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性质论文_屠娟丽,费伟英,张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化性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化,环糊精,性质,土壤,造影,血小板,冠心病。

生化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屠娟丽,费伟英,张平[1](2019)在《秸秆生物炭用量对马铃薯品质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不同秸秆生物炭对马铃薯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设置了生物炭用量分别为0、100、150、200、250g·株~(-1)的5个处理5次重复的田间试验,收获时,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土壤生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施用量为200 g·株~(-1)为宜,与对照相比,马铃薯产量提高了38.5%,块茎中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了13.5%、21.4%和30.5%,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17.6%、15.4%、34.3%、79.3%,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平均吸光值)、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分别增加77.8%、21.7%、10.7%、82.3%。(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12期)

赵威,武新宇[2](2019)在《冠心病患者CT冠脉造影斑块性质变化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CT冠脉造影斑块性质变化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根据CT冠脉造影结果判断冠脉斑块性质分为软斑块组26例、钙化斑块组39例、混合斑块组31例。分离患者外周血血清,测定血小板活性化因子、P选择素、sTLT-1、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白细胞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血清血小板活性化因子、P选择素、sTLT-1水平明显高于钙化斑块组,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荧光强度明显高于钙化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软斑块组血清血小板活性化因子、P选择素、sTLT-1水平明显高于混合斑块组,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混合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血清TG、TC、LDL-C、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钙化斑块组,软斑块组血清TG、TC、LDL-C、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混合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血清HDL-C分别为(0.94±0.26)、(1.48±0.30)mmol/L明显低于钙化斑块组(1.48±0.30)mmol/L,软斑块组血清HDL-C明显低于混合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血清IL-17A、TNF-α、IFN-γ、sICAM-1水平明显高于钙化斑块组,软斑块组血清IL-17A、TNF-α、IFN-γ、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混合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CT冠脉造影斑块性质变化与血小板集聚、脂代谢紊乱和异常炎症反应明显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工程学》期刊2019年03期)

