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基于NCEP/NCAR全球再分析气象资料和2015-2017年PM2.5浓度,利用HYSPLIT模型研究不同气流轨迹对广州PM2.5浓度的影响,以及污染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广州2015-2017年PM2.5平均浓度为36.5μg/m3,逐月平均PM2.5浓度1月份最高,为49.3μg/m3,轻度污染及以上时次比例达15.66%,6月份最低,为20.8μg/m3,无轻度及以上污染时次。(2)PM2.5平均浓度在不同情景类型下的浓度高低顺序依次为:污染日>干季>清洁日>湿季,其中污染日的PM2.5平均浓度是清洁日的近3倍,干季的PM2.5平均浓度是湿季的1.4倍;不同情景类型下的PM2.5浓度日变化特征基本都在白天时段低(16时最低),晚上时段高(21-22时最高),日变化幅度为污染日>干季>清洁日>湿季。(3)在干季,影响广州的气流轨迹路径主要有5类:东北路径、东南路径、西北路径、西南路径及偏西路径,其中第2类东南路径对广州PM2.5平均浓度的贡献最高;而在湿季,影响广州的气流轨迹路径主要有4类:偏南路径、东南路径、偏北路径及西南路径,其中第3类偏北路径对广州PM2.5浓度的贡献最高。(4)基于潜在源贡献因子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分析表明,广州PM2.5浓度潜在源贡献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广州东部的东莞、惠州、深圳、肇庆、中山等周边地区,该研究可为确定广州污染潜在源贡献区以及区域联防联控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黄俊,廖碧婷,王春林,邓雪娇,沈子琦,汤静,蓝静
关键词: 大气污染,聚类分析,传输路径,潜在贡献源区,广州
来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广州市黄埔区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203305,2016YFC0201901),城市环境气象技术创新团队(201707),广东省气象局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201704),广东省气象局科研项目(GRMC2017M27,2016Q10)
分类号: X513
DOI: 10.19672/j.cnki.1003-6504.2019.04.016
页码: 109-118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3075K
下载量: 318
相关论文文献
- [1].嘉善前体物与气象因子对臭氧生成的影响及臭氧潜在源区分析[J].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5)
- [2].中国沙尘暴源区及其治理研究述评[J]. 中国沙漠 2012(06)
- [3].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物源区特征及与重污染过程的关系[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4].日冕物质抛射源区研究进展[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01)
- [5].雅鲁藏布江源区风沙化土地演变趋势[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07)
- [6].东江源区林地、立木价值核算[J]. 江西科学 2009(06)
- [7].流域土壤侵蚀关键源区的效益评价(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2(02)
- [8].漓江源区居民生态保护调查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0)
- [9].保护区生态系统功能及其产品开发利用——以江西东江源区水资源为例[J]. 鄱阳湖学刊 2015(06)
- [10].中国西北主要粉尘源区地表物质的常量元素分析[J]. 中国沙漠 2008(04)
- [11].关于东江源区水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J]. 中国勘察设计 2013(11)
- [12].黄海暖流源区海表面温度锋面的结构及季节内演变[J]. 海洋科学 2009(07)
- [13].1975—2007年间三江源不同源区湿地变化特点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测绘通报 2015(S2)
- [14].基于潜源区样本空间确定空间分布函数[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4(S1)
- [15].沙尘源区与下游地区沙尘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分析[J]. 中国沙漠 2012(06)
- [16].基于污染迁移转化过程的海河干流天津段污染关键源区及污染类别分析[J]. 水利学报 2011(01)
- [17].东江源区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08(12)
- [18].发展东江源区生态产业的方略探讨[J]. 企业经济 2010(04)
- [19].基于源区监测的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空间分异性研究[J]. 环境科学 2010(12)
- [20].桂东北煌斑岩源区成分模拟[J]. 矿业快报 2008(12)
- [21].北京风沙源区风沙活动特征分析及治沙格局初步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08(04)
- [22].东江源区水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探讨[J]. 江西水利科技 2013(03)
- [23].东江源区经济发展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J]. 科技广场 2012(08)
- [24].建设东江源区生态产业的对策[J]. 江西科学 2010(02)
- [25].澜沧江源区气温与降水对径流变化的影响[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0(03)
- [26].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 水利经济 2011(03)
- [27].次生林封育与森林生态产业研究——以东江源区森林生态产业为例[J]. 江西科学 2010(01)
- [28].夏季金塔绿洲近地层通量足迹及源区分布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09(01)
- [29].太原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特征和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分析[J]. 环境科学 2019(11)
- [30].缺资料小流域非点源磷素输出关键源区识别方法初探[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