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协调机制论文_李本

导读:本文包含了汇率协调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汇率,协调机制,政策,货币政策,机制,自由贸易区,人民币汇率。

汇率协调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本[1](2018)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自律协调制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外汇市场正在由过去的以他律为主转向他律和自律并重,对中国外汇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并承载多重使命:该机制既是对汇率市场化的切实运行,也是对汇率主权的让渡,接受IMF 2012年《双边和多边监督的决议》监督,同时遵照《全球外汇市场准则》《金融市场交易与实务国际准则》进行规范化自律的实践引导。但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叁锚定价"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需进行自律协调基础上的预期管理和引导:包括央行采用间接的市场化干预手段,通过建议和劝谕,提出相关指导性意见;必要时通过货币政策的松紧调节和利率调整来影响汇率,通过加强资本管制避免离岸市场投机造成汇率过度波动等;而从长远制度构建来看,应通过立法加强外汇市场建设等制度设计来完成市场自律和预期引导的有机结合,为人民币国际化夯实基础;同时,自律协调制度必须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其他举措相协同,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凯[2](2018)在《完善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政策实践来看,2017年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整体协调效果是较好的:偏紧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有效抑制了外部金融风险的传导及内外金融风险的联动,在实现汇率基本稳定的同时给货币政策预留了空间。2017年延续了2016年偏紧的(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期刊2018-01-24)

刘慧[3](2015)在《国际社会需增强汇率政策协调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9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584,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5个基点,重返“6.35”关口。而1欧元兑人民币7.1042元,1英镑对人民币9.6711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4.7890元。 央行行长周小川9月5日(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5-09-08)

刘洋[4](2015)在《汇率不确定情形下跨国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跨国供应链管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跨国供应链管理的显着特点之一,就是供应链将同时受到汇率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的影响。于是,如何设计协调机制以减少这两种不确定因素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成为跨国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有的跨国供应链管理实践中,部分跨国企业直接使用经典协调策略来管理这两种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影响,由于经典协调策略大多关注市场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难以避免汇率剧烈波动造成的供应链绩效损失,需要有相应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而在现有的跨国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中,只有少数学者分别基于回购策略和数量折扣策略研究了采用上游企业所在国货币结算的供应链的协调问题。实际上,在跨国环境下,市场因素、结算时间和结算货币的差异都可能导致汇率波动对供应链的不同影响,跨国供应链协调机制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基于由单一上游企业和单一下游企业所组成的二阶跨国供应链,通过将市场因素、结算时间和结算货币这叁个要素纳入考虑,分析汇率波动对跨国供应链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讨论相应的跨国供应链协调策略。本文将构建不同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且市场因素存在差异的四个跨国供应链模型,通过不同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来刻画结算货币的差异,从而比较特定市场因素下结算货币的差异对跨国供应链的影响。而在结算时间的刻画上,本文将分别讨论采购后立即结算以及销售季节末结算这两种结算方式;在上述四个跨国供应链模型中,通过考虑这两种结算方式所占的比例,研究结算时间差异对跨国供应链的影响。此外,考虑到研究中同时存在需求波动和汇率波动,本文利用数值分析讨论市场因素、结算时间和结算货币这叁个要素发生变化时,节点企业绩效和汇率风险承担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根据研究的结论,设计相应的跨国供应链协调机制。首先,本文构建了固定价格随机需求且上游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跨国供应链模型,讨论了汇率波动对跨国供应链的影响。通过引入预支付比例,研究了结算时间与跨国供应链绩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在回购契约中引入汇率,设计了跨国供应链的协调机制。研究表明:汇率波动直接对下游企业产生影响,汇率波动将通过下游企业调整订货量的策略影响到上游企业,进而对跨国供应链的模型均衡造成影响。结算时的期望汇率对下游企业不利将导致商品的订货量和跨国供应链的绩效同时下降。结算时间的差异会导致跨国供应链绩效的差异,签订契约后立即支付采购款可以有效地降低下游企业所的汇率风险承担。回购契约可以实现跨国供应链的协调。其次,本文基于固定价格随机需求且下游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跨国供应链模型,讨论了汇率波动对跨国供应链的影响。通过考虑采购后立即结算这一策略,研究了结算时间与汇率波动所造成的影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在价格补贴契约中考虑了汇率,设计了跨国供应链的协调机制。值得说明的是,这里考虑的是采购后立即支付货款的策略,难以通过建模的方式刻画结算时间差异对跨国供应链的影响,因此利用仿真分析讨论了企业的绩效以及相应的汇率风险承担。研究表明:汇率波动会对上游企业产生直接影响,汇率波动将通过上游企业调整生产数量的策略影响到下游企业,进而对跨国供应链的模型均衡造成影响。结算时的期望汇率对上游企业不利将导致商品的生产数量和跨国供应链的绩效同时下降。结算时间的差异会导致跨国供应链的绩效发生变化,采购后立即支付货款的策略可以构建出货款的对冲机制,从而有效地降低上游企业所承担的汇率风险。价格补贴契约可以协调该跨国供应链。然后,本文构建了价格敏感确定性需求且上游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跨国供应链模型,讨论了汇率波动对跨国供应链的影响机制。通过引入预支付比例,研究了结算时间与跨国供应链绩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将汇率纳入收益共享契约,设计了跨国供应链的协调机制。研究表明:汇率波动会对下游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汇率波动将通过下游企业调整销售价格的策略影响到上游企业,进而对跨国供应链的模型均衡造成影响。结算时的期望汇率对下游企业不利将导致商品的销售价格上升,进而使跨国供应链的绩效下降。结算时间的改变会使得跨国供应链的绩效发生变化,在期初支付货款可以降低下游企业所承担的汇率风险。收益共享契约可以实现跨国供应链的协调。最后,本文基于价格敏感确定性需求且下游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跨国供应链模型,讨论了汇率波动对跨国供应链的影响机制。通过引入预支付比例,研究了结算时间与跨国供应链绩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通过收益共享和特许经营费所构成的组合策略,设计了跨国供应链的协调机制。研究表明:汇率波动会对上游企业产生直接影响,汇率波动将通过上游企业调整批发价格的策略影响到下游企业,进而对跨国供应链的模型均衡造成影响。结算时的期望汇率对上游企业不利会使得上游企业提高批发价格,这将导致下游企业提高边际利润,跨国供应链的绩效会出现下降。结算时间的差异会对跨国供应链的绩效产生影响,在期初结算货款可以有效地降低上游企业所承担的汇率风险。收益共享契约仅能使商品的销售价格达到一体化决策时的销售价格,却不能实现绩效的任意分配;采用收益共享和特许经营费相结合的策略可以实现跨国供应链的协调。(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4)