韩小云[3](2019)在《超嗜热古菌PINA蛋白的生化性质和功能及其甲基化修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室前期从冰岛硫化叶菌(Sulfolobus islandicus REY115A)中发现并鉴定了一种新型ATP酶,命名为SisPINA,它能够在体外驱动Holliday junction DNA(HJ)迁移,与HJ特异性核酸内切酶Hjc具有物理上和功能上的相互作用,并协调HJ加工。结构分析表明ATP的结合和水解会引起SisPINA构象发生变化,促进HJ分支迁移(branch migration)。然而,SisPINA在HJ加工和处理中如何与其它蛋白协同发挥作用以及它参与古菌同源重组修复的具体过程还不太清楚,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生物化学、结构和功能研究来充分了解该蛋白质的性质,并揭示古菌中同源重组修复的机制。为了进一步拓展SisPINA的功能,我们首先通过Pull-down分析和分子筛验证发现SisPINA和SisHjm具有很强的物理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还显示SisPINA羧基端II-KH结构域是与其它蛋白相互作用的重要部位,而SisHjm的第五个结构域不是它与SisPINA相互作用的部位。目前已有很多关于古菌蛋白甲基化修饰的报道,其中赖氨酸的甲基化修饰方面的研究较多,如嗜酸热S.acidocaldarius中的铁氧还原蛋白,硫磺矿S.solfataricus中的谷氨酸脱氢酶、β-糖苷酶、核糖体蛋白L11、天冬氨酸转氨酶、Sso7d2和RFC大、小亚基,冰岛硫化叶菌S.islandicus中的Cren7和Sso7d等都发生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修饰。甲基化修饰在古菌中广泛存在,暗示甲基化修饰在古菌中具有重要生理作用。我们尝试鉴定SisPINA在细胞内的翻译后修饰。冰岛硫化叶菌本底水平表达的SisPINA的质谱验证结果显示,在正常生理条件下SisPINA在细胞内发生磷酸化和甲基化修饰,甲基化修饰主要发生在羧基端的赖氨酸(K474、K479、K498和K500)。前期证明羧基端参与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我们验证该区域的修饰是否调控与其它蛋白的相互作用或具有其他功能。过表达赖氨酸位点突变PINA(K474A/K479A/K498A/K500A)菌株生长曲线表明甲基化修饰不影响蛋白的生长速率。差式量热分析(DSC)实验发现SisPINA蛋白甲基化修饰不影响蛋白的热稳定性。通过等温滴定量热法(ITC)定量测定模拟甲基化修饰的SisPINA蛋白(K474M/K479M/K498M/K500M)与其他蛋白结合力时发现滴定曲线很平缓,有可能是蛋白浓度过低导致,但当我们提高蛋白浓度时,发现蛋白会发生沉淀,因此我们需要其他方法来定量测定蛋白间的结合力。体外甲基化反应后质谱鉴定发现,甲基化转移酶aKMT蛋白可以甲基化SisPINA蛋白,但在体外用Pull-down和分子筛分析两者相互作用时,发现两者并没有相互作用,可能是两者在体内只发生功能性的结合。我们利用Pull-down实验来检测SisPINA野生型蛋白和甲基化模拟蛋白与Hjm、RFCs的相互作用时发现,与野生型SisPINA蛋白相比,SisPINA甲基化模拟蛋白失去了与RFCs和Hjm的相互作用,可能初步说明甲基化修饰会抑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接着我们将这四个赖氨酸位点突变为丙氨酸,Pull-down实验表明,SisPINA(K474A/K479A/K498A/K500A)和 Hjm(RFCs)也没有相互作用,说明这四个赖氨酸位点是蛋白间相互作用的重要部位,之后为了进一步确定准确的相互作用部位,我们分别纯化了赖氨酸单突变体蛋白,利用Pull-down实验验证单个位点突变对蛋白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发现单突变体不影响蛋白间的相互作用,说明四个赖氨酸位点协同影响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甲基化修饰是否是SisPINA在细胞内行使功能必需的,甲基化修饰对SisPINA细胞内功能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分析了广古菌Thermococcus kodakaraensis KOD1基因组编码SisPINA的同源物序列,发现T.kodakaraensis中编码PINA蛋白的序列位于CRISPR序列附近,且CRISPR序列潜在可以形成HJ结构,猜测TkoPINA(Tko 0953)可能参与CRISPR相关功能。虽然实验发现TkoPINA与CRISPR序列具有很强的结合活性,但与其它单链DNA、双链DNA和HJ也有很强的结合活性。接下来我们利用Pull-down检测了 TkoPINA蛋白与邻近蛋白的相互作用,发现TkoPINA蛋白与GTP酶(Tko 0951)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而与膜位点决定蛋白MinD(Tko 0952)、膜形成抑制蛋白Maf(Tko 0954)(两者与细胞分裂有关)无明显相互作用。体外生化实验发现MinD具有内切酶活性,且TkoPINA可以抑制MinD的内切酶活性,但两者在体内的作用机制还不太清楚。(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30)

