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患病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血压,巴中市,健康,老年人,布鲁氏菌,函数,情况。
患病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刘培艳,刘铮然,何金鑫,毕海涛,谭国敏[1](2019)在《通辽市牧区蒙古族居民的认知及行为对布鲁氏菌病患病风险的横断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通辽市牧区蒙古族居民布病知识知晓及行为习惯。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通辽市3个牧区旗县中共选取研究对象1 470人,采用构成比、率及卡方检验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研究对象中患布病人数为48人,患病率为3.27%;不同旗县、性别、知识知晓程度及行为习惯正确程度间与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31,χ~2=5.530,χ~2=27.087,χ~2=23.618;P<0.05);不同地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间与知晓率最高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2,χ~2=23.715,χ~2=35.798,χ~2=13.879;P<0.0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间与知晓率最低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72,χ~2=5.872,χ~2=12.062,χ~2=9.772;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间与接触率最高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6,χ~2=16.766,χ~2=26.950;P<0.05);不同地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间与防护率最高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17,χ~2=57.984,χ~2=39.501,χ~2=79.572;P<0.05);不同性别、职业间与防护率最低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χ~2=13.975;P<0.05)。结论通辽市居民对布病知晓情况整体较差,人群布病防护意识薄弱。(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魏兴宇,岳莉,孙悦,陈熙,彭军杰[2](2019)在《巴中市南江县老年人患病就医行为现状调查及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为例,了解当地老年人患病时就医行为,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南江县331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果南江县老年人群中85.8%参保,患病时36.6%选择立即就诊,59.2%选择县医院。结论就医行为与参保情况、受教育程度和传统生活习惯等有关;应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1期)
董春江,刘倩,牟宇泽,王裕康,汪求真[3](2019)在《膳食及行为习惯对中老年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病风险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拟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中老年DM-PTB患者的既往膳食情况和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并与单纯PTB患者进行比较。探讨可能导致中老年患DM-PTB的膳食及行为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中的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在某市级胸科医院确诊的中老年DM-PTB患者及单纯PTB患者分别作为病例组、对照组;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营养素摄入情况和膳食情况等信息,采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调查患者的营养素摄入情况;采用食物频率表(FFQ)调查患者的膳食情况。测量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和血压;收集患者实验室检查的生化血清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计算比值比(OR)值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CI)。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中老年结核患者256例,其中包括PTB组126例,DM-PTB组13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吸烟、既往饮酒、经常熬夜和镁摄入不足等可能是中老年患DM-PTB的危险因素,而蔬菜食用频率高、薯类食用频率高和薯类食用量多等可能是中老年患DM-PTB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膳食因素中,蔬菜食用频率高者(每天食用蔬菜)(OR=0.23, P<0.05)、薯类食用频率高者(每天及每周食用薯类)(OR=0.22, P<0.05);与薯类食用量<50g/d者比较,薯类食用量为50-100g/d(OR=0.34,P<0.05)和薯类食用量>100 g/d(OR=0.20, P<0.05)可能与中老年患DM-PTB风险降低有关;而食物中镁摄入不足(OR=2.86, P<0.05)和锰摄入不足(OR=3.93, P<0.05)可能与中老年患DM-PTB风险增加有关。行为因素中,经常熬夜(OR=5.85, P<0.05)、既往吸烟(OR=3.42, P<0.05)、既往饮酒(OR=3.07, P<0.05)可能与中老年患DM-PTB风险增加有关。结论膳食及行为习惯与中老年患DM-PTB明显相关,其中蔬菜及薯类食用频率高和薯类食用量多可能与中老年患DM-PTB风险降低有关;而经常熬夜、既往吸烟、既往饮酒、食物中镁和锰摄入不足可能与中老年患DM-PTB风险增加有关。