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安排论文_周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汇率制度安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汇率,制度,货币,账户,通货膨胀,资本,篮子。

汇率制度安排论文文献综述

周阳[1](2018)在《人民币事实汇率制度安排及其区域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名义上公布的与实际执行的汇率机制往往存在着差异。文章对传统的分析各国货币篮子权重的方法进行扩展,并以此研究了人民币事实汇率制度安排及其区域效应。结果表明,我国货币篮子的构成已发生根本转变,欧元逐步和美元一起成为人民币货币篮子中最为主要的参考货币;人民币汇率弹性参数高度显着,这意味着我国对汇率走势的干预趋于减弱,特别是在加入SDR的背景下,对人民币的需求中至少有58%表现为汇率本身的变动。进一步研究发现,东亚国家已开始把人民币作为其"锚货币",主要的原因在于双方具有紧密的贸易关系,这为下一步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章上峰,胡小文[2](2016)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制度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次序安排——基于NOEM-DSGE模型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包含资本管制的无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融入小型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基于经济波动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利率市场化、扩大汇率弹性与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安排问题。借鉴国际经验与设定情形模拟实证研究发现:保持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不变,仅仅扩大汇率弹性会导致经济波动增大;扩大汇率弹性与资本账户开放协调推进并且先行完成汇率市场化,既能够减小经济波动,又能够增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研究认为:要协调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最终的次序安排为首先完成利率市场化,然后是汇率市场化,最后完成资本账户开放。(本文来源于《《国际货币评论》2016年合辑》期刊2016-12-01)

胡小文,章上峰[3](2015)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制度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顺序安排——基于NOEM-DSGE模型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含有资本管制的无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融入小型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基于经济波动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利率市场化、扩大汇率弹性与资本账户开放的顺序安排。借鉴国际经验与设定情形模拟实证研究发现,保持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不变,仅仅扩大汇率弹性会导致经济波动增大;扩大汇率弹性与资本账户开放协调推进并且先行完成汇率市场化,既能够减小经济波动,又能够增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结果显示,要协调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最终的次序安排为首先完成利率市场化,然后是汇率市场化,最后完成资本账户开放。(本文来源于《国际金融研究》期刊2015年11期)

李静萍,张磊[4](2015)在《汇率制度安排与宏观调控效应——基于转型经济体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汇率制度对于宏观调控效力的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选择19个转型经济体作为分析样本,实证考察了这些经济体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汇率制度安排与宏观调控效应的关系。研究表明,汇率制度管理性的增强有助于宏观调控效应的发挥。以上研究结论对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管理现代化》期刊2015年02期)

张磊[5](2015)在《汇率制度安排与反通胀绩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汇率制度是一国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选择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对于宏观调控效力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胀绩效是衡量宏观调控效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汇率制度安排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的研究结论却颇有争议。虽然出现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献,但是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关于转型经济体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以转型经济体作为研究对象,探寻汇率制度与通胀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而探析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分析转型经济体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汇率制度选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为了探寻这一问题,本文运用规范分析结合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全文来看,共分为五章、叁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为全文的理论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3章。第1章主要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关于汇率制度选择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理论界存在较大分歧。第3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叁部分内容:首先详细分析了现有通胀影响因素体系,其次分析了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汇率名义锚理论,最后从“不可能叁角理论”视角对二者关系经行了探讨。理论梳理后发现,通货膨胀影响因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并且这一体系是不断发展的,作为本文关注的汇率制度因素是对这一体系的发展、补充;‖汇率名义锚理论‖是反通胀的一个重要汇率制度选择标准;不可能叁角理论为我们分析汇率制度与通货膨胀构建了桥梁。第二部分为实证部分,包括第2章和第4章。第2章是实证研究的准备工作,主要对实证样本国家转型期内的现状做了经验分析。第4章为实证研究,首先以第一部分理论分析为基础选取模型变量、构建了静态和动态多元面板模型,然后以第2章中转型国家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下均为固定汇率制度的反通胀绩效最好、浮动汇率制度的反通胀绩效最差,具体为:静态面板模型,固定汇率制度下CPI增长率比浮动汇率制度下约低10.3个百分点;动态面板模型,固定汇率制度下CPI增长率比浮动汇率制度下约低14.6个百分点。第叁部分回归我国实际,分析我国1980年至今经济社会转型期内汇率制度变迁对国内通胀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与前文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有着相似的情况,汇率制度管理性的增强同样可以降低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实证研究方法来看,在系统考虑众多通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汇率制度这一变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在考虑多种CPI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构建了多元面板回归模型,着重凸显引入的汇率制度变量对CPI的影响。在系统考虑众多通胀影响因素前提下研究汇率制度对通胀的影响,在国内还比较少。另外,针对本文转型国家特点,选取了RR事实汇率制度分类,以Reinhart和Rogoff的汇率制度五分法为标准使汇率制度分类更科学、细致。其次,本文的样本选取具有创新性。现有的关于汇率制度选择与通货膨胀的研究文献主要是针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而对于转型经济体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中东欧及独联体25个转型经济体作为研究对象,对这类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与通货膨胀研究是比较有新意的。当然,本文研究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由于样本数据的难以获得,本文的实证研究只是跟进到2010年,如能进一步扩充数据,实证结果将更具说服性;基于实证分析的便利,本文模型只是分析了各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而没有考虑彼此间的交叉关系,实证模型可以进一步优化。(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5-03-06)