Tanveer,Ali,Sial[4](2019)在《果皮及其生物炭对沙土和黄土生化性质、温室气体排放和植被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果皮经常通过填埋,露天焚烧和堆肥方式进行处理。由于填埋导致温室气体排放(CO_2,CH_4和N_2O),露天焚烧产生各种有毒化合物,堆肥过程也会导致空气质量差各种环境问题产生,使得果皮处理越来越不合理。因此,我们对比研究了果皮及其生物炭添加对黄土土壤温室气体(GHG)排放及土壤生化特性的影响。在培养和盆栽试验中,选择香蕉皮和橘子皮以和奶茶残渣及其生物炭和化肥的共同施用应用于对小麦生长,谷粒产量和根系性状的研究。研究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在此研究中,研究了向土壤中添加橘子皮及其生物炭培养90天,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GHG),土壤生化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实验共有五种不同添加水平的处理:无添加对照(CK),橘子皮1%(W1),橘子皮2%(W2),橘子皮生物炭1%(B1)和橘子皮生物炭2%(B2)。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B2、B1、W2和W1的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了59.2%,45.2%,20.6%和10.2%;W1、W2、B2和B2的CH_4累积排放量增加81.7%,84.4%,75.8%和74.9%。与橘子皮处理相比,B1和B2的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29.3%和43.5%。添加生物炭的处理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土壤pH值,SOC,硝态氮(NO_3~--N)和酶活性(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显着增加,而铵态氮(NH_4~+-N)和转化酶活性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这一趋势。2.在此研究中,我们比较了研究了香蕉皮及其生物炭的添加对培养90天的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本实验共有五种不同添加水平的处理:无添加对照,香蕉皮1%(P1),香蕉皮2%(P2),香蕉皮生物炭1%(B1)和香蕉皮生物炭2%(B2)。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物炭添加显着降低了N_2O累积排放量(37.1%-54.8%),而香蕉皮添加未显着降低(1.3%-5.3%)N_2O累积排放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逐渐降低。与香蕉皮添加相比,B1和B2的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下降20.0%和24.0%。添加果皮的处理中CH_4累积排放量高于添加生物炭处理。生物炭添加显着增加土壤酶(脲酶,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反,香蕉皮的添加增加了土壤铵态氮,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β-葡萄糖苷酶和脲酶活性。3.在此研究中,我们研究了果皮和奶茶残渣及其生物炭对小麦生长,产量,根系性状,土壤酶活性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本实验共有8个处理:无添加(CK),化肥(CF),香蕉皮生物炭1%(BB1+CF),香蕉皮生物炭2%(BB2+CF),橘子皮生物炭1%(OB1+CF),橘子皮生物炭2%(OB2+CF),奶茶残渣生物炭1%(TB1+CF)和奶茶残渣生物炭2%(TB2+CF)。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TB2+CF处理的叶绿素值,株高,籽粒产量和茎秆和根的干重均显着增加。同样对于TB2+CF处理,籽粒,茎秆和根中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N(61.3,23.3和7.6 g kg~(-1)),P(9.2,10.4和8.3 g kg~(-1))和K(9.1,34.8和4.4 g kg~(-1))。与CK相比,TB2+CF处理的总根长(41.1%),表面积(56.5%),根体积(54.2%)和直径(78.4%)最大,其次是BB2+CF,OB2+CF,TB1+CF,BB1+CF,OB1+CF和CF。然而,与TB+CF修正相比,BB+CF和OB+CF处理增加了β-葡萄糖苷酶和脱氢酶,但脲酶活性并未增加,而所有酶活性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4.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奶茶残渣(TW)添加物与化学肥料(F)的应用对于沙质土壤和小麦生长的生化特性改善。处理包括:对照(T1),化学肥料(T2),TW 2.5%+F(T3),TW 5%+F(T4)和TW 10%+F(T5)。奶茶残渣(TW)和化肥的配施,改善了沙土和小麦生长的生化特性。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均显着提高了叶绿素(a和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以及茎秆和根干生物量以及叶面积指数(LAI)。