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端阻力论文_曹国星,刘雪颖,管金萍,王永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桩端阻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阻力,静力,承载力,地基,泥岩,层状,静压。

桩端阻力论文文献综述

曹国星,刘雪颖,管金萍,王永洪[1](2019)在《黏性土中静压沉桩过程桩端阻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分离黏性土中静压沉桩阻力中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通过在模型桩桩端安装轮辐式压力传感器,对沉桩过程中桩端阻力进行了精确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桩端阻力随沉桩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沉桩过程中桩端破土产生桩端阻力,桩端阻力最终为2.054kN;黏性土中的静力压桩结束时,桩端阻力承担了62.3%的荷载。总桩侧摩阻力随沉桩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随着沉桩深度的增加,桩周土的侧压力逐渐增大,从而使桩侧摩阻力增大。研究结果可为桩基础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杨苏春,张明义,王永洪,桑松魁,苗德滋[2](2018)在《基于现场试验的闭口静压管桩贯入层状地基桩端阻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粉土与粉质黏土为主的层状土地基中,利用桩端装有全截面压力传感器的试验桩,连续高密度采集贯入全过程中的桩端阻力。根据多个贯入行程的桩端阻力曲线,明确了桩端阻力初始贯入土层的变化阶段及连续贯入同一土层的变化阶段,分为线性陡增段、非线性缓增段、平台段、非线性缓降段、线性陡降段;桩端连续贯入穿越多个土层界面时桩端阻力的变化阶段与初始贯入土层相比缺少线性陡增段;连续贯入时,前一行程的陡降初始值与后一行程的陡升终值较为接近,该值能够体现土体弹性压缩的极限,并可以通过土层静力触探Qc平均值进行推算,作为桩基设计依据;对同一土层的多次贯入,最大桩端阻力发生在该土层的初始贯入阶段。沉桩过程中的桩端阻力曲线与静力触探Qc曲线有相似性。分析发现,层状土中每层的最大桩端阻力与静力触探Qc平均值及标准贯入平均击数呈线性关系;稳态的残余桩端阻力与静力触探Qc值及标准贯入平均击数呈线性关系。提出了弹性极限桩端阻力、极限桩端阻力及残余桩端阻力拟合公式,其中极限桩端阻力拟合公式较经验参数法、静力触探法、极限平衡理论有较高的准确度。(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S2期)

刘军[3](2018)在《花岗岩海水劣化及其对嵌岩桩端阻力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风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风电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海上风电嵌岩桩基工程建设中,海水会导致桩基开挖面新鲜岩体的力学性质的劣化现象,造成桩端岩体的承载力降低。本文采用多种试验手段对海水作用下花岗岩力学性质劣化进行试验研究,进一步修正岩石Rock Mass Rating 2014(RMR14)分类方法使其可更为准确地描述海上风电基岩分级,并总结一系列的大直径嵌岩桩桩端岩体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系统地开展花岗岩海水劣化对嵌岩桩端阻力影响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开展了花岗岩经海水侵蚀不同时间下的弹性纵波速度测试、单轴抗压强度测试、耐崩解性指数测试、岩石切片CT扫描测试等多组试验,并进行了纯水在相同条件下的对比试验。其中,花岗岩经纯水和海水侵蚀15d后的弹性纵波速度(烘干)为4.573km/s和4.274km/s、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80.578MPa和68.196MPa、耐崩解性指数为88.53%和84.24%,与各指标参数的初始值(无侵蚀)相比分别下降为 3.75%和 10.04%、18.59%和 31.10%、6.50%和 10.79%。通过岩石切片后CT扫描分析表明海水侵蚀后岩石蚀变特征更加明显。海水侵蚀作用下花岗岩的力学性质指标的降幅均大于相同条件下纯水作用的结果,说明在工程实践中海水对岩石的劣化效应不容忽视。(2)基于花岗岩海水劣化的室内试验结果,对RMR14分类方法中的节理分布、节理面条件、地下水状态、岩石耐崩解性指数等基本指标的评分值进行了适当的修正,建立了表征岩体固有特性的O-RMR14b基本分类方法。基于O-RMR14b基本分类方法对经历不同的海水侵蚀时间下的岩石进行评分分析,定量获得海上风电嵌岩桩桩孔暴露天数修正评分项。引入节理倾向与桩体轴线关系的修正评分项及桩端岩体应力应变特征等修正评分项,系统地建立海上风电嵌岩桩基岩O-RMR14分类方法。(3)为了更加准确获得大直径嵌岩桩桩端岩体的极限承载力,假定桩端岩体破坏可能的4种极限状态:桩端岩体整体连续滑裂破坏、桩周岩体剪切破坏、桩周岩体微裂纹断裂破坏、桩端节理岩体岩桥贯通破坏。基于岩体二维和叁维Hoek-Brown(H-B)破坏准则、岩体微裂纹Ⅰ-Ⅱ型复合判据、断续节理岩体峰值强度理论,总结了5种大直径嵌岩桩桩端岩体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引用文献实测数据对所总结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总结的5种计算方法和基于GeoFBA平台中基于广义叁维非线性岩体强度准则的本构模块的数值模拟均比较接近于实测值,尤其是基于Ⅰ-Ⅱ型复合判据的桩周岩体微裂纹断裂破坏的桩端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最为接近。(4)进一步研究了大直径嵌岩桩的尺寸效应,桩端岩体的极限承载力与嵌岩深度及桩径密切相关。基于Ⅰ-Ⅱ型复合判据的桩周岩体微裂纹断裂的解法表明:嵌岩桩桩端极限承载力随嵌固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这与岩石在叁向受压时强度会较大提高的事实相符合;而随桩径的增大而减小,这与现场实测规律相符。基于理论计算和GeoFBA平台中基于广义叁维非线性岩体强度准则(MGZZ)的本构模块,开展O-RMR14分类方法的嵌岩桩桩端基岩承载力理论与数值分析,获得了桩端极限承载力随海上风电嵌岩桩桩孔暴露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桩孔暴露时间的延长,桩端基岩的极限承载力呈递减的趋势,故对于海上风电嵌岩桩基工程应尽量减少钻孔和浇筑混凝土的天数。进一步对海上风电嵌岩桩桩端岩体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参数(σc、mi、O-RMR14)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叁个参数对极限承载力的敏感性大小为mi>σc>O-RMR14,且随着该叁个参数指标的增大,极限承载力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与极限承载力对应的桩底沉降值也呈现递增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3-09)

