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人生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生观,精神,黎族,美学,孔子,日神,酒神。
审美人生观论文文献综述
田莉莉,王玥[1](2019)在《审美教育与人格建树——《写给未来的你》审美人生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冬季,余光中先生逝世。在缅怀余先生的活动中,除了那首道不完的经典《乡愁》外,《写给未来的你》热度最高。可随后不久,就有人提出这篇文章的作者并非余光中先生,而是女作家张梅。其实,《写给未来的你》之所以广为流传,并非因为它的作者是或者不是余光中,而是因为文章本身体现出来的思想内涵与意蕴。透过这篇文章,可以看到作者的审美教育观,而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美育思想和人格建树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育人观念不谋而合。因此,探析《写给未来的你》,可以结合孔子的"诗乐统一"思想和"文质彬彬"学说,分析其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哪些好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以让人们反观现代教育中的缺失与不足。(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丽[2](2019)在《探究青少年人生观教育中的审美艺术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青少年人生观教育内容进行分析,总结艺术教育在高中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旨在通过教学体系的完善,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展现高中艺术课程教学的价值性,为现代高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期刊2019年02期)
吴琼[3](2017)在《论王阳明的审美人生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王阳明(1472—1529)是明代最具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发展到了王阳明这里达到了极致繁荣。王阳明有着极为曲折丰富的人生经历,并在一生践行中体悟出以“致良知”为中心的心学理论。阳明心学是深受儒释道影响、带有浓重道德伦理色彩、注重个体精神与主观体验的一种意蕴深厚的诗性智慧学说,由于其心性修养思想以“心”为本体,着重于个体的直觉顿悟和对固有至善“良知”的体认,因此包含了十分突出的审美特征。与西方哲学理论和逻辑体系不同,阳明心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其独特的存在与思维方式。王阳明虽是一个哲学家,但他的布道方式主要不是逻辑概念的推理演绎,而是靠诗人的直觉来把握世界;同时阳明心学也不同于玄学的抽象理论形态,而是运用具象的理论思考同现实实践相结合。相对于求真求知层面的认识论,阳明的心学美学思想以至善“良知”的道德境界为根基,进而寻求“乐”与“万物一体之仁”的审美化宇宙境界,人生旨在超道德层面的审美超越。要理解心学美学思想的要义,重点在于“知行合一”即用心的实践与体悟。王阳明的理论思想在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层面,都具有深刻内涵和研究意义,对于在当今社会节奏愈来愈快的生活方式下构建符合时代特点的审美化人生观,返归本心最舒适的存在状态,具有生动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本文包括导论、正文(包括叁章)及结语叁部分内容。导论部分首先介绍了王阳明的生平及其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后就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王阳明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梳理,并指出本文对于阳明的审美化人生观研究的创新点与侧重点。第一章阐释了王阳明审美人生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节“审美人生价值观”,由“心即理”的心本体论的理论基点出发,通过对“心即理”、“心外无物”、“良知”、“知行合一”等认识论内容的阐释,来讨论并总结王阳明的审美化人生所追求的价值论观点。第二节“审美人生境界观”,以心学美学思想中体现出的对于“诚”的认同与“狂者”的赞赏、对于“乐”为心之本体的理想追求和对“天地万物一体”境界的抵达,展开对阳明物我一体、心无间隔的宇宙审美人生境界的论述。第叁节“审美人生实践观”,结合阳明在现实事务中对“行”的实践,包括在人生抉择、诗文、书法领域的艺术实践情况等,以其知行合一的认识论为根基,来讨论其审美化的人生实践观中所倡导的“致良知”与“事上磨练”的实践方法论。第二章探讨了王阳明审美化人生观的生成背景及其他相关原因。第一节“明中期复杂的社会时代背景”,主要分析探讨了明朝中晚期复杂的社会环境、拘谨的科举考试制度、昏暗的政治形势等时代因素,对王阳明审美化人生观形成的影响;第二节“传统思想对阳明心学中审美人生追求的影响”,论述了影响阳明哲学思想生成的主要传统理论思想来源。从思想渊源来看,其人生思考在受佛、道二氏的人生境界论影响下复归于儒。从个体思想角度论述,他受到周敦颐、二程、朱熹、陆九渊等多位思想家的思想影响;第叁节“百死千难的人生经历对王阳明审美人格的影响”,结合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论述了其审美化人生观的直接来由;通过分析讨论王阳明的独立而独特的性格内因,从“知”的心理角度阐释主体内心对其审美人生观的生成作用。第叁章论述了王阳明审美人生观的意义与启示。第一节“王阳明审美化人生观的意义”,探讨了阳明心学美学思想下的人生追求在当世与后世的影响和意义,阳明心学对日本、朝鲜、美国等地的影响等;第二节“对现代社会人生观建构与童蒙教育的启示”,立足当下时代背景,思考其审美人生观所独具的现实意义,其对于当代社会人生价值追求的启示以及对童蒙教育的借鉴指导作用。第叁节“阳明心学美学思想的局限性”,从心学思想内容所存在的一定矛盾中,分析了其理论思想的局限性。本文结语指出,王阳明的审美化人生观强调“心”的主体意识,讲求包蕴万千、自得自由的人生境界,向心求“内圣”,求“知行合一”、“万物一体”之“理”,对于如何获得美的人生境界与人生价值都具有很高的理论指导意义。目前对于王阳明从审美化人生观角度进行理论阐释探讨的文章资料还不够充分,仍有可供研究的空间与价值。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无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还是在现代化生活的今天,都有着无可忽视的创造性影响。而对于其心学当中所包蕴的美学思想及其审美化人生观的研究,不仅在理论学习上,在现实借鉴中亦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6-13)
