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氮杂冠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套索,竞聚率,丙烯腈,分子,氨基,晶体,离子。
单氮杂冠醚论文文献综述
封康[1](2013)在《单氮杂冠醚桥联荧光化合物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离子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学等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其识别和检测在分析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细胞组织中微量的金属离子对生命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有着重要的意义。荧光探针用于对金属离子的检测,不仅方法简便,而且在灵敏度、选择性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因此在传统的主体分子上设计和合成比较简单的分子来模拟生物体中存在的化合物的性质,通过修饰荧光基团以构造超分子体系荧光传感器用于对金属离子的识别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第二部分首次通过对双色烯二酮前体的合成及结构鉴定,确定了其准确的结构式,并对其进行了紫外荧光性质测试,实验表明:化合物a~d在石油醚、甲苯、氯仿、乙酸乙酯、甲醇中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均随溶剂的极性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少,均在甲苯溶剂中其最大吸收达到最大,在相同的溶剂中其最大吸收波长:c>d>a>b;化合物a~d在甲醇中的荧光发射波长及荧光量子收率:d>c>a>b。本文第五部分通过设计合成一种以8,8,-二甲基-4H,4,H-2,2,-双色烯-4,4,二酮为母体荧光基团,以单氮杂-18-冠-6为主体的新型荧光探针,并进行荧光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该荧光探针是一类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PET)机制的荧光探针,Ca2+、Na+对其荧光恢复能力较强,当加入至1.3×10-5mol.L-1的硫酸钙溶液时,其荧光相对强度增强5.5倍,当加入至1.4×10-5mol.L-1的氯化钠溶液时,其荧光相对强度增强4.5倍。由此可知:单氮杂-18-冠-6桥联8,8,-二甲基双色烯二酮是一类基于PET机制的荧光探针,Ca2+、Na+对其具有较好的“关开”功能(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3-03-01)
侯瑞斌,陈铁,金龙一[2](2008)在《大环单氮杂冠醚与丙烯腈的自由基共聚反应竞聚率的测定及其共聚物的热力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ineman-Ross方法,在甲苯溶剂中测定了大环N-(4-乙烯基苄基)-1-单氮杂-m-亚苯基-34-冠-11单体与丙烯腈的共聚合反应的单体竞聚率,其值分别为3.99和0.19,并采用TGA和DSC简略地研究了共聚物的热力学性质.(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秦圣英,刘学明,芦晓霞,张小荣[3](1996)在《氮支套索冠醚V.N-氨乙基单氮杂冠醚合成中氨基的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新的氮支套素冠醚侧链上氨基的保护和脱保护基方法,结果表明,由过量乙二胺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得到的单保护乙二胺(N-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4a),经N-烷基化环化反应,然后在氢化铝锂存在下脱除保护基,即可制得最佳产率的N-(2-氨基已基)单氮杂-12-冠-4(1).(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6年01期)
吴琳,钱向平,邰子厚,卞清,张进琪[4](1995)在《单氮杂冠醚的合成及性质研究(Ⅱ)──两亲分子的合成及在水溶液中的自组织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酰氯或酸酐与N-(3′-氨苯基)氮杂冠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长脂链基团的单氮杂冠醚两亲分子。电镜观测结果表明:系列两亲分子在稀溶液中均能自组织稳定的以双分子膜为基本结构的囊泡,其大小为30~150nm,泡壁厚度为5~25nm;并用UV-Vis和微量差示扫描量热研究了双分子膜中分子的聚集态和相变过程。(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1995年10期)
秦圣英,吕志凤,李建章,刘学明[5](1995)在《N-(2-苦胺基乙基)单氮杂冠醚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并比较了氮支套索型生色冠醚1a和1b两条不同的合成路线,结果表明,由N-苦基乙二胺(2)与1,11-二碘-3,6,9-叁氧杂十一烷进行N-烷基化环化反应,可方便地制备N-(2-苦胺基乙基)单氮杂-12-冠-14-(1a),但按此法未能获得更大环的-15-冠-5(1b);若从N-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6)或N-(2-对甲苯磺酰胺基乙基)二乙醇胺(7)出发,经环化、脱除对甲苯磺酰基而制得的N-(2-氨基乙基)单氮杂冠醚5a和5b分别与苦基氯反应,则可获得较高产率的生色冠醚1a和1b。(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1995年04期)
秦圣英,周宗华,刘学明[6](1992)在《N-(2-对甲苯磺酰胺基乙基)单氮杂冠醚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N-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分别与1,11-二碘-3,6,9-叁氧杂十一烷和1,14-二碘-3,6,9,12-四氧杂十四烷反应,制得N-(2-对甲苯磺酰胺基乙基)单氮杂-12-冠-4或15-冠-5;当用N-(2-对甲苯磺酰胺基乙基)二乙醇胺与1,11-二对甲苯磺酸酯-3,6,9-叁氧杂十一烷反应时,才能获得N-(2-对甲苯磺酰胺基乙基)单氮杂-18-冠-6.从甲醇溶液中培养得N-(2-对甲苯磺酰胺基乙基)单氮杂-12-冠-4单晶,属单斜晶系,P2_1/a空间群;a=1.4229(1)nm,b=0.9595(2)nm,c=1.4564(1)nm,β=102.20(1)°,V=1.9435nm~3,Z=4.最终偏离因子R=0.043.(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1992年09期)
单氮杂冠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Fineman-Ross方法,在甲苯溶剂中测定了大环N-(4-乙烯基苄基)-1-单氮杂-m-亚苯基-34-冠-11单体与丙烯腈的共聚合反应的单体竞聚率,其值分别为3.99和0.19,并采用TGA和DSC简略地研究了共聚物的热力学性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氮杂冠醚论文参考文献
[1].封康.单氮杂冠醚桥联荧光化合物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
[2].侯瑞斌,陈铁,金龙一.大环单氮杂冠醚与丙烯腈的自由基共聚反应竞聚率的测定及其共聚物的热力学性质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秦圣英,刘学明,芦晓霞,张小荣.氮支套索冠醚V.N-氨乙基单氮杂冠醚合成中氨基的保护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
[4].吴琳,钱向平,邰子厚,卞清,张进琪.单氮杂冠醚的合成及性质研究(Ⅱ)──两亲分子的合成及在水溶液中的自组织行为[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
[5].秦圣英,吕志凤,李建章,刘学明.N-(2-苦胺基乙基)单氮杂冠醚的合成[J].有机化学.1995
[6].秦圣英,周宗华,刘学明.N-(2-对甲苯磺酰胺基乙基)单氮杂冠醚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