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温变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l-Mg-Si-Sc-Zr合金,轧制变形,时效处理,显微组织
温变形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李亨,唐锴,石文超,吴玉程[1](2019)在《控温变形对Al-Mg-Si-Sc-Zr合金时效及微观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固溶处理的Al-Mg-Si-Sc-Zr合金分别进行80%变形室温轧制+250℃时效处理、80%变形液氮控温轧制+250℃时效处理,研究3种状态下合金的DSC曲线和微观组织。结果表明:轧制状态下合金DSC曲线的峰与固溶状态下相比向左发生了偏移,这说明变形可以缩短Al-Mg-Si-Sc-Zr合金时效峰值时间。对轧制前后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发现,轧制合金组织内形成了少量的孔洞,室温轧制状态的合金的孔洞尺寸比液氮控温轧制状态的合金大17%左右;时效处理后,孔洞的数量增加且尺寸增大。(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李凯强,屈华鹏,冯翰秋,郎宇平,陈海涛[2](2019)在《温变形0Cr14Mn21NiN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Thermal-Calc热力学计算软件对0Cr14Mn21NiN奥氏体不锈钢Cr含量进行了优化设计,探究合金成分与温变形工艺对试验钢磁导率、力学性能、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磁导率随钢中Ni当量/Cr当量值的升高而降低,随析出相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在变形温度为900~1000℃时,试验钢的力学性略优于P530钢。当变形温度降低为600℃,变形量为20%时,试验钢屈服强度为1043.7 MPa,冲击吸收能量为50 J,硬度为375.36 HBW,明显优于P530钢。晶间腐蚀结果表明,Cr含量较高的试验钢没有发生晶间腐蚀,Cr含量较低的试验钢在变形温度为600℃,900℃时,发生了明显的晶间腐蚀,试样表面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晶间腐蚀裂纹。综合磁导率、力学性能、耐晶间腐蚀性能,确定试验钢Cr含量为16%,温锻工艺为600℃,变形量为20%时,试验钢具备较高强度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韧性,不会发生晶间腐蚀,磁导率为1.006。(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11期)
刘洪骁,董洪波,朱知寿[3](2019)在《低温时效及冷/温变形工艺对TB17钛合金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冷/温变形条件下TB17钛合金的组织演变规律与相变行为,以及低温时效对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顺序对TB17钛合金的相变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先温变形再冷变形时合金发生了明显的形变诱导α相析出及马氏体相变,形变诱导α相析出发生在塑性变形阶段,而先冷变形再温变形时合金仅有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在无低温时效的条件下,经初次冷变形产生的形变诱导马氏体在二次温变形时起到协调变形的作用,当350℃×0.5 h低温时效加入到两次变形之间,原本由初次冷变形产生的马氏体逐渐分解,且低温时效过程中并未发生其它明显的相变,但它促进了二次温变形时α相的析出。(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洪骁[4](2019)在《TB17钛合金冷/温变形及时效析出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变形与时效工艺的结合往往能将材料的综合性能发挥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不仅仅是将形变强化与析出强化进行简单迭加,因为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变形因素的引入可在后续时效过程中诱发各种相变,同理,时效过程中产生的析出相也会对后续变形组织产生影响。在材料化学成分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通过调控组织中的相变析出物从而实现对材料某些性能的改善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本文以亚稳型β钛合金TB17为研究对象,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分析、物相检测以及组织观察等方法,对其冷变形、温变形、冷/温变形及各种变形后的时效行为展开了研究,探究变形与时效因素对相变析出物的影响,最终为TB17钛合金在变形与时效参数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首先,在对TB17钛合金的冷变形及变形后的时效析出行为研究中,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发现,TB17钛合金对应变速率较为敏感,材料在较大的应变速率下(0.1s~(-1))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流变软化现象,而在较小的应变速率下(0.01s~(-1))其流变硬化现象较为明显。通过组织观察及XRD分析等方法发现,在应变量为0.105的冷变形条件下以及冷变形后(应变量0.22)在350℃0.5h的低温时效过程中均发生了马氏体相变,并且在350℃0.5h低温时效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α与ω相变。