本研究提示,养成良好的膳食及行为习惯可能有利于降低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风险。(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马潇斌,白金文,陈长香[4](2019)在《社区老年人失能状况及其对患病就医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的失能状况及其对患病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唐山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应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进行失能评估。结果 6 171例社区老年人中轻度失能者为1 341例(21.7%),重度失能者为1 148例(18.6%),总失能率为40.3%。ADL对社区老年人近半年的自感不舒适、看医生次数、住院情况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社区老年人失能状况影响老年人的患病就医行为,应对社区失能老年人采取相应的健康管理对策,优化就医行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苏春艳,吴玥[5](2019)在《“网络化病人”:互联网对患病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渐深入的社会网络化不仅在改变人们的健康信息检索方式和求医模式,也对人们的患病经历产生微妙影响。本文以近年来网络上"未知病毒感染者/阴滋症"事件为例,将患病视为文化翻译的过程,并将患病分为生理迹象、症状认知、病痛体验、疾病认同、症状解释和身体迹象等五个主要阶段,详细考察了每个阶段的患病行为和网络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网络的社交可供性不仅为病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医疗健康信息,更为病人之间共享患病经历、获取健康认同提供了可能。所谓"网络化病人",即主要通过互联网经历而获得认同的病人身份。它越来越少地嵌入在群体当中,而越来越多地成为因健康认同而有联系的个体。(本文来源于《国际新闻界》期刊2019年07期)
张攀,王稳地,向茜[6](2019)在《具有合作行为且捕食者患病的生态流行病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类捕食者患病的捕食-食饵模型,且考虑捕食者种群存在合作捕食行为.首先讨论了无病子模型的动力学性质,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证明了边界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利用Dulac函数讨论了仅一个正平衡点时的全局稳定性以及Hopf分支产生的情况.其次讨论了有病系统中叁者共存的平衡点的情况,利用Hurwitz判据得到共存平衡点的稳定条件.(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海燕[7](2019)在《综合医院非心理科重性抑郁障碍患病情况调查及电话vs.面对面认知行为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重性抑郁障碍(MDD)已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来源。抑郁障碍患者常伴随躯体不适,致使很多患者首先就诊于综合医院非心理科门诊,然而国内较少有大样本报道综合医院非精神心理科就诊患者MDD的检出率。即使明确了MDD诊断,治疗上也极为困难。尽管抗抑郁药品种众多,但患者个体差异明显,约有50%患者对药物不应答;即使抗抑郁药有疗效,长期服药的患者亦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全球患者皆需面对此种窘境,故人们渴望找到一种有效的非药物疗法帮其摆脱困境。多个国家已将认知行为治疗(CBT)纳入抑郁障碍的防治指南,作为治疗抑郁症的单一或辅助手段。CBT有多种形式,目前较为常用的是面对面CBT,但由于其存在时间、地域、耻感等不可忽视的壁垒,被限制了其发展和广泛使用。随着科技发展,远程医疗(电话CBT)进入人们视野,电话CBT的疗效究竟如何,国外研究说法不一。国内研究团体多将电话CBT用于治疗失眠障碍,但尚未有人报道将电话CBT应用到中、重度抑郁障碍的疗效。目的:在四家综合医院非心理科门诊调查就诊患者的MDD的检出率,并了解其临床特征(着重关注自杀意念);探索电话CBT临床疗效及与面对而CBT相较的非劣效分析。方法:在广州市四家综合性医院的非心理科门诊,采用问卷调查。共筛查了 5284人,5189人完成患者健康问卷9(PHQ-9),1392人PHQ-9≥5分(推荐接受精神科访谈),最后819人完成简明国际神经精神病学访谈(MINI)访谈。190人被诊断为MDD。通过横断面调查招募(9人入组)、临床医生转介及新媒体招募中重度MDD患者(61人入组),邀请这70位参加药物+面对面CBT或电话CBT的随机对照单盲干预研究,均已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结果:横断面研究中,5189样本中重性抑郁障碍(最近2周)检出率为3.7%,2.3%的患者有自杀意念。随机对照试验中,70例中重度MDD患者中,脱落率为5.7%,71.4%受过大学以上的高等教育,41.4%倾向选择远程式心理治疗。精神障碍共病率高达84.30%,其中广泛性焦虑障碍占74.3.%。经干预治疗后,对电话CBT和面对面CBT两组的临床特征进行非劣效性分析,提示在缓解抑郁、焦虑症状,提升大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均不逊于面对面CBT(电话CBT组PHQ-9总分(△值=2.18,p值=0.0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值=2.76,p值=0.02),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总分(△值=2.18,p值=0.01),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总分(△值=6.62,p值=0.03),医疗结果研究简版-12躯体因子(PCS)总分(△值=3.07,p值=0.04)。在第6个月随访时的非劣效性分析提示:与面对面CBT组相比,电话CBT组的1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HAMA、GAD-7及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总分均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17-HAMD校正分(△值=1.75,p值=0,02),HAMA校正分(△值=1.86,p值=0.00),GAD-7校正分(△值=4.52,p值=0.04),DAS校正分(△值=3.47,p值=0.02)。