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弹性固体模型论文-崔辉如,张斌,申志彬,李海阳

粘弹性固体模型论文-崔辉如,张斌,申志彬,李海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粘弹性固体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蠕变型本构模型,时温依赖性,固体推进剂,有限元法

粘弹性固体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崔辉如,张斌,申志彬,李海阳[1](2019)在《考虑粘弹性泊松比的固体推进剂蠕变型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粘弹性材料中,泊松比是时间和温度相关的函数。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时间和温度相关泊松比的推进剂蠕变型本构模型。为了建立合适的本构模型,采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对经典蠕变型本构模型进行了改进,将时间无关的弹性泊松比变换成时间相关的粘弹性泊松比。基于时温等效原理,将泊松比的时间和温度相关特性利用WLF方程进行建立联系。基于蠕变型本构模型的增量形式将该模型开发到有限元程序MSC.MARC中。针对星孔发动机点火增压工况进行了结构完整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粘弹性泊松比对结构的应力应变影响介于初始和平衡泊松比对结构分析的影响之间。并且该蠕变型本构模型与松弛型本构模型的分析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李毅,田维平,董新刚,姚东[2](2018)在《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结构完整性分析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以往复合固体推进剂非线性本构模型中积分项多、本构参数难获取的问题,从朱-王-唐非线性本构模型出发,将本构模型表示为弹性项和粘性项之和的形式,并提出了基于松弛实验和拉伸实验的本构模型建模方法;完成了松弛实验和拉伸实验的数值仿真,并结合单向拉伸实验数据对本构模型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相对偏差不超过15%。对贴壁浇注固体火箭发动机硫化降温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并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本构模型的仿真精度较高。(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马浩,申志彬,李道奎[3](2017)在《固体推进剂动态粘弹性本构模型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粘弹性本构模型是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结构进行动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本文评述了近年来关于固体推进剂动态粘弹性本构模型在试验、理论及数值分析方法叁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和讨论了关于动态粘弹性本构模型的相关试验研究,复常数模量模型、分数阶导数模型和朱王唐率相关模型等典型或者常见的动态粘弹性本构模型,动态本构模型在数值分析方法方面应用的研究成果,总结并分析了目前动态粘弹性本构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第叁专业信息网第叁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含能材料及推进剂技术》期刊2017-08-23)

崔辉如[4](2016)在《考虑粘弹性泊松比的固体推进剂本构模型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推进剂泊松比的测量与应用一向是困扰固体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分析工作者的难点之一。固体发动机载荷工况复杂、服役时间长,因此,药柱结构完整性评估问题是又一个复杂的难题。如何建立推进剂合理的本构模型并利用模型准确的表征推进剂药柱在复杂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响应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推进剂粘弹性泊松比的测量、老化模型和含粘弹性泊松比的推进剂粘弹性本构模型及其有限元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提出了考虑温度和时间效应的粘弹性泊松比精细测量方法。依据弹性-粘弹性对应原理,推导了松弛试验条件下粘弹性泊松比的定义式。建立了考虑温度效应的推进剂粘弹性泊松比的测量系统,通过该系统测量了高低温环境下的推进剂粘弹性泊松比,分析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泊松比变化规律,为后续粘弹性泊松比主曲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外,通过该系统还研究了纵向应变水平、预紧力对泊松比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所提方法可为其他粘弹性材料泊松比的测量提供借鉴。建立了一种基于交联度变化的推进剂泊松比老化发展模型,修正了推进剂松弛模量的老化发展方程。开展了推进剂加速老化试验,对老化过程中松弛模量以及泊松比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对实际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确定了松弛模量和泊松比老化方程中的相关参数。利用定速拉伸试验,对建立的老化发展方程进行了间接验证。所提泊松比老化发展关系可为后续老化粘弹性本构模型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基于时温等效原理和WLF方程建立了推进剂粘弹性泊松比主曲线方程。建立了考虑粘弹性泊松比的推进剂本构模型。基于增量有限元方法,采用完全显式积分算法推导了增量形式的粘弹性本构方程。根据MSC.Marc用户子程序编程规则,确定了本构模型对应的一致切线刚度矩阵从而实现了本构模型的有限元应用。先后通过固化降温、交变温以及点火增压工况,分别采用粘弹性泊松比以及弹性泊松比对药柱结构进行了结构完整性分析,并对比了不同类型泊松比对应力应变场的影响。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以为发动机药柱的精细结构完整性分析提供参考。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发动机结构完整性的精细化分析提供工具,为进一步准确预估发动机寿命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11-01)

