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师资队伍动态建设研究

长安大学师资队伍动态建设研究

南西渠[1]2004年在《长安大学师资队伍动态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教师是高等学校办学的主体,是高校发展的首要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长安大学面临新的新的发展机遇与压力。要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本文立足于长安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引入动态建设的观点,结合相关理论,对长安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从政策安排层面、机制设计层面和具体措施层面进行了探讨。 本文首先由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和以往研究工作存在不足的情况入手,分析长安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从数量、结构与产出成果上的不足与存在问题。在进行国内、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引入相关理论,探讨长安大学师资队伍动态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一步分析动态建设的相关特性和理论基础,利用预测与控制模型,预测长安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在未来几年内的发展趋势,显示长安大学师资队伍在未来几年内的实际拥有量与需求量之间的缺口;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长安大学师资队伍动态建设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马婷[2]2016年在《转型背景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突出地方院校服务区域(地方)经济的特点,进一步明确院校的转型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有了明确的战略部署,教育部及各省正在积极推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学院),转型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的历史机遇。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在201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成为普通本科院校,2015年又被列为我省转型应用型大学试点院校,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典型代表。学校在当前的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高职称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本文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首先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情况等五个方面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目前该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然后以国内发展较快的应用型大学和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为对比,总结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与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代表的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比较,找出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政府层面需要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高校教师待遇和对高校简政放权叁个方面入手;学校层面主要从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建立“应用型”评价体系、加强师资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鼓励在职教师提高学历水平、打破教师退休制度僵化现状、提高教师资源利用率、广开引进渠道,突破引进模式,优化学缘结构、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五个方面进行改革。

陈婧丹[3]2009年在《我国高校地质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我国地质事业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由此带来了资源紧缺、环境恶化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地质科技工作者的探索研究加以解决。地质专业人才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而大学正是培养这些人才最主要的途径。因此要求我国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能与国际一流大学抗衡的大学来培养这些人才,而评价一所大学是否具备这样的水准,除了对硬件设施的要求外,最主要是要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因此如何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成为了我们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文献综述、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大量数据和资料,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师生比、师资队伍学历层次构成比例、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师资队伍职称结构比例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高校地质类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特征,提出其存在问题,并突出改善的对策及建议。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以及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第叁章对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和评价。第四章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目前我国高校地质类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进行分析,并选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作为案例分析;第五章是在对我国地质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的对策及建议;第六章为结论和有待研究之处。论文取得以下成果:目前我国高校地质类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日趋合理;但是存在有队伍数量不足,来源结构不够合理以及创新力不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大力引进人才扩充教师队伍数量、优化教师队伍来源结构、加强师资培训、建立教学研究基地、完善教师评估体系以及重视师德培训等对策建议。但这一研究还十分粗浅,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南西渠[4]2007年在《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动态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师资队伍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本文在回顾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动态变化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动态化的成因,提出了高校师资队伍动态建设的原则和机制。

平雪花[5]2018年在《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创建一流大学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在全球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一流大学成为各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民族复兴大计提出一流大学建设的方针。2017年,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公布,全国各省都积极行动,相继出台专项支持政策。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作为陕西省的重要力量,基础雄厚、但综合实力不强,在创建陕西一流大学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任务。本文以一流大学建设为导向,沿着文献梳理—理论探讨—差距分析—经验借鉴—对策探讨—总结展望的总体思路展开。运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探讨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对策问题,着力于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通过分析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现状以及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间的差距,深剖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不足及矛盾。第二,通过解析美国一流公办大学的成功经验,总结一流大学成功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第叁,结合陕西省属高水平建设大学具体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一流大学建设对策。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第一,进一步厘清高水平大学、国内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及标准,为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大学提供理论依据和路径借鉴。第二,通过对陕西省经济结构的数据信息以及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的现状和差距进行分析,认为存在的主要矛盾是教育与地方经济匹配度不高、人才培养定位不清、师资力量薄弱,学科优势不足以及管理体制制约发展。第叁,提出了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创建一流大学的对策。一是坚守办学理念,创办具有陕西特色的一流大学。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地方的创新型人才。叁是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流教师团队。四是明确学科方向,创办具有陕西特色的学科品牌。五是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形成内外部共同治理。本文基于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足以及与建设一流大学差距,深刻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内在矛盾,并立足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的本质特征,借鉴美国公办一流大学成功经验,提出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对策。

