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豆碱论文_刘欣,叶力,蒋俊俊,刘洁,胡茜

导读:本文包含了苦豆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肺动脉,心肌,炎症,肥厚,高压,细胞,损伤。

苦豆碱论文文献综述

刘欣,叶力,蒋俊俊,刘洁,胡茜[1](2019)在《苦豆碱的体外细胞毒性以及抗HIV-1活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体化合物苦豆碱的体外细胞毒性以及抗HIV-1活性作用,为寻找新的艾滋病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TZM-bl-HIV-1_(IIIB)系统和MT-2-HIV-1_(IIIB)系统为实验模型,用不同稀释度的苦豆碱溶液分别与TZM-bl细胞、MT-2细胞共同培养。采用ATP细胞活力检测试剂检测细胞的相对活力,观察苦豆碱对TZM-bl细胞、MT-2细胞的毒性作用;用HIV-1_(IIIB)感染TZM-bl细胞和MT-2细胞,利用基于TZM-bl细胞的荧光素酶检测试剂,检测HIV病毒相对水平,观察苦豆碱抑制HIV-1活性的作用。结果在TZM-bl-HIV-1_(IIIB)系统中,苦豆碱对TZM-bl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_(50))> 215. 183μM,苦豆碱对HIV-1_(IIIB)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 403μM,治疗指数(TI)> 63. 2。在MT-2-HIV-1_(IIIB)系统中,苦豆碱对MT-2细胞的CC_(50)为802. 000μM,对HIV-1_(IIIB)的IC_(50)为47. 190μM,TI为> 16. 9。结论苦豆碱毒性小,抗HIV-1活性明显,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内科》期刊2019年02期)