陈慧玲[5](2015)在《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之间考虑最有利于自己的政策时,汇率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在全球经济寻求再平衡的过程中,政府将汇率作为政策工具来参与实现利己目的的竞争过程会变的更加迫切更加激烈。在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和稳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如何在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有效的运用政策工具来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是我国货币当局的重要任务。本文建立了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下的DSGE模型,模型中包含家庭、厂商、国外贸易、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国际收入平衡等行为方程以及约束条件,通过拉格朗日乘数获得各部门的最优条件,并且定义了干预货币市场的利率规则和干预外汇市场的名义贬值率规则,所谓名义贬值率即汇率波动,t期汇率与t-1期汇率的比值,我们认为在管理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同时运用利率规则与名义贬值率规则干预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以此在考虑中央银行的政策时将汇率的波动量化的引入文章中,本文中定义了承诺最优机制下的福利损失函数,并且定义了中央银行的叁种不同偏好,偏好于通货膨胀目标,偏好于产出目标以及同时偏好于通货膨胀和产出目标这叁种类型,在管理汇率制度的情况下,分别在这叁种不同的中央银行偏好下,我们用脉冲响应分析直观的反应了国外利率冲击、进口通货膨胀冲击、生产技术冲击、国际流动性冲击对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通货膨胀、产出与实际汇率的影响,可以看出我国实行管理汇率制度这种同时干预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的政策能够很好的调节我国的经济,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使用是必然的。(本文来源于《天津财经大学》期刊2015-05-01)

