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静电放电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静电,模型,人体,电晕,电磁辐射,飞行器,应力。
静电放电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朝刚,田梅,赵阳[1](2015)在《人体静电放电模型和人体静电消除器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人体静电放电模型的分析计算,得出人体静电放电过程中静电电压和放电电流的表达式,并积分得到人体静电放电的能量公式。通过人体对接地金属放电和对镶嵌高表面电阻材料的人体静电消除器放电的计算,与各种爆炸性气体、蒸气的相关参数做对比,明确了人体静电消除器必须限制的主要参数,即表面电阻和放电时间,对人体静电消除器的设计选型及石油石化行业预防由人体静电引起的事故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全、健康和环境》期刊2015年08期)
张广军,解飞,刘心愿,郭浩[2](2015)在《静电放电模型与静电放电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人体模型、机器模型和带电器件模型等叁种静电放电模型及其模拟测试方法,通过试验案例阐述了静电放电干扰的整改措施,结合GB/T 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的相关要求,分析了影响静电放电测试结果的相关因素。(本文来源于《静电放电:从地面新技术应用到空间卫星安全防护—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8-12)
杜照恒,刘尚合,魏明,胡小锋,王雷[3](2014)在《飞行器静电起电与放电模型及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飞行器在空中运动时会因多种起电机理在机体上累积大量的静电荷,对飞行安全带来多方面的威胁。为研究飞行器静电带电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飞行器静电起电的主要机理,建立了飞行器穿云的摩擦起电理论模型,并在明确飞行器静电放电主要形式和放电阈值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飞行器带电量随时间变化的理论模型,得到了带电量的解析解,获得了飞行器最大带电量和最大电压的表达式,通过数值建模与仿真分析研究了各因素对飞行器带电量和电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飞行器带电量随时间快速增加直至达到最大值;典型情况下可在0.5 s内带电量增大至近17μC,电压可达8.5 kV;飞行器最高带电量与飞行器电容成正比,通过增加放电针数目、优化放电针设计、减小起电电流和增大电晕放电因子可以显着减小飞行器最大带电量。(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4年09期)
刘春凤,刘金城,李志鹏,刘冀川[4](2010)在《RESD-1人体静电放电模型系统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Sandia严格人体模型"的电路参数设计制作了RESD-1人体静电放电模型系统,对XX雷管和XX电爆管ESD进行了静电安全性实验研究.实验中考虑了火工品经低湿储存、多次静电刺激、在低湿条件下接受静电刺激以及经由脚-脚和脚-壳方式放电等多种因素对其静电安全性的影响.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军用武器的正常拆装过程中,XX雷管和XX电爆管均具有较高的静电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汪晓东,汪轲,汪金山,张浩然[5](2010)在《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静电放电模型参数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精确的静电放电模型,提出了一种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静电放电模型参数辨识新方法。以Heidler雷电流方程的静电放电模型参数为辨识对象,分别以仿真及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从电流波形的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对拟合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与遗传算法相比,粒子群优化方法的执行速度更快,所得的辨识参数精度更高,粒子群优化方法对电流波形的整体和局部关键点的拟合度均高于遗传算法。因此,粒子群算法较遗传算法更适用于解决静电放电模型参数辨识问题。此外,从实例可以看出,粒子群算法不需要过多的初始参数值先验知识,而只须提供一个较宽的初始参数搜索范围即可获得良好的辨识结果。(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0年02期)
常天海,刘义亮[6](2009)在《移动终端静电放电模型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合理的静电放电模型是进行静电防护的前提,为了有效改善移动终端的防静电性能,在现有的人体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静电放电会产生高电压、高电流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的特点,建立了移动终端静电放电的电磁辐射模型、移动终端模型、人体-移动终端模型。对各模型进行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可知,电磁场的辐射频率对移动终端会产生串扰、辐射功率对终端的影响相对较小;增大终端输入电阻、人体和终端的接触电阻、以及人体和终端的接触电感,减小终端输入电容、人体和终端的接触电容等,都可以减少静电放电对终端造成的损伤。(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09年12期)
秦文超,孙斌[7](2009)在《静电放电的简化放电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静电电磁兼容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放电电流及其产生的瞬态电磁场;针对在研究抗静电干扰措施时,复杂的放电模型参数难以获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化的放电模型,给出的放电电流波形的要求;利用电磁瞬态程序EMTP对该简化模型进行近似计算,并对通过该模型计算出的放电电流进行时域、频域分析。(本文来源于《云南电力技术》期刊2009年03期)
