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结构多元化论文_江荣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权结构多元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产权,结构,税制,企业,海信,法人治理结构,清晰。

产权结构多元化论文文献综述

江荣生[1](2019)在《国有煤炭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国有企业产权现状,从企业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及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剖析,查找造成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难的原因,提出实现产权多元化的若干建议,为国有企业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2期)

杨白冰[2](2016)在《产权结构多元化对税收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型期的中国税收正面临着总量增速乏力以及结构性失衡问题:一方面,在近两年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税收收入增速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迹象。2013年与2014年,我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9.86%、7.82%,这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税收收入同比增速首次低于两位数;另一方面,从税收收入结构看,近年来我国商品劳务税占比在50%以上,而所得税占比仅占25%左右。与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所得税比重较低。以往关于优化税收制度的政策建议多集中于对最优税率、征管效率的探讨,而忽略了对税源的剖析。事实上,税源是税收制度的基础,如果没有充足的税源作为基础,税收制度设计得再完美也很难保证税收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如何通过优化税源结构来为税制改革提供前提和条件,是税制改革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本文认为,产权结构变迁是税源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所在。这是因为,随着所有权不断分割、裂变成各式各样的产权,新的产权主体产生并获得收益,这构成了新税源产生、稳定、扩大的基础;税源的变化会进一步导致税制结构变迁,这是因为新的税源结构需要新的税收汲取能力作为匹配,增强税收汲取能力的核心就在于主体税种的选择与搭配,这成为推动税制结构变迁的动力;最后,以新的税源为基础、辅之以不断增强的税收汲取能力,共同促进了税收收入的扩大;而扩大的税收收入可以弥补政府为界定与保护产权付出的成本,由此形成“产权——税源——税制结构——税收收入——产权”的良性循环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实证研究了中国企业产权结构变迁、城市土地与住房市场产权变迁过程中相关税收的变化情况,以检验这一机制的合理性。首先,本文通过梳理中国企业产权结构变迁的过程,分析了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对税源产生、扩大的影响机制,税源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税制结构,最终促进税收收入、特别是所得税收入的上升。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产权主体的多元化。企业产权主体由国家转向集体、法人与私人,他们作为自主经营决策的主体被法律认可,这就促进了企业所得税税源的形成;另一方面,从产权权能的角度看,产权主体由国家向集体、个人以及法人转移的本质在于,市场主体获得对企业财产的使用权、处置权以及收益权。企业所有者拥有财产的使用权与处置权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有者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而收益权则意味着对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拥有。随着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推进,企业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逐渐由政府转向市场、并逐渐实现统一,这不仅激励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也促进了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利润的扩大、员工工资的增加。这些可以通过影响税源、税制结构,最终促进税收收入以及结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利用2001-2013年间、31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gmm方法实证研究了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程度与税收收入及其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投资规模一定的条件下,增加对股份制企业的投资会对税收收入特别是所得税收入的增速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增加对私营企业的投资会对税收收入增速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其结构没有显着性影响;而增加对国有企业的投资不仅会导致税收收入的降低,特别是不利于所得税收入的增加;此外,资金约束一定的背景下,个人资本、法人资本的比例越高,税收收入特别是所得税收入增长越快;而国家资本与集体资本的增加则会对税收收入的增长产生负向影响。这一实证结果印证了此前提出的理论,即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的程度越高,税收收入、特别是所得税收入的增长越快。此外,通过梳理中国城市土地和住房产权变迁历程,本文分析了这一过程中财产税收入的变化情况。在土地市场上,土地由完全国家所有转向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共存,同时,城市土地还在国家所有制的基础上,形成以所有权为核心,以使用权和所有权两权分离为特征的城市土地产权结构。其结果是开辟了新的税源、相关税收制度不断完善,最终促进了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迅猛增长;在住房市场上,我国城镇住房产权制度的改革经历了“有限产权——部分产权——私有产权”的变迁过程,其实质是将使用权、转让权与收益权不断由国家转移给集体、法人、个人等市场主体的过程。而住房市场的产权结构多元化有效地激励了住房的供需,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商品房的交易都呈现出不多扩大的趋势。结果是开辟了新的税源,进而促进房产税与契税的增长,以及相关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通过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对产权结构多元化与税源、税制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本文发现:在产权结构多元化过程中,所有权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分割、裂变成各式各样的产权。而产权明晰的过程即是各种主体获得收益的过程,这种收益的产生一方面源自于激励,另一方面源自于闲置资源的利用,其结果是开辟了新的税源,进而影响税制结构、提高税收收入。本文的结论意味着,解决税收收入不足以及税收调节问题时,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税率、征管效率等手段,通过在产权结构多元化过程中对不同产权主体的清晰界定与保护,使得各产权主体在交易过程中保持平等地位,实现权、责、利之统一,同样可以促进新税源的产生,进而起到优化税制的作用。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第一,视角创新。以往对于宏观税负以及税制结构的研究集中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管理因素叁个方面,而本文从税源的角度出发,认为税源是税收制度的根本,如果没有充足的税源,税收制度即便设计的再完美,也不会产生充足的税源;此外,税源的变迁反映的经济结构的变迁,是市场主体收益结构的变迁,因此只有基于税源的变化设计税制结构,才能使得税制结构真正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真正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第二,理论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本文创造性地将产权与税收问题建立联系,这突破了以往从政治经济学视角、以及新古典经济学视角对税收问题的研究。此外,本文尝试还构建了产权结构多元化对税收收入影响的一般分析框架。(本文来源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期刊2016-06-30)