而在同样变形条件下,经250℃0.5h时效处理后未发生任何明显的相变。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形变诱导马氏体以及变形后在低温时效条件下产生的等温马氏体都属于板条型马氏体,相同点是二者均在晶界附近析出,不同点在于等温马氏体呈平行规则分布,而形变诱导马氏体呈现不规则分布。在500℃8h的时效条件下马氏体相全部分解,细小的α相沿着变形带结构析出并呈现连点成线的现象,形成大量相互交错的细长条状组织。其次,针对TB17钛合金在400℃-500℃之间的温变形及时效行为进行了研究中发现,其温变形机制包括位错滑移、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孪晶及变形带。温度与应变速率均对析出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当应变速率同为0.01s~(-1)时,500℃时的变形抗力比在400℃的条件下更大,分析表明α相在500℃时易于析出,起到了弥散强化的作用。然而,无论是α相还是形变诱导马氏体相都更倾向于在较低的应变速率下析出。此外,在形变后的低温时效过程中形变诱导马氏体逐渐分解,并伴随着等温马氏体的析出,这与冷变形及其时效获得的马氏体具有相同的特征,而对未变形的试样分别进行低温时效处理后却未发生任何明显的相变。经500℃8h时效后,同样表现出马氏体的全部分解以及大量α相的析出,最终获得大量细长条组织。最后,在对TB17钛合金的分步变形研究中发现,在不含其它次生相干扰的条件下,由初次冷变形后再低温时效所得的等温马氏体在二次冷变形中起到了协调变形的作用,表现出变形抗力的降低及弹性模量的降低。在冷/温变形中,变形顺序的改变使得析出相也发生了变化,在先温变形再冷变形的条件下出现了形变诱导马氏体与α相变,而在先冷变形再温变形的条件下只存在马氏体相变,且形变诱导α相变发生在塑性变形阶段。此外,在先冷变形再温变形的条件下,两次变形之间350℃0.5h低温时效的加入使得二次变形时变形抗力大幅增大,经分析得知初次温变形产生的形变诱导马氏体在时效中逐渐分解,在二次变形中发生形变诱导α相析出,且并未发生明显的等温马氏体相变。从上述对TB17钛合金在变形及时效条件下的组织演变及相变析出规律可知,变形因素对相变有着重要影响,它对后续变形及时效过程中的相变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低温时效与分步变形的相组合的条件下,其相变析出行为较为复杂,这也说明利用时效析出相实现协调变形的效果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9-06-01)
刘磊,吴运新,龚海,王凯[5](2019)在《2219铝合金中温变形过程本构模型的修正及其激活能演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2219铝合金的中温流变特性,利用Gleeble-3500热压缩实验机,在不同温度(483~573 K)及应变速率(0.001~5 s~(-1))的条件下进行热压缩实验。实验获得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表明,流变应力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或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形过程中的软化机制主要是动态回复。然后,基于材料变量和激活能对形变参数的依赖性,对传统的Arrhenius型本构模型进行参数修正。经验证,所建立修正的本构模型能很好地预测2219铝合金在中温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另外,基于此修正模型获得不同条件下的热激活能。激活能随温度和/或应变速率的升高而降低,且受应变和应变速率的耦合作用影响。(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03期)
刘乐,石妙杰,李红斌[6](2019)在《中碳钢温变形过程中加工温度对显微组织转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leeble、SEM、TEM、EBSD等试验设备对不同温度下变形的中碳钢显微组织转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50℃变形时,钢可以获得细小的显微组织;700℃变形时,可以获得大角度晶界比例最高的显微组织;600℃变形时,铁素体晶粒内部亚晶尺度较大。在700~650℃进行多道次温变形可以获得具有大角度晶界的细小铁素体晶粒,对试样进行缓慢冷却可以显着降低小角度晶界的比例。(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03期)
张鹏程[7](2019)在《316L不锈钢在温变形条件下的应变诱导马氏体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在不同尺度对样品进行组织观察,通过X射线衍射进行马氏体含量分析,通过SEM、TEM结合组织观察分析试样的变形机制,研究了温变形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应变诱导马氏体含量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经温轧变形后,既有板条状马氏体,也有位错型马氏体。200℃下80%的变形量,会导致58. 23%的应变诱导马氏体生成。当变形量为80%时,400℃的变形温度相比于室温变形,其马氏体含量从约64%降低到了约19%。(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2期)