杜建华,于全胜[4](2017)在《结合消阻护筒的试验桩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家庄地铁人民广场站试桩采用静载试验方案加载测试,设计要求除进行承载力测试外,还需确定桩侧各土层的分层极限侧摩阻力和桩端土的端阻力,以及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占单桩极限承载力和承载力特征值的比例。利用消阻双护筒消除无效土层的侧摩阻力,通过桩身应力观测,利用弹性力学公式推算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及端阻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为设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双护筒消阻装置可直接消除无效土层段的侧摩阻力,使试验桩真实反映工程桩的实际承载力、侧摩阻力、端阻力及沉降值;2)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桩侧总阻力占比65%~66%,桩端总阻力占比34%~35%;达到承载力特征值时,桩侧总阻力占比76%~80%,桩端总阻力占比20%~24%;试桩承载力类型均为端承摩擦桩;3)局部范围内土层桩侧摩阻力表现为应力和位移的软化特征;4)桩端持力层主要为卵石层,对承载力的贡献平均占比约30%。(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中英文)》期刊2017年11期)

霍明杰,耿俊雅[5](2017)在《无侧限地基中桩端阻力对桩侧阻力的影响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在无侧限地基中,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桩的桩端阻力对其桩侧阻力的影响机理进行一系列的研究。通过对无侧限地基中桩在不同桩长-径比、不同土层性质与分布等情况下,对桩端阻力、桩侧阻力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使得桩侧阻力、桩端阻力在数值分布的区分上更进一步符合单桩的实际承载性状。(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7年21期)

贾沼霖,练继建,陈昆,杨爱武,袁新勇[6](2017)在《大直径超长桩溜桩桩端阻力的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超大直径单桩基础在海洋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在超大的桩锤重量作用下,使得沉桩过程中溜桩现象频发。工程经验表明,溜桩过程中,桩侧摩阻力的发挥程度很小,所以对溜桩区间的判断主要取决于对桩端阻力的评估。溜桩现象主要发生在黏性土层中,因此以对黏性土层桩端阻力的计算是至关重要的。针对某平台桩基沉桩过程中的溜桩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比较黏性土层中桩端阻力的计算方法,提出计算溜桩问题中的黏土桩端阻力的方法并验证了其合理性,可供桩基设计以及沉桩施工参考。(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S2期)

