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池论文_于党辉,武和英,张宇哲,王秀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虾养殖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对虾,南美,水质,弧菌,青虾,芽孢,皂素。

对虾养殖池论文文献综述

于党辉,武和英,张宇哲,王秀华[1](2018)在《对虾养殖池中一株具有脱氮能力的假交替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从对虾养殖池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高效脱氮能力的菌株(2017092906),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其可能是一株假交替单胞菌;然后改变培养细菌所用硝化培养基的碳源、C/N、pH、盐度和氮浓度等条件,研究环境条件对其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的C/N=20时,其脱单效率显着高于其他四组;盐度=5和盐度=15这两组脱氮效率差异不显着,但是显着高于其他叁个组;培养96小时后p H=8组脱氮效率显着高于pH=5和pH=6组;(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刘威[2](2018)在《矩形流水对虾养殖池集污特性及对虾耐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业中极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多年来对虾年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对虾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粪便和代谢虾壳等污物若不及时排出养殖池,则会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溶解到水中,使水体恶化,导致对虾免疫力下降,染病死亡。因此,养殖池集污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池内水质的好坏,是对虾养殖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以矩形对虾养殖池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实验系统地探究水力驱动要素(射流速度、射流位置)、池型条件(水池底面光滑程度、池底坡度)、污物分布密度对养殖池集污效果和流场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对虾养殖池池型设计和水力驱动条件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集污效果。同时,在对虾养殖中,需要根据对虾耐流性,并结合污物聚集效果调控池内水流速度大小和持续时间长短,以保证对虾健康生长。为此,本研究利用垂直循环水槽,分别测定五种流速(20.3、23.0、30.2、34.9、41.3 cm/s)下凡纳滨对虾(3.62±0.50 g)的可持续游泳时间,并以此为指标衡量凡纳滨对虾相应流速下的耐流性。研究结果表明:(1)流速越大,污物聚集效果越好;射流位置越靠近集污口,集污效果越好;池底越光滑,污物越少,集污效果越好。(2)矩形对虾养殖池断面流场有环流形成,断面流速自表层向下基本呈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趋势,若不考虑边界的影响,水池中部的流速较为稳定。(3)水流调控要考虑对虾耐流性的个体差异性,而不是仅考虑对虾的平均耐流性。对于本研究所用的对虾,集污时池内流速建议控制在34.9 cm/s以下,并且可参考累积疲劳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确定合适的集污持续时间。(4)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在建造养殖池时,池底尽量光滑;适当调整池底坡度,控制对虾的养殖密度和投饵量;针对大颗粒污物,水力驱动装置尽量靠近集污口并在保证对虾健康生长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提高流速,合理调控驱动时间,获得较好的集污效果。(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大学》期刊2018-04-01)

赵乐,张清靖,许静,韩录维,桂福坤[3](2017)在《工厂化对虾养殖池管式射流集污水力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工厂化养殖池内水体的流场分布特性直接决定了其对残饵、粪便等的排污性能。本实验研究了管式射流驱动模式下,射流角度与射流流速对养殖池内水体流场与污物聚集特性的影响。养殖池流场特性采用点式流速仪进行布点测量,利用MATLAB软件对流场特性进行分析。采用相机采集的养殖池集污效果图像,并利用Photoshop软件与自行开发的不规则图形面积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流速从池心向外呈"V"型变化,在射流角度固定的情况下,射流速度越大,池心低流速区域越小,污物向池心的聚集效果越好;在流速固定的情况下,存在一个最佳的射流角度,本实验在24 cm/s流速条件下,射流角度为40°时,池内污物聚集效果最优。结论认为在保证养殖对象生长的前提下,可尽量提高射流流速;在24 cm/s流速条件下,最佳射流角度在40°左右。本研究成果可为工厂化养鱼池、养虾池等管式射流水力驱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施振宁[4](2016)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进行黄鳝网箱套养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面积均为4450m~2的6口池塘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3口以3万尾/667m~2的低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并在池中设置5%面积的网箱套养黄鳝,对照组以5万尾/667m~2的密度专养南美白对虾,分别获得5200元/667m~2和3100元/667m~2的利润。(本文来源于《江西水产科技》期刊2016年04期)

张欢欢,王秀华,李晨,黄倢[5](2016)在《对虾养殖池中一株弧菌拮抗菌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对虾养殖池中分离出1株编号为2013082515(简称菌株15)的菌株,以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为指示菌,分析了菌株15对指示菌的抑菌效果及最低抑菌浓度,同时,分析了菌株15对其他7株弧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菌株15对3株指示菌均具有抑菌效果,对鳗弧菌、哈维氏弧菌及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10~4、2.50×10~5、2.50×10~5 CFU/ml;对其他弧菌也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采用注射及浸泡感染方法分析了菌株15对对虾的生物安全性,结果显示,在高浓度时,菌株15对对虾具有潜在毒性。分别用细菌全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法和16S rDNA序列分析比对法对该菌进行分类鉴定,表明菌株15为一株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6年03期)