张静,那仁满都拉[5](2016)在《弹性固体的并式微结构模型及孤立波》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Mindlin微结构理论,建立了并式微结构弹性固体的一种新的非线性模型,此模型包含宏观尺度上的线性和非线性效应以及两种不同微尺度上的线性和非线性效应.用数值方法求解此非线性模型,给出了并式微结构弹性固体中可能存在的一种非对称钟型与反钟型孤立波.(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张晓,郑坚,彭威,张前图[6](2015)在《HTPB复合固体推进剂粘弹性应变能及非线性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表征HTPB复合固体推进剂在有限变形条件下的力学性能,针对推进剂粘弹性应变能及本构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了推进剂粘弹性应变能函数和非线性本构方程的一般形式,并通过一元非线性回归方法拟合不同应变率下的拉伸试验数据,得到了材料参数关于应变率的函数,并由此建立了推进剂单轴拉伸变形下的应变能函数和本构方程,预测了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曲线,与试验结果和已有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材料参数与应变率之间呈现幂函数关系;推进剂应变能密度随变形量的增大呈非线性单调增长,同一变形条件下,应变率越高,推进剂的应变能密度越大;本构方程可准确描述推进剂拉伸变形的应力应变关系,且尤其适用于表征低应变率下,材料在有限变形内的粘弹特性。(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王繁生[7](2015)在《基于粘弹性材料标准固体模型的接触问题数值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粘弹性材料标准固体模型给出了一种求解刚性滚筒以给定速度滚过粘弹性体问题的数值解法。在这一方法中,问题的解被展开成付立叶级数的形式,以标准固体模型描述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借助标准固体模型叁维微分形式的本构方程来建立付立叶级数各阶系数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在粘弹性体的边界上建立边界元方程实现问题的求解。最后,以一个移动载荷作用在粘弹性半空间上的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赵荣国,李其棒,刘亚风,李微,言怡[8](2014)在《几种典型黏弹性固体模型的松弛模量与蠕变柔量表达式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标准线性体模型、Rabotnov核函数模型、实用模型等几种典型黏弹性固体模型的松弛模量和蠕变柔量表达式进行比较研究,讨论黏弹性固体模型表征材料应力松弛和蠕变行为的适用性,分析黏弹性固体模型各参数变化对松弛模量和蠕变柔量曲线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2-21)

赵荣国,言怡,李微,刘亚风,李其棒[9](2014)在《黏弹性固体材料实用模型松弛模量与蠕变柔量表达式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标准线性体模型和实用模型对聚丙烯材料应力松弛和蠕变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标准线性体模型相比,实用模型松弛模量与蠕变柔量表达式能够精确描述聚丙烯材料的应力松弛和蠕变行为。利用实用模型松弛模量与蠕变柔量表达式的自相协调特性,验证了通过应力松弛曲线反演蠕变柔量表达式以及通过蠕变曲线反演松弛模量表达式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2-21)

柯江[10](2012)在《弹性固体的新单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正交各向异性线弹性固体的力学计算问题,根据广义虎克定律和迭加原理,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桁架单元模型,简单的解决了正交各向异性线弹性体的工程计算问题。(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2年19期)

粘弹性固体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以往复合固体推进剂非线性本构模型中积分项多、本构参数难获取的问题,从朱-王-唐非线性本构模型出发,将本构模型表示为弹性项和粘性项之和的形式,并提出了基于松弛实验和拉伸实验的本构模型建模方法;完成了松弛实验和拉伸实验的数值仿真,并结合单向拉伸实验数据对本构模型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相对偏差不超过15%。对贴壁浇注固体火箭发动机硫化降温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并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本构模型的仿真精度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粘弹性固体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崔辉如,张斌,申志彬,李海阳.考虑粘弹性泊松比的固体推进剂蠕变型本构模型[J].固体火箭技术.2019

[2].李毅,田维平,董新刚,姚东.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结构完整性分析中应用[J].固体火箭技术.2018

[3].马浩,申志彬,李道奎.固体推进剂动态粘弹性本构模型及应用研究进展[C].中国航天第叁专业信息网第叁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含能材料及推进剂技术.2017

[4].崔辉如.考虑粘弹性泊松比的固体推进剂本构模型研究及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

[5].张静,那仁满都拉.弹性固体的并式微结构模型及孤立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张晓,郑坚,彭威,张前图.HTPB复合固体推进剂粘弹性应变能及非线性本构模型[J].固体火箭技术.2015

[7].王繁生.基于粘弹性材料标准固体模型的接触问题数值方法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

[8].赵荣国,李其棒,刘亚风,李微,言怡.几种典型黏弹性固体模型的松弛模量与蠕变柔量表达式比较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9].赵荣国,言怡,李微,刘亚风,李其棒.黏弹性固体材料实用模型松弛模量与蠕变柔量表达式应用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10].柯江.弹性固体的新单元模型[J].山西建筑.2012

标签:;  ;  ;  ;  

粘弹性固体模型论文-崔辉如,张斌,申志彬,李海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