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衍生物论文-赵珂,宋军,张瀚

乙烯衍生物论文-赵珂,宋军,张瀚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烯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四苯基乙烯,双光子吸收,给体位置,给体数目

乙烯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赵珂,宋军,张瀚[1](2019)在《给体位置和数目对四苯基乙烯衍生物双光子吸收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杂化密度泛函水平上,利用响应函数方法,计算了一类四苯基乙烯衍生物的双光子吸收性质.考虑了四苯基乙烯上给电子基团的位置和数目对双光子吸收性质的影响.并且,根据实验者采用的分子,通过增加分子的平面性和共轭长度,以及增强给体强度,理论设计了叁种分子结构,并计算了它们的双光子吸收性质.结果表明,给体位置和数目对双光子吸收性质有重要影响.位于分子末端的给体取代基能有效提高双光子吸收强度.随着给体数目的增加,双光子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在四苯基乙烯的不同侧位上添加给体取代基对双光子吸收性质的影响有明显差异.与实验者采用的分子相比,理论设计的分子结构双光子吸收截面均明显增大.当叁苯胺基代替四苯基乙烯基之后,双光子吸收峰发生较大红移,双光子吸收截面明显增大.(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孙浩帆,张凌怡,PATRICK,Norman,张维冰[2](2019)在《二芳基乙烯衍生物与DNA结合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对2种旋转异构的二芳基乙烯(DTE,dithienylethene)衍生物(DTE1和DTE2)与不同分子结构DNA结合过程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特征进行模拟,结果发现,DTE1,DTE2与DNA分子采用小凹槽结合(MiGB)的模式结合时所需能量最低,存在的分子间库仑能与范德华相互作用能最小,说明该结合模式最稳定;由于空间位阻作用,互为旋转异构体的2个DTE衍生物与DNA作用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结合行为,DNA对DTE衍生物具有明显的对映异构体选择性; DTE衍生物与DNA分子作用位点的选择性直接与构成位点的碱基对相关.(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申彦兵[3](2019)在《芳基乙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对机械力、酸和光的刺激响应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刺激响应材料是一类在外界刺激(机械力、光、酸/碱、离子、超声波等)的作用下能够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变化的“智能”材料。这类材料在传感器、安全墨水、医疗设施、智能机器人以及记忆芯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因此,最近几年刺激响应的智能材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有机荧光分子作为刺激响应材料的一员,以具有结构明确、易于修饰、可柔性、易于大面积制备、易在外界刺激下引起物理或者化学变化等优势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因此,本论文芳基乙烯衍生物为研究对象,构建D-π-A型非平面构型骨架,通过改变分子的给体基团和受体基团来研究分子的发光性质、压致变色性质和酸致变色性质。得到了具有高对比的压致荧光变色和酸致变色材料。此外,通过分别在萘环的α和β位偶联丙烯酸实现了具有显著光机械响应的智能材料。取得如下创新成果:(1)合成了以叁苯胺和吩噻嗪修饰的D-π-A型苯并噻唑衍生物CBVD和CBVP,并研究对比它们的固态发光性质和压致荧光变色性质。溶剂依赖的荧光发射光谱和荧光量子产率计算说明这两个分子均存在分子内电荷转移跃迁。虽然在溶液中CBVD和CBVP两个分子表现出相似的吸收光谱,但是CBVP的发射光谱比CBVD有更显着的红移。相似于在溶液中的发射,CBVP在晶态也比晶态的CBVD表现出更长的发射波长。从晶体结构中发现这两个分子的堆积方式是不相同的。CBVD的晶体中不仅存在J-聚集体而且还有H-聚集体,而对于CBVP的晶体中仅仅存在一种H-聚集体。更重要的是,在机械力的刺激下,CBVP展现出可恢复的荧光改变,其荧光从黄色转变成了橙红色,拥有36 nm的最大发射改变。而对于CBVD仅仅表现出20 nm的最大发射变化,说明CBVD有较弱的压致变色性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证明CBVD晶体在机械力的刺激下它的晶体堆积模式中的H-聚集体消失,而对于晶体CBVP在机械力的刺激下其晶体堆积模式由H-聚集体转变成了J-聚集体。因此,该工作对理解压致变色性质的机理提供了好的思路。(2)通过Knoevenagel反应合成了新的喹啉衍生物CbzVQ和TPAVQ。这两个分子在机械力和溶剂熏蒸处理下表现出明显的可逆压致荧光变色性质。对于CbzVQ合成的固体在机械力的刺激下,其荧光颜色能从蓝色转变成了灰绿色。荧光颜色从起始的449 nm红移到了578 nm。拥有如此明显的发射峰的转变是很少被发现的。此外,CbzVQ和TPAVQ旋涂的薄膜分别发蓝色和绿色荧光,但是用叁氟乙酸蒸气熏蒸以后他们的荧光颜色都变成了红色。当用叁乙胺蒸气熏蒸时,它们的荧光颜色又可以恢复到初始状态。同时经过对比试验证明,TPAVQ比CbzVQ对叁氟乙酸蒸气有更优异的检测限和响应时间优异,出现这个差异可能是叁苯胺比咔唑有更强的给电子能力。TPAVQ对叁氟乙酸蒸气的检测限和响应时间分别是163 ppb和0.22 s。因此,所合成的喹啉衍生物可以作为设计多刺激响应性质的优异候选材料。(3)设计合成了萘丙烯酸衍生物(N1AA和N2AA)和萘丙烯酰胺衍生物(N1AAM和N2AAM)。通过在室温下缓慢挥发溶剂的方法,分子N1AA得到两种晶体。一种是发蓝色荧光的晶体N1AA-B,其在紫外光的作用下不发生光引起的机械运动行为。通过单晶数据分析,双键间距离为5.133?。该距离远大于4.2?,因此该晶体不能发生[2+2]环加成反应。而另一种发绿色荧光的晶体N1AA-G,其暴露在紫外灯下可以发生明显的光机械运动行为:长的晶体会出现弯曲的行为,短的晶体会出现明显的爆裂、跳跃行为。通过晶体数据分析发现,双键间平行排列,且距离为3.808?,这有利于晶体发生[2+2]光环化反应。在紫外光的作用下N2AA晶体也可以发生明显的光致动行为。通过晶体结构分析,N2AA晶体采用的是面-面堆积,而对于N1AA-G晶体则采用波浪形的堆积。在光的作用下,面-面堆积的晶体更容易发生二聚。因此,晶体N2AA表现出更显着的光响应机械运动行为。(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季鹏飞[4](2018)在《乙烯衍生物生产过程驰放气中乙烯的膜法回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乙烯衍生物生产过程的驰放气中含有大量的乙烯气体,本文介绍了膜分离法分离回收排放气中乙烯的基本原理,以及分别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膜进行乙烯回收的技术路线。(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33期)