张健龙[6](2016)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池水质因子及水生生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因子变化特征及水质变化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微生物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探索水质因子与凡纳滨对虾病害发生之间的关系,揭示凡纳滨对虾健康生长的水质因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上海市奉贤区海锋养殖合作社展开凡纳滨对虾水质及水生生物的研究。实验分为叁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4年第二茬养殖(时间为7月至10月),第二阶段为2015年第一茬养殖(时间为4月至6月),第叁阶段为2015年第二季养殖(时间为7月至9月),第一阶段和第叁阶段为露天养殖,第二阶段为温室大棚养殖。叁个阶段均对水质因子进行了检测,并分析水质因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发病塘与未发病塘水质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第二阶段检测了养殖池水体及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并与水质因子结合分析了相关性。第叁阶段在水质因子的基础上加入了浮游植物的监测,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5年第一茬和第二茬水体中氮磷含量超过养殖水限定排放标准,总磷(TP)超标率较为严重,第一茬和第二茬的超标率分别为100.4%和297.6%,总氮(TN)超标率分别为5.3%和3.2%。通过对2015年第一茬和第二茬水体中氨氮(TAN)和亚硝氮(NO2--N)安全浓度分析得出,第二茬TAN和NO2--N含量较低,平均值分别为0.55mg/L和0.05mg/L,不会影响对虾健康。第一茬养殖池在养殖中期亚硝氮含量出现跳点式增长,后期含量持续升高,达到0.3mg/L以上,并爆发疾病,推测较高的水温、养殖密度大和空气交换能力差是亚硝氮含量上升的原因。综合叁个季度对发病塘与未发病塘水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硝氮(NO3--N)是引起发病塘水质因子差异的主要原因,且硝氮越高,发病的风险越大,其次是NO2--N和温度(T);有机物(CODMn)和TP则与发病塘水环境呈现负调节,即在一定范围内较高的CODMn和TP对于维持水体稳定,对对虾健康生长有重要影响;TN、AP和p H等则对发病塘水质因子影响不大。2.对养殖水体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得出,共检测出6门100种浮游植物,其中主要以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共鉴定出6种优势种,优势种以绿藻门种类最多,且均为水体常见藻类,并未发现污水型藻类出现。整个养殖周期中均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绝对优势门类,蓝藻门含量不高。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生物量上升明显,并呈现稳定上升趋势。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多处于Ⅲ和Ⅳ等级,多样性丰富,说明养殖水体整体水质较好,较为稳定。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关系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物密度在营养盐丰富的养殖水体中受营养盐影响较小,温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露天式养殖环境中,较好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对于水体生态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是对虾健康生态养殖的可靠保障。3.对养殖水体及底泥中微生物调查得出,水体中共鉴定出11个门类微生物,底泥中共鉴定出13个门类微生物,其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要门类,水体中衣原体比例随养殖时间的推移升高明显,是对虾发病的隐患。整个检测周期中样品间相似性较小,微生物演替较快,水体稳定性较差。养殖水体中共鉴定出7个优势微生物种属,其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为绝对优势种,后期比例在60%以上,推测大量铜绿假单胞菌的存在是引起对虾发病的主要原因。底泥中共鉴定出5种微生物,Bacteroidetes为主要优势种,但所占比例不高,底泥中微生物未出现极端优势现象,说明底泥中微生物较为稳定,不是引起对虾发病的主要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群落结构变化与水质因子相关性分析得出,在营养盐丰富的环境中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高温会使得微生物繁殖代谢加速,也会加快水体中有机质的分解和水体溶氧的利用,不利于水体的稳定,而且高温使得铜绿假单胞菌分泌胞外物质,会引起倒藻从而引起水质恶化。因此在大棚内养殖时要注意养殖密度、控制温度以及做好大棚内空气的交换。(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6-04-01)

徐秀林[7](2014)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混养青虾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新的养虾模式,采用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中混养青虾,并辅以池塘种草和生物制剂调控水质等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养殖试验。试验结果:混养塘南美白对虾亩产量比单养塘提高了8.3%,同时青虾单产为30 kg/亩(15亩=1 hm2,下同),可增加600~800元/亩的收入,整体经济效益提高了1647元/亩。结果表明,此种养殖模式在不需要增加投饲、用药和能源消耗的情况下提高了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并且改善了池塘的养殖环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本文来源于《水产科技情报》期刊2014年05期)

林江箫,卢伟芳,沈秋阳,陈剑锋[8](2014)在《油茶皂素净水剂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池水质的改善效果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不同浓度的油茶皂素净水剂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中水质改善效果的探究中发现,一定浓度的油茶皂素净水剂可以使养殖水体中的pH始终保持在弱碱性的范围之内,并有效降解养殖水体中源于生物尸体、粪便、残饵、有机碎屑等有机质降解和生物的排泄物等产生的COD、NH4+-N、PO43--P和H2S,但对于NO2--N的降解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皂素净水剂在对虾的养殖过程中,能有效改善养殖水质,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养殖生态系统的自净效率,可以应用于南美白对虾的健康养殖。(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4年07期)