王冰[2](2019)在《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研究苦豆碱对小鼠慢性压迫性损伤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苦豆碱(Aloperine,ALO)对小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与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为苦豆碱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观察苦豆碱对CCI所诱导的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CCI模型组、CCI+苦豆碱(20、40和80mg/kg)处理组及CCI+阳性药物(普瑞巴林)组;除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但不结扎外,其余各组建立小鼠CCI模型,在手术后第7天开始分别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ALO(20、40和80mg/kg)和普瑞巴林(10mg/kg)连续8天。(1)von Frey filaments实验,测定小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热辐射刺激实验,测定小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2)电生理实验,测定小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振幅;(3)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小鼠坐骨神经的病理结构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的改变;2.探讨苦豆碱对CCI所诱导的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与TLR4/NF-κB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CCI模型组及CCI+苦豆碱(80mg/kg)处理组;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小鼠CCI模型,术后第7天开始分别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和苦豆碱连续8天。(1)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ALO对CCI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脊髓中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2)通过ELISA法,检测ALO对CCI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脊髓中TNF-α和IL-6蛋白表达的影响;(3)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ALO对CCI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脊髓中TLR4和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4)术后第14天,通过von Frey filaments实验,测定各组小鼠PWT;在CCI+ALO(80mg/kg)处理组PWT测定完成1 h后,鞘内注射TLR4诱导剂LPS(10μg/10μl),测定LPS对CCI+ALO(80mg/kg)处理组小鼠PWT的影响。将BV2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细胞对照(Control)组,LPS处理组和LPS+苦豆碱处理组;除Control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建立LPS(1μg/ml)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1)通过CCK-8法,检测各浓度ALO对BV2小胶质细胞的毒性,确定ALO安全浓度范围;(2)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6的表达含量,确定最佳抗炎浓度;(3)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ALO最佳抗炎浓度对LPS所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4)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ALO最佳抗炎浓度对LPS处理的BV2小胶质细胞中TLR4、p-NF-κB p65/NF-κB和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5)通过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苦豆碱对CCI所诱导的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与CCI模型组相比,CCI+苦豆碱(80 mg/kg)组:(1)PWT显着升高(P<0.01),PWL显着延长(P<0.01);(2)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1),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振幅显着升高(P<0.01);(3)坐骨神经的病理损伤明显得到改善。CCI小鼠给予苦豆碱其他浓度以上指标变化不显着。2.苦豆碱对CCI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与TLR4/NF-κB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整体水平:与CCI模型组比,CCI+苦豆碱(80 mg/kg)组:(1)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被显着抑制(P<0.01);(2)明显减少CCI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脊髓中TNF-α和IL-6的表达含量(P<0.01);(3)显着降低CCI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脊髓中TLR4和NF-κB的蛋白表达(P<0.01);(4)LPS显着逆转ALO对CCI小鼠PWT的升高作用(P<0.01)。细胞水平:与LPS模型组相比,LPS+苦豆碱最佳抗炎浓度(100μM)组:(1)明显降低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P<0.01);(2)显着抑制LPS所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的活化(P<0.01);(3)显着降低LPS处理的BV2小胶质细胞中TLR4、p-NF-κB p65/NF-κB和p-IκBα/IκBα蛋白的表达(P<0.01);(4)明显减少BV2小胶质细胞中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P<0.01)。结论1.进一步证实苦豆碱对CCI所诱导的的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显着的镇痛作用;2.苦豆碱对小鼠慢性压迫性损伤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与抑制小胶质细胞内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邱明宁,史芳芸,王帅,吴晨晨,路浩[3](2018)在《苦豆碱诱导膀胱癌细胞自噬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沙生药源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生物碱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苦豆子中重要的生物碱苦豆碱具有显着的抗膀胱癌活性。[目的]本研究通过探究苦豆碱对体内、体外膀胱癌细胞自噬的作用,揭示苦豆碱抗膀胱癌的作用机制,为苦豆碱以及苦豆子的抗肿瘤药用研发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方法]以人膀胱癌T24细胞为体外生物模型,用不同浓度苦豆碱处理后,采用CCK-8法检测苦豆碱对膀胱癌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体形成,通过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标志物LC3Ⅱ的蛋白表达情况。连续饲喂含有0.05%N-丁基-N-(4-羟丁基)亚硝胺(BBN)的自来水20周诱导BALB/c小鼠膀胱原位瘤模型,通过经尿道膀胱灌注方式隔天给予小鼠苦豆碱进行肿瘤治疗,共治疗15次后,处死小鼠,收集膀胱组织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物LC3Ⅱ的蛋白表达情况,确定苦豆碱对体内、体外膀胱癌细胞自噬作用。用苦豆碱处理T24细胞24h后,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检测膀胱癌细胞中差异基因表达情况,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分析,预测苦豆碱抗膀胱癌细胞的可能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结果]苦豆碱处理T24细胞后,细胞活力受到显着抑制,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与剂量依赖性;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细胞自噬体增多,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自噬标志物LC3Ⅱ蛋白表达显着升高;通过经尿道膀胱灌注苦豆碱治疗后,小鼠膀胱原位瘤组织中的LC3Ⅱ蛋白表达显着升高。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苦豆碱处理T24细胞后,有1184个基因下调,1141个基因上调,多个细胞过程受到影响;KEGG Pathway富集后发现,溶酶体等多条信号通路激活。[结论]苦豆碱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活力,诱导体内、体外膀胱癌细胞自噬,并通过激活溶酶体等多条通路发挥抗膀胱癌作用。本研究为苦豆碱以及苦豆子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文来源于《陕西省毒理学会新时代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2-01)