然而,在所有处理中T4处理的根系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和直径最高。与对照相比,T4处理的N,P和K含量的较高,茎秆吸收量分别增加了68.9%,58.3%和57.1%,根系分别增加了65.7%,34.3%和47.4%。与对照相比,T5处理显着降低了土壤pH值,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如脲酶(95.2%),β-葡萄糖苷酶(81.6%)和脱氢酶(97.2%),其次是T4,T3和T2。我们建议在野外条件下,研究香蕉和橘子皮生物炭,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环境和经济问题的影响。鼓励利用田间试验评估奶茶残渣及其生物炭与化学肥料共同施用对植物生长,土壤生化特性的改善,并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胡伟,张亚红,李鹏,张鹏,李满友[5](2019)在《不同施氮水平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和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关系,本研究于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了无氮(N0,0)、低氮(N1,60 kg·hm~(-2))、中氮(N2,120 kg·hm~(-2))和高氮(N3,180 kg·hm~(-2))这4个施氮水平,监测了不同施氮水平下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水热的季节变化,并于紫花苜蓿生长季内不同茬次刈割后测定了土壤生化性质.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水平下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在7月下旬达到峰值,12月中旬降至最低;随施氮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生长季内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增强,N1、N2和N3施氮水平下的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分别为0.97、1.04和1.07 g·(m~2·h)~(-1),与N0[0.88 g·(m~2·h)~(-1)]相比,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了10.2%、18.2%和21.6%;施氮对紫花苜蓿非生长季内土壤呼吸速率无显着影响(P>0.05).(2)不同施氮水平下紫花苜蓿生长季、非生长季和全年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拟合指数模型均达极显着水平(P<0.01),且指数模型的决定系数R~2值表现为生长季(0.46~0.62)<非生长季(0.66~0.76)<全年(0.80~0.86).(3)施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的pH值和速效磷(AP),而提高了速效钾(AK)、土壤有机质(SOM)、土壤脲酶(URE)和土壤蔗糖酶活性(INV).土壤全氮(TN)和碱解氮(AN)含量在不同施氮水平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当施氮量在0~120 kg·hm~(-2)时,TN和AN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继续增施氮肥超过N2(120 kg·hm~(-2))水平时则略有下降.(4)通过紫花苜蓿生长季内土壤呼吸与其土壤生化性质之间的相关矩阵分析可知,土壤呼吸速率(R_S)与土壤pH值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与TN和URE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SOM呈显着的正相关(P<0.05),与INV呈显着负相关(P<0.05).综合考虑土壤生化特性对不同施氮条件下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可为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强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于波,刘晶晶,田歌,王芬,葛顺峰[6](2018)在《供铝水平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及叶片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苹果砧木生长与供铝水平的关系,以一年生苹果砧木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为试材,研究7个不同浓度铝处理(铝浓度为0、50、75、100、125、150、200μmol/L)对平邑甜茶生长及叶片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供铝水平的提高,平邑甜茶的各器官(根、茎、叶)生物量、根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尖数逐渐减少,且在T6(200μmol/L)处理时达到最低(分别是对照的0.64倍、0.69倍、0.71倍、0.54倍、0.34倍、0.14倍),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及根系氧化力均呈现下降趋势,在T6处理时达到最低(仅为对照的0.46倍、0.39倍、0.43倍、0.45倍、0.21倍),而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升高而上升,在T6(200μmol/L)处理时达到最大值,此时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为对照的4.98倍。