梅瑞斌,包立,李长生,刘相华[8](2019)在《Fe-6.5%Si钢中温变形过程本构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leeble 3500开展了Fe-6. 5%Si(质量分数)钢在变形温度300,400,500,600℃及应变速率为0. 05,0. 5,5 s~(-1)条件下的单道次压缩实验.在初始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加工硬化作用使流动应力迅速增加,随着变形继续动态软化机制启动,流动应力增加量减弱.随着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降低,应变硬化指数减小.提出了通过变形温度、应变速率描述应变硬化指数的方法构建Fe-6. 5%Si钢中温变形过程本构方程.构建的本构方程对不同变形条件的应力预测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良好,平均相对误差约为5. 35%,预测精度较高.(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书强,甘美露,冯秀梅,张发伦,谢建平[9](2018)在《M组织碳钢的碳含量对温变形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leeble 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Q235钢淬火马氏体(M)组织、45钢M组织、及T12钢淬火粗片状M组织进行单轴温压缩实验,测定叁种钢淬火组织的应力-应变曲线,研究碳含量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下,叁种钢温变形的流变应力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T12钢流变应力最高,45钢次之,Q235钢最低。(本文来源于《现代冶金》期刊2018年06期)
王书强,甘美露,冯秀梅,谢建平,张发伦[10](2018)在《碳含量对碳钢退火组织温变形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leeble 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Q235钢、45钢完全退火铁素体加珠光体组织和T8、T12钢球化退火铁素体加粒状渗碳体组织进行单道次温压缩试验,变形温度为600℃~700℃、应变速率为0.001 s-1~1.0 s-1时,测定4种钢材退火组织的应力-应变曲线,对比研究碳含量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下,Q235、45钢完全退火组织和T8、T12钢球化退火组织温变形的流变应力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其中45钢流变应力最高,T8钢次之,Q235钢最低,T12钢介于T8钢和Q235钢二者之间。(本文来源于《机电设备》期刊2018年06期)
温变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Thermal-Calc热力学计算软件对0Cr14Mn21NiN奥氏体不锈钢Cr含量进行了优化设计,探究合金成分与温变形工艺对试验钢磁导率、力学性能、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磁导率随钢中Ni当量/Cr当量值的升高而降低,随析出相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在变形温度为900~1000℃时,试验钢的力学性略优于P530钢。当变形温度降低为600℃,变形量为20%时,试验钢屈服强度为1043.7 MPa,冲击吸收能量为50 J,硬度为375.36 HBW,明显优于P530钢。晶间腐蚀结果表明,Cr含量较高的试验钢没有发生晶间腐蚀,Cr含量较低的试验钢在变形温度为600℃,900℃时,发生了明显的晶间腐蚀,试样表面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晶间腐蚀裂纹。综合磁导率、力学性能、耐晶间腐蚀性能,确定试验钢Cr含量为16%,温锻工艺为600℃,变形量为20%时,试验钢具备较高强度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韧性,不会发生晶间腐蚀,磁导率为1.00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变形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李亨,唐锴,石文超,吴玉程.控温变形对Al-Mg-Si-Sc-Zr合金时效及微观组织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2].李凯强,屈华鹏,冯翰秋,郎宇平,陈海涛.温变形0Cr14Mn21NiN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性能[J].金属热处理.2019
[3].刘洪骁,董洪波,朱知寿.低温时效及冷/温变形工艺对TB17钛合金组织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4].刘洪骁.TB17钛合金冷/温变形及时效析出行为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9
[5].刘磊,吴运新,龚海,王凯.2219铝合金中温变形过程本构模型的修正及其激活能演化(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6].刘乐,石妙杰,李红斌.中碳钢温变形过程中加工温度对显微组织转变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9
[7].张鹏程.316L不锈钢在温变形条件下的应变诱导马氏体行为[J].金属热处理.2019
[8].梅瑞斌,包立,李长生,刘相华.Fe-6.5%Si钢中温变形过程本构方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王书强,甘美露,冯秀梅,张发伦,谢建平.M组织碳钢的碳含量对温变形行为的影响[J].现代冶金.2018
[10].王书强,甘美露,冯秀梅,谢建平,张发伦.碳含量对碳钢退火组织温变形行为的影响[J].机电设备.2018
标签:Al-Mg-Si-Sc-Zr合金; 轧制变形; 时效处理; 显微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