刘尚希,杨白冰[3](2016)在《论产权结构多元化对税制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产权结构多元化的过程中,随着所有权不断分割、裂变成各式各样的产权以及产权不断被明晰界定,新的产权主体会获得收益,这种收益的产生一方面源自于激励,另一方面源自于对闲置资源的利用,其结果是开辟了新的税源,进而提高所得税收入、影响税制结构。这意味着,在解决税收收入不足以及税收调节问题时,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手段,通过在产权结构多元化过程中对不同产权主体的清晰界定与保护,同样可以促进新税基的产生,进而起到优化税制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求是学刊》期刊2016年02期)

孟燕春[4](2014)在《积极发展外向合作 努力实现共创共赢——煤炭企业由产权结构一元化向产权结构多元化转变所需解决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例情,说明多元化合作对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我国煤炭企业产权结构现状及发展滞后问题,酌情提出解决合作问题的几点建议,以加快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的转变。(本文来源于《煤炭经济管理新论》期刊2014年00期)

樊洪[5](2013)在《企业资本结构、产权性质与多元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多元化是一种常见的企业投资和经营行为。尽管一些企业进行多元化(曾经)取得了成功,但国内外大量的现实案例和学术文献都表明,多元化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很高的风险,企业进行多元化需要谨慎决策。然而,在我国企业的经营实践中,却存在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一些企业已经负债累累,甚至濒临破产的边缘;另一方面,它们却还在“积极”开展多元化,或者依然维持程度很高的多元化经营状态。企业在高负债情境下进一步从事风险很高的多元化,这有悖经济学直觉,因为这无疑会增大企业的破产风险,最终可能危及企业自身和债权人的利益。那么,企业在高负债情境下仍然“积极”进行多元化的动因是什么?一个更一般的问题是,负债对企业多元化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其内在的逻辑是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思考和研究。特别是考虑到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还不健全,企业在投资运营中普遍利用财务杠杆,大量企业前赴后继进行多元化,容易积累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准确理解负债在企业多元化决策中的作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元化动因的理论研究迄今已形成了资源利用、市场势力、内部资本市场、资产组合、代理理论(股东-经理人冲突视角)、CEO过度自信等理论解释,然而,它们均未关注负债对企业多元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公司金融学领域中,企业资本结构(负债)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多元化是一种典型的企业投资行为)的基础理论已经相当成熟,如代理成本理论(包含股东-经理人冲突视角和股东-债权人冲突视角)、财务契约理论、信号模型、优序融资理论等,它们为分析负债对企业多元化的影响提供了潜在的理论基础。不过,这些理论并未直接指出企业资本结构对多元化存在什么影响,相应的经验研究也非常匮乏。因此,基于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企业资本结构对多元化的影响并提供实证检验,不仅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理解负债对企业多元化的影响,还可以拓展这些理论的应用范围和提供丰富的经验证据。在具体探讨企业资本结构对多元化的影响时,有两个方面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关注。一是负债本身存在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类型的负债在代理成本、债务治理等方面存在差异。二是多元化通常包括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两种类型,它们对企业产生的风险和收益通常存在明显差异。负债和多元化各自内部丰富的类型,可能会使得企业资本结构对多元化的影响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此外,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相关理论及其前提假设,是基于西方制度背景提出来的,而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特殊的制度背景,可能会影响到这些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从而使得企业资本结构如何影响多元化的问题趋于复杂化。其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国有企业在我国转型经济中拥有特殊地位,这可能会使得资本结构对多元化的影响在国有和非国有企业之间出现差异,即企业产权性质可能会对资本结构与多元化之间的关系造成影响。这些问题都有待提供更加确切的经验证据和更加合理的理论解释。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转型经济制度背景,系统分析了我国企业资本结构对多元化的影响,以及企业产权性质对此的作用,并利用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包括:第一,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企业总体负债水平(在总体上)正向影响企业多元化。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相关理论认为,负债对企业投资行为存在多种效应,如资产替代效应、债务积压效应、风险规避效应和债务治理效应等。其中,在资产替代效应下,企业资本结构对多元化具有正向影响;在其余叁种效应下,企业资本结构对多元化具有负向影响。在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一方面由于存在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尚不完善、企业破产机制不够健全等因素,相对于西方发达经济体,负债的治理和约束作用均比较弱,使得负债对企业多元化的负向抑制作用也比较弱。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包括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债权人对债务企业的监督和约束经常处于乏力甚至缺位的状态,对企业融资和非效率投资行为等的约束长期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负债的资产替代效应,增强了负债对企业多元化的正向刺激作用。