暴增海,马桂珍,王淑芳,付泓润,葛平华[9](2013)在《海洋细菌L_1-9菌株在日本囊对虾养殖池中的定殖及其抑菌和水质净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海洋多粘类芽孢杆菌L1-9菌株接种在日本囊对虾养殖池水体中,以不接L1-9菌株为对照组,定期检测水体中L1-9菌株、弧菌、芽孢杆菌及其他异养细菌数量以及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磷酸盐的质量浓度和日本囊对虾的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在日本囊对虾养殖池水体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接种L1-9菌株池水中,芽孢杆菌、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以及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磷酸盐的质量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其中对芽孢杆菌和氨氮的影响最为明显,培养第5d处理组芽孢杆菌的菌落数为4.60×102 cfu/mL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80×103 cfu/mL;培养第7d处理组的氨氮质量浓度为60.2μg/L,显着低于对照组的76.7μg/L,表明L1-9菌株在水产养殖中具有一定抑菌及水质净化作用,L1-9菌株对日本囊对虾成活率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3年11期)

李永仁,徐哲[10](2013)在《淡水白对虾养殖池盘式纳米增氧系统生产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是迄今所知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叁种对虾之一[1],中国于1988年首次从美洲引进南美白对虾,育苗和养殖在南北方迅速发展,至今已颇具规模[2]。盘式纳米增氧设备作为水产养殖业新型设备之一,具有增氧迅速、节省电能、稳定水质等优点,受到渔民的广泛青睐。(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3年10期)

对虾养殖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业中极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多年来对虾年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对虾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粪便和代谢虾壳等污物若不及时排出养殖池,则会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溶解到水中,使水体恶化,导致对虾免疫力下降,染病死亡。因此,养殖池集污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池内水质的好坏,是对虾养殖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以矩形对虾养殖池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实验系统地探究水力驱动要素(射流速度、射流位置)、池型条件(水池底面光滑程度、池底坡度)、污物分布密度对养殖池集污效果和流场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对虾养殖池池型设计和水力驱动条件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集污效果。同时,在对虾养殖中,需要根据对虾耐流性,并结合污物聚集效果调控池内水流速度大小和持续时间长短,以保证对虾健康生长。为此,本研究利用垂直循环水槽,分别测定五种流速(20.3、23.0、30.2、34.9、41.3 cm/s)下凡纳滨对虾(3.62±0.50 g)的可持续游泳时间,并以此为指标衡量凡纳滨对虾相应流速下的耐流性。研究结果表明:(1)流速越大,污物聚集效果越好;射流位置越靠近集污口,集污效果越好;池底越光滑,污物越少,集污效果越好。(2)矩形对虾养殖池断面流场有环流形成,断面流速自表层向下基本呈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趋势,若不考虑边界的影响,水池中部的流速较为稳定。(3)水流调控要考虑对虾耐流性的个体差异性,而不是仅考虑对虾的平均耐流性。对于本研究所用的对虾,集污时池内流速建议控制在34.9 cm/s以下,并且可参考累积疲劳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确定合适的集污持续时间。(4)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在建造养殖池时,池底尽量光滑;适当调整池底坡度,控制对虾的养殖密度和投饵量;针对大颗粒污物,水力驱动装置尽量靠近集污口并在保证对虾健康生长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提高流速,合理调控驱动时间,获得较好的集污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虾养殖池论文参考文献

[1].于党辉,武和英,张宇哲,王秀华.对虾养殖池中一株具有脱氮能力的假交替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效果的研究[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2].刘威.矩形流水对虾养殖池集污特性及对虾耐流性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8

[3].赵乐,张清靖,许静,韩录维,桂福坤.工厂化对虾养殖池管式射流集污水力特性[J].中国水产科学.2017

[4].施振宁.南美白对虾养殖池进行黄鳝网箱套养试验[J].江西水产科技.2016

[5].张欢欢,王秀华,李晨,黄倢.对虾养殖池中一株弧菌拮抗菌的分离鉴定[J].渔业科学进展.2016

[6].张健龙.凡纳滨对虾养殖池水质因子及水生生物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

[7].徐秀林.南美白对虾养殖池混养青虾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2014

[8].林江箫,卢伟芳,沈秋阳,陈剑锋.油茶皂素净水剂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池水质的改善效果探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4

[9].暴增海,马桂珍,王淑芳,付泓润,葛平华.海洋细菌L_1-9菌株在日本囊对虾养殖池中的定殖及其抑菌和水质净化作用[J].水产科学.2013

[10].李永仁,徐哲.淡水白对虾养殖池盘式纳米增氧系统生产性试验[J].河北渔业.2013

论文知识图

浓度对粘土颗粒表面电位的影响(...对虾养殖池沉积物细菌16S rRNA...1 越冬暖棚对虾养殖池的结构对虾养殖池沉积物样品中部分细...虾-鱼-贝-藻优化养殖结构及水质调控系...室内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循环水处...

标签:;  ;  ;  ;  ;  ;  ;  

对虾养殖池论文_于党辉,武和英,张宇哲,王秀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