魏永忠[5](2018)在《“面向乙烯衍生物智能制造的工艺软件、知识库研发及工业应用”课题通过验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6月26日,由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面向乙烯衍生物智能制造的工艺软件、知识库研发及工业应用"通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验收。验收专家在听取课题执行情况报告、观看课题成果演示后,审查了相关文档资料,并就关键技术问题提问。专家认为,该课题组织管理规范,经费使用合理,验收资料齐全,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同意通过验收。(本文来源于《化工与医药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荆慧[6](2017)在《基于离子自组装的四苯基乙烯衍生物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有机发光材料在溶液中发光性能很好,而在聚集体或者固体薄膜状态时荧光强度减弱甚至不发光。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材料是指稀溶液状态下发光微弱甚至不发光,而聚集态或固体薄膜状态下产生强烈荧光发射的材料。该类材料可从根本上解决聚集导致淬灭的问题。其中,四苯基乙烯(Tetraphenyl Ethylene,TPE)具有合成简单、发光性能优良、易功能化等优点,是典型的AIE材料之一。离子自组装(Ionic Self-Assembly,ISA)是一类通过静电吸引作用将带有相反电荷的分子耦合在一起的超分子化学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副产物、反应高效及产率高等优点。因此,通过ISA方法制备四苯基乙烯液晶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利用McMurry及Suzuki偶联等反应合成具有醚键、联苯结构的四苯基乙烯衍生物,再通过离子自组装方法分别将四苯基乙烯的羧酸盐与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OAB)、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HAB)两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络合,制备出具有螺旋超分子结构及聚集诱导发光性能的新型四苯基乙烯液晶材料。本论文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等方法研究了络合产物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综合利用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一维/二维X射线衍射等方法考察了所制备离子络合物的相行为及聚集态结构。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离子络合物是一种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液晶材料,其固体荧光量子产率高达46%-66%。同时,络合物具有复杂的多级超分子结构:室温下,络合物分子排列成松散螺旋柱状超分子液晶结构;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排列成更加长程有序的超分子液晶结构。因此,该类四苯基乙烯离子络合物兼具特殊的超分子液晶结构与优异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在发光器件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程志慧[7](2017)在《基于氨基取代四苯基乙烯衍生物的合成、异构化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聚集诱导发光现象提出以来,四苯基乙烯(TPE)因易于合成、便于功能化等优势脱颖而出,关于其发光机理及实际应用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由于多数顺反异构体的溶解性和极性相近,很难通过常用的纯化方法将其拆分,故而对于TPE衍生物异构化作用的机理及顺反异构体性质差异的研究很少。本文以二氨基取代TPE为基础,设计合成了一系列TPE衍生物顺反异构体,首次研究了基于氨基取代TPE衍生物顺反异构的条件,并为其在光力学方向的应用奠定基础。初步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对于单一构型的NH_2-TPE-NH_2顺反异构体,(1)在固体状态时很难发生异构,溶液状态时可以发生异构;(2)在不同的溶剂中分子构象不同,异构所需的能量不同,故而溶剂种类对异构速度影响很大,分子在氯仿溶液中异构的速度明显快于其甲醇及DMSO溶液;(3)酸性条件、加热以及一定波长的紫外光照都会促进分子异构化的进程,碱性条件会减缓异构的速度。将氨基乙酰化后所得的反式与顺式异构体随乙酰化程度增加,其在相同条件下异构速度明显减缓,表明氨基在该类化合物异构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酸催化作用下达平衡态时,含氨基的顺反异构体中反式与顺式异构体的含量各为50%,可能是经由烯胺-亚胺互变异构转换从而实现顺反异构。第二,含丙氨酸的TPE衍生物(C_(13)H_(27)CO-Ala-TPE)顺反异构体的吸收光谱和固体发光行为都存在明显的区别,其顺反异构体的固体粉末对于机械压力、溶剂蒸气等外界刺激具有灵敏的响应且可逆调控,并且该类化合物的顺反异构体表现出不同的自组装行为。当在分子中再引入一个丙氨酸后,所得的C_(13)H_(27)CO-Ala-Ala-TPE顺反异构体表现出聚集诱导圆二色性。其顺反异构体的固体发光行为同样存在明显的差异,对机械压力、溶剂蒸气等表现出刺激响应性,并且表现出不同的自组装行为。第叁,所制备的含缬氨酸的阳离子型TPE衍生物(TPE-L/D-Val-11PyBr)表现出聚集诱导发光及圆二色性,其形成小分子凝胶具有良好的热可逆性,通过加热-冷却的过程可以实现荧光的可逆调控。(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王懿佳[8](2017)在《四苯基乙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生物检测和生物成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检测和生物成像对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的设计制备提出了与普通AIE材料不同的要求,具有水溶性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检测的分辨率和可靠性;而具有红光发射的材料能够获得较高的信噪比和成像灵敏度;同时,具有双光子性能的荧光染料能够在双光子荧光显微镜下获得比普通单光子显微镜更深的成像深度。然而由于设计合成上的困难,目前这类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还十分有限,本论文通过改造传统荧光生色团、在AIE分子中引入D-A结构、制备水溶性纳米粒子和在四苯基乙烯(TPE)基团中引入正负电荷等方法制备红光AIE材料和水溶性AIE材料,并且研究它们在生物检测和生物成像中的应用。首先,作为实验室前期工作的延续,本毕业论文在花酰亚胺的亚胺位修饰TPE基团,合成了 TPE-N-PBI和DTPE-N-PBI,并且发现它们具有与海湾位修饰TPE基团的苝酰亚胺衍生物截然不同的光学性质和聚集行为。由于TPE基团较大的分子体积和刚性,这两种化合物在混合溶剂体系中会形成X聚集体,并且在稀溶液中、聚集态下和固态薄膜中均只有微弱的荧光,这是它们分子结构中电子给体TPE基团和电子受体PBI基团之间的光致电荷转移过程导致的。因此,这类通过亚胺位修饰TPE基团得到的花酰亚胺衍生物是二元染料。其次,本毕业论文通过在分子中引入推拉电子结构的方法,使用强吸电子基团修饰TPE,通过简单高效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了 TPE-TCF和TPE-DTCF。它们均为兼具TICT和AIE性质的红光染料,在稀溶液中、聚集态下和固态薄膜中的发光波长在620 nm以上,且其固态量子效率分别高达24.8%和13.8%,在已被报道的红光AIE分子中处于较高水平。TPE-TCF和TPE-DTCF都存在溶致变色效应,当溶剂极性从低到高转变时,它们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分别具有120和80nm的红移。此外,且由于分子的晶态/非晶态转变,TPE-TCF在机械力作用下能够表现出荧光发光波长和发光强度的双重响应;而TPE-DTCF由于其A-π-D-π-A结构具备双光子荧光性能,在溶液中和聚集态下的双光子吸收横截面分别为150和280 GM。再次,本毕业论文使用两亲性聚合物包裹上述两种红光AIE化合物,制备了水溶性AIE纳米粒子,并且在其表面修饰了具有细胞膜穿透功能的穿膜肽。通过对制备条件的优化,得到的两种红光纳米粒子均具有100 nm以下的粒径和较窄的粒径分布;同时,由于两种化合物的红光AIE性能,它们在水溶液中均具有长波长发射和较大的Stokes位移,适用于细胞染色。当与HeLa细胞共同培养2 h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细胞质内的明亮的红色荧光,说明它们具有较好的细胞膜穿透功能和染色效果。同时,由于TPE-DTCF具有双光子性能,当其纳米粒子与A549细胞共同培养2 h后,在双光子荧光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细胞质内的双光子荧光,说明它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双光子成像的红光染料。接着,本毕业论文通过在TPE基团上引入正负电荷分别制备了季铵盐和磺酸盐修饰的TPE衍生物。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前者能够对肝素进行特异性检测,其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当肝素浓度在0-1.0μg/mL范围内时,溶液的荧光强度与肝素的浓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对照实验的对比研究,我们认为这一体系的检测机理为静电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存在饱和性和方向性,但对被检测物质的电荷密度存在依赖性,同时具有空间效应。后者被用于研究与肝素/鱼精蛋白自组装体系的相互作用过程,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它与鱼精蛋白之间的结合是静电吸引和非静电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混合溶液的荧光变化受到溶液中物质添加顺序的影响。最后,本毕业论文合成了双硼酸基团修饰的TPE衍生物并且分离了它们的顺反异构体,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氢谱和理论计算模拟确定了其分子结构。顺、反异构体均具有AIE性质,但由于溶解性的不同,它们的AIE行为有所区别。两种异构体在pH为10.5的强碱性缓冲溶液中都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但与β-环糊精存在不同的荧光响应。结合前期文献报道和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数据,我们认为这种区别性荧光响应与两种异构体和β-环糊精之间的不同相互作用模式有关。疏水作用驱动的主客体识别、硼酸与反式邻二醇之间的动态化学键合、空间距离的匹配性在荧光响应过程中都发挥了作用,这是一个靠多重弱相互作用协同实现特异性识别的典型案例,一方面给研究弱相互作用带来一种新的手段,另一方面有望为有机合成中异构体的分离提供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4-30)

