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页岩含油性的化学动力学定量评价方法

陆相页岩含油性的化学动力学定量评价方法

论文摘要

细粒岩石中含油性和烃类可动性评价是页岩油气勘探选区和目标评价的重要依据。实验室开放热解技术是常规烃源岩品质和油气资源量评价的主要手段。页岩油勘探开发重点为页岩储层中的可动资源,常规Rock-Eval热解法获得的主要参数不能直接用于页岩油气资源评价。通过常规热解法的改进和数据处理流程的优化,提出了一系列页岩含油性和可动性评价新方法,包括利用单一升温速率热解数据获取非均质页岩系统生烃化学动力学参数,利用热解数据判识和定量扣除富有机质页岩中运移烃,页岩总含油量的单步热解法及其与两步热解法的比较分析,以及利用常规热解曲线信息确定游离烃组分。将这些方法应用于济阳坳陷和潜江凹陷页岩含油性分析和运移烃识别等方面,大大地提高了页岩含油性定量评价结果的针对性,有利于准确圈定页岩油原地资源量和伴生的常规圈闭资源量。

论文目录

  • 1 非均质页岩系统的生烃化学动力学参数获取方法
  •   1.1 单个烃源岩样品的生烃化学动力学参数
  •   1.2 非均质烃源岩系统的生烃化学动力学参数
  • 2 富有机质页岩中运移烃的热解判识方法
  •   2.1 生烃化学动力学参数估算
  •   2.2 运移烃对Rock-Eval6热解参数的影响
  •   2.3 运移烃浸染的识别标志
  •   2.4 运移烃对烃源岩化学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3 富有机质页岩中运移烃的热解扣除方法
  •   3.1 从S2峰中扣除残余油S1b的信号
  •   3.2 Rock-Eval热解参数校正
  • 4 页岩中总含油量的单步热解数值计算方法
  • 5页岩中烃类组成的常规热解数值计算和可动性评价方法
  • 6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马晓潇,黎茂稳,蒋启贵,钱门辉,李志明,庞雄奇

    关键词: 岩石热解,化学动力学,陆相页岩,含油性,运移烃,可动性,非均质性,资源潜力

    来源: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典型盆地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选区与目标评价”(2017ZX05049-00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地质模式研究”(33550007-17-ZC0613-0041)

    分类号: P618.13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9.01.015

    页码: 137-152

    总页数: 16

    文件大小: 3265K

    下载量: 463

    相关论文文献

    • [1].定边——吴起地区长6_1储层特征及其对含油性的控制[J]. 岩性油气藏 2018(04)
    • [2].软计算与硬计算融合的含油性属性与样本约简[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0(23)
    • [3].自由烃差值法评价页岩含油性的思想、方法及应用[J]. 地球科学 2019(03)
    • [4].潜江凹陷盐间页岩含油性定量评价方法[J]. 江汉石油科技 2017(04)
    • [5].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与含油性关系——以欢喜岭油田锦99块杜家台油层为例[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4(05)
    • [6].一种用于储层含油性识别的蚁群聚类算法[J]. 计算机工程 2011(13)
    • [7].致密储层源储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为例[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9(03)
    • [8].纯化油田湖相滩坝薄储层含油性差异及控制因素[J]. 山东国土资源 2017(10)
    • [9].气测含油性指标的创建及在油藏评价中应用[J]. 录井工程 2013(02)
    • [10].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小层致密砂岩含油性控制因素[J]. 现代地质 2018(01)
    • [11].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含油性[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3)
    • [12].基于核磁共振驱替技术的页岩含油性评价[J]. 石油化工应用 2017(11)
    • [13].物性与孔喉结构对致密砂岩储层含油性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长7段为例[J]. 断块油气田 2015(02)
    • [14].樊学油区长8储层含油性测井评价[J]. 国外测井技术 2014(04)
    • [15].火山岩储层含油性预测方法——以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石炭系油藏为例[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06)
    • [16].猫群与k-means算法在储层含油性识别问题中比较分析[J]. 喀什大学学报 2016(03)
    • [17].孔隙结构对砂岩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20(17)
    • [18].东营凹陷林樊家地区馆陶组底部河道砂体地震描述及含油性预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S1)
    • [19].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页岩含油性及其勘探意义[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9(06)
    • [20].轻烃分析评价储层含油性技术在文中油田的应用[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12)
    • [21].基于动阻力分析的不同压力环境下圈闭含油性预测方法——以东营凹陷为例[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22].杏北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对含油性分布的影响[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23].核磁共振钻井液含油质量分数分析方法探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03)
    • [24].泥页岩三维定量荧光分析技术与应用[J]. 石油实验地质 2020(02)
    • [25].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李家城则地区长6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与含油性[J]. 石油实验地质 2019(03)
    • [26].姬塬油田池46井区长8_2油层组含油性影响因素研究[J]. 地质学报 2017(02)
    • [27].车排子地区“亮点”反射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含油性评价[J]. 油气地球物理 2017(01)
    • [28].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圈闭含油性量化评价[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 2010(03)
    • [29].储层含油性识别的数据驱动灰色关联预测方法[J]. 统计与决策 2008(23)
    • [30].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泥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及含油性[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12)

    标签:;  ;  ;  ;  ;  ;  ;  ;  

    陆相页岩含油性的化学动力学定量评价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