唐俊[6](2015)在《中国-东盟汇率协调机制的实证分析及政策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推进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的桥梁是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表明,制约区域经济长远发展的是CAFTA各成员国之间的汇率制度安排的缺失。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中国-东盟汇率协调机制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成员国经济的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赵亚茹[7](2015)在《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以及协调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实现内外部经济均衡是宏观调控追求的最佳目标。汇率政策是外部经济均衡的关键,货币政策是内部均衡的基础,二者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贸易持续顺差以及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等,在特定经济阶段,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产生冲突,这使得二者的协调问题受到重视,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采用归纳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法以及动态比较分析法,通过分析我国1994年以来二者冲突协调的实践经验以及实证检验,并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启示,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并建立了协调机制。首先,对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协调进行分析,基于向量自回归和脉冲响应的基本理念,得出二者在1994年到2005年期间出现过叁次明显冲突,2005年汇改后的协调性出现好转,并归纳出冲突的原因是汇率制度与货币供应量矛盾、资本管制失效以及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失灵;其次,通过对阿根廷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分析,得出固定汇率制、过快金融自由化进程以及货币政策独立性丧失是导致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我国政策选择时要确保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选取合理汇率制度以及谨慎开放金融市场;通过智利资本账户成功开放典范,得出选取合适的资本账户开放模式和具备趋于成熟的汇率政策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机制,两大启示;最后,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决定基础、增强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发展外汇市场以及加强跨境收支监管体系建设的汇率政策措施和利率、汇率调节机制以及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货币政策措施,建立了有效协调机制。(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5-03-04)

穆文燕[8](2015)在《中国在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中的作用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经济体意识到区域间货币金融合作的重要性,陆续提出了多种构想和具体措施,促进区域货币和金融稳定。包括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并促进其多边化,筹备东亚外汇储备库,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建立和完善东亚债券市场。但是对于处于货币金融合作中较高层次阶段的东亚汇率协调机制却始终没有能够真正实现。本文以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进展为切入点,探索其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东亚区域缺乏主导国家和货币,而中国具有潜在能力成为主导国家。在分析中国在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中的作用前,首先分析了中国是否有动力和能力参与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结论为中国既有动力,同时也有能力参与。本文从贸易和货币视角分析了中国在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中的作用,贸易角度从贸易规模和不对称竞争压力两方面阐述,说明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区域的市场供给者;货币角度中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结论,在2005年7月-2008年7月期间锚定美元的东亚货币有六种,锚定欧元的东亚货币有四种,而锚定人民币的东亚货币仅为两种,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2010年9月-2014年3月期间,锚定美元和欧元的东亚货币明显减少,与此对比的是锚定人民币的货币增加为五种,说明人民币在东亚地区逐渐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东亚区域中重要的锚定货币。(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5-03-01)

王玉华,惠晓峰,李敦亮[9](2014)在《基于STR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利率协调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研究了2002年1月份到2011年12月份我国与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等有效汇率指数、综合利差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汇率对利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具有较强的非线性转移动态特征。分国别看,四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上期利差均是影响本期利差的重要因素;在短期内汇率对利率影响较大。因此,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扩大应该主动、逐步、稳定进行,防止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急剧扩大导致利率的过度波动。其次,逐步有序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并加强与汇率市场化的配合,构建高效的汇率-利率联动机制。(本文来源于《运筹与管理》期刊2014年01期)

贺光宇[10](2013)在《建立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有效协调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作为稳定币值和调控总需求的重要手段,二者的相互配合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应建立符合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框架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机制,短期内加强货币政策工具间的协调,长期逐步推进浮动汇率制度,重视财政政策和金融创新工具等在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操作的监管。(本文来源于《经济纵横》期刊2013年09期)

汇率协调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政策实践来看,2017年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整体协调效果是较好的:偏紧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有效抑制了外部金融风险的传导及内外金融风险的联动,在实现汇率基本稳定的同时给货币政策预留了空间。2017年延续了2016年偏紧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汇率协调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本.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自律协调制度分析[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

[2].刘凯.完善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N].经济参考报.2018

[3].刘慧.国际社会需增强汇率政策协调机制[N].中国经济时报.2015

[4].刘洋.汇率不确定情形下跨国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5].陈慧玲.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

[6].唐俊.中国-东盟汇率协调机制的实证分析及政策选择[J].云南社会科学.2015

[7].赵亚茹.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以及协调机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8].穆文燕.中国在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中的作用探索[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9].王玉华,惠晓峰,李敦亮.基于STR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利率协调机制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4

[10].贺光宇.建立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有效协调机制[J].经济纵横.2013

论文知识图

利率—汇率联动传导机制图1988年国际金融市场概况一、外汇市场发展变...年人民币兑越南盾实际汇率与...一、世界经济综合性报告1992年国际金融概况...中美实际利差、人民币实际利率和人民...一、世界经济综合性报告1992年国际金融概况...

标签:;  ;  ;  ;  ;  ;  ;  

汇率协调机制论文_李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