黄沛,刘颖,王孝贤[7](2017)在《硬夹层中静压桩沉桩桩端阻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含硬夹层地区的静压桩沉桩问题,将桩端贯入过程按球孔扩张计算,建立了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大变形假设并考虑土体剪胀性的同心分层球孔扩张问题弹塑性解析解。将数值计算结果与ABAQUS有限元分析结果比较,验证了解答的正确性,比较了与硬夹层中球孔扩张的差异并分析了桩端阻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摩擦角比值对土层影响范围作用不大;黏聚力比值对土层影响范围有显着影响,随黏聚力比值增大,土层影响范围明显减小;随弹性模量比值增大,土层影响范围则有增大的趋势,土层软硬强度比值不能反映土层影响范围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伊丽娟,李万宁,赵洪[8](2017)在《西门坪泥岩—砂岩互层地质条件下桩基础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取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西门坪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层结构及特征的介绍,知悉本地区有泥岩和砂岩互层,通过对砂岩和泥岩互层的分析研究,得出本地区泥岩—砂岩互层在桩基处理时桩端阻力和侧摩阻力取值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王新泉,张强,张世民,崔允亮,周星德[9](2016)在《考虑异形效应Y形桩端阻力产生的附加应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Y形桩作为一种新型反拱曲面异形桩,端阻力在桩身截面上具有不均匀分布的特性。虽将端阻力假定为均匀分布,与假定为集中力相比,附加应力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分布规律,但仍存在一定偏差。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建立了Y形桩端阻力的不均匀分布模型,借助数学分析软件Mathematica的NIntegrate数值积分功能,以及Geddes推导应力解的思想,进而得出了考虑异形效应Y形桩桩端阻力作用在地基内部任意点竖向附加应力系数的数值计算方法。以主要影响因素外包圆半径R、模板弧度θ、开弧间距s、夹角弧度δ为变量,分别对比研究了将Y形桩端阻力假定为均匀分布和考虑异形效应的不均匀分布两种模式下附加应力的变化规律,并将考虑异形效应的端阻力产生附加应力计算方法用于沉降计算。对此现场静载荷试验数据表明,考虑异性效应的端阻力产生附加应力计算方法计算沉降与现场试验数据吻合度更高。(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6年05期)

黄小龙,王志斌[10](2014)在《基于滑移线理论考虑桩端摩擦的桩端阻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桩端阻力计算未考虑中间主应力以及桩端粗糙程度的缺陷,基于一定的滑移线场假设,建立滑移线场,同时考虑中间主应力和桩端粗糙程度的影响,运用滑移线的基本性质,推导出被动区的积分常数,再由主动区的受力情况推导出该区的积分常数,运用同一滑移线上的积分常数相等的性质,推导出既考虑中间主应力又考虑桩端粗糙程度的桩端阻力计算公式。该公式在桩端完全光滑时,可退化为Prandtl解,并且随着b值和桩端粗糙程度的增大,桩端阻力随之增大,与实际情况相符。推导出的公式能够灵活运用于工程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桩端阻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以粉土与粉质黏土为主的层状土地基中,利用桩端装有全截面压力传感器的试验桩,连续高密度采集贯入全过程中的桩端阻力。根据多个贯入行程的桩端阻力曲线,明确了桩端阻力初始贯入土层的变化阶段及连续贯入同一土层的变化阶段,分为线性陡增段、非线性缓增段、平台段、非线性缓降段、线性陡降段;桩端连续贯入穿越多个土层界面时桩端阻力的变化阶段与初始贯入土层相比缺少线性陡增段;连续贯入时,前一行程的陡降初始值与后一行程的陡升终值较为接近,该值能够体现土体弹性压缩的极限,并可以通过土层静力触探Qc平均值进行推算,作为桩基设计依据;对同一土层的多次贯入,最大桩端阻力发生在该土层的初始贯入阶段。沉桩过程中的桩端阻力曲线与静力触探Qc曲线有相似性。分析发现,层状土中每层的最大桩端阻力与静力触探Qc平均值及标准贯入平均击数呈线性关系;稳态的残余桩端阻力与静力触探Qc值及标准贯入平均击数呈线性关系。提出了弹性极限桩端阻力、极限桩端阻力及残余桩端阻力拟合公式,其中极限桩端阻力拟合公式较经验参数法、静力触探法、极限平衡理论有较高的准确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桩端阻力论文参考文献

[1].曹国星,刘雪颖,管金萍,王永洪.黏性土中静压沉桩过程桩端阻力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9

[2].杨苏春,张明义,王永洪,桑松魁,苗德滋.基于现场试验的闭口静压管桩贯入层状地基桩端阻力研究[J].岩土力学.2018

[3].刘军.花岗岩海水劣化及其对嵌岩桩端阻力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8

[4].杜建华,于全胜.结合消阻护筒的试验桩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试验研究[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7

[5].霍明杰,耿俊雅.无侧限地基中桩端阻力对桩侧阻力的影响机理研究[J].江西建材.2017

[6].贾沼霖,练继建,陈昆,杨爱武,袁新勇.大直径超长桩溜桩桩端阻力的计算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17

[7].黄沛,刘颖,王孝贤.硬夹层中静压桩沉桩桩端阻力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7

[8].伊丽娟,李万宁,赵洪.西门坪泥岩—砂岩互层地质条件下桩基础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取值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

[9].王新泉,张强,张世民,崔允亮,周星德.考虑异形效应Y形桩端阻力产生的附加应力研究[J].岩土力学.2016

[10].黄小龙,王志斌.基于滑移线理论考虑桩端摩擦的桩端阻力计算[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桩端与桩侧阻力的位移协调性问题示意...桩侧、桩端阻力随加载变化曲线桩侧、桩端阻力随加载变化曲线集中荷载作用下4×4群桩桩端阻力...SZ1桩端阻力—位移曲线桩端阻力随桩顶荷载的变化曲线

标签:;  ;  ;  ;  ;  ;  ;  

桩端阻力论文_曹国星,刘雪颖,管金萍,王永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