校锐[6]2014年在《陕西省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独立学院自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至今已有十几年的时间,由18所发展到2011年的309所,在校生267万人,占普通高校本科在校生总数20%的,已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一支迅速崛起的生力军,为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起着积极的作用。虽然独立学院在数量和规模上在高等教育领域已占有一定的位置,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在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要保证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而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立足于当前陕西省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结合最新的教育政策导向,在学习借鉴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摒弃了以往研究者固守于从独立学院本身研讨师资队伍建设,就事论事的弊端,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从政策环境,现实需要向人们系统阐释了加强陕西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陕西独立学院师资建设目标定位,得出了加强陕西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必须统筹兼顾,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既需要政府部门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也需要独立学院自身的内部环境为师资队伍建设保驾护航,并就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合理化建议。

张俊维[7]2017年在《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谓也”。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新产物,它融合了传统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优点,既具备了公办学校的办学严谨性又具备了民办学校的管理自由灵活性。师资队伍建设是独立学院办学所面临的第一大事,既决定了独立学院的生死存亡,又决定了民办高等教育继续前行的广度和深度,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独立学院才能够进一步更好地向前发展。因此独立学院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和前景,建设一支思想道德觉悟高、专业化水平高、素质水平高、结构合理的自有教师队伍尤为重要,这样才能真正地迈向独立。本论文把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运用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紧接着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实践应用于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得出理论研究的实践成效。全文共分五部分:在绪论部分,本人把和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归类整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做简要阐述;第一章对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概述;第二章以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为例,通过发放问卷形式获取一手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明德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状况;第叁章通过对明德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师资建设中存在专职教师资源匮乏,且水平不高、师资队伍结构缺乏合理性、师资队伍稳定性较差、师资队伍管理体系不健全、师资队伍实践和科研能力不高这些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第四章以我国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明德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参照的依据,提出了适合明德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主要有合理构建师资规模,并提高师资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视环境建设稳定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长效发展机制、提高师资队伍实践和科研能力。

胡玲翠[8]2014年在《教师教育开放背景下师范大学综合化转型研究》文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办好教育的第一和最为重要的资源,好教师是成就教育事业的基石,好教师必须有好的培养机制。自人类教育活动产生以来,就有了教师这一工作。但专门的培养教师的机构——师范教育机构和制度的产生,师范教育事业的大规模发展,则是近代以来两叁百年的事情。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地变革,这种变革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体现在其发展呈现出了综合化、信息化、国际化、大众化、普及化、终身化和法制化的发展趋势。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师范教育,也正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从世界范围来看,这种变革主要呈现出了综合化、大学化的发展趋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有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充足的经费投入,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更为重要的是要有高素质的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来源于教师培养机构——师范院校的培养。师范大学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就成了其发展面临的重要研究议题。本文立足于教师教育开放的国际大背景,以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教师教育大学化”的理念为指导,遵循“历史审视-经验借鉴-现实观照-展望未来”的总体思路,全面梳理了我国师范大学发展的历程及现状,论述了我国师范大学综合化转型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必然趋势,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师范教育转型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师范大学在实现综合化转型过程中的具体思路与路径。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首先,梳理了我国师范大学发展的历程及现状。我国师范教育肇始于洋务运动时期,先后经历了师范教育的兴起、独立师范教育体系建立时期(1938年一20世纪60年代初期)、师范教育停滞文化大革命的重创时期(1966—1977年)、师范教育复原时期(1977年一20世纪90年代初)、教师教育大学化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师范大学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扫描。其次,论述了综合化转型已成为我国师范大学发展的客观趋势。从外部发展环境来看,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使师范大学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基础教育对高水平师资的需求给现有师范大学提出挑战,师范大学需要在教师教育体系的重建找寻新的位置。以上外部环境决定了师范大学综合化转型是在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教师教育开放背景下的必然选择。第叁,阐释了向综合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师范大学的自觉选择。从我国师范大学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看,办学理念彰显了向综合大学转型发展的动机,实践层面的综合化转型已蔚然成风,这表明综合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师范大学发展的一种自觉行为。第四,观照了国际师范院校转型发展的经验。回顾了国际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对师范学校初创期、师范学校发展阶段、向综合大学转型叁个阶段进行了简要概括;对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部分发达国家师范教育转型发展状况进行了扫描,概括了其转型发展的特点,总结归纳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启示。最后,提出了我国师范大学综合化转型的路径与策略。师范大学向综合大学转型是一种合理选择,它符合世界教师教育发展潮流,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符合我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要求;师范大学在综合化转型过程中要秉持固有特色,教师教育特色是师范大学立足之本,师范大学要明确综合化转型的目的,要大力开展协同创新,提高师范大学教育质量;师范大学转型的根本在于促进学科和专业建设,要明确办学定位,提升学科综合化水平,处理好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关系;师范大学转型的关键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拓宽人才补充渠道,加强人才自身培养,努力提高师资学术水平;师范大学综合化转型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综合化理念的生成和确立、学科和专业的设置与发展、师资队伍的建设及其学术水平的提高均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绝对不能操之过急。