潘启雯[6](2015)在《从卢布危机看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制度之困》一文中研究指出卢布汇率经历了去年12月15、16日惊心动魄“黑色48小时”后,其未来走向突然成了市场关注焦点,而与热得发烫的“美元汇率”、“欧元汇率”、“人民币汇率”研究相比,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卢布汇率”的研究却冷清得不成比例。笔者以“卢布”为关键词在当当、京东、亚马(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5-01-27)

周阳,原雪梅,范跃进[7](2012)在《我国的汇率制度安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随着人民币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美元在我国货币篮子中的权重开始下降,而作为世界主要货币的欧元,在我国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显着增加,含有汇率市场压力变量的估计方程中,欧元的权重为17.66%,以世界商品价格指数为工具变量的估计方程中,欧元的权重为12.02%,它们都在(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参考》期刊2012年60期)

朱丰根,朱延福[8](2012)在《汇率制度安排的基本类型和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汇率制度安排是一国面对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的理性选择,也是国际国内利益权衡动态博弈的产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99年对汇率的分类具有高度权威性,而其分类本身也在不断地改进。影响汇率制度安排的基本因素有经济规模、经济开放度、产业结构、资本流动程度和政治稳定性等。一国汇率制度的安排是种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情况下的效能会有差异,其综合影响力的权重是变动不居的。(本文来源于《河北金融》期刊2012年10期)