(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黄彦超[7](2018)在《深海嗜热噬菌体GVE2 HNH核酸内切酶生化性质及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NH(His-Asn-His)核酸内切酶广泛分布于细菌、古菌、真核生物、病毒或噬菌体中,具有切割核酸的活性。目前,对于常温微生物的HNH核酸内切酶已经有较广泛的研究,但是源自嗜热噬菌体HNH核酸内切酶生化功能及结构的研究却鲜有报道。GVE2(Geobacillus virus E2)噬菌体分离于东太平洋深海热液区,其宿主菌为嗜热细菌Geobacillius sp.E263,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60℃。GVE2噬菌体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其编码一种HNH核酸内切酶。本论文首先将GVE2 HNH核酸内切酶的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0a(+),然后进行蛋白的诱导表达以及纯化,获得了重组的酶蛋白。其次,本文对该酶的生化性质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重组的GVE2HNH核酸内切酶在60℃下具有非特异性DNA切割活性,能够切割线性λ DNA和闭合环状双链DNA。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该酶切割DNA的最适温度为60~65℃。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酶在100℃℃处理30 min后仍具有切割DNA的活性,证明其是一种耐热HNH核酸内切酶。该酶能够在pH 5.5到pH 9.0的的范围内对DNA进行切割,其最适反应pH值为8.0~9.0。此外,该酶活性依赖于二价金属离子:在Cu~(2+)存在条件下,酶活性被抑制;在Mn~(2+)、Mg~(2+)、Ca~(2+)、Fe~(2+)、Co~(2+)、Zn~(2+)或Ni~(2+)存在条件下,该酶均有不同的切割活性,其中Mn~(2+)存在时具有最佳的切割DNA活性。另外,我们发现高浓度的NaCl能够抑制该酶的活性。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龚勇教授课题组合作,本论文解析了 GVE2 HNH核酸内切酶的晶体结构,其晶体包含一个保守的ββα-metal结构域,叁个保守的氨基酸残基(H93、N109和H118)以及一个Zn原子结合位点。尽管GVE2 HNH核酸内切酶与Gme(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HNH核酸内切酶的晶体结构非常类似,但是两者存在不同。此外,我们还解析了 GVE2 HNH核酸内切酶分别与Mn~(2+)和Zn~(2+)形成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两者复合物的晶体类似,但也存在不同。为进一步阐明GVE2 HNH核酸内切酶的催化机理,本论文构建了 GVE2 HNH核酸内切酶H93A、N109A和H118A突变体,并纯化得到了这叁个突变体蛋白。圆二色光谱实验结果表明,H93A取代未引起GVE2HNH核酸内切酶二级结构的变化。但是,H118A取代明显地改变了该酶的二级结构,而N109A取代中度地改变了该酶的二级结构。与野生型蛋白相比,这叁个突变体蛋白热稳定性均降低,暗示着这叁个氨基酸残基的改变与该酶的耐热性相关。另外,我们分析了 GVE2HNH核酸内切酶H93A、N109A和H118A突变体切割DNA的效率。研究发现,与野生型GVE2 HNH核酸内切酶相比,H93A、N109A和H118A突变体的活性分别损失了96%、60%和83%。此外,我们探讨了不同浓度Mn~(2+)和Zn~(2+)对野生型及突变体GVE2 HNH核酸内切酶切割DNA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Mn~(2+)或Zn~(2+)存在时,野生型酶蛋白均能够切割DNA,但是切割模式不同。Mn~(2+)存在时,H93 A突变体几乎不能切割DNA活性,而N109A和H118A突变体具有减弱的切割活性;存在Zn~(2+)时,H93A、N109A和H118A均不能切割DNA。此外,我们还发现,该酶结合Mn~(2+)的能力要强于结合Zn~(2+)的能力,从而为解释Mn~(2+)是该酶的最佳金属离子提供了依据。本论文首次揭示了深海嗜热噬菌体GVE2 HNH核酸内切酶的生化性质、结构特征和催化机理,为阐明该酶在噬菌体GVE2生命周期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了嗜热的HNH核酸内切酶。(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周洲[8](2018)在《采后蜂胶乙醇提取物处理对杧果品质和生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7.12.030),来自沙特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在(20±2)℃和60%~70%相对湿度下贮存两周(SL)期间,2.5%、3.5%或4.5%蜂胶(EEP)的乙醇提取物对Hindi-Besennara杧果采(本文来源于《中国果业信息》期刊2018年04期)