王耀刚[9]2006年在《高等学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的高等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的承载者和实践者,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教师资源“第一资源”的理念日益凸显。然而,高校教师资源配置还存在诸多问题,不仅阻碍着我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甚至成为一些高校正常发展的瓶颈。本文以高等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的优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试图从理论高度深入阐释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新的理念;综合应用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等科学方法,从历时与共时两个维度、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剖析高校与高校教师以及高校教师资源本身的内涵;以一系列相关理论、原理和方法为依托,构建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与机理、系统与内容。首先,对提出的问题及背景进行了介绍、对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提供了发现、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对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析,将人力资源理论、资源配置理论以及相关管理科学原理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叁,对高等学校教师资源的特征、影响因素,优化配置的原则、系统、内容进行了详尽分析,建立了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机理,提出了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双重主线”观点和复合设计模型。第四,对“双重主线”之一的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目标进行研究:采集大量高校教师资源配置的数据资料,从历时和共时两个维度,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我国22年高校与教师资源配置进展和2004年高校教师资源配置现状,进而设计出高校与教师资源配置动态分析模型并成功进行了验证。第五,对“双重主线”之二的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内容进行研究:构建了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过程系统——战略和操作复合体系。第六,依据本文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成果,对我国争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985工程”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教师资源实例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其研究的理念、成果希望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和借鉴。

赵鹏[10]2016年在《干部教育培训的效益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亟需一批有担当、有经验、先进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干部队伍,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干部个人和干部队伍都产生了显着的效益。在学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课题针对干部教育培训对干部个人和干部队伍产生的效益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阐述了国内外对干部教育培训效益的研究现状,发现虽然国内外对于干部教育培训的研究较多,但是对干部教育培训效益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的展开有利于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人力资本理论。第二部分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人力资本理论、效益理论等基础理论和党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分析了近十年来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划;分析了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第叁部分分析了干部教育培训对干部个人产生的效益,提出了干部教育培训对干部个人主要产生的政治效益、行政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了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后,干部个人取得了在增强党性修养、道德品行和思想觉悟方面的政治效益;在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下的行政效益;在个人形象的提升和公众评价的提高下的社会效益;在工作质量、职务薪酬和个人贡献力提升下的经济效益。第四部分分析了干部教育培训对干部队伍产生的效益,提出了干部教育培训对干部队伍主要产生了思想政治建设、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四个方面的效益。研究了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后,干部队伍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思想政治意识水平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力提高的效益;在领导能力方面取得了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执行能力提升的效益;在工作实绩方面取得了完成目标任务程度和应对克服急难险重任务能力的效益;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作风转变和廉政自律意识提升的效益。第五部分以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例,分析了干部教育培训对干部个人和干部队伍所产生的效益,并分析了陕西省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提高培训效益的建议。第六部分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1]. 长安大学师资队伍动态建设研究[D]. 南西渠. 长安大学. 2004

[2]. 转型背景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 马婷. 长安大学. 2016

[3]. 我国高校地质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 陈婧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4]. 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动态化建设研究[J]. 南西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

[5]. 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创建一流大学对策研究[D]. 平雪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6]. 陕西省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 校锐. 长安大学. 2014

[7].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 张俊维. 长安大学. 2017

[8]. 教师教育开放背景下师范大学综合化转型研究[D]. 胡玲翠.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9]. 高等学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王耀刚. 天津大学. 2006

[10]. 干部教育培训的效益问题研究[D]. 赵鹏. 长安大学. 2016

标签:;  ;  ;  ;  ;  

长安大学师资队伍动态建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