张玉广,黄犇犇,刘生满,张景昌[8](2009)在《煤矿环境人体动态静电放电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代替煤矿狭窄坑道的模拟装置,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中人体各种状态和不同动作速度变化下的人体动态放电模型及不同人体静电放电模型最易引爆瓦斯的条件,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叶韦韦[9](2007)在《静电放电模型的SIMULINK仿真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危险品货场的静电隐患研究较少.本文即由此出发,分析了危险品货场中的静电放电模型以及对它进行了静电防护方面的研究,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本论文以"人体-金属"模型和"人体-手推车"模型为对象, 按照减少静电荷的产生、对产生的静电荷尽快予以消除、最大限度减少静电危害、严格静电防护管理等原则,对静电放电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对静电模型的仿真电路参数使用 SIMULINK 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人体-金属"模型和"人体 -手推车"模型中的静电放电特征。本论文对"人体-金属"模型和"人体-手推车"静电放电模型的仿真进行了重点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现有静电放电类型的分析和对货场的电路放电理论进行研究,得到了货场的静电放电类型;2、根据典型的"人体-金属" 模型放电模型,提出了货场的静电放电模型"人体-手推车"静电放电模型,并利用 Matlab 软件对两个模型进行仿真, 得到了静电放电波形和模型电路结构与参数范围。(本文来源于《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期刊2007-09-01)
陈晓斌[10](2006)在《识别导致器件失效的静电放电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静电放电对微电子器件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简介了静电的产生和抑制,介绍了人体模型、机器模型和带电器件模型及其模拟测试方法,以及静电放电保护电路,利用实验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叁种静电放电模型的失效特征。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们在失效分析时能够识别静电放电的类型,从而更有效地帮助调查静电放电的根源。静电放电会影响微电子器件的生产成品率、制造成本、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尽管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科技工作者为降低静电的危害已作了很多努力,但是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的减小,静电放电对微电子器件的危害却越来越严重。本课题通过对人体模型、机器模型和带电器件模型的理论认识,设计实验方案和研究实验结果,再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静电失效案例的研究,区分出叁种模型所引起的器件失效,从而更有效地帮助调查静电放电的根源,不断改进静电防护措施,降低静电所造成的损失,保证产品可靠性。本研究课题的依据在于:1.不同静电放电模型的放电时间不同,造成器件损伤的能量不同。相比之下,电过应力造成的损伤比静电放电造成的损伤更严重。失效分析时,通过对失效部位的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目检,判断器件损伤的严重程度,作为区别电过应力(EOS)和静电失效(ESD)失效的判据之一。2.叁种静电放电模型的放电波形不同,造成器件损伤的位置不同。利用光发射显微镜或液晶热点分析等技术进行缺陷定位,利用反应离子刻蚀机(RIE)和湿法腐蚀对器件进行逐层剥离分析,可确定损伤的位置。3.集成电路的引出脚可分为电源脚、接地脚、信号输入和输出脚。不同类型的引出脚,会使用不同结构的静电放电保护电路。它们对不同类型的静电放电模型的响应不同,导致器件损伤的部位不同。通过对失效器件的电性能测量,结合观察到的缺陷位置,以及静电放电保护结构(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6-10-18)
静电放电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介绍了人体模型、机器模型和带电器件模型等叁种静电放电模型及其模拟测试方法,通过试验案例阐述了静电放电干扰的整改措施,结合GB/T 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的相关要求,分析了影响静电放电测试结果的相关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静电放电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朝刚,田梅,赵阳.人体静电放电模型和人体静电消除器参数分析[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5
[2].张广军,解飞,刘心愿,郭浩.静电放电模型与静电放电试验分析[C].静电放电:从地面新技术应用到空间卫星安全防护—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
[3].杜照恒,刘尚合,魏明,胡小锋,王雷.飞行器静电起电与放电模型及仿真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4
[4].刘春凤,刘金城,李志鹏,刘冀川.RESD-1人体静电放电模型系统设计与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5].汪晓东,汪轲,汪金山,张浩然.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静电放电模型参数辨识[J].高电压技术.2010
[6].常天海,刘义亮.移动终端静电放电模型研制[J].高电压技术.2009
[7].秦文超,孙斌.静电放电的简化放电模型[J].云南电力技术.2009
[8].张玉广,黄犇犇,刘生满,张景昌.煤矿环境人体动态静电放电模型[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9
[9].叶韦韦.静电放电模型的SIMULINK仿真应用[C].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2007
[10].陈晓斌.识别导致器件失效的静电放电模型[D].上海交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