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负债水平对其多元化便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正向作用。第二,企业资本结构对多元化的效应因多元化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从总体上看,相比相关多元化,企业总体负债水平(以及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对非相关多元化的正向影响更强。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对于企业来说,开展非相关多元化的风险和一旦取得成功后的收益通常高于相关多元化。因此,相比相关多元化,许多企业更倾向于进行非相关多元化。这一差异在我国的经济和市场现实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过去十来年中,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大部分制造业行业的增长普遍较为缓慢,有的行业甚至陷入停滞,许多制造业企业便通过非相关多元化进入那些毛利率更高的行业(如房地产、能源、矿产、金融投资等领域)寻找发展空间。根据资产替代效应的逻辑,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潜在收益越高,企业越可能进行过度投资。由此,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相比相关多元化,负债对非相关多元化的正向刺激作用更大。第叁,企业资本结构对多元化的效应因负债来源不同而有所差异,从总体上看,相比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对企业多元化(包括总体多元化、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的正向影响更强。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银行借款通常比商业信用具有更强的相机治理作用(相应地会导致更强的债务积压效应和风险规避效应)。尽管我国银行借款的治理效应相对于西方发达经济体长期偏弱,但是与商业信用等其它类型的负债相比,银行借款的治理效应又相对较强。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深化和银行内部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银行借款对债务企业的治理作用也不断增强。因此,相比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对企业多元化的正向作用更大。第四,针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资本结构对多元化的影响因企业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这具体又表现在叁个方面。一是相对于非国有企业,银行借款对国有企业多元化的正向影响更强。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通常享有较弱的融资约束和预算约束,使得银行借款对国有企业的治理效应偏弱。二是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商业信用对国有企业多元化的正向影响更弱。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借用商业信用来缓解融资约束的客观需要和主观动机较弱,从而使得商业信用对国有企业的治理效应相对较强。叁是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总体负债水平对其多元化的正效应更强。其原因在于,尽管商业信用对国有企业的治理效应比非国有企业相对较强,银行借款对国有企业的治理效应比非国有企业相对较弱,但是银行借款是我国企业债务资金的最主要来源,这最终使得企业总体负债水平对国有企业的负向影响相对弱于非国有企业。本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创新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叁点:第一,本文基于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相关理论,系统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负债对企业多元化的影响,从企业资本结构的角度为多元化动因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已有的多元化动因理论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多元化的动因作出了各有说服力的解释,不过它们均没有关注负债以及债权治理对多元化的影响。本文在研究视角上为多元化动因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探索。第二,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从多层面、多角度实证检验了企业资本结构对多元化的影响,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一是实证检验了企业总体负债水平对企业总体多元化的影响。二是把企业总体多元化划分为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同时从负债来源角度把负债主要区分为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然后基于一贯的理论逻辑,实证检验了银行借款、商业信用(以及企业总体负债水平)分别对企业总体多元化、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的影响。叁是在进行上述全部实证检验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国在转型经济时期资本市场欠发达、公司治理水平偏低、企业破产机制尚不健全等制度背景特征。第叁,在我国的转型经济背景下,分析和检验了企业资本结构对多元化的效应,发现了企业产权性质对此的重要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相关理论是基于西方的制度环境提出来的,在该环境中企业的融资与债务通常具有硬约束特征。然而,在我国经济现实中,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弱融资约束和软预算约束特征。因此,它们在企业资本结构与多元化的关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研究发现为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相关理论,在我国转型制度背景下的适用性和具体表现形式提供了证据,增进了对这些理论与现实情境之间关系的认识。此外,本研究有助于理解负债对多元化的现实影响(包括企业在高负债情境下仍然“积极”进行多元化的现象),对企业加强自身风险管控、规范上市公司的多元化行为和增强债权人的利益保护等,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10-01)