杨佳美[4](2018)在《苦豆碱对肺动脉高压的保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苦豆碱(Aloperine)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右心导管法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肺形态学变化;采用Masson染色技术观察大鼠肺组织中胶原纤维增生情况;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MCP-1)、内皮素(ET-1)的阳性细胞数;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F-κB、TNF-α、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增殖检测技术观察苦豆碱HPASMCs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苦豆碱对HPASMCs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苦豆碱对HPASMCs中IKKα、IκBα、p-IκBα、p-IKKα、NF-κB、TNF-α、p27~(kip1)、Cyclin E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mPAP、RVSP和RVHI与对照组相比显着上升;与模型组相比,苦豆碱(50、100mg/kg)剂量组大鼠mPAP、RVSP、RVHI与模型组相比显着降低;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肺中小动脉血管壁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增厚,血管腔狭窄;与模型组相比,苦豆碱(50、100mg/kg)剂量能逆转大鼠肺中小动脉重构。大鼠右心室心肌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排列紊乱、纤维增生、心肌细胞肿胀、形态不规则,心肌细胞直径(AD)和心肌细胞核密度(MND)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苦豆碱(50、100mg/kg)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排列趋于整齐,细胞肿胀和形态不规则的情况得到改善,心肌细胞AD和MND显着降低;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胶原纤维显着增生,肌纤维排列不规则;与模型组相比,给予苦豆碱(50、100mg/kg)治疗能显着改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胶原纤维增生情况,肌纤维排列连续,趋于整齐;透射电镜技术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内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形态发生变化,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肿胀并且增多;与模型组相比,苦豆碱(100mg/kg)大鼠内皮细胞受损情况得到改善,细胞器肿胀得到缓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MCP-1和ET-1的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给予苦豆碱(100mg/kg)治疗能降低大鼠肺组织中MCP-1和ET-1的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技术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TNF-α、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与模型组相比,给予苦豆碱(100mg/kg)治疗能够显着降低NF-κB、TNF-α、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苦豆碱(0.25、0.5mM)对HPASMCs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表明苦豆碱(0.5mM)具有阻滞HPASMCs细胞周期和促进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技术结果显示,模型组HPASMCs中NF-κBp65,p-IKKα,p-IκBα、TNF-α和Cyclin E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着上升,p27~(kip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给予苦豆碱(0.5mM)治疗可以降低以上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p27~(kip1)蛋白的表达水平,对IκBα、IKKα蛋白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1.苦豆碱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具有保护作用。2.苦豆碱对PDGF-BB诱导的HPASMCs具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3.苦豆碱通过NF-κB p65信号通路对肺动脉高压的发展起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张会超,徐里,芮浩淼,曹程浩,杨凤鸣[5](2018)在《苦豆碱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和炎症应答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苦豆碱对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大鼠心肌H9c2细胞损伤和炎症应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缺氧/复氧的方法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SI/R)心肌损伤,用不同浓度苦豆碱处理,MTT实验分析苦豆碱对H9c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的水平及caspase-3的活性;ELISA分析多种炎性因子水平;同时用Western blot法分析苦豆碱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苦豆碱可对抗SI/R抑制的H9c2细胞存活率,同时明显降低SI/R引起的LDH及MDA浓度的增加(P<0.05)。此外,苦豆碱能够显着抑制SI/R触发的细胞凋亡(P<0.05),同时降低SI/R处理后引起的caspase-3活性的增加,并上调Bcl-2/Bax比值(P<0.05)。与SI/R组相比,苦豆碱处理可显着性降低H9c2心肌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浓度(P<0.05)。此外,与SI/R组相比,苦豆碱处理后可显着增加p-PI3K和p-AKT的蛋白水平(P<0.05);当用LY294002抑制PI3K/AKT通路后,苦豆碱促心肌细胞存活、抗凋亡及抗炎症的作用明显减弱(P<0.05)。结论:苦豆碱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抗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及炎症应答,提示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郑婕,戴贵东,闫琳,王锐,郑萍[6](2018)在《苦豆碱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脏肥厚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苦豆碱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脏肥厚炎症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苦豆碱低、中、高(10、20、40 mg/kg)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于第8天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5 mg/kg,连续7 d),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分离血清,检测苦豆碱对心肌肥厚大鼠IL-6、IL-1β、TNF-α、NO、ADMA、ICAM-1及VCAM-1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6、IL-1β、TNF-α、NO、ADMA、ICAM-1及VCAM-1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苦豆碱各剂量组不同程度降低IL-6、IL-1β、TNF-α、NO、ADMA、ICAM-1及VCAM-1水平。结论苦豆碱对ISO所致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的炎症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孙朋,鄢庆祥,杜同同,戴航[7](2017)在《苦豆碱的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苦豆碱在医药、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其分离及含量测定方法主要为高效液相色谱法,但目前还未找到能够将其大量提取的方法;苦豆碱的全合成研究较少,对于结构修饰研究在报道抗H1N1病毒中略有介绍。通过国内外的文献查阅研究,对苦豆碱进展进行概述,包括苦豆碱的合成方法、含量测定以及药理活性研究,旨在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7年24期)