赵秋丽,王金磊,杨庆浩,陈进,后振中[9](2017)在《烷基链长对四苯基乙烯衍生物聚集行为和光学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带有不同烷基链长的四苯基乙烯衍生物1,1,2,2-四(4-正己氧基苯基)乙烯(THPE)和1,1,2,2-四(4-正癸氧基苯基)乙烯(TDPE),并采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THPE和TDPE在四氢呋喃(THF)/H_2O混合溶剂中的光物理性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THPE和TDPE在THF/H_2O中形成的聚集体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THPE和TDPE在THF/H_2O中的紫外吸收光谱都出现拖尾现象,然而开始出现拖尾时溶剂中的水含量不同,THPE和TDPE分别在水含量为50%和40%的THF/H_2O中开始出现拖尾现象;THPE和TDPE都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能,它们的荧光量子产率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是荧光量子产率快速增长的起始点不同,THPE和TDPE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在水含量达到40%和30%后开始快速增长;THPE和TDPE在THF/H_2O中都能形成形状规则的聚集体,不同的是THPE在水含量为70%时才形成有序的纳米棒,而TDPE则在水含量为50%时即能形成纳米棒和微米片。这表明,带有长烷基链的TDPE更容易聚集,通过调节烷基链长度,有望制备出发光效率高、聚集体结构可控的AIE材料。(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7年08期)

