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化床包衣技术指将药物配成溶液或混悬液,通过包敷工艺逐层均匀地包裹在颗粒或微丸表面,直至达成所需载药量,形成载药微丸,最后通过衣膜的不同特性而使微丸具有不同的功能。其所制备的微丸制剂,不仅具有多单元给药系统的优势,可有效避免因局部药物浓度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还可根据包衣材料特性的不同,实现药物体内定点定时定位释放的目的[1]。传统制备过程之中,可通过在含药微丸表面包裹一层功能性辅料,调节药物在体内(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流化床包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表明,长期使用的传统速溶肥料可能会因土壤中盈余营养物质的流失而导致水体污染、土壤恶化以及对生物群落的潜在危害。其中大部分传统肥料颗粒在灌溉过程中由于溶解性差而致使养分不能被作物完全吸收。为了避免传统肥料的弊端,实现可持续高效利用,本文于拟研发一种新型缓释性包衣尿素肥料,提升尿素中N元素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本文采用流化床喷雾干燥包衣技术,分别以明胶、醇酸树脂、聚乙烯醇为包衣材料,以颗粒尿素为芯材制备包衣型缓释肥料。以产品的初溶率以及包膜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并得出了最优工艺条件,并考察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所制备样品的养分释放速率变化趋势。借助于红外(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TGA)等表征手段对包衣微球的结构、形貌及膜层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讨论。主要内容如下所示。(1)以天然高分子明胶为包衣材料,甘油为塑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硬脂酸镁为抗粘剂制备缓释肥。分别考察了明胶浓度、甘油用量、戊二醛浓度以及硬脂酸镁用量对产品初溶率和包膜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明胶溶液浓度为5 wt%,塑化剂甘油用量为15 mL,交联剂戊二醛浓度为4 wt%,抗粘剂硬脂酸镁的用量为10 g,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的包膜量为6.43%,初溶率为9.71%,达到国家缓释肥料标准要求。FTIR结果表明,明胶与戊二醛交联反应,产生了席夫碱结构;SEM结果显示,明胶膜层疏松多孔,膜层厚度为46.11μm。(2)以热固性树脂醇酸树脂为包衣材料,加入二氧化硅和甘油制备缓释肥。考察醇酸树脂浓度、二氧化硅用量、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对产品初溶率和包膜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试验,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醇酸树脂浓度为12 wt%,二氧化硅用量为6 g,包埋温度为70℃,包埋时间为120 min,所得产品的包膜量为8.75%,初溶率为7.80%,达到国家缓释肥料标准要求。FTIR结果表明,产品的特征峰与醇酸树脂的特征峰近乎相同,包衣过程为物理包埋法;SEM结果显示,微球表面光滑,结构致密,膜层较均匀,膜层厚度为85.99μm。(3)以聚乙烯醇为包衣材料,加入羧甲基纤维素,并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缓释肥。考察聚乙烯醇浓度、羧甲基纤维素用量、戊二醛用量对产品初溶率和包膜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聚乙烯醇浓度为6.13 wt%,羧甲基纤维素用量为3.06 g,戊二醛用量为4.27 mL,预测初溶率为6.46%。实际初溶率为6.23%,接近预测值。聚乙烯醇浓度为6.23 wt%,羧甲基纤维素用量为3.08 g,戊二醛用量为3.97 mL,预测包膜量为9.91%,实际包膜量为9.73%,接近预测值。FTIR结果表明,膜层通过亲核加成等交联反应,形成了以缩醛结构为主的较稳定结构;SEM结果表明,微球表面结构致密,成膜均匀,膜层厚度为65.88μm。对比上述包衣材料,明胶成本最为低廉,生物降解性最好;醇酸树脂热稳定性最好,产品缓释周期最长,能达到6 d;聚乙烯醇包膜量最大,能达到9.73%,且流化床包衣效率最高。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的养分释放速率可以通过优化实验工艺条件进行适当调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化床包衣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新,姚研,乔蓓,徐庆.热熔融流化床包衣过程中聚合速率常数的研究[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9
[2].周建军.流化床制备包衣尿素微球的工艺研究[D].郑州大学.2019
[3].周建军,汤建伟,化全县,王保明,刘丽.流化床制备包衣尿素微球的工艺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9
[4].王新,姚研,徐庆,李占勇.热熔融流化床液固接触包衣特性的CFD-DEM模拟[J].中国粉体技术.2019
[5].何艳萍,陈丽婷,王莹涛.挤出滚圆-流化床工艺制备小儿化斑消疹包衣微丸[J].天津药学.2018
[6].游国叶.流化床包衣法制备氢氯噻嗪缓释微丸[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7].李苗苗.基于PBM的热熔融流化床包衣机理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8
[8].李红月,肖旭朗,王海洋,张洪贺,徐多多.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银耳多糖肠溶微粒[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9].廖恒锋,张翰铭,李梦楚,张恒,李思霖.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J].中国药房.2016
[10].李葆林,王娇,方瑜,曹德英.流化床包衣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现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