李才明,黄敏,顾正彪,洪雁,程力[9](2018)在《来源于Bacillus circulans的重组β-CGT酶的分离纯化及其生化性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将来源于Bacillus circulans STB01的重组β-CGT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生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henyl HP柱疏水层析、Q-HP柱阴离子交换层析两步能很好的对重组β-CGT酶进行纯化,酶的回收率达到45.3%。重组β-CGT酶的表观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6 500,且相对分子质量呈单分散,说明酶蛋白分子在溶液中是以单聚体形式存在。该酶的最适pH为6.5,且在甘氨酸-氢氧化钠缓冲液中体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最适温度为60℃。该酶的活性不依赖于金属离子,在酶催化反应的整个过程中,其主要产物均为β-环糊精。以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为底物时,该酶环化反应的动力学性质不符合米氏方程;而分别以可溶性淀粉、麦芽糊精(DE 5、15、25)为底物时,其环化反应的动力学性质能用米氏方程很好的进行描述。(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白少君[10](2018)在《冠心病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斑块性质与血小板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斑块性质与血小板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0月期间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诊断为冠心病的101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T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软斑块(28例)、混合斑块(33例)、钙化斑块(40例);测定血清中血小板功能指标、血脂及炎症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软斑块、混合斑块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P选择素(CD62P)、sTLT-1、低密度脂蛋白(LDL)、Lp-a、PCSK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IL-17A、白细胞分化抗原40(CD40L)、sICAM1的含量以及血小板表面EMMPRIN、GPVI的荧光强度均显着高于钙化斑块患者,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低于钙化斑块患者,且软斑块患者血清中PAF、CD62P、sTLT-1、LDL、Lp-a、PCSK9、TNF-α、IFN-γ、IL-17A、CD40L、sICAM1的含量以及血小板表面EMMPRIN、GPVI的荧光强度均显着高于混合斑块患者,血清中HDL的含量低于混合斑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C冠状动脉造影斑块性质的变化与血小板聚集、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激活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生化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CT冠脉造影斑块性质变化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根据CT冠脉造影结果判断冠脉斑块性质分为软斑块组26例、钙化斑块组39例、混合斑块组31例。分离患者外周血血清,测定血小板活性化因子、P选择素、sTLT-1、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白细胞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血清血小板活性化因子、P选择素、sTLT-1水平明显高于钙化斑块组,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荧光强度明显高于钙化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软斑块组血清血小板活性化因子、P选择素、sTLT-1水平明显高于混合斑块组,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混合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血清TG、TC、LDL-C、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钙化斑块组,软斑块组血清TG、TC、LDL-C、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混合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血清HDL-C分别为(0.94±0.26)、(1.48±0.30)mmol/L明显低于钙化斑块组(1.48±0.30)mmol/L,软斑块组血清HDL-C明显低于混合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血清IL-17A、TNF-α、IFN-γ、sICAM-1水平明显高于钙化斑块组,软斑块组血清IL-17A、TNF-α、IFN-γ、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混合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CT冠脉造影斑块性质变化与血小板集聚、脂代谢紊乱和异常炎症反应明显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化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1].屠娟丽,费伟英,张平.秸秆生物炭用量对马铃薯品质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J].中国瓜菜.2019

[2].赵威,武新宇.冠心病患者CT冠脉造影斑块性质变化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9

[3].韩小云.超嗜热古菌PINA蛋白的生化性质和功能及其甲基化修饰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Tanveer,Ali,Sial.果皮及其生物炭对沙土和黄土生化性质、温室气体排放和植被生长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5].胡伟,张亚红,李鹏,张鹏,李满友.不同施氮水平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和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9

[6].于波,刘晶晶,田歌,王芬,葛顺峰.供铝水平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及叶片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黄彦超.深海嗜热噬菌体GVE2HNH核酸内切酶生化性质及结构研究[D].扬州大学.2018

[8].周洲.采后蜂胶乙醇提取物处理对杧果品质和生化性质的影响[J].中国果业信息.2018

[9].李才明,黄敏,顾正彪,洪雁,程力.来源于Bacilluscirculans的重组β-CGT酶的分离纯化及其生化性质分析[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8

[10].白少君.冠心病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斑块性质与血小板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一11mHDS的生化性质分析

标签:;  ;  ;  ;  ;  ;  ;  

生化性质论文_屠娟丽,费伟英,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