郝银菊,吴凡,周茹,李凤梅,李南[8](2017)在《苦豆碱对野百合碱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苦豆碱对野百合碱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苦豆碱25mg/kg、50 mg/kg、100 mg/kg及西地那非30 mg/kg组。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大鼠给予野百合碱60 mg/kg造模,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1天后开始灌胃给予大鼠相应的药物,每天一次。在实验第43天,测量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组织学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心电图指标。结果:苦豆碱25 mg/kg、50 mg/kg、100 mg/kg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肺动脉高压大鼠中由野百合碱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组织学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心电图指标的不利变化。结论:苦豆碱对野百合碱致大鼠肺动脉高压具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17年06期)

郑婕,周茹,闫琳,王锐,郑萍[9](2017)在《苦豆碱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苦豆碱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10、20、40mg·kg~(-1)苦豆碱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于第8天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5mg·kg~(-1),连续7 d)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观察苦豆碱对心肌肥厚大鼠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肌肥厚指数、心肌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分离血清,检测苦豆碱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肌钙蛋白(cTnⅠ)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0和40mg·kg~(-1)苦豆碱可降低大鼠全心湿质量、左心室湿质量、全心湿质量/体质量比与左心室湿质量/体质量比,升高+LVdp/dtmax、-LVdp/dtmax,降低LVEDP(P<0.05);苦豆碱可减轻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间质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等ISO导致的心肌组织病理学结构的异常改变;同时降低c TnⅠ水平(P<0.01)。此外,20mg·kg~(-1)和40mg·kg~(-1)苦豆碱能提高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并降低MDA的含量(P<0.05)。结论苦豆碱对ISO所致大鼠心肌肥厚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的抗氧化能力有关。(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杨文莉,保婧,郝银菊,吴凡,周茹[10](2017)在《苦豆碱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保护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苦豆碱对野百合碱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野百合碱60 mg/kg皮下注射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模型建立后开始灌胃给予大鼠苦豆碱,持续21 d。在实验终点时检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 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及肺小动脉病理变化;比色法检测SOD、MDA、GSH-Px、T-AOC、CAT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ADPH氧化酶2(NOX2)、NOX4蛋白表达。结果苦豆碱可以降低肺动脉高压大鼠的mPAP、RVHI,逆转其肺小动脉病理变化,降低其MDA及NOX2、NOX4表达,提高SOD、GSH-Px、T-AOC、CAT水平。结论苦豆碱可对抗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7年11期)