林耿伟[10](2017)在《发光可调的四苯基乙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OLED和生物成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发光材料具有结构多样化、发光波长可调、发光性能优良等优点,在有机光电器件、化学传感器、生物荧光探针和荧光成像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大多数传统的有机发光材料虽然在稀溶液中有着优良的发光性能,但是在聚集状态下却发光微弱甚至不发光,这种聚集导致发光猝灭(ACQ)效应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幸运的是,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这种独特光物理性能的发光分子可以表现出与ACQ相反的发光行为,它们在固态薄膜下的发光远比在稀溶液中强烈,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为构筑高效有机发光材料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四苯基乙烯(TPE)是最受欢迎的AIE单元之一,它分子结构简单,却有着显着的AIE特性,通过对TPE进行简单的修饰可以构筑一系列高效固态发光材料。本论文主要基于TPE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光色的固态高效发光的TPE衍生物,并研究它们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生物成像中的应用。在第二章中,我们通过在TPE上引入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叁苯胺基团和/或具有电子传输能力的苯并咪唑基团,合成了两个线型TPE衍生物TPE-TPAPBI和TPE-DPBI。它们的真空沉积膜的荧光量子产率接近100%,同时具有高的电子传输能力,其电子迁移率可媲美于甚至超过典型的电子传输材料1,3,5-叁(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利用TPE-TPAPBI制备的非掺杂OLED器件发绿光,有着高达125300 cd/m2的超高亮度,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高达16.8 cd/A,14.6 lm/W和5.8%,而且效率滚降也非常小。TPE-TPAPBI的优异电致发光性能使得它有望作为发光材料应用于OLED中。在第叁章中,我们在TPE上引入具有电子传输能力二米基硼基团和热稳定性好的芴基团,合成了TPE衍生物TPE-FB。TPE-FB在薄膜状态下发天蓝光(481 nm),固态荧光量子效率为64%。芴基团与二米基硼基团结合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其分解温度高于已报导的其他二米基硼修饰的TPE衍生物。基于TPE-FB的非掺杂OLED器件的启动电压为4.3 V,最大外量子效率为1.78%。在第四章中,我们在利用苯并噻二唑、噻吩和菲并咪唑基团对TPE进行修饰得到红光化合物PITBT-TPE和t-BPITBT-TPE。t-BPITBT-TPE只比PITBT-TPE多了一个叔丁基,但它的薄膜荧光量子产率却从24%提高到了49%。基于t-BPITBT-TPE的非掺杂OLED器件的启动电压低至2.5 V,发射波长为650 nm,色坐标为(0.666,0.333),属于纯红色发光,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了2.17%。将t-BPITBT-TPE包裹在聚合物中制成了红色荧光纳米颗粒,通过改变封端基团可以得到带不同表面电荷的t-BPITBT-TPE纳米颗粒。斑马鱼体内分析表明带有表面正电荷的NH2-TAT纳米颗粒具有最小的生物毒性和最强的细胞穿透性。通过将染有NH2-TAT纳米颗粒的HeLa和MCF-7细胞移植到斑马鱼幼体中,成功实现了对癌细胞增殖与转移的长期动态追踪。(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8)