上述结果说明电话CBT组在6个月随访时抑郁、焦虑症状缓解及不良认知功能矫正方面不逊色于面对面CBT组。12个月随访时,在矫正认知偏差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不亚于面对面CBT(DAS分:△值=4.25,p值=0.026;PCS分:△值=2.71,p值=0.015)。结论:综合医院非心理科就诊的患者是MDD患病的易感人群,临床内科医生应有筛查、识别、转介的意识,以保证患者接受个体化且优质的医疗服务。电话CBT在缓解抑郁、焦虑症状,矫正歪曲认知,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大体功能方面均有较好疗效,并且在很多临床特征改善方面不逊于面对面CBT。电话CBT具有便捷、易推广、疗效持久的优势,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尚存巨大潜力,值得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及推广。(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3-15)
李培炎,孙圣凯,陈孝储,李正超,张景童[8](2018)在《天津市东丽区社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防控知识行为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天津市东丽区社区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对高血压防控知识的知晓状况和行为状况,为高血压管理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4-10月随机抽取天津市东丽区10个社区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2 438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进行高血压防控知识行为及获取知识相关途径等内容的调查。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采用SPSS 16.5软件进行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结果共调查成年居民2 438人,平均年龄为(39.8±13.4)岁,高血压患病率为32.0%;男性(31.2%)与女性患病率(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0~39岁男性高血压患病率(26.6%)高于女性(17.7%),60岁及以上组女性高血压患病率(78.6%)高于男性(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者对自身血压数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血压与高盐饮食的关系、血压稳定后的用药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非高血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高血压者相比,高血压患者戒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清淡饮食、主动获取高血压防治知识和每天监测血压行为的形成率较高,吸烟、饮酒,体重控制较好的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者遵循医嘱服药的依从率为87.2%。高血压患者获取防治知识的前3位途径为医务人员面对面辅导(78.2%)、手机微信等新媒体(66.4%)和其他高血压患者(46.0%);非高血压者获取高血压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为手机微信等新媒体(68.2%)、其他高血压患者(32.7%)及社区宣传栏和宣传单(23.9%)。高血压患者通过健康讲座、医务人员、其他高血压患者及社区宣传栏和宣传单获取高血压保健知识的比例均高于非高血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老年人群是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的高危人群,尤其是更年期女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非高血压者。在高血压防控方面,要加强对健康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慢性病防控知识的掌握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期刊2018年11期)
温亮,张旺信,刘欣,梁艳娟,张培培[9](2018)在《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患病行为与家庭功能、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调查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患病行为、家庭功能、应对方式为基础,探讨患者患病行为与患者家庭功能、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法截取某医院143名冠心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患病行为问卷,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行为进行调查。结果:(1)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其心理取向异常者68.8%;疾病信念异常者68.5%;疑病指数异常者59.4%;疾病确信异常者44.8%。(2)患者家庭功能良好者9.8%,一般者88.8%,较差者1.3%。(3)应对方式以回避型(t=11.066,P<0.01)和屈服型(t=12.663, P<0.01)为主。(4)相关分析显示患者家庭功能各因子与患病行为部分因子呈正相关(r=0.178~0.350,P<0.05);面对型应对方式与患病行为部分因子呈负相关(r=-0.212~-0.304, P<0.05);回避型应对方式与患病行为各因子均无显着相关;屈服型应对方式与患病行为部分因子呈正相关(r=0.187~0.226, P<0.05)。