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宗教叙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宗教,文学,太平广记,瑶族,少数民族,道教,佛教。
宗教叙事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方[1](2019)在《灵性认知:宗教叙事向文学叙事的易帜——由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开启灵性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叙事医学开启生命书写的新理念,死亡叙事可望丰富灵性空间的意象。为此,我们需要告别传统的宗教叙事,借助于中外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死亡叙事的诠释,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到中国当代作家莫言、贾平凹、韩少功、余华、扎西达瓦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实践,以及医学与文学双栖作家的跨界写作,开拓出灵性认知的新空间、灵性抚慰的新工具、灵性照顾的新语境,为临床死亡提供更多的诗化、羽化之旅。(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期刊2019年19期)
司聃[2](2019)在《民族传说与宗教叙事 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云南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郑筱筠着作《跨界与融合——佛教与民族文化的云南叙事》(以下简称《跨界与融合》),从大文化的概念出发,对云南民族文学及其宗教因素做出内生性关系特点研究,在宏观写作上不受具体的历史时间顺序限制,以不同民族文学间的个案解读构成专题性的综合研究,从而对佛教与民族文化以不同方式参与建构云南民族文化体系做出有效探究。具体而言,主要通过以下叁个层面展开论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9年05期)
王金华[3](2018)在《《太平广记》医部小说的宗教叙事及其文化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太平广记》医部小说(即卷218-220)中,有一些医家传闻和疾病治疗的记载,具有明显的宗教叙事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意蕴。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叙事表层结构中的角色和情节设定,另一方面是隐含于表层结构下的深层文化内涵。宗教文化意蕴不仅反映了时人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里的有限认识,也赋予此类小说奇诡谲怪的审美艺术风格。借助于此,我们可以分析宗教文化对小说叙事的影响,也可以从小说文本中去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35期)
林瑞艳[4](2017)在《宗教“文学化”的法度——新时期少数民族宗教叙事审美规律的探寻》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的宗教叙事作品频出,但宗教文学化必须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宗教进入文学的理想状态,在于叙事者要对宗教这一审美对象保持适当的审美距离、通过象征将抽象的宗教概念具象化,在文本中让"神性"与"人性"都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对话"来贴近人的内心,让宗教在符合文学规律的同时又能激发出文学的新质。(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林瑞艳[5](2017)在《文学宗教化表达与想象的可能——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宗教叙事审美规律的探寻》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作家笔下出现了大量的宗教叙事作品。宗教进入文学,以自身的特性加强了文学的品质。文学宗教化表达与想象的可能主要体现在:文学应该和宗教一样,是一种信仰;宗教开拓了文学的叙事伦理;文学应该和宗教一样,追求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文学的宗教化正可以增强文学的品质,使文学获得更恒久的魅力。(本文来源于《齐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董振业,许露平[6](2017)在《对灵性自由的“寻求”——评《在荒野里看见耶稣:美国黑奴宗教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奴隶叙事是18世纪晚期至20世纪中叶之间由已经获得自由的前奴隶所书写或口述的自传性记录,具有鲜明的美国特色。它起源于奴隶制下非裔美国人的生活经历,在内战前的废奴运动中一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19世纪30年代,在官方主导下相继出现了一系列记录前奴隶生活和民俗的采访实录。根据美国历史学家马里恩·威尔逊·斯塔林的研究,现存(本文来源于《枣庄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徐嘉[7](2016)在《当代日本动漫作品中的宗教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当代日本动漫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宗教叙事结构,主要体现为:题材多选自于宗教神话故事;灭世、净化与进化成为动漫作品叙事的主题;善恶二元观是其叙事的思维逻辑;宗教之间的倾轧是其叙事的本质与最终的结局。(本文来源于《黄山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张悦,张泽洪[8](2016)在《瑶族游梅山书的宗教叙事与族群记忆》一文中研究指出瑶族游梅山书是送亡灵回归梅山祖地的经书,是瑶人在丧葬仪式中使用的科仪本。笔者通过收集的国内外九种游梅山书文本的比较,尝试解读瑶族游梅山书宗教叙事与族群记忆的文化内涵。游梅山书的宗教叙事具有表现族群迁徙、祖先崇拜、圣地崇拜的多重内涵和价值。瑶族游梅山书的梅山为祖先居住之地,作为瑶人集体记忆的梅山"神圣历史",也显示深受道教、佛教思想的浸润影响,此"小传统"的民间手抄本是瑶族先民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张艳君[9](2015)在《清代狄家将题材小说中的宗教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创作受佛、道二教的影响相当深厚,或以宗教结构来架构整部作品;或以宗教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或充斥着大量神魔仙僧的描写。清代四部狄青题材的系列小说作为英雄传奇类小说的代表,作品中关于鬼神、降妖伏魔(怪)、宝物、转世观、俗神等方面的书写,有着浓厚的宗教叙事色彩。(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10期)
林瑞艳[10](2015)在《宗教:叙事文体的构成要素——《心灵史》文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承志的《心灵史》以"非小说"的姿态,融历史、文学、宗教于一体,显示出区别于一般小说的文体特点。《心灵史》的文本构成,历史是其骨骼,张承志深入西北进行实地调研,并采用了多种历史资料,使《心灵史》达到"信史"的效果;文学是其血肉,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张承志饱含着对哲合忍耶的深情,向读者讲述了他炽热的宗教情感;宗教是《心灵史》的灵魂,正是为了确认哲合忍耶的信仰合理性,张承志调动了众多史料,并以文学手法加以铺陈,在最大限度上宣扬了哲合忍耶的教义。作为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张承志的写作难免流露出宣传教义的可疑,但也蕴含了文本创新与精神上扬的巨大空间。(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宗教叙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郑筱筠着作《跨界与融合——佛教与民族文化的云南叙事》(以下简称《跨界与融合》),从大文化的概念出发,对云南民族文学及其宗教因素做出内生性关系特点研究,在宏观写作上不受具体的历史时间顺序限制,以不同民族文学间的个案解读构成专题性的综合研究,从而对佛教与民族文化以不同方式参与建构云南民族文化体系做出有效探究。具体而言,主要通过以下叁个层面展开论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宗教叙事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一方.灵性认知:宗教叙事向文学叙事的易帜——由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开启灵性空间[J].医学与哲学.2019
[2].司聃.民族传说与宗教叙事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云南文学[J].中国宗教.2019
[3].王金华.《太平广记》医部小说的宗教叙事及其文化意蕴[J].文教资料.2018
[4].林瑞艳.宗教“文学化”的法度——新时期少数民族宗教叙事审美规律的探寻[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林瑞艳.文学宗教化表达与想象的可能——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宗教叙事审美规律的探寻[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
[6].董振业,许露平.对灵性自由的“寻求”——评《在荒野里看见耶稣:美国黑奴宗教叙事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7
[7].徐嘉.当代日本动漫作品中的宗教叙事[J].黄山学院学报.2016
[8].张悦,张泽洪.瑶族游梅山书的宗教叙事与族群记忆[J].世界宗教研究.2016
[9].张艳君.清代狄家将题材小说中的宗教叙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10].林瑞艳.宗教:叙事文体的构成要素——《心灵史》文体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