乙烯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对2种旋转异构的二芳基乙烯(DTE,dithienylethene)衍生物(DTE1和DTE2)与不同分子结构DNA结合过程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特征进行模拟,结果发现,DTE1,DTE2与DNA分子采用小凹槽结合(MiGB)的模式结合时所需能量最低,存在的分子间库仑能与范德华相互作用能最小,说明该结合模式最稳定;由于空间位阻作用,互为旋转异构体的2个DTE衍生物与DNA作用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结合行为,DNA对DTE衍生物具有明显的对映异构体选择性; DTE衍生物与DNA分子作用位点的选择性直接与构成位点的碱基对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烯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赵珂,宋军,张瀚.给体位置和数目对四苯基乙烯衍生物双光子吸收性质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9

[2].孙浩帆,张凌怡,PATRICK,Norman,张维冰.二芳基乙烯衍生物与DNA结合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3].申彦兵.芳基乙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对机械力、酸和光的刺激响应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季鹏飞.乙烯衍生物生产过程驰放气中乙烯的膜法回收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8

[5].魏永忠.“面向乙烯衍生物智能制造的工艺软件、知识库研发及工业应用”课题通过验收[J].化工与医药工程.2018

[6].荆慧.基于离子自组装的四苯基乙烯衍生物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

[7].程志慧.基于氨基取代四苯基乙烯衍生物的合成、异构化及其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7

[8].王懿佳.四苯基乙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生物检测和生物成像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7

[9].赵秋丽,王金磊,杨庆浩,陈进,后振中.烷基链长对四苯基乙烯衍生物聚集行为和光学性质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7

[10].林耿伟.发光可调的四苯基乙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OLED和生物成像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7

标签:;  ;  ;  ;  

乙烯衍生物论文-赵珂,宋军,张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