结论:(1)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普遍存在异常患病行为。(2)患者家庭功能普遍一般。(3)应对方式多采取回避和屈服。(4)家庭功能越差患病行为越严重,以面对为主要应对方式的患者患病行为较少,以屈服为主要应对方式的患者患病行为较明显。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及政府应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家庭治疗、健康教育及政策制定。(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殷延玲,王莎莎,王祥,秘玉清,张继萍[10](2018)在《“健康山东”视角下某市流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山东省某市流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状况和健康相关行为,对健康相关行为进行因子分析,为流动人口高血压有效防控和政策措施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按经济水平好、中、差在山东省某市随机抽取3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6个社区(村),每个社区(村)随机抽取100例左右年龄≥18周岁的流动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 705份,回收有效问卷1 705份,有效率为100.00%。对入选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其基本情况、健康相关行为、高血压患病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山东省某市流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为8.97%(153/1 705)。Bartlett's球形检验c2值为3 223.347,P<0.01,KMO值为0.59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0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9.574%),F1命名为就医满意度(方差贡献率为7.967%)、F2命名为就诊机构选择(方差贡献率为7.933%)、F3命名为饮食规律(方差贡献率为6.652%)、F4命名为心理因素(方差贡献率为6.470%)、F5命名为被动吸烟(方差贡献率为5.647%)、F6命名为睡眠状况(方差贡献率为5.628%)、F7命名为饮食习惯(方差贡献率为5.349%)、F8命名为饮食搭配(方差贡献率为4.814%)、F9命名为医疗保障(方差贡献率为4.567%)、F10命名为主动吸烟(方差贡献率为4.496%)。其中占比较大的前4位健康相关行为影响因素依次是就医满意度、就诊机构选择、饮食规律、心理因素。结论流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为8.97%,患病的健康相关行为影响因素包括就医满意度、就诊机构选择、饮食规律、心理因素等,因此医疗机构需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可及性,流动人群需平衡饮食,重视心理问题,改变其健康相关行为,降低高血压患病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8年34期)
患病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以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为例,了解当地老年人患病时就医行为,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南江县331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果南江县老年人群中85.8%参保,患病时36.6%选择立即就诊,59.2%选择县医院。结论就医行为与参保情况、受教育程度和传统生活习惯等有关;应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患病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刘培艳,刘铮然,何金鑫,毕海涛,谭国敏.通辽市牧区蒙古族居民的认知及行为对布鲁氏菌病患病风险的横断面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9
[2].魏兴宇,岳莉,孙悦,陈熙,彭军杰.巴中市南江县老年人患病就医行为现状调查及建议[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3].董春江,刘倩,牟宇泽,王裕康,汪求真.膳食及行为习惯对中老年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病风险影响的研究[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马潇斌,白金文,陈长香.社区老年人失能状况及其对患病就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5].苏春艳,吴玥.“网络化病人”:互联网对患病行为的影响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9
[6].张攀,王稳地,向茜.具有合作行为且捕食者患病的生态流行病模型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李海燕.综合医院非心理科重性抑郁障碍患病情况调查及电话vs.面对面认知行为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D].南方医科大学.2019
[8].李培炎,孙圣凯,陈孝储,李正超,张景童.天津市东丽区社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防控知识行为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8
[9].温亮,张旺信,刘欣,梁艳娟,张培培.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患病行为与家庭功能、应对方式的相关性[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10].殷延玲,王莎莎,王祥,秘玉清,张继萍.“健康山东”视角下某市流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因子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