刘维邦[4](2016)在《审美创造:虚无“顽疾”的“良药”——论尼采的审美人生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尼采的审美人生观作为主体性、创造性的审美态度是克服虚无主义"顽疾"的"良方"。通过阐明虚无主义的内涵和范围能厘清尼采对西方文明"顽疾"的诊断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他所开的"药方",我们将发现尼采是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处呼唤生命意志的回归的,以企让权力意志的创造返归主人的位置重新书写生命的美丽。尼采的人生观的意义在于渲染生命的激情来实现此在主体的审美创造性生存。(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6年04期)
谢军[5](2014)在《试论黎族服饰与其宗教信仰、审美取向和人生观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南黎族是祖国多元一体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对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黎族服饰文化丰富多彩,宛若南海彩虹,真实地折射出黎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审美取向和人生观的发展历程。(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4年07期)
郭钰,郭俊[6](2014)在《管窥孔子的人生观中的审美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的人生观中关于审美与情感阐述对现代人们的生活仍然具有启迪与教育意义。因此,本文立足于孔子人生观的审美内涵,首先把孔子有关善与美关系的思想进行归纳,之后赞同李泽厚先生对孔子人生观中对审美意味的发掘,最后本文否认孔子人生观以审美为旨归。并指出,善独立于美。以上叁层审美涵义在孔子人生观之中并行不悖,融为一体。(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4年05期)
肖鹰[7](2014)在《闲适与物观:袁宏道的审美人生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明文学家袁宏道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概括讲是两大主张,一是"独抒性灵",一是"闲适人生"。前者是一文学主张,后者是一人生态度。本文在中国文人精神的历史沿革中解析袁宏道的"闲适人生",指出其意义有二:一则是沿袭了发源自庄子的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以闲求适"、"以无所可用为用"的消极隐逸精神;二则是在晚明张扬自我、肯定感性的世俗文化背景上,开辟了物我直观交融的感性审美视野。(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王雅君[8](2013)在《梦与醉的交融——论《北迁季节》中尼采审美人生观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北迁季节》是苏丹作家塔伊卜·萨利赫的成名作。故事中的两位主要人物:叙事者和穆斯塔法.赛义德实质上是希腊神话中日神阿波罗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化身。在这两位男主人公身上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一个代表光明与静穆,另一个象征迷醉与癫狂。笔者将从他们的故事中挖掘出小说所暗含的尼采式的审美人生态度。(本文来源于《鸡西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马睿[9](2012)在《中西审美精神的共鸣:宗白华“艺术的人生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宗白华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德国美学中发现了对于艺术、人生、自然的相似理解,以此为基础,他在对德国美学的接受中,进而在对中西文化关系的理解中,以共鸣式的接受范式走出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并在文化层面上否定了现代化就等于西化的主张,这成为他尝试建立现代中国美学的起点。(本文来源于《文化与传播》期刊2012年01期)
李淑波,赵云龙[10](2011)在《浅析尼采的审美人生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尼采看来,悲剧性的人生才是壮美的人生。人如何摆脱这个痛苦的世界?即是‘永恒化’和‘世界美化’的酒神精神所探索的超人意志之本质。悲剧人生观的酒神精神,以正视人生的悲剧性为前提,以战胜人生的悲剧性为目标,把人生的悲剧当作感悟生命的审美态度,去笑对人生的一切悲歌。同时,通过生命力量的提高,直接去面对永恒轮回的人生痛苦,从而呼唤出一种"超人"来挽救人类自身悲剧性的退化。(本文来源于《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审美人生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青少年人生观教育内容进行分析,总结艺术教育在高中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旨在通过教学体系的完善,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展现高中艺术课程教学的价值性,为现代高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人生观论文参考文献
[1].田莉莉,王玥.审美教育与人格建树——《写给未来的你》审美人生观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
[2].张丽.探究青少年人生观教育中的审美艺术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
[3].吴琼.论王阳明的审美人生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7
[4].刘维邦.审美创造:虚无“顽疾”的“良药”——论尼采的审美人生观[J].美与时代(下).2016
[5].谢军.试论黎族服饰与其宗教信仰、审美取向和人生观的关系[J].艺术科技.2014
[6].郭钰,郭俊.管窥孔子的人生观中的审美内涵[J].电子制作.2014
[7].肖鹰.闲适与物观:袁宏道的审美人生观[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8].王雅君.梦与醉的交融——论《北迁季节》中尼采审美人生观的体现[J].鸡西大学学报.2013
[9].马睿.中西审美精神的共鸣:宗白华“艺术的人生观”[J].文化与传播.2012
[10].李淑波,赵云龙.浅析尼采的审美人生观[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