苦豆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苦豆碱(Aloperine,ALO)对小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与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为苦豆碱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观察苦豆碱对CCI所诱导的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CCI模型组、CCI+苦豆碱(20、40和80mg/kg)处理组及CCI+阳性药物(普瑞巴林)组;除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但不结扎外,其余各组建立小鼠CCI模型,在手术后第7天开始分别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ALO(20、40和80mg/kg)和普瑞巴林(10mg/kg)连续8天。(1)von Frey filaments实验,测定小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热辐射刺激实验,测定小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2)电生理实验,测定小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振幅;(3)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小鼠坐骨神经的病理结构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的改变;2.探讨苦豆碱对CCI所诱导的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与TLR4/NF-κB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CCI模型组及CCI+苦豆碱(80mg/kg)处理组;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小鼠CCI模型,术后第7天开始分别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和苦豆碱连续8天。(1)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ALO对CCI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脊髓中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2)通过ELISA法,检测ALO对CCI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脊髓中TNF-α和IL-6蛋白表达的影响;(3)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ALO对CCI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脊髓中TLR4和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4)术后第14天,通过von Frey filaments实验,测定各组小鼠PWT;在CCI+ALO(80mg/kg)处理组PWT测定完成1 h后,鞘内注射TLR4诱导剂LPS(10μg/10μl),测定LPS对CCI+ALO(80mg/kg)处理组小鼠PWT的影响。将BV2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细胞对照(Control)组,LPS处理组和LPS+苦豆碱处理组;除Control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建立LPS(1μg/ml)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1)通过CCK-8法,检测各浓度ALO对BV2小胶质细胞的毒性,确定ALO安全浓度范围;(2)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6的表达含量,确定最佳抗炎浓度;(3)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ALO最佳抗炎浓度对LPS所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4)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ALO最佳抗炎浓度对LPS处理的BV2小胶质细胞中TLR4、p-NF-κB p65/NF-κB和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5)通过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苦豆碱对CCI所诱导的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与CCI模型组相比,CCI+苦豆碱(80 mg/kg)组:(1)PWT显着升高(P<0.01),PWL显着延长(P<0.01);(2)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1),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振幅显着升高(P<0.01);(3)坐骨神经的病理损伤明显得到改善。CCI小鼠给予苦豆碱其他浓度以上指标变化不显着。2.苦豆碱对CCI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与TLR4/NF-κB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整体水平:与CCI模型组比,CCI+苦豆碱(80 mg/kg)组:(1)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被显着抑制(P<0.01);(2)明显减少CCI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脊髓中TNF-α和IL-6的表达含量(P<0.01);(3)显着降低CCI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脊髓中TLR4和NF-κB的蛋白表达(P<0.01);(4)LPS显着逆转ALO对CCI小鼠PWT的升高作用(P<0.01)。细胞水平:与LPS模型组相比,LPS+苦豆碱最佳抗炎浓度(100μM)组:(1)明显降低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P<0.01);(2)显着抑制LPS所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的活化(P<0.01);(3)显着降低LPS处理的BV2小胶质细胞中TLR4、p-NF-κB p65/NF-κB和p-IκBα/IκBα蛋白的表达(P<0.01);(4)明显减少BV2小胶质细胞中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P<0.01)。结论1.进一步证实苦豆碱对CCI所诱导的的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显着的镇痛作用;2.苦豆碱对小鼠慢性压迫性损伤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与抑制小胶质细胞内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苦豆碱论文参考文献

[1].刘欣,叶力,蒋俊俊,刘洁,胡茜.苦豆碱的体外细胞毒性以及抗HIV-1活性实验研究[J].内科.2019

[2].王冰.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研究苦豆碱对小鼠慢性压迫性损伤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D].宁夏医科大学.2019

[3].邱明宁,史芳芸,王帅,吴晨晨,路浩.苦豆碱诱导膀胱癌细胞自噬及其作用机制研究[C].陕西省毒理学会新时代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2018

[4].杨佳美.苦豆碱对肺动脉高压的保护作用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8

[5].张会超,徐里,芮浩淼,曹程浩,杨凤鸣.苦豆碱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和炎症应答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8

[6].郑婕,戴贵东,闫琳,王锐,郑萍.苦豆碱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脏肥厚作用的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8

[7].孙朋,鄢庆祥,杜同同,戴航.苦豆碱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

[8].郝银菊,吴凡,周茹,李凤梅,李南.苦豆碱对野百合碱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

[9].郑婕,周茹,闫琳,王锐,郑萍.苦豆碱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作用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

[10].杨文莉,保婧,郝银菊,吴凡,周茹.苦豆碱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保护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J].时珍国医国药.2017

论文知识图

苦豆碱对LPS处理的BV2小胶质细...透射电镜观察苦豆碱对CCI所诱导...苦豆碱对UC小鼠结肠组织NF-κB...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苦豆碱对CCI所...染色观察苦豆碱对CCI所诱导的...苦豆碱对UC小鼠结肠组织NF-κB...

标签:;  ;  ;  ;  ;  ;  ;  

苦豆碱论文_刘欣,叶力,蒋俊俊,刘洁,胡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