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笋论文-郑蓉,杨杰,吴承文,温晓芸,郑瑞钰

绿竹笋论文-郑蓉,杨杰,吴承文,温晓芸,郑瑞钰

导读:本文包含了绿竹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绿竹,竹笋营养成分,土壤肥力,影响效应

绿竹笋论文文献综述

郑蓉,杨杰,吴承文,温晓芸,郑瑞钰[1](2019)在《不同土壤类型对绿竹笋营养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7年7月中旬(绿竹出笋盛期),在福建省尤溪县对同一区域内栽培措施相对一致的3种土壤类型(山地红壤、坡地黄红壤、河滩冲积土)的肥力及其栽培的绿竹笋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土壤类型的基础肥力有明显不同,全氮、全磷、全钾、全铁、有机质等养分含量以及pH值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其中,河滩冲积土的pH、全钾、钙、镁含量较高,黄红壤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铁含量较高,红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但在集约经营下有效养分供应相对一致,即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差异不显着;在相同气候和经营管理下,不同土壤类型培育的竹笋营养成分比例与内含元素含量变幅较大,河滩冲积土的竹笋氮、磷、镁、粗蛋白含量较高,黄红壤的竹笋钾、铁含量较高,而红壤的竹笋钙、粗脂肪、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竹笋的内含养分与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速效钾、全钾、镁、铁含量直接影响着竹笋主要养分的积累,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也具有一定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颜艾珏[2](2019)在《食当季 吃在地 采笋找茶乐一夏——台北绿竹笋季鲜登场 “猫空”采茶忙》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台北市既是个发达的城市,又有着绝佳的气候与地理优势,农业很发达。台北市政府产业局表示,绿竹笋是台北市农业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台北盆地靠山的地理优势,所种植出来的绿竹笋可说是特别鲜甜爽脆,有着"绿宝石"的美称,产区包含木栅、士林、北投、内湖、景美、(本文来源于《台声》期刊2019年13期)

王淼[3](2019)在《绿竹笋》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季的更替总会体现在时令果蔬的变化上,所以每年细雨飘飞的梅雨季结束以后,绿竹笋总会准时出现在菜市场。许多婆婆妈妈们围拢在卖竹笋的摊位,评头论足,像是在赞叹夏季的丰硕成果。圆滚滚的绿竹笋,蛰伏在丰饶的泥土里,吸饱一季春雨的精华之后,纷纷(本文来源于《时代邮刊》期刊2019年09期)

朱勇[4](2018)在《绿竹笋表形性状的多样性研究与分级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竹笋表形性状的测量、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其表形性状的特性,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反映笋重量最主要的因素是笋的长度类性状,其次是笋的曲度类性状。2个主成分因子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72.21%。对绿竹笋进行分类定级,建议根据绿竹笋短边长、长短边差2个性状进行。根据聚类分析,建议将绿竹笋分为五类四级:特级、一级、二级、叁级、等外。(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张雪芹,谢志南,林建忠,赖瑞云,钟赞华[5](2018)在《采后预冷处理和贮藏温度对台湾绿竹笋鲜笋老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后预冷处理和贮藏温度对台湾绿竹笋鲜笋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预冷处理和贮藏温度对台湾绿竹笋的老化速度、保鲜期和失重率有显着影响。采后预冷处理抑制鲜笋的老化,降低其老化率,延长保鲜期。(5±0.5)℃恒温箱贮藏下,鲜笋的老化率、失重率低于(30±0.5)℃恒温箱贮藏,贮藏期则相反。贮藏3、6、9、12 d,(5±0.5)℃恒温贮藏下的鲜笋失重率均低于1%;(30±0.5)℃恒温贮藏下,鲜笋失重率分别为26.32%、38.10%、48.04%、55.23%。(本文来源于《亚热带植物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童龙,张磊,李彬,耿养会,王玲[6](2018)在《覆土栽培对绿竹笋品质与适口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培育出高品质的绿竹笋,提高绿竹林的经济效益,通过测定覆土和不覆土栽培下绿竹笋的外观形态和可食率、营养物质、纤维素类物质和主要呈味物质、氨基酸含量及占比,分析不同栽培措施对绿竹笋的品质和适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土后绿竹笋个体质量、基径、长度和可食率分别比不覆土栽培增加了21.32%、13.55%、19.36%和68.06%,且均达到差异显着水平;覆土后绿竹笋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比不覆土栽培降低了26.63%和60.84%,而可溶性糖和水分含量分别比不覆土栽培提高了16.81%和1.90%;覆土栽培后绿竹笋内总酸、单宁、草酸、纤维素和木质素分别比不覆土栽培降低了60.08%、42.62%、44.83%、34.71%和60.93%;苦味、鲜味、甜味和芳香类氨基酸含量均升高,但苦味氨基酸占比则显着降低。综合分析认为,覆土栽培显着改善了绿竹笋的外观形态和笋的质量,使得绿竹笋的鲜味、香味和甜味增加,苦味、涩味和粗糙度降低,绿竹笋的品质和适口性得到了显着的改善。(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孔明珠[7](2017)在《肉燥米糕绿竹笋》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人问,台湾开放旅游快10年了,为什么你是第一次去?殊不知,在旅游这件事上,我从来不是抢着尝鲜的急性子。况且我不喜欢蜻蜓点水般的环岛游、多国游,而偏爱住下来体验的慢叁拍游,或者主题游,比如这次与一帮朋友同行的美食主题游。事先,我对于台湾菜肴的特色基本没认识。在台湾几天,感受也不太深,哪怕去了极难订位的(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活》期刊2017年10期)