郑晓波[6](2010)在《做强做优央企 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国务院国资委昨日在京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会议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会议明确,“十二五”时期,央企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国资委主任王勇在会上强调,做强(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0-12-24)

林刚[7](2010)在《青岛国有产权结构实现多元化资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从市国资委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我市在国有经济领域大力推进开放性、市场化、资本化的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和推动企业努力提升融资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全市国有产权结构成功实现了由单一化、本土化向多元化、资本化的转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平均持股比例由5(本文来源于《青岛日报》期刊2010-11-16)

温亚婷[8](2010)在《建立产权多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国企改革首先在产权划分上开始启动,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表现为放权让利的改革战,但是改革至今仍没有建立起有效地法人治理结构,本文究其原因进行了深层次、多方面的探讨,并且针对各项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主要包括:1、创新观念,解决"新老叁会"问题;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权明晰、结构多元化;3、建立经理人市场,完善激励约束机制;4、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0年23期)

王长柱[9](2010)在《HE公司产权结构多元化及保障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权多元化作为不断加以完善的一种现代产权改革制度,是国有企业的必然发展态势,其实质则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本文以HE公司产权多元化及保障措施为研究主体,针对HE公司产权结构调整的现状,探讨和总结了HE公司实施产权结构多元化即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效,对于HE集团的整体产权改制工作起到了催化的作用。但由于集团实业公司的产权结构多元化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下施行的,产权结构单一化尚存且进程缓慢,严重束缚了公司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力和国有资本的盈利能力的发挥,迫切需要改变其下属实业公司单一的产权结构状况。同时在国家良好政策支持及丰富的非国有资本具备介入的条件下,使得HE公司下属实业公司推行产权多元化具备了现实可能性。本文就此梳理和分析了HE公司产权结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影响。然后在产权多元化的内涵界定与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并给出大型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的经验及启示;通过对产权多元化的SWOT分析,提出了实施产权多元化的环境需求。最后,结合HE公司自身的产权多元化实践,探讨了有效实施产权结构多元化的保障措施,以期为推进HE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其他有关企业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0-04-01)

侯彬[10](2009)在《推行产权多元化为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创造前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存在的问题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以来,政企初步分开,政府角色和职能得到重新定位;股权结构逐步优化,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正在形成,法人治理结构得到了逐步完善;董事会的独立性有所增强,公司内部制衡机制正在形成;法律与(本文来源于《国有资产管理》期刊2009年04期)