张中锦[9](2012)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制度安排与市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汇率形成机制是在特定汇率制度安排下,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关于该国汇率的决定、调节、管理和完善等方面的有助于实现一国经济内外均衡的相关安排。汇率机制是在一定的汇率制度下形成的,有制度方面的基础,不会偏离制度赋予的轨迹;在特定汇率制度安排下将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汇率形成机制,汇率机制的形成与完善将促进汇率制度向更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方向转型,汇率制度的转型将引发与之相适应的汇率形成机制的转换;这种双向互促关系发展的趋势是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制度变迁中从战略化的官定机制逐步向市场化的市场机制转换,其市场化经历了扭曲—萌芽—酝酿—尝试—正式启动及运行这五个阶段。(本文来源于《金融教育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于娟[10](2011)在《卢布汇率制度安排对俄罗斯经济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所导致的经济下滑,引起了人们的深度思考。思考之一是全球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史可鉴,然而如何驾驭好金融,使之发挥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关键所在。思考之二是国际经济失衡再次浮出水面,由此延伸出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问题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上日程。这一系列的变化再次考验着转型国家汇率政策安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对于转型国家汇率安排的研究愈发有现实性和紧迫性。经济转型典型国家之一——俄罗斯,虽然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与我国一致,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但是由于二者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市场化进程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转型路径选择,并形成了不同的汇率制度安排,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影响结果。通过卢布汇率安排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研究,提炼和总结其中的经验与不足,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是研究的目的所在。作者尝试以国际经济学理论为核心,结合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国际货币理论,分析俄罗斯在经济转型时期汇率制度选择的目标设计、政策执行和由此产生的经济影响,试图寻找经济在市场化过程中对汇率制度的要求和决定这一相互作用关系。根据上述研究动因与现实意义,论文围绕卢布汇率制度安排对俄罗斯经济影响展开论述,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并将卢布汇率制度安排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文献综述,提出了拟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国际经济学和汇率经济学理论以及实证检验研究方法加以分析,同时在尝试创新时也说明了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二章讨论了汇率安排影响一国经济的机制和原理。从微观传导机制方面来看,其中包括贸易传导、资产价格传导、FDI机制和利率机制;从宏观调节来看,选择了基于汇率可调整的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政策搭配原理加以分析。第叁章对俄罗斯转轨以来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汇率制度的选择进行了回顾,并提出当前俄罗斯政府正在积极实现卢布国际化的目标,于是在汇率制度选择方面是向完全浮动汇率制度发展。然而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俄罗斯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适度干预,俄罗斯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冲销货币篮子产生了卢布渐进升值的结果。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俄罗斯采用渐进升值的方式对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具体影响,将通过微观传导机制和宏观调节原理加以梳理和总结。第四章到第七章中就贸易方面、资本市场方面、外债方面和国内价格水平方面,首先回顾了不同汇率安排下前述方面的发展状况,其次分析了1999年以来卢布采用了浮动汇率制度后,汇率政策执行的渐进升值的方式对俄罗斯贸易方面、资本市场方面、外债管理方面、国内价格水平方面产生的影响分别进行了讨论。第八章中从汇率制度安排对经济影响的宏观角度,对1998年前后两个阶段的汇率安排下俄罗斯内外经济平衡状况进行了回顾,并针对国际经济失衡,运用修正的M-F模型对联邦政府实施的政策搭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出俄罗斯货币政策的目标多重情况下,政府最终追求的是稳定汇率目标。所以,政府采取了干预汇率的渐进升值的措施,最终表现出国际收支失衡依然未得到大幅改善,对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压力。第九章中总结了卢布汇率制度的选择,并指出在这一选择下中央银行进行汇率调节时无法避免汇率选择理论假说的影响。启示部分,通过总结卢布汇率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为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带来的启发。通过分析卢布汇率对俄罗斯经济影响的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俄罗斯实施浮动汇率制度以来,虽然政府宣称卢布汇率由外汇市场调节,然而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恐惧浮动”的现象,国内经济多因素共同作用驱使货币当局干预汇率浮动。当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充足的情况下,由于俄罗斯特殊的贸易结构要求,若卢布现大幅疾速升值时担心出现“荷兰病”;当外部需求下降引起其国际收支逆差时,又因其政府及非政府部门国际负债中,多以自由兑换货币为举债币种,疾速贬值会使债务负担加重,容易引起经济衰退,进而侵蚀政府信誉。其次,通过观察俄罗转轨以来汇率制度的不断调整,发现在转轨国家的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政治、经济和金融等方面的不断变化,汇率制度也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就决定了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方向改革的进程中,不是静态的、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动态的宏观经济多因素多维复合的过程。最后,转型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长期目标是向更加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方向发展,而在阶段性的汇率政策执行上可以是多样化的。这主要是依照汇率制度选择的决定因素而定。因为汇率水平的决定是由一国货币购买力平价决定的,而购买力平价是各国经济增长与国际政策协调的结果。适宜的汇率制度安排能够促进了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汇率制度促进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汇率制度与其他金融制度和财政制度之间相互配合,方可对经济发挥持续的影响力,形成坚实的汇率决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1-06-01)

汇率制度安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将包含资本管制的无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融入小型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基于经济波动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利率市场化、扩大汇率弹性与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安排问题。借鉴国际经验与设定情形模拟实证研究发现:保持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不变,仅仅扩大汇率弹性会导致经济波动增大;扩大汇率弹性与资本账户开放协调推进并且先行完成汇率市场化,既能够减小经济波动,又能够增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研究认为:要协调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最终的次序安排为首先完成利率市场化,然后是汇率市场化,最后完成资本账户开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汇率制度安排论文参考文献

[1].周阳.人民币事实汇率制度安排及其区域效应[J].世界经济研究.2018

[2].章上峰,胡小文.利率市场化、汇率制度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次序安排——基于NOEM-DSGE模型的模拟[C].《国际货币评论》2016年合辑.2016

[3].胡小文,章上峰.利率市场化、汇率制度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顺序安排——基于NOEM-DSGE模型的模拟[J].国际金融研究.2015

[4].李静萍,张磊.汇率制度安排与宏观调控效应——基于转型经济体的实证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5

[5].张磊.汇率制度安排与反通胀绩效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6].潘启雯.从卢布危机看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制度之困[N].上海证券报.2015

[7].周阳,原雪梅,范跃进.我国的汇率制度安排[J].经济研究参考.2012

[8].朱丰根,朱延福.汇率制度安排的基本类型和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金融.2012

[9].张中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制度安排与市场化[J].金融教育研究.2012

[10].于娟.卢布汇率制度安排对俄罗斯经济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所有国家的汇率制度安排(1991,1...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1991,1...分类法汇率制度的演化1974-2000以...3-1近30年广义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制度...我国汇率制度安排的名与实3-2近30年主要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制度...

标签:;  ;  ;  ;  ;  ;  ;  

汇率制度安排论文_周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