夏海涛,王月英,李效文,金川[8](2016)在《切顶处理对绿竹笋保鲜及采后生理影响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运用切顶处理和低温贮藏,研究绿竹笋采后生理变化和保鲜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绿竹笋PAL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从笋生长点以下2cm处切除,不去壳的处理效果较为理想,其PAL活性最小,为10.932 4u/g·h;从笋生长点以下2cm处切除,去壳的处理在1~20d内的POD活性一致保持在较低水平(28.4912~32.2836u/g·min),能较好地抑制POD活性的变化;从笋生长点以下2cm处切除,不去壳和去壳两个处理对对PPO活性的抑制好于其它处理,蛋白质和感官变化基本一直;从笋生长点以下2cm处切除,不去壳的处理贮藏20d时的可食率最高,为59.94%。(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6年03期)

林盛[9](2016)在《老专家引领掘金 绿竹笋致富百姓》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省尤溪县老林业科技工作者引领农民科学种植绿竹掘“金”,实施丛生竹散生管理、炭质基质快繁育苗以及绿竹水煮笋加工保鲜的核心技术项目,惠及了万千百姓。2015年,全县笋材亩产值达2600元以上,比一般绿竹提高了1倍。 科技+示范,助力产业(本文来源于《中国绿色时报》期刊2016-03-08)

朱玉燕,邬波龙,赵宇瑛,郑小林[10](2015)在《绿竹笋苦味物质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绿竹笋(Dendrocalamopsisoldhami)主要苦味物质成分。方法:通过感官鉴定确定绿竹笋苦味部位主要在笋尖,并对笋基和笋尖中黄酮、生物碱、金属元素、氨基酸及氰化物的成分进行差异比较,初步确定主要苦味物质。结果:绿竹笋笋基中黄酮含量为笋尖的4倍;笋尖与笋基中生物碱及金属元素含量无显着差异;笋尖中苦味氨基酸含量为笋基的2.6倍;笋尖氰化物含量高达367.77 mg/kg·FW,为笋基部的36.38倍。结论:苦味氨基酸和氰化物含量与绿竹笋苦味相关,其中氰化物可能是绿竹笋的主要苦味物质。(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5年08期)

绿竹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前言:台北市既是个发达的城市,又有着绝佳的气候与地理优势,农业很发达。台北市政府产业局表示,绿竹笋是台北市农业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台北盆地靠山的地理优势,所种植出来的绿竹笋可说是特别鲜甜爽脆,有着"绿宝石"的美称,产区包含木栅、士林、北投、内湖、景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绿竹笋论文参考文献

[1].郑蓉,杨杰,吴承文,温晓芸,郑瑞钰.不同土壤类型对绿竹笋营养成分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19

[2].颜艾珏.食当季吃在地采笋找茶乐一夏——台北绿竹笋季鲜登场“猫空”采茶忙[J].台声.2019

[3].王淼.绿竹笋[J].时代邮刊.2019

[4].朱勇.绿竹笋表形性状的多样性研究与分级建议[J].林业科技.2018

[5].张雪芹,谢志南,林建忠,赖瑞云,钟赞华.采后预冷处理和贮藏温度对台湾绿竹笋鲜笋老化的影响[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8

[6].童龙,张磊,李彬,耿养会,王玲.覆土栽培对绿竹笋品质与适口性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8

[7].孔明珠.肉燥米糕绿竹笋[J].食品与生活.2017

[8].夏海涛,王月英,李效文,金川.切顶处理对绿竹笋保鲜及采后生理影响的初步分析[J].林业科技通讯.2016

[9].林盛.老专家引领掘金绿竹笋致富百姓[N].中国绿色时报.2016

[10].朱玉燕,邬波龙,赵宇瑛,郑小林.绿竹笋苦味物质成分分析[J].食品科技.2015

标签:;  ;  ;  ;  

绿竹笋论文-郑蓉,杨杰,吴承文,温晓芸,郑瑞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