产权结构多元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转型期的中国税收正面临着总量增速乏力以及结构性失衡问题:一方面,在近两年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税收收入增速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迹象。2013年与2014年,我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9.86%、7.82%,这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税收收入同比增速首次低于两位数;另一方面,从税收收入结构看,近年来我国商品劳务税占比在50%以上,而所得税占比仅占25%左右。与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所得税比重较低。以往关于优化税收制度的政策建议多集中于对最优税率、征管效率的探讨,而忽略了对税源的剖析。事实上,税源是税收制度的基础,如果没有充足的税源作为基础,税收制度设计得再完美也很难保证税收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如何通过优化税源结构来为税制改革提供前提和条件,是税制改革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本文认为,产权结构变迁是税源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所在。这是因为,随着所有权不断分割、裂变成各式各样的产权,新的产权主体产生并获得收益,这构成了新税源产生、稳定、扩大的基础;税源的变化会进一步导致税制结构变迁,这是因为新的税源结构需要新的税收汲取能力作为匹配,增强税收汲取能力的核心就在于主体税种的选择与搭配,这成为推动税制结构变迁的动力;最后,以新的税源为基础、辅之以不断增强的税收汲取能力,共同促进了税收收入的扩大;而扩大的税收收入可以弥补政府为界定与保护产权付出的成本,由此形成“产权——税源——税制结构——税收收入——产权”的良性循环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实证研究了中国企业产权结构变迁、城市土地与住房市场产权变迁过程中相关税收的变化情况,以检验这一机制的合理性。首先,本文通过梳理中国企业产权结构变迁的过程,分析了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对税源产生、扩大的影响机制,税源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税制结构,最终促进税收收入、特别是所得税收入的上升。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产权主体的多元化。企业产权主体由国家转向集体、法人与私人,他们作为自主经营决策的主体被法律认可,这就促进了企业所得税税源的形成;另一方面,从产权权能的角度看,产权主体由国家向集体、个人以及法人转移的本质在于,市场主体获得对企业财产的使用权、处置权以及收益权。企业所有者拥有财产的使用权与处置权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有者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而收益权则意味着对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拥有。随着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推进,企业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逐渐由政府转向市场、并逐渐实现统一,这不仅激励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也促进了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利润的扩大、员工工资的增加。这些可以通过影响税源、税制结构,最终促进税收收入以及结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利用2001-2013年间、31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gmm方法实证研究了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程度与税收收入及其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投资规模一定的条件下,增加对股份制企业的投资会对税收收入特别是所得税收入的增速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增加对私营企业的投资会对税收收入增速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其结构没有显着性影响;而增加对国有企业的投资不仅会导致税收收入的降低,特别是不利于所得税收入的增加;此外,资金约束一定的背景下,个人资本、法人资本的比例越高,税收收入特别是所得税收入增长越快;而国家资本与集体资本的增加则会对税收收入的增长产生负向影响。这一实证结果印证了此前提出的理论,即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的程度越高,税收收入、特别是所得税收入的增长越快。此外,通过梳理中国城市土地和住房产权变迁历程,本文分析了这一过程中财产税收入的变化情况。在土地市场上,土地由完全国家所有转向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共存,同时,城市土地还在国家所有制的基础上,形成以所有权为核心,以使用权和所有权两权分离为特征的城市土地产权结构。其结果是开辟了新的税源、相关税收制度不断完善,最终促进了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迅猛增长;在住房市场上,我国城镇住房产权制度的改革经历了“有限产权——部分产权——私有产权”的变迁过程,其实质是将使用权、转让权与收益权不断由国家转移给集体、法人、个人等市场主体的过程。而住房市场的产权结构多元化有效地激励了住房的供需,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商品房的交易都呈现出不多扩大的趋势。结果是开辟了新的税源,进而促进房产税与契税的增长,以及相关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通过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对产权结构多元化与税源、税制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本文发现:在产权结构多元化过程中,所有权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分割、裂变成各式各样的产权。而产权明晰的过程即是各种主体获得收益的过程,这种收益的产生一方面源自于激励,另一方面源自于闲置资源的利用,其结果是开辟了新的税源,进而影响税制结构、提高税收收入。本文的结论意味着,解决税收收入不足以及税收调节问题时,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税率、征管效率等手段,通过在产权结构多元化过程中对不同产权主体的清晰界定与保护,使得各产权主体在交易过程中保持平等地位,实现权、责、利之统一,同样可以促进新税源的产生,进而起到优化税制的作用。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第一,视角创新。以往对于宏观税负以及税制结构的研究集中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管理因素叁个方面,而本文从税源的角度出发,认为税源是税收制度的根本,如果没有充足的税源,税收制度即便设计的再完美,也不会产生充足的税源;此外,税源的变迁反映的经济结构的变迁,是市场主体收益结构的变迁,因此只有基于税源的变化设计税制结构,才能使得税制结构真正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真正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第二,理论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本文创造性地将产权与税收问题建立联系,这突破了以往从政治经济学视角、以及新古典经济学视角对税收问题的研究。此外,本文尝试还构建了产权结构多元化对税收收入影响的一般分析框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权结构多元化论文参考文献

[1].江荣生.国有煤炭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问题探讨[J].能源与环境.2019

[2].杨白冰.产权结构多元化对税收的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6

[3].刘尚希,杨白冰.论产权结构多元化对税制结构的影响[J].求是学刊.2016

[4].孟燕春.积极发展外向合作努力实现共创共赢——煤炭企业由产权结构一元化向产权结构多元化转变所需解决的问题[J].煤炭经济管理新论.2014

[5].樊洪.企业资本结构、产权性质与多元化[D].浙江大学.2013

[6].郑晓波.做强做优央企培育世界一流企业[N].证券时报.2010

[7].林刚.青岛国有产权结构实现多元化资本化[N].青岛日报.2010

[8].温亚婷.建立产权多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J].现代商业.2010

[9].王长柱.HE公司产权结构多元化及保障措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10].侯彬.推行产权多元化为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创造前提[J].国有资产管理.2009

论文知识图

3-1 1985—2005 年不同类型经济成分示意...改革开放后东北叁省生产总值占全国比...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多元化与法人治理...工行股权结构的演变工行的公司治理架构综合篇企业集团做大做强 规模优势日益明显

标签:;  ;  ;  ;  ;  ;  ;  

产权结构多元化论文_江荣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